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狗不理包子的文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70332 上传时间:2017-07-26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狗不理包子的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天津狗不理包子的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天津狗不理包子的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天津狗不理包子的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天津狗不理包子的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狗不理包子的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狗不理包子的文化(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狗不理包子的文化,狗不理包子的历史,到天津不吃狗不理包子,是旅游者的遗憾。刚出屉的热气腾腾爽眼舒心的包子,看上去如同薄雾之中含苞秋菊,再咬上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腻。狗不理包子好吃关键在于选料、配放、搅拌以至揉面、擀面都是有一定的绝招儿,特别是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都不少于15个褶。狗不理包子铺原名德聚号,已有百余年历史,店主叫高贵友,他的乳名狗子。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故取其名。他的包子很受顾客欢迎,生意越做越火,狗子卖包子忙的顾不上与顾客说话,人们取笑他:狗子卖包子,一概不理。日久天长,喊顺了嘴。包子出名了,高贵友的大名反倒被忘记了。狗不理包子不仅在历史上为慈禧太后喜爱;今天,

2、也深得大众百姓和外国友人的青睐。,“狗不理”创始于1858年。清咸丰年间,河北武清县杨村(现属天津)有个年轻人,名叫高贵友,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故取乳名“狗子” ,狗子十四岁来津学艺,在天津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做小伙计,狗子心灵手巧又勤学好问,加上师傅们的精心指点,高贵友做包子的手艺不断长进,练就一手好活,很快就小有名气了。 三年满师后,高贵友已经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种手艺,于是就独立出来,自己开办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德聚号”。由于高贵友手艺好,做事又十分认真,从不掺假,制作的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引得十里百里的人都来吃包子,生意十分兴隆,名声很快

3、就响了起来。由于来吃他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高贵友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的人都戏称他“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经营的包子称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铺字号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狗不理包子以其味道鲜美而誉满全国,名扬中外。狗不理包子倍受欢迎,关键在于用料精细,制作讲究,在选料、配方、搅拌以至揉面、擀面都有一定的绝招儿,做工上更是有明确的规格标准,特别是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都不少于15个褶。刚出屉的包子,大小整齐,色白面柔,看上去如薄雾之中的含苞秋菊,爽眼舒心,咬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腻,一直深得大众百姓和各国友人的青睐。(原料配方:面粉7

4、50克,净猪肉500克,生姜5克,酱油125克,水422毫升,净葱625克,香油60克,味精少许,碱适量。 制作方法:将猪肉按肥瘦3:7匹配。将肉软骨及渣剔净、剁碎,使肉成大小不等的肉丁。在搅肉过程中要加适量的生姜水,然后上酱油。上酱油的目的是调节咸淡,酱油用量要灵活掌握。上酱油时要分次少许添进,以使酱油完全掺到肉里,上完酱油稍等一会,如能在冰箱内放一会更好,紧接着上水即可。上水也要分次少许添加,否则馅易出汤。最后放入味精、香油和葱末搅拌均匀。),“狗不理”文化,虽然我们已无从考证究竟是先有了“狗不理”这一名称才有了“狗不理”包子,还是先有了香甜可口的包子,为了商业上的炒作,才为其起名为“狗不

5、理”。但可以肯定的是,正是“狗不理”的成功引发了人们对其名称的众多想象。“狗不理”代表着一种文化,它集北方饮食文化、天津市民文化和数百年漕运文化于一身。 天津位于华北平原东部,这里主产小麦,且小麦品质优良。近代以来,天津的面粉制造业蓬勃发展,位居中国前列,此地所产的面粉在当时不仅名震全国,而且曾远销东南亚。口感较好的面粉加上北方冬季寒冷的气候,使得长期生活在这里的天津居民养成了北方家庭特有的饮食习惯以面食为主。主副合一更是天津人在繁忙之时的家常便饭。包子作为主副合一的代表食品之一,在当时以其经济实惠、营养全面、不需冷冻,便于携带、益于长时间保鲜保质的特点,常常成为传统天津居民饭桌上的常客。 由

