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为什么要控制氨氮?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770230 上传时间:2017-12-3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9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五”为什么要控制氨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十二五”为什么要控制氨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十二五”为什么要控制氨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十二五”为什么要控制氨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二五”为什么要控制氨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为什么要控制氨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2期 201 0年4月 江苏氯碱 Jiang Su Lii Jian NO2 Apr2010 45 据悉,(方案 还明确规定,各地要积极推进化 工集中区整治和化工企业入园进区,进一步完善基 础配套条件,提高化工生产企业的园区集中度。凡 在主城区、居民集中区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化工 生产企业一律搬迁,不能搬迁的,由地方人民政府 依法予以关闭。入园进区企业必须建设废水预处理 设施,并做到“清污分流、一企两管”,危险废弃物 全部安全处置。对位于城市中心区域的危化品生产 企业,限期搬迁,并确保搬迁安全。 在强化化工点源污染治理方面,要对全省化工 行业重点排污企业实施工业废水提标改造和深度处 理工程

2、,至201 1年底,凡达不到排放标准的企业一 律停产整顿或关闭。太湖流域化工生产企业要严格 执行相关法规条例,属于杂环类农药等行业的企业 要执行环境保护部相关要求。同时要提高行业清洁 生产水平,对化工行业污染物排放不能稳定达标或 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核定指标的企业,由环保部门 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涉及危化工艺 开展自控改造 新轮化工企业专项整治还为了推进企业自动 控制技术改造。(方案 规定,现有涉及危险工艺的 化工生产企业,要在明年底前完成自动化控制技术 改造,实现工艺过程的自动控制和自动报警,有条 件的企业要装备集散控制系统和紧急停车系统,实 现远程操作。新建涉及危险工艺的化工生产装置必

3、 须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投资规模亿元以上的大型 和高度危险的化工生产装置要在实现自动控制的基 础上装备紧急停车系统。剧毒、易燃易爆化学品储 存区域要安装液位、温度、压力超限报警设施、气 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和火灾报警系统。构成重大危 险源的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等重点储罐必须设置紧 急切断装置。 在采访业内企业,普遍认为这是符合产业发展 方向的。利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环保科张荣全科长 说,该公司近年来投入数千万元,用于生产自动控制, 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双赢的局面。其中主导 产品代森锰锌“闭路循环干燥装置”、“粉体分布料仓” 等多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他认为,(方案)将会对 企业产生巨大的外力,推动

4、化工行业朝着更环保、 更节能、更安全的目标发展。 “十二五为什么要控制氨氮? 今年是谋划“十二五”环保规划的关键一年。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在3月10日举行的第十一 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专题记者会上表示,对于“十 二五”污染减排,我们要在污染减排指标领域上, 进一步延伸和扩展。主要是根据第一次污染源普查 的成果,适当地增加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指标种 类。同时,要把农业污染包含在内。而根据分析, 氨氮将继COD,有望在“十二五”纳入全国主要水 污染物排放约束性控制指标。那么,为什么要控制 氨氮?怎样控制氨氮?我们特别约请了专家进行解 读。 “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在 国民经济快速

5、发展的同时,化学需氧量排放(COD) 得到有效控制,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有所改善。“十 五”后期,氨氮对水质的影响与高锰酸盐指数基本 持平,“十一五”前两年氨氮已成为影响地表水质的 首要指标,也是各类型氮中危害影响最大的一种形 态。“十二五”期间,在继续推进COD污染减排工 作的同时,考虑到环境质量特征、阶段重点、现有 基础和技术经济等因素,有必要将氨氮纳入全国主 要水污染物排放约束性控制指标,通过污水处理厂 协同效应并升级改造,提高生活源氨氮去除效率, 同时抓住化工、造纸、食品加工、纺织、黑色冶金、 石化等重点行业,辅以农业源污染防治,可以有效 控制氨氮排放总量,较大程度地改善目前水质氨氮 超

