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经济一体化规范讲话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6379498 上传时间:2017-12-2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经济一体化规范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城乡经济一体化规范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城乡经济一体化规范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城乡经济一体化规范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城乡经济一体化规范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乡经济一体化规范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经济一体化规范讲话(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城乡经济一体化规范讲话同志们:这次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过去5 年的农业农村工作,研究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安排部署年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加快全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县委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召开了几次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县委常委会对开好这次会议和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进一步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党的 以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实际,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

2、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努力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战胜了非典疫情和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不利影响,成功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蓝耳病和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过去的 5 年,我们从加强农业基础入手,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发生了明显变化,广大农民由衷地感到高兴。- 2 -农业农村的发展,为全县社会稳定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过去的 5 年是我县农业发展最好、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

3、多的时期之一。(一)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5 年来,我县积极实施“农业稳县”战略,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的方针,着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县以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作为提升农业产业化的着力点,从深层次上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立了热区重点发展甘蔗、 “两烟” 、优质稻、水果,温凉山区重点发展茶叶、马铃薯、核桃、石斛,高寒山区重点发展畜牧业、林业的环线产业带,呈现出“百业齐兴”的良好态势。传统产业进一步提升。认真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大对种粮农民的扶持,全县粮食总产量稳定在 10 万吨左右,确保了粮食总量平衡。抓好畜牧业

4、养殖大户、专业户的指导扶持,畜牧业规范化规模养殖发展迅速。研究出台了“两烟” 、茶叶、核桃、甘蔗等产业发展意见,大力发展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产业。年, “两烟”实现产值 2870 万元,比年增长 3.4 倍;甘蔗种植面积巩固在 13 万亩以上,实现产值 11721 万元,比年增长 76.5%;茶园面积巩固在 10 万亩左右,实现产值 12500 万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比年增长 8.13 倍;核桃发展到 15 万亩,实现销售收入 2200 万元,比年增长 7.4 倍。同时,加快石斛、工业无毒大麻等特色新兴产业的培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科技对农业的支- 3 -撑作用进一步

5、增强。全县农产品加工率、质量和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特色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特征初步显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大力引进、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涌现了一批地方特色突出、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了全县产业发展。全县农业总产值由年的 4.71 亿元增加到年的 9.6 亿元,年均增长 8.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年的 1451 元增加到年的 2174 元,年均增长8.4%。(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5 年来,持续不断加大“三农”的投入,财政用于“三农”资金支出 2.58 亿元,比前 5 年增长 60.2%。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的

6、农业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着力实施了一批农水灌溉、土壤改良和整理、水库除险加固和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成高稳产农田 1.5 万亩,解决了 3.51 万人、1.49 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全县水利化程度达 56%,比年提高 2.73 个百分点。积极实施“农网改造”和“通达工程” ,一批“无电村” 、 “无电户”用电问题得到解决,通乡、通村公路硬化率分别达到 100%和 55.4%。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推进,有效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扎实开展退耕还林、人工造林和沼气池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三)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以实施“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为契机,加大工作力度,农村社会事业协调健康发展。进一

7、步巩固“两基”和“普九”成果, “两- 4 -免一补”政策得到有效落实,稳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农村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小学、初中义务教育入学率均达到 99.8%。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特困医疗救助制度为主的卫生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户为单位参合率达 91.61%。认真落实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4以内。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实施,全县共有 12.2 万人次享受低保金 1357.3 万元。以农村特困户定期定量救助、五保供养、救灾救济为主要手段的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建立,共发放各类救助金 5177.1 万元。乡镇综合文化站

8、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 、 “数字化乡村”工程顺利实施。(四)扶贫攻坚成效显著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大项目和资金整合力度,不断创新方法、完善措施。实施了整村推进、茅草房改造、易地搬迁、产业开发、劳务输出、PRCDP 项目、小额信贷扶贫、 “千村推进万户脱贫”等一系列扶贫工程,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 2.33 亿元。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有序开展,共完成培训转移 10955 人次,有序输出7095 人。制定实施了农村特困家庭生活救助方案,建立了农村特困人员医疗救助制度,有效缓解了群众吃饭穿衣和无钱看病等困难。贫困人口从年的 12.4 万人减少到 10.55 万人。(五)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取