6、于自己做包子费时费力,传统天津人多为以外出购买包子为主。市场经济规律决定,有需求必然有供应,海河沿岸一家家面食店的陆续产生正是这一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于近代天津的必然结果。在激烈的竞争中,“狗不理”包子最终以其皮薄、肉嫩、陷鲜、味美等特点在天津包子中脱颖而出,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最初的“狗不理”包子恰恰诞生于这一批由北方饮食文化催生的面食铺之中。,说到“狗不理”驰名,不能不提到天津近百年的漕运文化。金、元、明诸朝定都北京,将漕运视为经济命脉,天津遂成为辽、金、元、明、清等朝代首都的门户城市。元代以来,河、海漕运并举各有侧重,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漕运体系和管理制度,前后延绵900年。漕运持续繁荣造

7、就了天津,使其成为我国最大的漕运城市。以京杭大运河和海河为框架,向北可通往东北和内蒙,向西借陆路可达陕、甘、青、新等各省,东出渤海与沿海各地相连,“南北舟车,并集于天津”,漕船、商船“鱼贯而进,殆无需日”,“路通七省舟车”,好不热闹。漕运带来了人气,带动了商业,也为天津小吃走向全国打开了出路。在各种“狗不理”包子的版本中均有主人公在天津南运河边刘家蒸吃铺当伙计,后来又在刘家蒸吃铺旁边另开包子铺一事。其时天津三岔河口东西南北各方商客云集、船工、纤夫、兵士出入频繁,这样的客流情况,无疑会为包子铺带来红火的生意。当这些外地人想一饱口福,尝到包子的鲜美,再听到善于侃侃而谈的天津本地人讲述那一通俗易懂独

8、特名字的典故时,要想把它忘记也就绝非易事了。这些外地的客人成为当初“狗不理”得以名扬全国的“功臣”。今天,对外地人而言,“狗不理”已不仅仅是一种品牌。提起“狗不理”,人们便会想起包子,想起天津,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狗不理”几乎成为包子和天津的另一代名词,而天津数百年的漕运文化无疑是“狗不理”红遍全球的重要条件。,“吃”文化,外地人到了天津不是想着“狗不理”有多好吃,有多香,其实就是想品尝一下天津的文化。 我相信到过天津或听说过天津的,谁都会知道“狗不理”的包子。闻名遐迩的“狗不理”是天津的百年金牌老字号,是中华饮食文化的典范之作。天津没吃上狗不理包子,就等于到北京没登上八达岭长城,实为一件憾事

9、。 不可否认的是狗不理包子已经成为天津饮食文化的代表,咱说他真的好吃吗?未必多好吃,但是主要还是要感受一下他的风采。外地人去“狗不理”吃包子,并不仅仅想去填饱肚子,还想去吃文化,去寻找“狗不理”的过去。诚然,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变迁,“狗不理”包子已经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味。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将其自身积累起来的文化内涵全部否定,统统抛弃。毕竟,“狗不理”文化本身就是它的一大卖点。 “全聚德”烤鸭、川菜火锅也并没有因为坚持自己的文化特色而在现代社会中没落,相反,它们已为各种年龄、肤色的人所接受,知名度及美誉度享誉全球,这其中自然有其文化内涵的功劳。,如今,我们的民族文化面临的处境极其

10、尴尬与险恶。由于功利的目的,许多具有文化价值的遗迹正在被抹去:老北京的四合院被成片成片推倒,取而代之地将是即将拔地而起的高楼;许多民间艺术失传或濒临失传:民间剪纸艺人已经像大熊猫一样少得可怜。经济这只看不到的黑手已经所过之处,满目疮痍。而在经济落后的地方,文化的维护与传承反而更让人欣慰。其中的奥妙,自然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影响还未达到超越文化的程度,但一旦当地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注重对文化的保护,文化自然也要受到致命之击。 文化的传承与商品经济绝对不是对立的。如何在经济发展中保护好经济,并将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结合起来,让文化搭台,让经济唱戏。相互支撑,共同发展,是每一个对我们的历史、文明、文化负有责任的中国人应深思的问题。面对越来越多的文化危机,我觉得我们应该保护好我们自己的文化,好多文化都已被其他国家抢先注册,面对这些,我们既要努力的抢回属于自己的文化,更应该抓紧行动把我们的文化发展起来。,天津其他特色小吃,耳朵眼炸糕,嘎巴菜,天津麻花,千里香馄饨,“明顺斋”烧饼,驴打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