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九年级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课时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655121 上传时间:2017-12-29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九年级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课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九年级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课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九年级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课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九年级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课时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九年级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课时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九年级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课时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九年级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课时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课时,1、古今异义:(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古义:长,这里指身高。今义:修理。 尺:古义的尺相当于现代的六寸。,字词小结,(2)暮寝而思之。寝: 古义,躺而不睡; 今义,泛指睡觉。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古义,偏爱; 今义,自私。,字词小结,(4)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这里指“议论”。 今义,诽谤,恶意中伤(5)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将要到来的下一天。,字词小结,(6)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处所、地点。,字词小结,2、一词多义:朝 朝服衣冠 (早晨)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皆朝于齐 (朝拜),字词小结,孰 我与城北徐公孰

2、美 (谁)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仔细)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字词小结,于欲有求于我也皆以美于徐公 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朝朝服衣冠入朝见威王谤讥于市朝朝于齐,对,比,到,在,早晨,朝朝廷廷,朝廷,官员聚集的地方,朝拜,诚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真的),字词小结,间 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字词小结,3、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朝服衣冠 服:穿戴。(2)名词用作状语: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当面。,字词小结,(3)形容词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 美 :认

3、为美(4)动词的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 闻: 使闻,字词小结,4、 特殊句式:,字词小结,(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忌不自信。,(3)朝服衣冠,“者”“也”表判断,“不信自” ,宾语前置,(邹忌)朝服衣冠,省略句,字词小结,(4)王之蔽甚矣。,“蔽”,被蒙蔽。被动句,(5)固定格式,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孰与”,“与孰”表示比较选择。意思是“跟比较,哪个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昳丽:朝服:窥镜: 旦日:不若: 孰视之:暮寝而思之:美我:私:,光艳美丽,朝:名词做状语,在早晨;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照镜子,第二天,不如,仔细地看,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认为我美,动词,偏爱

4、,都认为比徐公美,土地方圆,国王旁边的近臣,受蒙蔽很深了,批评议论,公共场合,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形容人很多,有时候,偶尔有人进谏,满一年,当面指责,诚知:皆以美于徐公:地方:左右:蔽甚矣:善:面刺:谤讥:市朝: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期年:,好,确实知道,整体把握,第一部分(1段)邹忌与徐公比美。第二部分(2段)邹忌以自己受蒙蔽的事为例,讽谏齐王。第三部分(3、4段)写齐威王虚心纳谏及其取得的巨大效果。,品读赏析,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

5、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亦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可让三位同学分角色表演。),品读赏析,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

6、,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5、讽谏的结果如何?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分析本文在说理以及记叙上的特点。本文采用了“三叠法”,从头至尾一直使用三层排比的手法写作三问:妻、妾、友三答三比: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四境之内有求于王三赏:上赏中赏下赏三时: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变:邹忌以现身说法齐威王广泛征求意见各国 “皆朝于齐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体的史书 。该书是由 时期的 编订而成的。2、给划线字注音 1) 时时而间进( ) 2)期

7、年之后( ),3、判断下列读音停顿的正误。 (1)邹忌/修八尺/ 有余 ( )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3)王之蔽/甚矣!( )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5)今齐/地方千里 ( ),国别,战国策,西汉,刘向,jin,j,学习检测,4、下列译文有误的一句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有余,形体美丽,光彩照人。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 C、忌不自信。译文:邹忌自己不相信妻子的话。 D、吾与徐公孰美?译文:我和徐公谁漂亮?,C,思考:,(1)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2)如何与徐公比的美,(3)妻、妾

8、、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与徐公比美,通过邹忌的三问,即问妻、问妾、问客,及妻、妾、客的三答。,“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4)邹忌思考后得到的结论是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谈谈邹忌由比美想到了什么?(即悟出的道理),“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他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二)研习第二段:邹忌讽谏,思考:,在本段中,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以家事喻国事的方法。以“臣之妻私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相比;以

9、“臣之妾畏臣”与“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相比,劝说齐王除弊纳谏。最后恳切指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比,问,找“三”,课文的故事情节有六个“三”,谁能找出来?提示、邹忌向几个人询问自己有没有徐公美?、他们的答案一致吗?、邹忌对他们的回答分别如何分析?、邹忌进谏齐王时将自己和齐王进行了几方面比较?、齐王有几种级别的奖赏?、下令后按时间顺序发生了几次变化?,答,思,赏,变,三,三,三,三,三,三,邹忌进谏,妻私我,妾畏我,客求我,齐王纳谏,宫妇左右私王,朝廷大臣畏王,四境之内求王,三比,三赏,三变,三思,三问、三答,战胜于朝廷,小,大,家事,国

10、事,课堂总结,角度,启示,2、邹忌自知不如3、妻妾皆美邹忌4、邹忌规劝齐王,1、齐王纳谏除蔽 广开言路才能富国安民, ,谈话要讲究方法技巧,人贵要有自知之明,对讨好恭维话要警惕,委婉含蓄点到为止,主页,看图片思考: 邹忌的妻、妾、客回答他的问题时感情和语气相同么?为什么?,其妻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 “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 “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易毋庸置疑。,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妻私:偏爱赞扬妾畏:卑微畏怯 客有求:逢迎敷衍,邹忌 齐王 妻 私 宫妇左右 妾 畏 朝廷之臣 客 有求 四境之内 受蔽 受蔽(

11、甚矣),根据两个同类事物某种属性的相同,推出它们的其它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进谏艺术,类比推理,设喻说理,通过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 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邹 忌:,人物分析,邹忌、齐威王有何特点?,头脑冷静、实事求是、善于思考、足智多谋、善于辞令、勇于进谏。,闻过则改、虚心纳谏、明智果断、兴利除弊。,齐威王:,三思三比三赏三变,表演 探讨,这个故事给你哪些启示?,讨论指导:1、邹忌在妻妾客赞他后飘飘然了吗? 2、邹忌有没有实际观察? 3、邹忌没怪妻妾客先前的赞“美”,而是从他们各自的角度去分析赞他的原因。4、进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谁?5、说服齐王时若方法不对会有何后果?,品味邹

12、忌劝谏技巧之高,(1)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悦目的。,邹忌向齐威王献策之时。齐国的政治比较腐败,大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如果邹忌向齐威王再三苦苦劝谏,甚至流下眼泪或者破口大骂,以死谏君,效果不一定好。邹忌注意了进谏艺术,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而是以“闺房小事”说自己的体会,小题大做。现身说法使齐王也同理得证“蒙蔽甚矣”,于是一声令下,广纳谏言,终于“战胜于朝廷”。,(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3)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下级劝说上级,由于尊卑关系不得不谦言以谏,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邹忌实话实说“不如徐公美”,创设情境,取悦威王。邹忌谙习“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邹忌很了解齐

13、王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的环境中,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他为国之清明担忧;又因晓得齐王有修明内政以兴邦的宏志,为此设喻使齐王欣然接受劝告,提升了齐国的威望,赢得了诸侯的尊敬。,这个故事给你哪些启示?,1、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表面现象迷惑 。 2、要多去实践,多去观察。3、要多角度看待问题。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5、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即使是同一鸡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形状便立即不同。,(1)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讨论交流,(2)邹忌劝谏成功,仅仅因为有较高的劝说技巧吗?战国策中庞恭的“三人成虎”的进谏、百里奚的“唇亡齿寒”的进谏,可以说与邹忌的方法不相上下。为什么失败了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