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从小说到话剧(答北京话剧观众问)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424766 上传时间:2017-12-2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5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世同堂》:从小说到话剧(答北京话剧观众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世同堂》:从小说到话剧(答北京话剧观众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世同堂》:从小说到话剧(答北京话剧观众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世同堂》:从小说到话剧(答北京话剧观众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世同堂》:从小说到话剧(答北京话剧观众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世同堂》:从小说到话剧(答北京话剧观众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世同堂》:从小说到话剧(答北京话剧观众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络言文学研纪 【石斋语痕】 四世同堂:从小说到话剧 【开头的话】 (答北京话剧观众问) 吴福辉 我们近日所看的话剧四世同堂,大家都知 道原作是老舍的同名长篇小说。其版本稍稍复 杂,我并无专门研究。大体的情况是这样:小说分 三部,对于老舍而言,也是少有地采取了边写边 发表的方式。第一部从1944年11月开始在扫 荡报连载,单行本1946年1月由上海良友公司 初版,用的都是四世同堂的名字。直到上海晨 光公司1946年11月再出,才有惶惑一名,而 四世同堂则升为总名。第二部偷生)1945年5 月始载于世界日报,1946年的晨光版即初版。 第三部饥荒曾在1950年的小说杂志连载 过,最早是香港文化生

2、活出版社1975年版本:我 读的是自己所购1979年1O月天津百花文艺出 版社的合本。以上三种饥荒均到87段便戛然 而止。这个“段”字是老舍自己1945年4月作四 世同堂序时所用的,即是长篇小说里的“节”或 “章”的意思。他说计划要写“一百段。每段约有万 字”。到87段终止,任谁都能看出小说未完,但 中文手稿不幸已遗失。这个缺憾要到后来人们找 到美国出版的四世同堂英文版缩写本,1982年 由曾把英文版鼓书艺人译成中文的马小弥来 执笔,模仿老舍的京味文字。将后13段译毕送回 “娘家”,方补成全璧。现在我们要读四世同堂 100段的全文只需去翻199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的老舍全集第4卷和第5卷。至于

3、田沁鑫、安 莹改编的同名话剧四世同堂便简单得多,它收 在田沁鑫的排练场之四世同堂一书,由北京大 学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 “四世同堂”是以往中国人的传统理想,是一 大家子健康团圆,日子和和美美,子孙绵延不绝 的意思,但这很难!过去的人早婚早育,四五十岁 就能当爷爷奶奶最多的可达“五世同堂”(成都 就有一条“五世同堂街”),表面是能实现的。话剧 剧末祁老太爷跟钱默吟的对话,让我突然悟到, 祁老太爷说的“咱们当老百姓的不就图个消消停 停过着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是普通市民对“四 世同堂”的解释:钱默吟说的“假若人类的最终目 的是相安无事的活着,我想,我会得到永生”,这 “相安无事”指和平地、尊严

4、地、公平地度日,就是 知识者的说法了。所以,对“四世同堂”可有不同 层次的理解。不过,当时连最低的愿望也无法实 现,祁老太爷最后便说:“天;占、瑞丰、小妞都走在 我前头了。生日?这就是忌日!我的八十大寿,我 的四世同堂”于是落幕。 【观众问答】 一、小说四世同堂的文学地位为什么越来 越高了? 老舍的四世同堂是他篇幅最长的小说,近 百万字,堪称巨制。但过去文学史谈老舍的时候, 老舍:四世同堂序,四世同堂(上),百花文艺出版社,1979年版,第5页。 田沁鑫、安莹:话剧(四世同堂)剧本,田沁鑫的排练场之四世同堂,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01、123页。 2013年第4卷第4期(总第16期

5、)2013年l2月15日出版 长篇首推骆驼祥子,其次是正红旗下(可惜 是个残篇,不然成就会高于骆驼祥子),再下来 也不一定轮到四世同堂,而是会提离婚。过 去对小说四世同堂的基本看法是:它有史诗般 的结构,拥有北京市民活生生的人物,但人物命 运不如骆驼祥子“抓人”;写抗战八年北平(北 京)胡同里的世相、人生相,把市民生活写进史 诗,但专门看情节的读者往往会经不住它的长度 的考验,读到半途放下来。这是因为老舍自己一 天也没有经历过北平(北京)的沦陷。卢沟桥事变 爆发后,他从青岛至济南,后来从济南只身流亡 到武汉、重庆。他写此小说,主要靠的是1943年 l 1月从北平携子女逃往重庆北碚与老舍会合的

