关于高校舆情的几点思考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788588 上传时间:2018-01-0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高校舆情的几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关于高校舆情的几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高校舆情的几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高校舆情的几点思考(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舆情, “舆论情况”的简称。高校舆情 主要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大学生对校内外 一些具体事项的思想认知、情绪反应、价 值判断和意见倾向等的综合表现。 一、当代高校舆情特点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当代高校大学生在 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环境中受各方面 的影响日益增大。影响来自外界的各个层 面,显而易见的是:报纸、广播、电视和 网络当代四大媒体对他们的影响较为广泛。 由于高校学生群体的可塑性、外界环境的 复杂性,高校舆情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 点: 1舆情多样化。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人群密集型场所,组成人员多 为20岁上下的年轻人,敏感、热情、冲动、 威 个性鲜明

2、、个体差异大,使得舆情有着越 来越多不同的特质,更易引起波动、产生 动荡。 2舆情迅捷化。随着时代发展,舆情 的方式也越来越迅捷化。广播、报纸、手 机、校园网络作为传媒载体,将大量的舆 情迅速、便捷地传递至校园的各个角落。 3舆情复杂化。当代大学生面l临不少 ,外界压力,例如:金融危机、就业困难、 家庭贫困、社交焦虑等,关键时刻往往下 意识寻求宣泄,使舆情更加复杂多样,带 来更多挑战。 4舆情影响大。由于舆情受经济、政 治、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断扩大, 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影响加 剧,不仅深刻影响其思维方式,也不断改变 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模式。因此,对高校的 决策和工作的影响也在

3、不断增大 二、高校舆情研究的内容及原因 1高校学生的思想方面。当代大学生是 非常幸福的一代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 天,他们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非常多元和迅 捷,接收信息量非常巨大,因此学生们的思 想也异常活跃;此时,高校思政工作者仅仅 关注身边客观事务引起的思想舆情导向。显 得既被动又狭隘,因此需要虚拟和现实世界 双管齐下关注他们。大学,是当代大学生人 格塑造的重要阶段,正确、客观的舆情导向 才能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 值观。 2高校学生的学习方面。目前国内高校 基本都已实行学分制。从某种意义上说现 在的学习更轻松更开放更自由更随意。在大 环境下,学生会更在意学校的“软硬”情 况,即

4、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研究表明。学 生们逐渐对授课内容、上课质量和环境、教 学态度、课程设置与安排、选课系统与设置 等重视起来。学生更在意获得知识的深度和 途径。因此,我们在关注、重视学生本体发 展的同时,也应重视学校和教师等多方面的 建设,为正确舆情的产生创造良好的条件。 3高校学生的工作方面。在这提到“学 生的工作方面”除了指作为学生干部的工 作范畴之外,还指即将面临的就业问题。就 目前状况,学生们的舆情导向都显得担心和 性格内向、不爱表达的同学不主动参与的现象。这需要 班主任对这些学生进行适当的启发、诱导,调动他们内 在的积极性。班主任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指导,使每个学 生的个性和特长都能得到

5、发展。在实施自主管理过程 中班主任不能口头上把“管理”交给学生,行动上还 事事过问:也不能一提倡A主管理就马上放手,认为自 主管理等于放手管理。班主任要发挥好指导作用,做到 以放为主,放中有扶。扶中有导。尤其在自主管理的初 期班级的各项事务还缺乏管理行为的节律性、协调 性。班主任要帮助学生明确管理责任,围绕纪律、学 习、卫生、活动等制定具体的管理条例,使学生做到 “有章可循”。在实施自主管理中,班主任还要定期与班 级干部进行交流以了解管理的效果,帮助学生解决管理 38 中出现的问题。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 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 心是德育”

6、,其内涵是学会做人,学会做具有良好品质 和素养、明辨是非、坚定理想信念、担当国家和民族所 赋予的责任、以深厚的历史文化构筑精神支柱的人。班 级是学校机体的细胞是学生实现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 基地。提高学生班级生活质量和建设优秀班集体是学 校工作的重要任务。发挥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实现班级自主管理,不仅有利于班主任从班级 琐事中解放出来,也符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方 向。 (作者单位山东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蔫蔫 ,:, ;, , :、 f;、 焦虑。例如,一个活动结束之后,活动的组织者们就会 开始着急询问周围的老师同学:正常发挥了吗?发挥得 到底怎么样?别人的评价怎样?等等。