6、标现象,并减轻湖库氨氮和总氮的负荷。 为什么要开展氨氮污染防治? 阅读提示 我国氨氮排放量远远超出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 污染负荷压力大是造成目前地表水体氨氮超标的最 主要原因。氨氮已超过COD成为影响地表水水环 境质量的首要指标,氨氮是否纳入污染减排约束性 指标,直接影响COD污染减排工作的环境质量绩效。 氨氮污染物对水环境的综合影响较大 水体中的氨氮是指以氨(NH )或铵(NH )离子 形式存在的化合氨。氨氮是各类型氮中危害影响最 大的一种形态,是水体受到污染的标志,其对水生 态环境的危害表现在多个方面。与COD一样,氨 氮也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氨氮氧化分解消 江苏氯碱 2010年第2

7、期 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发黑发臭。氨氮中的非离 子氨是引起水生生物毒害的主要因子,对水生生物 有较大的毒害,其毒性比铵盐大几十倍。在氧气充 足的情况下,氨氮可被微生物氧化为亚硝酸盐氮, 进而分解为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与蛋白质结合生 成亚硝胺,具有致癌和致畸作用。同时氨氮是水体 中的营养素,可为藻类生长提供营养源,增加水体 富营养化发生的几率。 氨氮是总氮在自然水体中的存在形式之一,控 制氨氮有利于减轻湖库氨氮和总氮的负荷。虽然污 水处理氨氮降解只是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和亚硝态 氮,不能实现总氮的去除。但是可以通过实施氨氮 总量控制减少源头氨氮产生量,降低进入水体的氨 氦污染负荷,也就直接减少了

8、水体总氮含量,有利 于缓解湖库富营养化。 氨氮污染物排放量大,污染负荷远超出水体环 境容量 “十五”期间,氨氮排放总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 势。“十一五”时期,排放总量开始有所下降,但仍 未达到“十五”初期的水平。我国氨氮排放量远远 超出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污染负荷压力大是造成 目前地表水体氨氮超标的最主要原因。初步测算, 2007年氨氮排放总量约相当于环境容量的4倍左右。 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 “双快速”发展阶段,污染物排放增量压力巨大,氨 氮排放量大与环境容量相对不足的矛盾仍然难以得 到根本缓解。 氨氮已成为现阶段影响我国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 氨氮作为主要超标污染物在七大

9、水系中出现频 率非常高,氨氮污染是全国性的污染问题。2007年, 氨氮是长江、黄河、海河和辽河的首要污染物,同 时也是珠江和淮河的主要污染物。2008年重点流域 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考核结果表明,重点流域氨氮 污染严重,海河、辽河、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黄河 中上游等流域大部分断面氨氮超标,太湖、巢湖、 滇池等流域氨氮达标率也偏低。2008年全国地表水 河流国控断面中氨氮劣V类断面占l92,全部断 面氨氮平均浓度为19mgl,仅达V类标准水平。 根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032005年, 全国七大流域高锰酸盐指数超标断面比例分别为 300、252、387,氨氮超标断面比例分别 为378、318、

10、333,氨氮对水质的影响与 高锰酸盐指数基本持平。而2008年重点流域高锰酸 盐指数超过V类标准值的断面比例为105和 73,氨氮超过V类标准值的断面比例为189 和221,氨氮已超过COD成为影响地表水水环 境质量的首要指标。氨氮是否纳人污染减排约束性 指标,直接影响COD污染减排工作的环境质量绩效。 实施氨氮减排条件是否具备? 阅读提示 我国氨氮去除效率提升空间较大,且技术经济 基本可控合理,氨氮作为全国约束性指标的基础储 备基本成熟。“十一五”期间,污染减排“三大体系” 建设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COD污染减排工作全面 开展为氨氮污染减排创造了基础,也有利于将氨氮 减排工作落到实处。 我国

11、氨氮去除效率提升空间较大,且技术经济 基本可控合理 受行业发展水平限制,我国目前部分行业标准 的氨氮排放限值相比国外同类标准还有相当的收严 空间。一些行业缺乏行业排放标准,以通用排放标 准代替。一些企业治理设施简陋,缺乏深度治理设施, 运行管理不到位,无法稳定达标排放,偷排漏排现 象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早期建设的城市生活污 水处理厂不具备脱氮除磷的功能,需要进行提标改 造不少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不配套,污水负荷率低; 此外,污水处理厂运行水平低下、污水处理费征收 不足、监管不力等因素也影响实际处理效果,这些 都使我国目前氨氮去除效率总体较低。 氨氮削减工艺主要分物化和生化两类方法。物 化法处理

