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病虫害识别与防治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67452 上传时间:2017-07-26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18.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豆病虫害识别与防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大豆病虫害识别与防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大豆病虫害识别与防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大豆病虫害识别与防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大豆病虫害识别与防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豆病虫害识别与防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豆病虫害识别与防治课件(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豆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海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王志华2010年11月5日,第一节 大豆主要害虫识别及防治,大豆害虫的种类,主要害虫有:二条叶甲、根蛇潜蝇、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草地螟根绒粉蚧、红蜘蛛等其中以大豆食心虫和大豆蚜为主。,一、二条叶甲,学名: Monolepta nigrobilineata Motschulsky 属鞘翅目 Coleoptera 叶甲科 Chrysomelidae为害: 成虫咬食幼苗子叶、生长点、嫩茎,造成圆形孔洞,严重为害可使大豆死苗。幼虫在地下为害大豆根瘤,致根瘤成空壳或腐烂,造成植株矮小,影响产量和品质。,二条叶甲成虫,体长约3mm,淡黄褐色。鞘翅黄褐色,在两鞘翅中央

2、各有一条略弯曲的纵行黑条。触角丝状,11节。足黄褐色,各足胫节基部外侧有深褐色斑纹。,二条叶甲幼虫,幼虫体长4mm5mm,乳白色,头部和臀板黑褐色,胸足3对,等长,褐色。,防治措施: 对二条叶甲发生重地区可采用40%乐果乳油,按种子重的0.5%拌种,拌种35天内即应播种,以免影响保苗。 清除田间杂草及残株落叶,减少越冬虫口。发生期喷施50杀螟松乳剂或90晶体敌巨虫1000倍液,每亩用药液75公斤。,二、豆根蛇潜蝇,学名: Ophiomyia shibatsuji (Kato) 属于双翅目 Diptera 潜蝇科 Agromyzidae 1、危害: 幼虫为害主根茎韧皮部,阻碍大豆水分及营养的输送

3、,致根部肿胀或根皮腐烂。被害植株生育不良,矮小、茎细、叶枝黄、烂根,严重的造成死苗,降低产量和品质。,2、发生特点大豆根潜蝇以蛹在大豆根部或被害根部附近的土内越冬。翌年5月末 至6月初开始陆续羽化出成虫,6月土旬至中旬为羽化盛期,产卵盛期为6月中旬,孵化盛期 为6月中旬至下旬。幼虫期约20d。老熟幼虫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化蛹越冬。成虫喜选择 幼嫩的豆苗取食和产卵。在温暖的晴天,多集中在植株上部;在气温低、阴雨天或风力大时 ,栖息在下部叶片背面,用产卵器刺破豆叶表皮,舐吸汁液,使叶片出现许多白点。在近土 表,则用产卵器刺破幼苗根部、茎的皮层,形成褐色孔道,将卵产于其中。孵化的幼虫沿茎 下移,

4、潜入根部钻蛀为害。,3、根潜蝇化学防治 1)种子药剂处理。可用8%甲多种衣剂或35%多克福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重量1.2%-2.0% 进行种子包衣。也可用40%乐果 乳油500-700ml加水4-5kg拌大豆种子100kg。晾干 后立即播种。 2)喷药防治成虫。在成虫盛发期(6月上旬到中旬),即大豆放出第一片复叶前,子叶表面出 现黄斑,田间看到成虫时喷药防治成虫。可用40%乐果EC或80%敌敌畏EC1000倍液,也可用90 %晶体敌百虫700倍液,每667m+2喷液50L,或菊酯类农药每667m+230ml左右加水喷雾防治。虫量较大的隔7-10d再喷药1次。,三、大豆食心虫,学名: Legumi

5、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umura) 属鳞翅目Lepidoptera 卷蛾科 Tortricidae 为害: 幼虫在豆荚内沿豆瓣缝将豆粒蛀食成沟,呈兔嘴缺刻状。,大豆食心虫是我省大豆上的主要害虫,其食性单一、1、主要危害大豆、幼虫蛀入豆荚,取食豆粒形成的虫口破瓣,严重时豆粒被吃光。不但造成减产,还可造成大豆品质下降,商品价值降低,严重影响农民经济收入和对外贸易。,成虫:暗褐色小蛾子,雄虫颜色较浅,体长5-6mm,前翅灰、黄、褐色杂生,近长方形,外缘近顶角处有一凹陷,沿前缘有10条左右黑紫色短斜线条与黄褐色纹相间,外缘内侧中央灰色,有三条纵列紫褐色点。雌蛾腹部末端较

