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县二次调查技术设计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63630 上传时间:2017-07-26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通县二次调查技术设计书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大通县二次调查技术设计书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大通县二次调查技术设计书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大通县二次调查技术设计书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大通县二次调查技术设计书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通县二次调查技术设计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通县二次调查技术设计书(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西宁市大通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方案第一部分:农村土地调查1 概述1.1 目的全面查清大通县农村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1.2 任务目标查清全县农村土地利用现状的分类、分布、面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城镇居民点以外的农、林、牧、渔场、开发区等国有土地使用权状况;将划定的基本农田标绘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建设土地利用数据库,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管理。1.3 调查范围和内容调查区为西宁市所辖大通县,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其中城市、建制镇、村庄、采矿用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按

2、单一地类图斑调查。调查面积约为 3177.9 平方公里。县城、建制镇、村庄只调查外围界线,其内部的各种地类不进行详细调查。城市、建制镇外围界线应与城镇土地调查范围线严格一致。调查内容为:确定各级行政区域界线;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界线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将划定的基本农田标绘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建设和更新土地利用数据库;编写调查报告。调查比例尺为重点地区(耕地、重点工矿等)1:1 万,其余地区 1:5 万。数学基础:平面坐标系统为 1980 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为 1985 国家高程基准。权属调查是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以及公路、铁路、河流和国营农、林、牧、渔场、企事业单位等用地权属状况的调查。

3、2地类调查是对每块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等分布和利用状况的调查。1.4 调查的基本要求1)充分利用已有土地调查成果。2)外业调查时应实地逐图斑、逐地类调查。3)权属界线应认定合法、位置准确、表示规范。4)图、数、实地三者应一致。1.5 调查区的基本概况大通县地处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北部,行政上隶属省会西宁市管辖,辖 9 镇11 乡,289 个行政村,地理位置在北纬 36433723,东经 1005110156。东邻互助土族自治县,西接海晏县、湟中县,南与西宁市接壤,北与祁连县和门源回族自治县相依。东西长约 95 公里,南北宽约 85 公里,全县总面积约 3177.9 平方公里。境内海拔 22804

4、622 米,最低处是紧靠西宁的后子河双庙村,最高处是与祁连交界的开甫托山顶。大通水源充足,县境河流属湟水支流北川水系,主要河流有北川河、宝库河、黑林河、东峡河等,北川河纵贯全境,境内河流密布,沟壑纵横,山地河谷相互交错,蜿蜒起伏。大通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和青海省重点工业区之一,多家中央、省属大中型企业坐落在大通境内,使大通成为全省煤炭、电力、冶金、机械制造、化工、建材、轻工等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县城桥头镇距西宁仅 35 公里,227 国道线(即宁张公路)贯穿全境,县内公路连通 20 个乡镇,宁大铁路通达县城,交通便利;大通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深处内陆,为高原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

5、,年内无霜期在 100 至 120 天左右,最长可达 150 天。绝对无霜期 80 天。年降雨量为 450-800 毫米,年均气温 4.7。大通县现有耕地 84.4 万亩,以种植宜凉耐旱的春小麦、蚕豆、豌豆、马铃薯、油菜等作物为主;大通拥有广阔的森林资源,境内林业用地 8.7808 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 28.4,其中有林地面积 7914 公顷。全县森林总蓄积量为90.3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 26.4,名列全省前茅。大通草原辽阔,共有天然草场 237.7 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51.31,其中可利用面积有 219.8 万亩。浅山的荒山、荒坡、荒滩也可放牧。天然草场中,草甸草场面积 151

6、.8 万亩,山地灌丛草场 85.9 万亩。3大通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是舞蹈纹饰彩陶盆的故乡,生态的家园, “花儿”的沃土,是古丝绸之路的南道。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族风情等。多彩的民族民俗风情和现代工业基地相互交融,构成了美丽、神奇的大通。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参与下,旅游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 作业的技术依据2.1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 号);2.2关于开展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的通知(青政办2007122 号);2.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2.4第二次全国土

7、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2.5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2.6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检查验收办法 ;2.7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2.8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2.9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2.10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2.11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数据汇交办法;2.12青海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总体方案;2.13青海省土地调查技术实施细则 ;2.14青海省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办法 ;2.15青海省土地调查成果质量及资料管理办法 ;2.16 本设计书及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办的批复。3 准备工作3.1 人员培训:对参与调查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调查工

8、作。3.2 资料准备:调查前需要收集行政区域界线资料、工作底图、权属调查方面的资料和地类调查方面的资料等,并对收集的各种资料要进行分析、整理,确定其使用价值。3.2.1 工作底图:接收全国调查办提供的正射影像图(DOM)并检核。43.2.2 行政区域界线资料:接收省调查办提供州(地、市) 、县(区)级行政区域界线资料和控制面积,并进行检核;乡(镇)级行政区域界线资料和控制面积采用民政部门的勘界资料,由县调查办配合收集。3.2.3 权属调查方面资料:以往调查编制的权属界线图,签订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和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 ;政府最新划定、调整、处理争议权属界线的图件、说明及有关文件等确权资料;

9、集体土地登记发证资料及林地、草地土地登记发证资料;土地的征用、划拨、出让、转让等相关资料;建设用地审批文件等资料;地籍调查资料;接收省调查办提供的田坎系数测算资料并检核;已颁发的铁路、公路、水利、电力等的国有土地使用证 ;与调查要求有关的其它权属调查资料和情况;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3.2.4 地类调查方面的资料:公路资料;河流、湖泊、水库资料;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生态退耕的设计、验收的图件、文字等资料;以往调查形成的土地利用图、调查手簿、建设的土地利用数据库;与调查要求有关的其它地类资料等。3.2.5 向有关部门收集基本农田的图件、数据、文件及说明等资料。3.3 仪器工具、软件及表格的

