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范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62713 上传时间:2017-07-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范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范文一、领导重视,措施到位,为我校就业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学校领导深刻认识到高校就业工作开展地好坏,不仅关系学生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进而影响社会的和谐。因此,学校始终把就业工作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1、学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全局,树立“以人为本”办学理念,逐步建立学科专业结构、发展规划、招生规模等方面与毕业生就业挂钩的工作机制,提高了全校教师对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2、成立了由校长、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以“学生就业工作”、“学科建设和就业工作”等为主题的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学生就业工作

2、。 3、制定了上海理工大学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实施细则,构建职业发展教育体系。4、学校设立专项就业经费,提供办公室、咨询室、会议室及招聘会的专用场地,组建专兼职就业工作队伍(其中专职人员 6 人,兼职人员 12 人),学生人数超过 1000 人的学院配备负责职业发展教育的辅导员,从而为就业和职业发展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二、创新工作理念,以服务、教育、管理、研究为主要职能我校结合工作实际,创新工作理念,将就业中心的职能由单纯的管理职能扩展为以教育为主,“服务、教育、管理、研究”职能并重互补的管理模式。1、服务职能是指对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全面的服务。2、教育职能是指构建大学生职业发

3、展教育体系,一方面转变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理念,提高队伍的工作水平;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提高职业竞争力;3、管理职能是指档案管理、生源信息、数据统计管理的规范化,常规工作的制度化;4、研究职能是指加强理论性学习和科学研究,推动就业工作由经验型向科学型、科研型转化。理念和职能的转变,一方面为就业中心的工作明确了方向,明晰了责任,另一方面调动了全校学生工作队伍的积极性,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全校的就业工作更具针对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成效。三、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有效服务1、以“六个一”服务和“333 工程”为抓手,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全方位服务。 “六个

4、一”服务,即“编一本以就业方向为特色的专业介绍;印一册服务学生的大学生就业必读手册;发一套致毕业生家长、致已签约和致未签约毕业生“公开信”;设一个就业宣传栏、网上查询、咨询窗口;发一本毕业生就业指导手册给全体毕业生;办一场大型就业洽谈会。“333 工程”即每年为学生提供 3000 个有效的招聘信息,提供 300 个就业实习基地,引进 300 家用人单位召开专场招聘会。 2、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拓宽服务的工作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不断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化的主渠道建设,搭建特色信息服务平台:以职业能力、职业倾向、职业适应性和心理个性特征测量为主要内容的网上职业测评服务,使学生科

5、学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职前教育网络学堂,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求职指导,解决学生的困惑;网络招聘平台功能,方便企业和学生的直接沟通;“网上学生人才库”,可供用人单位随时访问以选择所需要的毕业生。截至目前就业信息网浏览数达 600 多万人次。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提高了教育学生、服务学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效。(工作总结网整理)3、开展技能培训,为困难学生开辟就业“绿色通道”。就业中心加强对困难学生的择业观、就业观教育,帮助困难学生进行计算机、外语等技能培训,组织困难学生参观企业,到实践基地实习,依托“三区联动”(校区、社区、科技园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就业推荐中对困难学生采取倾斜政策,实现了对困难

6、学生从经济帮困到技能帮困,再到职业能力的提高,为困难学生开辟了就业“绿色通道”。四、构建创业长效机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1、以创业意识的培养为重点,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一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通过开设“沪江论坛”,请自主创业成功的先进典型,来校为学生讲述自身职业发展的历程,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培养创新意识,并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脱颖而出;二是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创业的深刻含义。让大学生意识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当今的大学生如果不能以自己的创新成果为社会作贡献,就算不上是优秀的人才。三是要求学生能结合专业特长,根据

7、市场前景和社会需求做出自己的创新成果,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由知识的拥有者变为为社会创造价值、作出贡献的创业者。2,将培育创业型人才与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素养。学校改革了培养方案,将社会就业培训内容提前介入,在校内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学等公共选修课程,就“如何创新创业”、“如何开业注册”及“企业如何运作、管理”等一些实际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打破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与社会实践能力之间的隔阂。近三年组织了五期创业培训班,安排 400 多名学生参加了创业培训。同时利用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基金和我校的科研和产业等的财力保障,支持学生自主创业。仅

8、 2005/2006 年度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共受理我校学生创业项目申请 101 项,批准 68项,资助基金 874.2 万元。上海理工大学国家级科技园入驻的百家企业中有 30%是我校学生的创业企业。3、把培育创业型人才与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教学是多环节的,第二课堂也是重要实践形式,从一年级开始,就把实践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渗透到教学当中。根据学校的专业特点,把产、学、研结合的基地真正建立起来。整合校内外基地资源,构建学生实践基地和实训中心。4、以上海市辅导员培训基地为依托,为全市辅导员开展首次创业培训专题。上海理工大学作为上海市 7 个高校学生辅导员培

9、训基地之一,是唯一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专题培训的高校。本次培训有上海市教委学生处汪歙萍处长等多位专家,为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 20 所高校的 89 名辅导员展开了为期 3 天的培训。通过创业培训,辅导员掌握了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指导的方法和技能。五、打造职业发展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1、组织师资培训,提高职业发展教育水平。组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教研室,有计划地组织辅导员参加职业指导师、职业咨询师等职业资格培训。2006年上半年就组织安排了 40 多名辅导员参加初级职业咨询师的培训班,并派出 5名教师到香港去实训。已有 10 多名教师会获得了劳动部的职业指导师证书,有10 多名教师获得了上

