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文章立意的原则和方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655994 上传时间:2017-07-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文章立意的原则和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6文章立意的原则和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6文章立意的原则和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6文章立意的原则和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6文章立意的原则和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文章立意的原则和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文章立意的原则和方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文章立意的原则和方法 一、立意在写作活动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千古文章意为高。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过这样的话:“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这里的“ 境界”是指文章鲜明的立意。红楼梦中香菱向黛玉学诗时,香菱提出请黛玉给她改诗,黛玉说:“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从中也间接反映出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对诗歌立意的认识。以上是对词和诗而言的,其实对于任何文章也一样适用。每位写作者,尤其是初学作者易犯“ 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 、“洋洋千言,其旨平庸”、“ 众说纷纭,多旨无主”等 一些毛病。就是专门从 事写作者也常为“ 立意无新”所困扰。所谓立意,就是确立主题,即

2、在写前准备活动过程中思考材料体现了什么主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意在言先 ”的道理。古今文人的写作经 验告诉我们:只有“袖手于前”,才能“疾书于后”。中国古代文论中提出的“意在笔先 ”,不仅说明了写作活动中“意”的内在活动在“笔”的行为之前,而且表明了 “意”,在写作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无写作之“意 ”,也就无“笔”的具体行为;什么样的 “意”,决定着什么样的“ 笔”。通过近年的初步探讨,我认为,写作者要想写出令人满意的文章,除了切题准确,结构巧妙、语言流畅等要素外,还必须在意上狠下功夫。在文章立意上不仅要深入学习和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立意的原则,还要选择最佳的立意角度,勤于积累和熟练应用立意的方

3、法。二、立意的原则万物皆有自己存在的法则,文章同样要遵守一定的法则。写作者在确定主题时就必须要遵循正确、集中、鲜明、深刻和创新的立意原则。1、立意要正确正确,是对文章主题思想性、科学性或审美价值的要求,立意要符合客观真实情况,符合科学规律,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引导人们积极向上。它应该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着力宣传展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鞭挞对社会前进起阻碍作用的东西;歌颂新时代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弘扬正气,鼓舞人们的斗志,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思想素质。正确的主题有助于人们提高思想,陶治情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七根火柴、一夜的工作等文章表现了革命斗争中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忘我

4、工作和不惜牺牲精神,它们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努力奋斗,投身党的事业。而错误或不健康的主题则会腐蚀人的思想,误导人们走向歧路。如以“歌(或歌声)为话题写作,有人以唱首歌给(或歌声)为话题写作,有人以唱首赞歌给“非典”为题目写作,由 “非典”改变人们不讲卫生的 习惯这一方面大唱赞歌。这样立意,导致文章价值取向和审美倾向存在严重偏差。“非典” 带给人类的巨大灾难与它使人们变得讲卫生相比,孰重孰轻?到底该为它唱什么歌?答案不言自明。又如有人企图以某人婚姻生活中喜新厌旧来说明她具有反封建思想(封建社会讲究三从四德)或“我为人 人,就是人 人为我” 等错误观点, 可能会使一部分青年走上邪路,产生一定的

5、消极影响。因此,观点正确、立意健康是衡量文章的重要标准。立意必须遵从社会公认的,服从真善美的标准。从写作者的角度来看,立意的正确与否,往往与写作者的世界观、方法论是相联系的,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才可能写出主题正确的文章来。2、立意要集中集中,主要是指确定正确主题的简明和单一。也就是说,确定的主题不能过多,也不能分散。一般来说,一篇文章只能确立一个主旨,不宜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中心。一篇文章,立意没有深思熟虑,下笔就写,又告诉人家这个,又告诉人家那个,结果文章没有清晰的聚焦点,读起来如坠云雾中,那就什么价值都没有。简明,单一的主旨有利突出表现文章的中心意思,也便于笔黑巧妙地结构、行

6、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正是处处以“背影” 为格局,集中体 现父子之情深意浓这一主旨,产生了震憾人心的艺术力量。3、立意要鲜明鲜明,主要是指确定主旨的政治的、思想的或审美的、明确的倾向性。它是写作者在写作前对现有的生活实践材料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爱憎态度,明确的是非观念,清晰的认识。如材料 1:光滑 的墙壁上,一只蚂蚁从一个角度艰难地往上爬,爬到有一处光滑的凸部掉下来,过一会儿,它又从同一个角度继续向上爬,在光滑凸处掉下来,如此反复,请写一篇议论文。可能看到这则材料的人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立意:一是褒。高度地赞扬在失败面前毫不气馁的精神;二是贬。贬斥了在困难面前盲目从事,不讲科学、不讲方法、一味蛮干。无

