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二为一——重读艾米莉·勃朗特和她的《呼啸山庄》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682040 上传时间:2017-12-29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0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二为一——重读艾米莉·勃朗特和她的《呼啸山庄》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合二为一——重读艾米莉·勃朗特和她的《呼啸山庄》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合二为一——重读艾米莉·勃朗特和她的《呼啸山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二为一——重读艾米莉·勃朗特和她的《呼啸山庄》(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 j 合二为一 口一J 重读艾米莉勃朗特和她的呼啸山庄 储继红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文学教研室,山东济南 250300) 摘 要:19世纪的艾米莉勃朗特有着许多相互矛盾,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性情。这个个性独特的女子在代表作呼啸山 庄中描绘了凯瑟琳和希斯克厉夫的另类爱情,那是一种你即我我即你的、灵魂高度契合的感情。这样的两个主角身上有着作 者双面性情的影子。在某种程度上说,呼啸山庄是作者艾米莉双面性情统一、集合的外化。同时,读者也在呼啸山庄的阅 读中完成了平俗现实生活与激情历险阅读的融合。 关键词:双面性情 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 1847年,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与其姐夏绿蒂勃 朗特的

2、简爱、其妹安妮的艾格尼斯格雷几乎同时化名 出版,然而当时只有简爱获得了成功,人们对呼啸山庄 并不认可反应冷漠,既无褒扬,又无贬斥。因为这部狂放不羁 的浪漫主义作品在当时有点太超前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读 者已习惯了温和的传统小说,一时无法接受呼啸山庄中那 奔腾的情感、不羁的思想、独特的人物,这对他们的接受能力 而言是一种过于强烈和陌生的冲击。但正如司汤达所说,真正 伟大的作品在时间河流的冲刷下终不会被湮没的,呼啸山 庄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喜爱,作者艾米莉也得到了应有的关注。 呼啸山庄在半个世纪后的l9世纪末期重新引起了文 学批评界、创作界的注意,且得到了多数学者、评论家的肯 定和高度赞扬,如当时英

3、国著名评论家阿查史文朋、比利 时著名作家梅特林克、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都 从不同角度对此书予以了高评。此后各种评说纷纭呈现,目 前国内对呼啸山庄的重视与评论的热潮有增无减,人们 从各个角度以不同的视角评析着小说的各个方面,人物、内 容、情感、作者等面面俱到。在这种评论视野下。我从作品与 作者关系、文学创作对作者心理疏导作用的角度谈谈对呼 啸山庄中的爱情的见解。 艾米莉于1818年7月出生= 英国外省约克郡的桑顿她 三岁时母亲去世,继而大姐、二姐也相继去世。从此,艾米莉、 姐姐夏绿蒂、妹妹安妮、哥哥勃兰威尔与忠于职守的牧师父 亲及照料他们生活的姨母一直生活在约克郡荒原的家中。 姨母严谨持

4、重的卫理公会作风使她从不过分亲近孩子们, 父亲虽疼爱他们,但他孤僻、落落寡合的性格和诗人的天性 让他对孩子们总是放任自流。孩子们虽然在乡村的家中过 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却颇愉快因为他们可自由地亲近 布满石楠丛的大自然,无约束地随意编造自己的文学王国。 这姐弟四人虽性格各异,但都颇具文学才华。夏绿蒂虽相貌 平平、生性腼腆却略懂交际;安妮温柔秀丽、从不张扬,同她 的作品一样:唯一的男孩勃兰威尔才智虽高,却脆弱、娇纵、 蛮横,在姐弟中艾米莉是最独特的一个。 艾米莉一生虽只度过了短短的二十九个春秋,却写了 很多很不错的文学作品,包括一些诗和小说,但呼啸山庄才 是她在文学史上的最大成功和贡献。艾米莉一

5、生与外界社会 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只有1833年同夏绿蒂一道在布鲁塞尔留 学过很短的一段时间。1838年在哈利法克斯附近的一所女子 学校做了几个月的教师。但终因不能忍受需要不断与陌生人 打交道、参与各种社交的生活而放弃,逃回约克郡的家里,在 家中度过了她短促、紧张、超凡脱俗的一生。因而在她的小说 里。几乎看不到十九世纪英国中产阶级虽绚烂多姿但喧嚣忙 乱、缺少诗意的世界。外界的风云及传统的道德偏见、好恶对 她及其创作的影响极小,她从没有像维多利亚时代的一些作 家那样为讨好、靠拢社会主流而写作,只是凭借她天才的想 象,以她所居住的那方土地上的严峻人们和她本人更严峻的 亲属做蓝本描绘头脑里虚幻而真实的