10、准备外业常用仪器: GPSRTK 三台套、全站仪三台、笔记本电脑 5 台、打印机一台、手持测距仪 5 台及相应数量的钢尺、皮尺、绘图板、记录夹等。室内仪器:台式计算机、扫描仪。建库软件 Mapgis 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复制和设计有关调查的各种表格。4 工作步骤和计划4.1 工作步骤5(1)工作准备:包括人员、资料、仪器等准备工作。(2)室内判读:利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 DOM 进行比较,附以其它相关资料,将行政界线和权属界线进行转绘,并对地物判读,建立解译标志,输出工作底图。(3)外业调绘:进行实地调绘,核实内业判读及补测,填写外业调查记录。(4)内业数字化:以外业调查资料为基础,对调查

11、数据进行数字化,录入调查数据。(5)数据处理与建库:对数据进行处理和集成,建立土地调查数据库,并输出各类土地统计表。(6)成果统计汇总和分析:在全面完成外业土地调查和内业数据建库工作的基础上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形成各类土地调查面积数据汇总成果。在汇总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流向分析。(7)成果检查与验收: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检查验收办法的要求进行检查验收。(8)成果资料上交。4.2 工作计划1、2007 年底完成资料收集及原始资料质量检查,人员培训等准备工作。2、2008 年 5 月前将原现状图与现 DOM 套合叠加,完成内业判读。3、2008 年 10 月完成外业调查。4、2008 年

12、 11 月完成外业验收。4、2009 年 5 月完成外业调查的矢量化及属性表的录入、检查、属性关联、建库工作,并完成自检。5、2009 年 6 月提交省调查办进行预检和验收。4.3 技术路线以国家提供的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底图,调查比例尺为重点地区为 1:1 万,非重点区 1:5 万,参照已有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权属资料,采用最新的民政行政界线勘测成果,通过室内判读和实地核实、补充,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确定每一块土地的地类,填写外业调查记录手簿,复核、调查土地权属界线。依据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有关标准和要求,建设土地利用6数据库,并通过数据库系统进行面积计算和数据汇总

13、。其工作流程如图 1:1.方案制定;2.人员培训;3.收集资料;4.接收下达的调查底图;5.接收下达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界线;6.接收下达的田坎系数;7.收集乡级行政界线;8.仪器工具、软件及表格准备。1.已有详查图件的扫描、纠正;2.扫描纠正图形与调查底图(DOM)影像叠加、坐标转换;3.行政界线、未变化行政村权属界线转绘;4.图斑、线状地物及地类等判读;5.输出外业调查工作底图。1.扫描、纠正基本农田图件;2.检查;3.将基本农田编号、上图;4.确认。1.发生变化或新增行政村权属界线调查;2.其它权属界线调查;3.图斑、线状地物及地类等调查与核实;4.外业调查成果的整理;5.外业调查成果检查

14、。准备工作1.外业调查成果数字化;2.图形、数据赋属性;3.图形、数据检查;4.数据转换;5.系统数据检查、入库,6.耕地坡度等级确定。1.面积量算;2.数据汇总;3.面积计算数据、汇总数据检查;4.图表输出。1.编写工作报告;2.编写技术报告;3.编写数据分析报告;4.编写有关专题报告。1.全面自、互检;2.项目组专检;3.申请检查验收。内业判读外业调查与核实建立调查数据库统计汇总、图表输出编写报告检查验收基本农田上图7图 1:农村土地调查工作流程图4.4 现有资料的分析和利用1、大通县已初步完成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库,采用的软件为 Mapgis 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坐标系统为 1954

15、年北京坐标系,有标准分幅图 1:5 万14 幅,1:2.5 万 19 幅,1:1 万 43 幅,本次调查对其地理底图、行政区域界线资料权属调查方面的资料等纠正和改算到 1980 西安坐标系后应尽量利用。2、地类资料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进行转换后予以利用。3、大通县已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属调查及发证工作,资料应全部利用。无特殊情况权属不再进行现场调查。4、州、县、乡三级行政界线已由民政部门确定,可直接予以利用。5 内业判读内业判读是指运用解译标志和实践经验,对影像进行识别从而获取实地信息的过程。以国家下达的 DOM 为基础,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参照以往调查

16、的土地利用图件成果、相关部门资料等,在内业将解译出来的地类名称、范围、相关属性等信息预先标绘在调查工作底图上,制定外业计划,再到实地通过逐一核实、修改、补充调绘,最后确认。其目的是减少外业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内业判读人员要具备一定的遥感影像知识和调查实践经验,并对调查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特点有一定的了解。5.1 对已有资料进行分析利用,对存在问题做好记录并积极协调解决.5.2 原有数据库数据与 DOM 叠加:首先将坐标系统为 1954 年北京坐标系的原有详查和变更调查图的扫描纠正数据转换为 1980 西安坐标系,再和国家下达的DOM 进行叠加。5.3 行政界线和权属界线转绘:将接收的县级以上行政界线、收集的乡镇级行政界线和权属界线转绘(套合)至叠加图上,转绘精度要求是:界线与 DOM 上同名地物的位移不大于图上 0.3mm。5.4 影像判读8(1)确定大通县影像判读标准由于摄影季节不同和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