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大红袍种源追溯与基因鉴定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580646 上传时间:2017-12-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夷大红袍种源追溯与基因鉴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武夷大红袍种源追溯与基因鉴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武夷大红袍种源追溯与基因鉴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武夷大红袍种源追溯与基因鉴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夷大红袍种源追溯与基因鉴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术专业入文茶趣 武夷大红袍种源追溯与基因鉴定 詹梓金 (福建农林大学350002) 1 前言 近年耒武夷岩茶的国内外市场看好。大红袍的声誉 也越来越高。但市场上以次充好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 因有二,主观上经营者有唯利是图思想作祟。客观上, 生产原料的种源问题,缺乏正确认识。典型的流行大红 袍一代、二代说,甚至说目前市场上卖的还有三代、四 代。意思是说大红袍经扦插繁殖,一代不如一代。另外 长期来大红袍以名丛身份存在,生产数量的有限导 致产品供不应求。本文就这个问题。对大红袍茶树成为 品种之前,为种源问题作些探讨。 2种源追溯 21九龙窠母树的古与今: 谈及大红袍的种源,自然会联系到天心岩九龙窠

2、的 母树。大红袍究竟何时在此落户,又是谁在岩壁上砌台 种植。这些问题至今巳无法查考。大红袍茶名出现于清 代大红袍茶树的发掘地点,历来就有九龙窠。其他地 点虽记载有大红袍。但经调查均有名无实。至于九龙窠 岩壁上摩崖石刻“大红袍”朱红三大字是何时何人所 为?据天心村原村长苏炳溪(今83岁,健在)回忆:岩 崖上“大红袍”三大字系1 945年。时任崇安县县令吴石 仙的亲笔宇。由天心庙出资30方大米(每方65kg), 请马头村石匠黄华友师傅刻成,包括凿石阶从坑底到茶 园。由于大红袍巳闻名海内外。每天迎来游客甚多,寺 僧担心游客不爱惜,任意采摘故将其另名叫奇丹。把 大红袍的名字隐惹起来。 对于九龙窠大红袍

3、母树的保护,更早些的史料记 述;在母树右侧的岩崖下建小木屋的故事。1 932年东路 剿匪总指挥蒋鼎文。闻此茶不凡,愿一尝真昧。特在大 红袍母树边建此小木屋并派兵守护。待采制好后费巨 金悉数购之而去。从此以后大红袍一直有专人守护。此 小木屋巳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被烧毁。今见的陋房系茶农 为贮放工具或避雨搭盖(照片)。1932年,大红袍就有 如此的知名度竟能吸引当时的高官立愿。非“一尝真 味 不可。以此分析,九龙窠大红袍母树的存在可上推 究 到清朝。 大红袍母树到底有几株?据 多种资料记载,历史上的大红袍 母树只有三株,并有正副本之 分。所谓“正本 者应该是品质 优。说明早期人们对母树就有分 株采制,

4、进行品质鉴定。根据品 质的优次来区分正、副本。直到 1962年、1964年中国茶科所和 福建省茶科所。先后派员前来武 夷山引种大红袍时,也称引回去 的有正、副母本枝条。可见那时 还是三株。而现在的大红袍母树 却有六株是怎么回事? 据武夷山市农业局原局长罗盛财回忆:1980年建九龙 窠名丛圃时,将大红袍原台面东侧依地势连接砌小梯台 两级,每台各植一株分别由母树1、2号株压条移栽的。 这样原来只有4株,加上新植两株,所以现在共有6株。 其中第四号株何时何人种的不详。 22大红袍的种源与正本清源: 武夷名丛系武夷菜茶群体中单株选优而成的。大红 袍是武夷名丛中声誉最高、名气最大,为岩茶中之“茶 王 、

5、乌龙茶中之珍品。由于其历史文化的底蕴深厚与 地位的特殊,长期来有关各种记述与传说很多,就其树 种而言,生产上有大红袍、奇丹、北斗等(北斗照 片)。这些名丛多年来均为武夷山大红袍茶的制作原 料。由于大红袍乃稀世之珍,以往人们所了解的就是九 龙窠岩壁上那几株母树大红袍,自然产量有限。所以过 去商品性大红袍多为拼配产品,是武夷山最顶级的岩 茶。近年来由于市场的看好,促进。大红袍 大面积的 发展。对于生产上的原料是否来自真正的大红袍?这个 问题逐渐成为社会与市场共同关注的热点。至于大红 袍、奇丹、北斗之间的种性关系如何?是异物同名还是 不同亲缘关系?也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正本 清源,对过去由非