6、人生。 呼啸山庄以希斯克历夫和凯瑟琳那激烈的,甚至是 残暴的、可吞噬生命的但也是永恒的、独一无二的恋情贯穿 始终。他们之间的爱不是普通人风花雪月的浪漫、花前月下 的温柔、千里共婵娟的恩爱,也并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悲 壮,而是一种迥异灵魂间的相互渴求,一种对合二为一、一 体本源的生活底层的呼唤。正如凯瑟琳向耐莉诉说的一样: “我没法跟你说清楚,可是你,每一个人,总有这么一个观念 吧:在你自个儿之外,你还有一个你应该还有一个你。 天把我造了出来干什么呢,假使我这人是尽在我这一身了? 我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大苦恼就是希斯克历夫的苦恼,他的 每一个苦恼,从刚开头,我就觉察、切身感受到了。我生命中 最大的思

7、念就是他。即使其他一切都毁灭了,独有他留下 来,我依然还是我。假使其他一切都留下来,独有他给毁灭, 那整个宇宙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陌生人我再不是它的一 部分了。我就是希斯克历夫!他时时刻刻在我的心 头并不是作为一种欢乐就像我不能老是我自个儿的欢 一25一 一 一 一一 语言文学研究 - = l薹|I一 童 乐一般。而是因为他就是我自身的存在。”3P890 再看凯瑟琳病重时,希斯克历夫曾在爱与狂乱中喊道: “贫贱、耻辱、死亡不管上帝还是恶魔怎样折磨人,可别 想把我们俩拆开!”l2P180_希斯克历夫得知凯瑟琳去世后,他 带着可怕的激动喊着:“我不能丢了我的生命而活着呀!我 不能丢了我的灵魂而活着!

8、” 懈希斯克历夫临死前与耐莉 的谈话中说:“我跟你说,我快要到达我的天堂了。别人的天 堂,在我眼里一无价值,我一点儿也不稀罕。” p37 在这些表白性的激情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到男女主人公 之间的爱已远离且超越了普通的性爱、情爱,也不同于罗切斯 特和简的心灵相吸之爱,他们两个人好像原本就是一个人、是 一体的却不幸地被造物主戏弄,被分裂成为分离的男女两性 个体,于是在他们两个人的世界里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任何 单独的自我只是一部分自己,是不完全的、不完美的。但两人 又不能根据尘世的伦理框架和情感好恶,通过婚姻融合为一 体,因为自我和自我是无法在两性的世俗情爱中完成结合的。 作者只好让凯瑟琳的鬼魂历

9、经二十年的流浪、呼唤后,召回了 希斯克历夫的灵魂,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合一。 凯瑟琳和希斯克厉夫各自对对方的爱和需求其实是对 本身之外另一个隐蔽自我的渴望。他们的互相寻求也符合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提出的人有归 属和爱的需要这一理论。男女合一、阴阳合一的爱是人类男 女对生命合一性完整状态的渴望,人们试图在寻求互补性 异性爱中实现对自己的补足、圆满和升华。 世界万物都是有阴有阳的阴阳合一才是完整的,才能 臻于至善至美的境界。人类也不例外,人类有男有女,而男 女本是一个事物即人的两面,男女合一才是完整。男女本为 同体夏娃是亚当身上的一根肋骨,女人只有回归男人才是 完整的。但女性又承担

10、了生儿育女的重任,男人只有与女人 合为一体,才是真正的回归。因此,男女合一是人的本真状 态,合一性归属是人的初源性需要。 相爱的男女、婚姻中的男女互为对方的世界,任何一方 逃离或失去,都会令完整的世界残缺,会使另一方丧失向生 命最初回归的对象所在。爱的极端就是恨,就是无情的报 复。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叛离,令刚硬、执拗的希斯克历 夫像魔鬼般疯狂地折磨他人,同时也摧残着自己。因为他失 去的不仅是爱人,而且是自己的一半躯体和灵魂,是自己内 心潜伏的热情和善良,他已不再是一个完整的自己了。他恨 凯瑟琳但可以饶恕她自己的另一半,但对那些他认为 是害了凯瑟琳、夺走凯瑟琳的人,希斯克历夫说:“我又怎么 能够

