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讹化而成的俗语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6377234 上传时间:2017-12-26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63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谐音讹化而成的俗语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谐音讹化而成的俗语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谐音讹化而成的俗语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谐音讹化而成的俗语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谐音讹化而成的俗语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谐音讹化而成的俗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谐音讹化而成的俗语(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谐音讹化而成的俗语,1.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民竟将裨将说成了皮匠.,2.狗屁不通,这个俗语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这一特点而言. 由于皮与屁谐音,屁为污浊之物,对于文理不通的诗文或不明事理的人,以屁贬之,意思更为鲜明.后来人们将错就错,约定俗成将 狗皮不通变成了狗屁不通.,3.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一俗语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为一个女子即使嫁给乞丐和年纪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2、4.王八蛋,这是民间一句骂人俗语.实际上,这一俗语是忘八端的谐音.古时的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为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即忘记了做人的根本,后来,忘八端竟被以讹传讹变成了“王八蛋”.,春冷冻死牛,这句口头语是说初春的天气变化较大,有时会把牛冻死其实,这句俗语中的牛字是拗(ni)的谐音讹传,拗泛指固执的人,春冷时本应增加衣服,而那种脾气拗的人,偏不听话,以至冻死而牛在春天是冻不死的,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砂锅即泥烧制成的多为人们熬制中药或冬季煨火锅的器具,稍不小心极易破碎,而且一碎就会一裂到底打破砂锅问到底实际应为打破砂锅璺(wn)到底,即

3、裂璺直到底部,后来竟变成问到底了(璺,指陶瓷、玻璃等器具上的裂痕),名列前茅,茅不是茅草,而是旄旄乃古代用旄尾装饰的旗子,这种旗子乃前军所持,故为前旄,逐鹿中原,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这里的鹿应为禄,禄即俸禄、官位,禄位当指帝王之位,秦失其鹿当为秦失其禄,逐鹿中原当为逐禄中原,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有时亦作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舍不得孩子打不着狼,是一句人们所熟知常用的俗语,字面意思是为了要想打到狼有时不得不舍弃孩子,比喻要达到某一目的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仔细想想这句话,颇有点让人不能接受:为了打到一只狼而不惜去冒让一个孩子丢掉性命的危险,这种做法也未必太残忍了

4、点,代价也未必太大了点,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其实,这句俗语的本来面目是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意思是说要想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这是因为狼生性狡猾,且体格强壮,能奔善跑,一旦被猎人发现,它不是东躲西藏,就是逃之夭夭猎人若想逮住它,往往要翻山越岭,跑许多山路;而爬山路是非常费鞋子的一件事情,再加上古人脚上穿的多是草鞋、布鞋,很不耐磨。,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所以,在古时候,人们往往要在磨破一两双鞋子之后才有可能捕捉到狼,如果舍不得费这一两双鞋子就很难捕到狼。就这样,“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这句俗语就诞生并广泛流传开来了。那么,这句俗语中的鞋子一词后来又怎么会讹变为孩子呢?,原来,在古汉语中是没有j、q、x这三个音的,现代汉语中的j、q、x一部分来自古时的g、k、h,一部分来自z、c、s。所以,在古汉语中的“鞋子”不读作“xie子”,而是读作“hai子”。后来,“hai音分化,一不分仍读作“hai”,另一部分则读作了“xie”,“鞋”字即属于后一种情况。但是,在我国四川、湖北、湖南、上海、广东等地的一些方言中,“鞋子”却一直被读成“haizi。时间一长,人们就习非成是,“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也就被讹传误记为“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了。,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