12、投资成本高,运行费用高,易造成二次污染。 生化法具有条件温和,处理成本低、二次污染少等 多种优势,国内外针对氨氮废水处理的新技术研发 主要集中在生物处理领域。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具 有有机物和氮去除效果良好等特点,经改进和优化 后在目前脱氮工艺中占有较大比重,包括AO 工艺(厌氧一好氧法)、多级A0脱氦工艺(多 次交替使用硝化和反硝化池)、AAO工艺(厌 氧一缺氧一好氧法)、SBR工艺(序批式反应器)、 曝气生物滤池(淹没式曝气生物滤池)等工艺,其 氨氮去除效率可达70一80,其中部分工艺在 90以上。氨氮控制不存在技术上的制约因素。选 择合适的生化工艺,只要运行调试得当,氨氦去除 第2期 20

13、10年4月 江苏氯碱 Jiang Su LiJ Jian NO2 Apr2010 47 效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技术经济合理性也是有保 障的。 氨氮作为全国约束性指标的基础储备基本成熟 适合于全国进行总量控制的水污染物必须满足 如下条件:区域性而非局地性的污染物;可监测、 可统计、可考核,有基础;控制对象是一次污染物, 最好也不是混合型污染物;有治理减排途径,减排 技术经济合理,经济负担可以承受。根据氨氮污染 物自身特性,氨氮属于一次污染物,而根据我国氨 氮污染的现状,氨氮属于区域性而非局地性的污染 物。“十一五”以来,我国在污染物监测能力建设、 排放统计数据完整性、减排目标制定及实施考核等 方

14、面取得了一定的积累,氨氮纳入“十二五”约束 性指标成为可能。 自2001年起,我国环境统计中增加了城镇生活 氨氮排放量指标,从而使点源氨氮统计数据得以完 善。全国污染源普查查实了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 量,摸清了污染源的流域、区域和行业特征以及治 理情况,掌握了农业源污染物排放状况,氨氮排放 量数据的准确性得到进一步提高。随着污染源普查 数据动态更新和未来环境统计调查体系的继续完善, 普查结果与环境统计数据的对接将进一步夯实氨氮 总量控制的数据基础。 2007年,环境统计全国废水中氨氮排放量 l324万吨(不合农业源)。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 341万吨,约占氨氮排放总量的26。城镇生活氨 氮排放

15、量98。3万吨,占氨氮排放总量的74以上。 生活污染物在其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由2005年的 6495上升到2007年的7430。根据2007年全 国污染源普查,农业源氨氮排放量约314万吨(其 中种植业和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占93)。与总氮较多 地来源于面源有所不同,农业源、面源对氨氮贡献 比总氮相对偏小,也使氨氮总量控制可以比总氮总 量控制先行一步。以工业加生活源为基础,辅以规 模化畜禽养殖等重点农业源,基本可以覆盖氨氮排 放总量的重点。实际上我国淮河流域“十一五”规 划等已将氨氮指标明确列入规划目标指标。 COD和氨氮污染排放具有高度的同源性,氨氮 总量控制与COD控制模式也基本类似。目前各

16、项 CO13污染减排制度、技术措施都对氨氮污染防治工 作起到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十一五”期间,污染减 排“三大体系”建设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COD污 染减排工作全面开展为氨氮污染减排创造了基础, 也有利于将氨氮减排工作落到实处。 如何有效减少氯氮排放? 阅读提示 完善氨氮的排放标准;促进氨氮污染防治水平 提升;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大 幅度强化氨氮削减作用:以重点行业为抓手,加大 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工业污染洽理;多管齐下, 综合试点,大力防治农业源污染。 完善氨氮的排放标准,促进氨氮污染防治水平 提升 我国目前有26个现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氨氮 的排放规定了控制标准值。总体来说,我国目前现 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氨氮的排放标准中,发布年代较 早的标准,其氨氮控制要求已不能满足当地目前的 环境管理工作要求;而最近几年发布的地方标准基 本可以满足当地的环境管理工作要求。应根据现有 工业企业氨氮达标排放标准低的状况,完善国家环 境质量标准体系,加大行业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