6、胡絮青讲述,及其他耳闻(所以四世同堂里有 事情而缺少故事)。开写的时候离抗战胜利还有 一年多,到1945年4月1日惶惑杀青,要印书 了,便写了上面提到的全书序言(话剧结尾“说书 人”念的老舍序言,后四句“我不敢保险能把它写 完。即使幸而能写完,好不好还是另一问题。在这 年月而要安心写百万字的长篇,简直有点不知好 歹。算了吧,不再说什么了!”都是原文。只是落 款“重病中”,原文是“打摆子中”。这患病在短篇 贫血集、散文多鼠斋杂谈里皆可寻到说明)。 此序言正因后两部还怀胎未生谈的是写作预 想。当年确定的写作字数,日后证明一点都不差。 抗战胜利后,1946年3月老舍和曹禺应邀去美国 讲学,回北京已是

7、1949年末。1948年,老舍在纽 约已写完全书的100段,并帮助译者把四世同 堂译成英文。后13段汉字手稿如何毁于“文 革”,至今没有实证。四世同堂的写作,依仗的 是老舍从来对故乡的魂牵梦绕加之对北京市井 人物、胡同环境、满汉习俗、中华文化闭上眼也想 象得出的熟稔程度,虚构出来的。如写小羊圈胡 同的地势地貌,写胡同里各家的生活场景,那就 是他的出生地小杨家胡同,有什么难写?但说到 日本坦克碾在北平的街道上,占领军胁迫市民和 学生在天安门参加“庆祝”保定、上海、南京陷落 的大会,说到西山的抗日游击队,说到大清早让 中国人排队买“共和面”,他究竟未曾亲历过,写 来就未必那么逼真,扩展的想象也究竟

8、有限了。 直到电视剧四世同堂出现,利用现代媒介极大 地扩大了受众,又用连续的戏剧放大了人物和情 节,发挥了原小说经由钱默吟等人的烘托、本来 就不少的堂堂正气,把韵梅等平凡市民的传统美 德在抵抗外来侵略中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被讽 刺的汉奸人物充分夸大,这样就将四世同堂的 影响在大众层面上极大地提升了。研究界同时跟 进,对四世同堂进行学术“重读”,文学史地位 也提高了。今天话剧四世同堂面世的时候,正 是电视里日日上演共产党、国民党、日本侵略者 多重纠葛的间谍抗战戏的时候,我们用什么来阐 发四世同堂,用什么来吸引大家看这个话剧, 便成为编导都需着力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我 觉得现在这部话剧已解决了一

9、部分。这就是透过 抗战中北平市民的日常世相,来看北京的文化、 北京的精神。让中国人通过这个戏来进一步理解 北京!这是文艺的各种形式可以互相发明、互相 创造、互相解释、互相促发的一个最新的例子。我 所在的中国现代文学馆,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向 社会推广和普及文学”。四世同堂由小说到电 视剧、到话剧,就是“文学的推广普及”,将来必是 很有意义的文学事件。 二、话剧四世同堂与原著比较,改编有什 么特点?它凭借什么来站住自己的地位? 话剧四世同堂是一个再创造。田沁鑫是个 在话剧越发边缘化、知性化的时代,有创造力的 新一代话剧编导。在现代文学时期。话剧曾在不 同时段被大众市民、知识者和农民等不同观众接 受

10、过,不像今日这么惨。这可以从1936年5月 雷雨在卡尔登连演3月票房不衰,1939到1942 年延安演出曹禺日出、夏衍上海屋檐下、果 戈里钦差大臣、莫里哀悭吝人、包戈廷带枪 的人、河北定县的农民戏剧实验及后来冀中根 据地部队文工团的广场话剧演出中看出。我原来 看过田沁鑫编导的生死场,惊异于她用话剧言 语、话剧空间理解萧红的巨大胆识和现代表现冲 力。生死场是抓住几点加以发挥的改编办法, 现在看她受命改编的四世同堂,是走了另外的 路子(现代文学作品的改编史本来就是很丰富 的)。我感觉她最大的成功在于:1与舞台美术设 计家共时地来把握并创造舞台胡同叙事的日常 性、空间性。大幕升起,看到胡同里祁家、冠

11、家两 个院子一打开,便觉得这部戏以日常的胡同方 式,来表达不寻常的中国式“生存文化”(包含忍 137 江铭言丈学研免 受和反抗两方面),是基本成立的。不过“市民聊 天”与“胡同吵架”有异有同我看话剧里冠家已 经够吵,加上祁家孙子辈的老二瑞丰和胖菊子 吵,胡同里的下层市民吵,有点压不住似的。我想 如果多加点小文夫妇的文静戏份儿 节奏起伏 了,会更佳。2比较接近原著精神。话剧充分挖掘 小说原来就有的戏剧因素,发扬、扩展得不错。我 不是说改编越接近原著越好,生死场就不是那 种太接近原著式的改编而是一种深挖原著精 神、虽有迹可寻却是做出绝大变形的改编,也是 成功的。话剧四世同堂又是一个风格。作者起 初