6、真正大红袍(树种)采制生产的大红 袍(成品茶)的树种有必要进行澄清。 23大红袍20年的回归路: 根据武夷山茶农与科技干部的长期观察与鉴定,现 在武夷山大面积种植的大红袍种源,是间接来自九龙窠 那六株母树中的2号株的无性繁殖后代。其品质最优。 是真正的大红袍。何谓间接来自九龙窠那六株母树?这 是因为现在武夷山大面积种植的大红袍,是1985年从 福建省茶科所引回来的2号大红袍茶苗繁殖的。说起来 有个过程。由于大红袍从史料记述中是“神物 、是 “仙丹 ,是“国宝”。历来有士兵或专人守护。其地 位无比尊崇,保护极其严格。所以,科技人员想研究, 都只是可望而不可及。这里值得指出的一位,就是一生 奉献给

7、岩茶事业的武夷山市茶科所原所长陈德华同志。 他于1 985年1 1月。应邀参加省茶科所四十周年所庆之 际,一到省茶科所,就私下向老同学黄修岩提出要求, 希望回去时能带几株大红袍茶苗回武夷山种。结果给他 五株正本大红袍茶苗,包装得很隐蔽。并说副本品质差 就不要了吧。他如获至宝,回武夷山就种在御茶园名丛 观察园中。经精心管理、种植成功,每年都扦插一些 苗。周边茶农也都自发地向陈德华要苗回去种植。就这 样不推而广了。对省茶科所1964年引去的大红袍与现 在武夷山推广种植的大红袍是九龙窠母树的哪一株? 现在有没有变异?以及与奇丹、北斗等有何亲缘关系? 均需科学证实!我们应用基因分析技术,进行了验证与

8、辨别,冀望于有助厘清业己存在的不实看法和疑义。 学术专业人文茶趣 3基因鉴定 2009年的春茶期间,从以下有代表性的地点采集 品种(品系)的春梢为试验材料:天心岩九龙窠大红袍 母树1号株、2号株、3号株、4号株、5号株、6号株; 御茶园大红袍、星村镇前兰村陈起茶园大红袍:星村镇 黄村林士忠茶园 的奇丹、御茶园北斗、上梅乡下阳村翁 、 有英茶园北斗、星村镇曹墩村邱卫东茶园的北斗,和福 安市社口镇省茶科所茶树品种资源圃的大红袍(正 本)、大红袍I副本)等种质共1 4个样品。由福建农 林大学园艺学院生物工程实睑室。对上述样品进行 RAPDPCR分析(研究分析的方法步骤等内容将另文 发表)。得出遗传相

9、似系数值,用UPGMA法聚类得到 聚类树状图。结果表明:可将14份茶树种质样品分成6 个类群。第一类包含3份种质,即御茶园北斗、上梅乡 下阳村翁友英茶园北斗和星村镇曹墩村邱卫东茶园北 斗,它们都有共同的基因组成,故属于同一品种;第二 类群包含6份种质,即星村镇前兰村陈起茶园大红袍、 星村镇黄村林士忠茶园奇丹、御茶园大红袍、九龙窠大红袍 母树2号株、九龙窠大红袍母树6号株和福安社口镇省茶科 所大红袍正本株。这6份种质样品基因组成一致。表明为同 一品种;第三类群包含2份种质,即九龙窠大红袍母树1号 株和大红袍母树5号株 亦为同 一品种 第四类群为九龙窠 大红袍母树4号株。第五类群为省茶科所大红袍副本株,第 六类群为九龙窠大红袍母树3号株。它们各属一类。 基于上述,认为:(1)大红袍与北斗有遗传距离, 并非同种同物。(2)奇丹与大红袍有相同遗传组成,系 异名同物。(3)省茶科所大红袍(正本)与武夷山御茶 园、星村镇前兰村生产茶园的大红袍和九龙窠大红袍母 树中的2号株、6号株同源。(4)省茶科所大红袍(副 本)原来均引自武夷山天心岩九龙窠母树。但从聚类分 析中单列出一类,与九龙窠各株母树没有遗传相似性。 经我们最近协同专家专程前往社口省茶科所取样考证, 从枝叶形态性状和芽期上确与武夷山九龙窠六株母树无 缘。表明分析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