6、尖,雄蛾较钝;雌蛾前翅色较浅。,2、形态特征,幼虫,幼虫:共5龄,初孵乳黄色,老熟橙红色,末龄幼虫8-10mm,略成圆桶状。,形态特征,3、生活史与习性,大豆食心虫成虫飞翔力弱。1516时开始活动,日落前2h活动性最强,20时后停止活动。成虫有趋光性,喜欢产卵于35c-m以上的幼嫩、毛多、毛直的豆荚上。幼虫在荚内食害豆粒并不完全吃光:一头幼虫可咬食豆粒23颗。,大豆食心虫在我市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7月中旬越冬幼虫化蛹羽化,迁飞到大豆田、产卵、孵化、然后幼虫蛀入豆荚进行危害。,发生 规律,大豆食心虫的发生与危害与下列因素有密切关系。土壤高温或高湿有利于化蛹、羽化。当110

7、厘米深的 土壤温度上升到20以上时,土内幼虫开始上移、化蛹。但是土壤含水量过低或过高不利于化蛹和羽化。成虫在田间的消失与降雨量有关。降雨不仅可使气温降低、影响成虫活动,且暴雨使羽化孔被堵死,成虫很难出土,从而降低成虫数量。耕作制度对大豆食心虫的发生影响较大,连作豆田较轮作豆田被害程度重品种的抗性及避虫作用,天敌发生的数量多少对大豆食心虫的发生危害都有一定的影响。,5、发生条件,药剂防治,敌敌畏熏蒸防治成虫,菊酯类农药防治幼虫,防治指标为上年虫食率达5%以上,用敌敌畏熏蒸防治成虫,一般在8月5日成虫盛发期防治,方法是将玉米瓤掰成每6-7公分为一段,浸入敌敌畏原油中浸泡,然后将吸足药液的玉米瓤按每

8、隔4垅,每前进5步的密度夹在大豆分枝上。,幼虫防治要掌握好时机,要在入荚前防治,用2.5%敌杀死乳油或2.5%功夫乳油450毫升/顷兑水喷雾,既可防入荚前幼虫,又可防治成虫。或每公顷用2.5%敌杀死乳油375450ml或2.5%功夫乳油300ml或5%来福灵225300ml加磷酸二氢钾22503000g加米醋1.5L加增产菌浓缩液150ml混合喷雾。,6、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生物防治,白僵菌防治脱荚幼虫,人工释放赤眼蜂,幼虫临近脱荚前,每亩用1.5公斤白僵菌,每0.5公斤菌粉加细土或草木灰4.5公斤,均匀撒在豆田垄台上,脱荚落地幼虫接触白僵菌孢子,遇适宜温湿度条件发病死亡.,在成虫产卵盛期放

9、蜂,每亩蜂量2-3万头,放蜂后大豆食心虫卵寄生率65%.,四、大豆蚜,学名: Aphis glycines Matsumura 属同翅目 Homoptera 蚜科 Aphididae 1、危害: 成、若蚜多集中在豆株顶梢和嫩叶上吸取汁液,造成叶片卷缩,根系发育不良,分枝结荚减少。此外还可传播病毒病。,大豆蚜及其天敌瓢虫,大豆蚜传播花叶病毒病,传播的大豆花叶病毒病在流行年份也可使大豆减产20%以上(罗瑞梧等,1991),大豆蚜天敌,随着大豆蚜的发生,其天敌昆虫也开始出现。在6月中旬大豆蚜发生时,天敌昆虫就已大量出现。捕食类天敌出现较早,如龟纹瓢虫、蜘蛛、小花蝽、叶色草蛉、七星瓢虫。是大豆蚜发生前

10、期的主要控制因素。寄生类天敌在后期开始大量出现,是大豆蚜大发生后的一个主要控制因素。这与寄生类天敌需要大量寄主有一定关系 。8月末至9月初天敌开始减少,这一时期的天敌主要以寄生蜂、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小花蝽为主 。,2、.大豆蚜发生特点一年有4次迁飞,常年发生特点呈现点片发生、扩散蔓延阶段、严重危害和回迁越冬场所。3、大豆蚜防治方法早期防治*采取综合防治:选高效内吸药剂拌种,消灭早期迁入蚜虫,并兼治其它苗期害虫;掌握害蚜扩散前,6月下旬前后,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亩喷雾均可。 莫比朗乳油*,五、大造桥虫,学名: Ascotis selenaria (Schiffermller

11、 et Denis)属鳞翅目Lepidoptera 尺蛾科 Geometridae 为害: 以幼虫咬食叶片为害,造成孔洞和缺刻,甚至将叶片吃光。,六、草地螟,学名: Loxostege sticticalis Linnaeus 属鳞翅目Lepidoptera 螟蛾科 Pyralidae 为害: 初孵幼虫取食叶肉,残留表皮,长大后可将叶片吃成缺刻或仅留叶脉,使叶片呈网状。大发生时,也为害花和幼荚。,二 代 草 地 螟,草地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别名甜菜网螟、黄绿条螟。在大发生年份,在黑龙江省绥化市每台黑光灯高峰期日诱蛾量1982年最高为12万头,2004年为5万头,一株大豆或甜菜可有几十头以至百头以