12、称自己的舞台本只是“浓缩的格局”确实有点 像人物是群像,一胡同的人;舞台表现也适 宜,虽然人物众多、身份各异观众有可能记不得 人名,但也不妨碍观看;时间地点本就高度集中, 在舞台上也不必改:小说的人物事件是流淌片断 式的,简要的,无大高潮,现在话剧也不必增加, 情节有删减处,让人物来补叙、插叙就好;对话, 从小说里尽管挑有生命力的北京话移用:人物也 有删有增,像祁瑞宣这样的主干人物话剧要比 小说压缩很多觉得不细的地方便将他的心理活 动转化为对话便是(瑞宣“模糊”的层次性差了一 点,从第一幕起就过于鲜明,不知编导是怎样考 虑的)。还有一点与原著特别具有继承性的,是老 舍喜欢在叙述的行文中穿插叙事

13、人的议论。这种 议论涉及面颇广,诸如对人物命运性格的阐释、 对北京城市品性的理解、对故事与中国文化的对 接关系等等,在四世同堂小说中比比皆是。在 话剧里就尽量化开这些议论,用各种方式融人 到全剧中去,包括人物独自、对话场景气氛的渲 染,以及说书人的幕前提示。所以看剧的时候,凡 觉得不像是北京人嘴上的话,那大概就是从老舍 小说里的议论文字搬来的。我举几个例子,如对 老三瑞全的人物解释:“被压迫百多年的中国产 138 生了这批青年,他们要从家庭与社会的压迫中冲 出去,成个自由的人。他们也要打碎民族国家的 铐镣,成个能挺着胸在世界上站着的公民。他们 没法有滋味的活下去,除非他们能创造出新的中 国史。

14、他们的心声就是反抗。”对北京这个城市, 说的是:“最爱和平的中国的最爱和平的北平,带 着它的由历代的智慧与心血而建成的湖山,宫 殿,坛社,寺宇,宅园,楼阁与九条彩龙的影壁,带 着它的合抱的古柏,倒垂的翠柳,白玉石的桥梁, 与四季的花草,带着它的最轻脆的语言,温美的 礼貌,诚实的交易,徐缓的脚步,与唱给宫廷听的 歌剧不为什么,不为什么,突然的被飞机与 坦克强奸着它的天空与柏油路!”至于经北京市 民议论到国民性,再议到中国文明和中国文化, 请看下面并不费劲的举例:“钱先生就好像一本 古书似的,宽大,雅静,尊严。” B老人“他没读过 什么书,但是他老以为这种吃亏而不动气的办法 是孔夫子或孟夫子直接教

15、给他的。” 他们的消 遣变成了生活的艺术。他们没有力气保卫疆土和 稳定政权,可是他们会使鸡鸟鱼虫都与文化发生 了最密切的关系。他们听到了革命的枪声便全把 头藏在被窝里。可是他们的生活的艺术是值得写 出多少部有价值与趣味的书来的。”在大中华 的历史上没有过成千上万的学生在敌人的面前 庆祝亡国的事实。在大中华的历史上,也没有过 成千上万的学生,立在一处而不出一声。” 应 当先责备那个甚至于把屈膝忍辱叫作喜爱和平 的文化。那个文化产生了静穆雍容的天安门,也 产生了在天安门前面对着敌人而不敢流血的青 年!” 北平人,大难临头的时候,能忍,灾难一旦 过去,也想不到报仇了。他们总是顺应历史的自 然。而不去

16、想创造或者改变历史。哪怕是起了逆 风,他们也要本着自己一成不变的处世哲学活下 去。这一哲学的根本,是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 老舍:四世同堂(上),百花文艺出版社,1979年版,第42页。 同上,第38页。删节号为原文所有。 同上,第110页。 同上,第141页。 同上,第270页。 同上,第304页。 同上,第315页。 2013年第4卷第4期(总第16期)2013年12月15日出版 报。”这些话我们在话剧四世同堂里都能寻 找到蛛丝马迹。许多都被细心的编导保留了下 来。这样,四世同堂不仅是写八年抗战中北平 市民的生存方式也写了“中国文化”(以北京文 化为代表)所经受的战争炮火正反两方面的熬 煎、锤炼。解剖北京、批判北京和颂扬北京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