7、论是哪一种立意都必须树起鲜明的旗帜。4、立意要深刻深刻,是指确立主旨深度。写作者确立的主旨必须揭示事物的某种本质,反映了事物的内部规律,不能满足于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深刻的立意是对个性鲜明的具体生活材料的再认识、再提取、再深化。贾平凹丑石写的是作者儿时家门口一块“丑石” ,其形状难看,干什么都用不上。可有一天终于被科学家发现了,原来它是一块天外来物陨石。于是就被人们如获至宝地运走了。作者立意时踌越了“外表不美,却很有价值” 这一台阶,在此基础上提炼得更深,紧密切合了时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才得到发掘和培养,就形成了借用“ 丑石” 表达了 人才“埋没与擢用的规律”这样一深远的主题。5、立意要创

8、新文章最忌千人一面,走入俗套,未见其文已知其意。作文时要努力克服思维的固有模式,积极调动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打破常规,力求创新,独辟蹊径,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例如:“牛”为话题进行写作,人们 常赞“牛”的无私劳作 ,默默的精神,而我们可以写“落伍的牛 ”这样的题目, 去贬斥牛的安于现状, 不思改革,缺乏独创,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等缺点。又如不少称之为金科玉律,奉为人生信条的“沉默是金” ,有人说很有见地的指出“沉默未必是金 ”,在很多情况下 ,沉默是懦弱,是木讷 ,是苍白,是肤浅,是另一种世故。这些独创性的见解独树一帜,醒人耳目,还必将引起人们辩证性的理性思考,给人启迪,格外得到读者的垂青和赞

9、赏。掌握文章的立意原则至关重要。“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正确”、“ 集中”、“鲜明”向来是文章立意的根本要求,“深刻”而又“创新” 则是追求的最佳境界。这五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无疑是写作者立意的首要任务,从五者的关系来看,立意是否正确是中心思想能否确立的基本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再考虑文章立意是否鲜明、集中,再后者是否深刻、有创意。如材料 2:山东省日 照市岚山童庄农民张树,一天正在家里看书,忽然听到“嘭嘭”的响声,他寻声看去,见一只绿羽的小鸟正扑向堂中的山水画。他怕惊醒熟睡婴儿,便抱起衣服把鸟儿赶走。不料 40分钟后,又飞一群鸟向着山水画猛扑。张树呼来邻居,一同驱赶,鸟儿才飞走。读

10、了上述材料,你会想到什么?你想表达什么?请以“野鸟投画” 为题,自己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这是一篇考场作文,不同于自由创作,自由创作是自身直接或间接生活实践材料基础上不受限制地渲泄,这种考试作文是在给定限制材料基础上的越障,材料对立意有暗示,有限制。领悟材料是立意生发的前提。题目所供材料陈述的是一件事件,核心是野鸟投画。从立意上看,鸟儿投画意味着什么?1、山水画画技高超,让鸟儿以假为真。2、做事要看清对象,不要盲目。3、森林被毁,环境破坏,鸟儿迫切需要栖身之所。如何取舍?从文章立意的“正确” 、 “鲜明”、“ 集中”性来看,三种均有可取之处。就“ 深刻” 来看,适 时是

11、文章的价值所追求 ,唐代白居易就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 的主张,因此 “保护环境”为确定主题的首选。三、选准立意角度,学习积累立意方法任何一个材料,其立意的角度往往是丰富多样的。而真正成功的文章,在立意时必须选择一个最佳的角度。这里的“最佳” 应具备三个 特征:(1)概括性,必须体现材料的主旨;(2)新颖性,必须表现自己独特的见解;(3)适应性,必须适宜于作者自己展开论述。如材料 3:一 只猴子捡到一把刀,但是这把刀很钝,连小树也砍不断。它跑去请教砍柴人:“ 告诉我,你的刀为啥哪 样锋利?” “我把它在石头上磨过,磨过就行了”“磨过就行”,猴子高兴地跑 回去,拿起刀就在大石 头上使劲地磨起来