11、饶恕他?” 灵魂归属的掠夺是不可宽恕的。 四 如此人物和情感的塑造者、描绘者竟只是一个生活在未 开垦偏远地区的、土生土长的荒原姑娘艾米莉仅凭想象和 接触过的周围的人是不易在小说中演绎出如此撼人心魄的、 涤荡一切的激情和独具魅力的特色人物的。作品中的男女主 人公身上实际上渗透着作者的两个自我。是艾米莉双面人格 的分别体现。希斯克历夫和凯瑟琳的相互渴求和召唤在某种 程度上即是作者本身矛盾自我希求融合为一的体现。 表面上和在他人的印象里艾米莉是个天生不大合群喜 欢离群独处的姑娘。但这个沉默寡言的、喜独来独往的平凡 女子却有着许多相互矛盾的双面性情。一方面她十分羞怯 腼腆,一见到生人就逃离开去,但对一

12、些相熟的姑娘们却友 好、热情、亲切、和蔼,能与她们愉快和谐地相处,另一方面她 冷漠、高傲、任性、固执、不宽容,又能任劳任怨、尽职尽责、虔 诚,对自己所爱的一切温存体贴、耐心;一方面,她外表亭亭玉 立、纤弱柔美,可一些行为却非常有男人气。夏绿蒂曾与她的 教师埃热先生说,艾米莉虽天资聪慧,可固执、自我为中 心。埃热先生也说她应该是个男人才对,“她那坚强的一意孤 行的意志,永不会因遇到反对或困难而畏缩,她永远不会退 让,除非以生命相抵”6t396,另一方面她行动上拘谨忸怩、羞怯 异常,思想上却独立不羁,情感上却丰富细腻。似乎她整个人 生黯淡无光、空虚凄凉,但她自我内心却丰富多彩、别有天地。 有人说艾

13、米莉是个精神上的两性人,这个奇异、神秘、 朦胧的女子正是凭着她沉郁而不开朗、强烈而不欢快、独具 气质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把自我的两面性完全体现 在了她那唯一的天才小说中。在这个想象的、较少涉现代文 明气息的故事里,她释放出了自己全部的奇异想象和独特 思考的魔力。小说中既有她对自我两面性和谐融为一体的 渴望,又有对理想的、超凡脱俗爱情的幻想。通过虚设的人 物、情节,她构筑了自我想象中完美的人生达到了一种心 灵的安宁,避免了乖张、冲突的自我走向分裂、毁灭。但这虚 幻的满足并没抵抗住纠缠勃朗特家族的病魔,她于1948年2 月撒手单调的俗世进入了自我的天堂。 不论艾米莉创作呼啸山庄是出于何种初衷,

14、但这部天才 小说却在后人那找到了栖息处,一方面在平俗琐屑的现实世界 里,多数人生活得平淡有余,激情不足,但任何一个人都有矛盾 的两面她在满足于平凡安谧的幸福的同时,又渴望着激情的挑 战与历险,呼啸山庄就给了人们这样一种文学的、虚幻的满 足。另一方面,任何人不仅是艾米莉都是或隐或显的 精神的两性人,就如上帝所造的人类始祖亚当、夏娃一样,二者 本是一体的,任何一个男、女都有着潜在的两性因素,而正是这 矛盾、冲突的两性因素的共存才使他(她)需要找到另一个与现 实角色相反的异性自我,这一点可能大部分人都没有j蓉识到,但 呼啸山庄却无意中给了人们精神上寻求另一个自我的满足, 自我在现实中受到的挫折在这里

15、得到了治愈。因而呼啸山庄 才使普通大众读者在说不出所以然时,却仍被其震动,仍发自内 心地喜爱它,因此毛姆即使在说“它是一本很糟的小说”、“它是 丑恶的”的同时也承认“它是一本很好的小说”、“它有它的美”、 “它是一本可怕的、令人痛苦的、强有力的、充满激情的书” 。 艾米莉的呼啸山庄评说纷纭,但多从创作理论上、艺术 成就上加以论说,我认为,从游荡于作品中的自我与无意识接 受、喜爱它的众多读者那里,我们可能会找到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2儿345英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M杨 苡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7 6William Sommerset Maugham,“Emily Bronte and Wuthering Heights”,转引白杨静远编选勃朗特姐妹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一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