9、消了农业税、农特税、屠宰税、乡统筹和村提留,结束了 2600 多年农民种地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每年农民减负 900- 5 -多万元,企业减负 500 多万元,实现了“村村减负、户户受益”目标。行政区划调整积极稳妥进行,顺利完成了两个乡镇的撤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林农养林、护林意识进一步增强。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乡财县管”和“村账乡代管”全面推行;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组建了龙陵县非公贷款担保公司,有效解决了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难问题;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完成,确保了粮食安全。全面完成了供销系统改革,实现了连续 3 年汇总盈利的目标。乡镇农业、畜牧系统改革顺利实施,其他

10、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成效明显。(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围绕“5 句话 20 字方针”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全面推进的原则,把新农村建设与产业扶持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平安创建”相结合,按照“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各类项目资金 2056 万元,开展了 36 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涌现出一批以核桃、石斛、茶叶、甘蔗等产业为支撑的百万专业村, “一村一业”的格局初现雏形,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七)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云岭先锋”工程、边疆“党建长廊”建设、 “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凝聚力、创新力明显增强。完成了村

11、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全县村支书、村主任“一肩挑”比例达 84.48%,一批善管理、懂经营的农村致富带头人走上了领导岗位。对当选的村支书、主任进行- 6 -了系统培训,增强了村“两委”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能力。下派 90 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充实了农村基层工作力量。从优秀村(社区)党员干部中定向考录 2 名公务员充实到乡镇干部队伍,极大调动了村干部的积极性。以“三万三讲” 、 “十星级文明户” 、 “循环报刊进农村” 、 “廉政文化进农村” 、 “五下乡”等活动为载体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县广大农村深入开展,和谐村、文明村、平安村建设扎实有效推进,农村社会治

12、安好转,群体事件和恶性案件明显减少,党群干群关系融洽,巩固了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关心支持的结果,是经济社会宏观环境带动和长期积蓄内在力量助推的结果,是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省委、市委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的结果,是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顽强拼搏、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县“三农”工作的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以来奋战在农业农村工作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并致以良好的祝愿!5 年的实践证明,中央、省、市、县关于新时期“三农”工作的大政方

13、针和决策部署,符合农村实际,深受农民欢迎,所采取的工作措施是正确有效的。5 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做好新时期的农村工作,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 7 -为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真正做到加强“三农”工作的决心不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减弱,强化“三农”的责任不松懈;必须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方略,按照党的 提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必须始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

14、度、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对农民的补贴力度;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把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生产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必须始终坚持优先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关心和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使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以新理念催生新举措,以新举措促进新变化,以新变化带动新发展。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我县农业农村工作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 4140 元的52.

15、5%,全省平均水平 2634 元的 82.5%,比全市平均水平 2365 元还低 191 元,城乡居民收入之比高达 4.26:1。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和城乡之间差距扩大的现象仍未根本改变,乡镇之间、各类经济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特别是近期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挤压了农民增收的- 8 -空间。二是农产品供给的形势严峻。我县粮食总产达到 10.01 万吨,比年仅增长 2.7%。随着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以及城镇规模扩大,全县耕地总面积逐年减少,虽然目前人均耕地有1.47 亩,在全市 5 县(区)是最高的,但由于我们的农业生产单产低、人均生

16、产不足,科技含量和生产率不高,使主要农产品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提高耕地整体效率,确保粮食稳产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压力不断增大。三是农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仍处于“多、小、散、乱”的状态;行业组织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形式和载体,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组织的作用发挥不明显,导致田园与工厂、市场与农产品、信息与农户、科技与生产难以有效对接,特别是农户自发种养、自主经营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仍占主导地位,加之只注重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导致综合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四是农业基础仍然脆弱。科技含量和机械化水平低,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外向型农业发展水平滞后,乡村公路等级低、质量差,农业抗灾避灾能力不强,靠天吃饭的问题突出。五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发展仍然落后。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小,公共服务的能力弱,城乡之间的反差较大。缺乏村级集体经济支撑, “空壳村”现象比较普遍,村级债务负担较重,解决和消化自身问题的能力较弱,对上级依赖程度高。六是加大对农业和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