7、此类舆情的出 现,是学生们一种重塑自我人格和价值观的过程。而内 外的舆情导致两种必然结果:好或坏。舆情的影响力不 容小觑,正确、客观的舆情环境,才会催促着每个学生 的不断进步及潜力的发挥。 再讲就业,谁都会皱眉,它是个老大难。人才和经 济结构的不协调、高等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大 学生择业的观念、就业市场的缺陷都是造成就业难的主 要原因。大多数学生都会受外界舆情和压力的影响,调 查表明高校中有5的大学生急需“心理救助”;而期 望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会使一些心理本身有缺陷的学生 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和挫折感,甚至还会有不理智的行 为。另外,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会使一些人产生不平衡 心态,从而对我国的

8、经济、政治,甚至社会稳定等各方 面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因此,正确的就业舆情导向显 得尤为需要。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制定合理的 职业规划;加强社会舆情宣传,使思想观念跟上、适应 新形势的变化;要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树立正确 的择业观念。 4高校学生的生活方面。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 义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学生们对切身利益的事情也日 益关注起来,例如校园后勤、公共服务等,受到学生关 注的程度较高,想要获得较高满意度也相对困难。但从 近期一份浙江工业大学的调查研究报告来看情况还是 比较乐观的,有7_4的同学对校园后勤与公共服务打 了满意有667的同学对此打了基本满意剩下 259的同学对此打

9、了不满意;以上数据表明学生们对 校园内各项后勤和公共服务给予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与支 持。满意度测评的结果虽然乐观,但仍然不能忽视各个 高校中存在的其它问题。此份调查还显示。不少学生对 后勤服务工作人员的态度、食堂菜品的质量、学校超市 价格等问题都表示了不满;不满的根源很多但和学生 日益增强的维权意识是密不可分的。为避免不利舆情的 出现,学校也应采取相应措施和提出整改办法。 三、做好高校舆情工作的几点建议 1建立高校舆情管理工作体系。领导小组成员应包 括学校主要领导和学校核心部门负责人。甚至还可以扩 展到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心理咨询专家等。领导小组应 设专人专门从事大学生舆情的分析、研究、预警与公关

10、 工作。此外,高校的各职能部门都要注意舆情工作的畅 通和及时调适,高校里例如宣传、教学、教务、财务、 后勤、学生处等,因涉及学生切身利益较多,极易引起 学生的思想波动和不满情绪,也易引起和诱发校园不稳 定因素 2建立高校舆情的汇集和研判机制。高校的舆情汇 集是大学生舆情工作的基础。只有掌握真实、全面的信 息,才能发现存在的苗头问题,并相应作出准确的预 警。高校的舆情汇集,首先应结合各高校实际,在重点 环节和关键岗位建立信息员制度,广泛收集信息:并要 有一定的针对性,特别是紧紧围绕高校的热点、难点问 题,例如:就业、医疗、评优等方面。其次,要明确舆 情信息发布工作,对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工作,实行“

11、统 一口径,集中管理”;主动、及时地把信息传递给大众, 也可以提高学生舆情认同程度,以增强凝聚力,搭建学 校与学生、家长、社会沟通的最有效途径。 舆情分析研判是针对舆情信息的分析判断。从分析 研判到得出科学的预测,是大学生舆情工作的重要环 节。从高校舆情的分析研判方式上看主要有定量分析 和定性分析,只有对两种研判方式进行有机结合才能 对已知信息进行分类,才能快速、有效地给出预警,同 时也为学校决策提供准确研判。当然各高校舆情工作都 有各自的特殊性在注意高校大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同 时,应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反应和状态,掌握规律性。 增强高校舆情研判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加强高校舆情的预防监控。预防

12、监控是根据分析 研判所得出的舆情危机,针对可能或已出现的苗头,采 取有效措施,解决苗头性问题的工作方式,也是解决高 校大学生舆情工作的关键环节。要建立规范、制度化的 预防监控体系,尤其要重视事前监督、提前防范。随着 科技的不断进步,BBS、博客、微博、贴吧等新型传播 媒介以其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时性 越来越成为当代大学生表达个人想法和意愿的场所。因 此,高校要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监测,采用科技手段, 加强对敏感点、热点、爆发点信息的掌控尽量形成 点、线、面的预防监控系统。 4加强媒介素养引导教育。随着科技、经济、社会 的发展,网络等新生媒介给学生们带来了巨大的思想文 化冲击,同时,舆情的多样、迅捷和复杂对大学生的考 验也越来越大,加强媒介素养的引导和教育也应成为当 代高校重视的科目。加强媒介素养的教育其实就是教育 学生们合理有效地利用媒介,学会自制和自我过滤,学 会运用媒介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行使媒介批评的权利。学 校也可相应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或信息基础教育课 等,通过教与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媒介的各种不同形 态和本质,知道如何对信息进行正确分辨、判断和选 择。同时,家庭也应起到一定的监督和引导作用不能 采取以暴制暴等强制手段。最后,社会也应担负起一定 的责任,各级相关部门应密切配合学校的教育,为新媒 介素养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作者单位浙江教育学院) 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