12、,一直把刀口磨得差不多和刀背一样厚,等它去砍树时,不用说,就更加砍不动了。根据这则寓言立意,其角度至少有三个:从猴子的 角度立意:学习之后要思考,求学问不可一知半解:学习不能浅尝辄止。从砍 柴人的角度立意:传道要尽责。从猴子与砍柴人之间的 关系的角度立意:请教要细心,指 教要耐心。但究竟哪一个角度更好呢?(1)从材料的中心角度讲,猴子是寓言的主人公,是叙述的主体所在,寓言的基本意旨也在于借猴子劝诫人们学习时要深究细查,切不可浅尝辄止。(2)从适应性看,若是学生,学习是最基本的任务,因而从猴子这一角度立意最有实际意义;若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最基本的任务,因而从砍柴人这一角度立意最有实际意义

13、。(3)从新疑性看,第一个角度第一论点是正面的立意,有指导性,但针对性不强,后两个论点从反面立意,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选准立意的角度之后,下面就几则材料来谈谈立意的方法:1、提取法:就是抓住原材料中关键性的词语,然后抽取出来,进行组接,作为该材料的立意的一种方法。如材料 4:总 理在东北抗洪前线视察时,会见了林业老英雄马永顺,称赞他:“当国家建设需 要木材的时 候,你是伐木劳模;当国家需要保护生态环境的时候,你是植树英雄。” 马永顺 前半生努力为国家供应木材,是伐木模范,后来他看到大片森林被砍伐,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时,决定退休之后,把伐树后的空地都补上树苗,现已植树四万多棵。此则材料中的关键

14、词语是“伐木” 与“植树”,由此可以这样 立意:昔日采伐手,现今植树人。2、因果法:就是从原材料得到的结论中,推断出事物发生的原因,并将原因作为立意的一种方法。如材料 5: 某学生经常找家长要钱,说是学校收费,其家长觉得此风不可助长,便找校长去理论,当得知是儿子撒谎要钱进游戏厅后,大发雷霆。不料儿子却反唇相讥:“你和妈妈不 也是经常写 信到新加坡去,让姑姑寄钱来,为没病的奶奶治病吗?”当时父亲丝 毫无言以对 。此家长为什么无言以对呢?由此推出观点:A、身 正才能为范;B 、身教重于言传。3、换位法:就是变换一种角度,从另一方面来对原材料进行分析,从而提炼出立意的一种方法。如材料 6:华灯初上,

15、一个西装革履的小伙子骑着车观赏夜景,不小心撞倒了一位横穿马路的老人,小伙子若无其事地扬长而去。一个穿夹克衫的青年看到,朝那小伙子喊:“ 喂,你丢了什么东西 。” 小伙子犹豫地停下 车:“我丢了什么?”“ 你丢了知错改错的勇气。” 小伙 子惭愧地扶起老人。人们通常会对夹克青年大加赞赏:“路见不平一声吼。” 或对西装革履的小伙儿进行教导:“尊老爱 幼的传统美 德不能丢” 。还可能对小伙子进行 褒扬:“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其实这些立 意都未抓住 材料的核心,原材料意在肯定夹克青年的说话艺术,他语气平和,说话幽默,使得西装小伙子立马改正了错误,所以“批评” 一定要讲究艺术可作为最佳立意。4、对应法:

16、就是把握一些自然现象,童话寓言类的寓意,从材料中的喻体联想到生活中的本体,抓住对应关系,提取理性内容的方法。如材料 7: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鹦鹉说喜鹊生一副颜媚骨,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苍鹰说麻雀鼠目寸光材料中的众鸟用挑剔的眼光对他鸟横加指责,不能用正确眼光看待他鸟的优点。联系现实生活,有些人像众鸟一样,议论人家来,只盯住别人的短处,从不作自我反省。其实,人应当多看别人的长处。找准了这个对应点,如下立意自然得出:多一些宽容,少一挑剔。学人之长,补已之短。5、迁移法:就是把原材料中的关键句子迁移出来作为立意的一种方法。如材料8:戴维是英国皇家学院爵士,在科学上做出过重大贡献。有人要戴维填表列举自己对科学的贡献,戴维在表上写道:“最大的贡献就是发现人才法拉第。”法拉第原是 一位书籍装订工,没有 上过大学。戴维发现他的才能,让他做了自己的助手。法拉第因而成为世界上杰出的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