10、海市中级职业咨询师的证书。通过师资队伍的培训,增强了我校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水平。2、构建职业发展教育课程体系,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利用课堂教育载体,打造精品课程。组织自编了职业发展教育教材,并于 2006 年开始在全校开始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已有 2000 余名不同年级的学生选修;组建讲师团,为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讲座,培养新生的职业规划意识。3、构建社会实践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聘请用人单位的 HR 为校外职业规划师,指导学生就业,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信息和社会需求。利用我校200 多个学生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加专业实习,丰富职前实践经验。4、构建校园文化体系,

11、提高学生的团队能力和处事能力。在校内通过主题研讨与论坛、素质拓展训练、职业角色扮演等模拟训练、团体辅导、职业测评,通过职业发展协会组织职业训练营等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灵活处事能力。5、“门诊式”分类指导,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定位。分类指导包括学生的考研、就业、出国、创业等不同方向展开的分门别类的教育。有择业就业指导,求职技巧、咨询,生涯规划训练,职业生涯测评,就业政策咨询等“专科”。每周安排专门的辅导教师,充分发挥职业咨询师等专业辅导人员的作用,为大学生提供个别职业咨询、测评和辅导。不断扩大职业发展指导的覆盖面,提高个性化职业发展指导的服务水平,突显了“门诊式”指导的作用。6、将鼓励

12、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纳入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整体规划。开展 100 场就业指导讲座,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调动校内外的力量,组建就业指导讲师团,为全校学生开展了 100 场以上的就业指导讲座,号召学生到西部、到农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同时,每年举办西部志愿者先进事迹报告会和志愿者欢送会等,在根本上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目前,我校西部志愿者已有 30 余名,“三支一扶”的学生 18 名,到基层就业学生比例明显增加。六、规范工作制度建设,实施就业工作“主题月”1、明确职责,实现四个工作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工作先进经验学习调研,

13、掌握与学生就业相关的第一手资料;第二个目标是对毕业生跟踪调查、走访用人单位、请用人单位为人才培养,为学校的教学改革献计献策;第三个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就业测评、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和创业培训,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第四个目标是学生的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和就业市场建设,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同时建立就业工作每月例会和毕业班辅导员培训例会制度,及时了解学院学生的就业情况。2、实施就业工作 “主题月”,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把每年的一月、二月、七月、八月定为就业见习月;三月为职业发展协会活动月;四月为职业咨询月;五月为企业走访月;六月为毕业生教育月;九月为新一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启动月;十月为就业市场开拓月;

14、十一月为就业指导月;十二月为企业招聘月,通过“主题月”的实施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七、整合各类资源,实现就业工作全员化要实现学生的满意就业,打造我校就业特色品牌,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整合各种资源,发挥社会的力量。首先是整合校内资源,帮助学生完成从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其次是整合社会资源,培育学生的职业竞争力。1、从专职人员到全体教师的全员化参与,培养学生的可雇佣性能力。学校要求专业课教师的教育观念要与国际接轨,密切课程设计和企业工作实际的联系;指导学生了解和获取符合现代社会期望的就业技能与知识,积极做好核心能力的迁移,锻炼和培养自己的非核心能力;在教学中把可雇佣性能力培养与学科

15、专业教育相结合,使雇佣性能力开发嵌入学习计划,积极推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实习、见习环节,通过产学研让更多用人单位参与可雇佣性能力的培养;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来说,提高可雇佣性能力的就业指导,重点要提高学生的求学能力、求职能力、保职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学校每年以经费为保障,为每个毕业班配备就业指导师。2002 年至今,有 180 余人次的就业指导师受到了学校表彰。2、发挥学生职业发展协会的作用,丰富学生的职前经验。2005 年 9 月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创立,并开办“沪江论坛”。到目前为止,指导协会通过“沪江论坛”,共举办了七期活动,分别邀请了创智赢家冠军得主陈曦,盛大网络总裁唐骏,中

16、国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严介和等知名人士来校执讲,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通过职业发展协会这个平台,有效提高了全校学生职业规划意识。2010 年创办了学生职业训练营,邀请社会各界人士指导学生开展职业训练营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职前实践经验,提升了学生就业竞争力。3、考核机制与反馈机制相结合,调动二级学院的力量参与就业。建立就业状况与二级学院考核挂钩,把就业率、签约率、学生创业、升学等指标与学校考核相结合。同时,就业率高低决定了招生规模,将学生的能力状况反映的问题渗透到学校的教学管理中去,将学生的就业状况反馈到学校就学科设置以及课程结构中,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4、以学生就业促进会为平台,拓展就业市场。我校学生就业促进会自2006 年挂牌成立,已吸收了在行业中有较高影响力的 100 余家会员单位。通过促进会,及时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了解毕业生的社会评价,为学校的学科发展、学科设置、课程改革提供了决策依据掌握了第一手市场需求和反馈信息。2010 年企业来我校召开的专场宣讲会有近 300 场, 2008 届学生就业供需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