12、上幼虫,严重时可将全田叶片吃光,叶片吃光后,食料缺乏时,可成群迁移,亦可加害不喜食的寄主植物,造成灾害的扩大,草地螟成虫体长812mm,翅展2426mm;体、翅灰褐色,前翅有暗褐色斑,翅外缘有淡黄色条纹,中室内有一个较大的长方形黄白色斑;后翅灰色,近翅基部较淡,沿外缘有两条黑色平行的波纹。,草地螟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921mm,头黑色有白斑,胸、腹部黄绿或暗绿色,有明显的纵行暗色条纹,周身具有明显毛瘤。,防治 25%快杀灵 4.5%高效氯氰菊酯 红缟绿,是近年来在我省中北部部分市县新发生的一种大豆虫害,大豆根绒粉蚧在我市04年发现,主要在永和、向荣两个乡镇。05年波及9个乡镇,06年遍及十几个

13、乡镇。,七、大豆根绒粉蚧,大豆根绒粉蚧属同翅目、粉蚧科,以成虫、若虫刺吸大豆茎部及叶片,严重影响豆株的生长发育。,成虫体长3.54.0毫米,椭圆形,体周附白色蜡粉,因而抗药性较强,较难防治。,形态特征,初孵若虫红色,体长不足1毫米,腹部末端有两条较长的白色蜡毛。,形态特征,大豆根绒粉蚧在大豆拱土期即有若虫出现。严重地块布满大豆的子叶及刚出现的两片真叶,发生地块平均每株有若虫20-30头,最多达100-200头,布满大豆子叶及2片真叶,受害植株叶片皱缩,植株矮化,停止生长,表现为茎杆发脆,用手拨动,即从近地表处折断,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大豆根绒粉蚧属同翅目、粉蚧科,以成虫、若虫刺吸大豆茎部

14、及叶片,严重影响豆株的生长发育。该虫一年发生三代,以卵囊在土壤中或附于根部越冬,第一代主要为害小蓟、小旋花等杂草,第二、三代危害大豆。大豆根绒粉蚧一般只在1棵植株的不同部位或邻近的植株内活动。雄性成虫虽有翅和足,但其飞翔和爬行能力都很弱,主要借助风、流水、某些动物,或随农产品的调动传播扩散。,发生及防治,药物防治,以内吸型药剂为主,药物防治应在一龄若虫期进行,因一龄若虫的体壁柔软,尚未形成蜡质保护层,其防治效果比在成虫期好。选用内吸型杀虫剂,如3%啶虫咪(莫比朗)乳油等进行叶面喷雾或涂抹茎杆。采用低茬收获,减少大豆根绒粉蚧在田间的越冬基数,从而控制虫害的发生;实行轮作换茬,使大豆根绒粉蚧失去寄

15、主而使其消灭。铲除田间杂草,因为此虫可在酸模叶蓼、苣荬菜等杂草上寄生,通过除草可消灭此虫。,防治 方法,八、大豆叶螨,大豆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又名大豆红蜘蛛。蛛形纲,真螨目,叶螨科。大豆叶螨在全国各大豆产地均有发生,尤其黄淮流域和东北大豆产区受害较重。,生活史与习性在东北地区以雌成螨群集于豆田枯叶上、杂草根部或土缝里越冬,每年发生10余代。春季气温回升平均到57时,越冬雌虫出蛰活动,先在小蓟、蒲公英、车前草等杂草上繁殖,67月转到大豆上,在叶背吐丝拉网群集为害,为害盛期在7月下旬,8月上旬渐少。,药剂防治。加强虫情检查,控制点片发生阶段。发现有零星豆株叶片出现黄白斑为害状时,立即喷药防治。可选用20%哒嗪硫磷乳油、20%三氯杀螨醇乳油、30%杀螨特乳油、40%水胺硫磷等稀释成1 000倍液,每 hm2喷750 kg稀释液;73%克螨特乳油1 500倍稀释液,每 hm2用药液750 kg。打约注意喷头朝上,上下喷透,喷雾器应增加压力,冲破红蜘蛛网,使虫触药死亡。注意交替用药,以免产生抗性。,第二节几种主要大豆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大豆病害(Soybean Diseases),已发现30余种 真菌性-最多 细菌性-斑点病 病毒类-大豆花叶病毒 线虫病-孢囊线虫和根结线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