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故事鉴赏.tmp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6376413 上传时间:2017-12-26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后故事鉴赏.tmp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课后故事鉴赏.tmp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课后故事鉴赏.tmp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课后故事鉴赏.tmp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课后故事鉴赏.tmp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后故事鉴赏.tmp》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后故事鉴赏.tmp(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上课后诗歌赏析,观刈麦 白居易月夜 刘方平商山早行 温庭筠卜算子 陆游破阵子 晏殊浣溪沙 苏轼醉花阴 李清照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山坡羊 骊山怀古 张养浩朝天子 咏喇叭 王磐,观刈麦,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唐代著名诗人。曾担任太子的老师,做官正直,深受好评。晚年隐居洛阳香山寺,因此号香山居士。作品集有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很有名。诗中大胆地批评时政,表现人民的疾苦。生前将众多诗文自编为白氏长庆集。,白居易,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著有白氏长庆集。 早年家境贫寒,对下层人民的生活疾苦多有了解贞元进士

2、,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前期有热情,有锐气,是个同情人民,敢于反映民间疾苦,敢于揭露官场贵族黑暗面的官吏和诗人。后期遭受贬谪,锐气消失,棱角磨平,潜心佛事,以知足常乐,“独善其身”自居。,写作背景,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揭露了统治者对农民的横征暴敛。对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

3、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 。,题目解说,观刈麦是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白居易任周至县(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时写的县尉官职不高,需要到民间查访在查访中,作者亲眼看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悲惨生活,大有感触,从而写出了这首反映当时农村实际的好诗篇 观刈麦,就是看割麦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以上为全诗的第一部分,写作者旁观农民收割麦子,目睹农民全家出动忙碌艰辛的劳动场面.,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幼小的孩子,给田里干活的人送饭食,烧,烤,lng,h,dn,zh,xi,xing,z

4、hu,精读课文,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以上八句是全诗的第二部分,写作者听到了一个抱着孩子在田里拾稻穗的贫困村妇”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悲惨诉说.,拿着掉在地里的麦穗.秉,本义是以手执禾,这里引申为”拿”.,bng,b,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以上为第三部分,写出了作者对农民的疾苦深表同情,对自己没有”功德”却过着不劳而获的富足生活深感愧疚.,做官的俸禄,年底,从事,做,zng,yn,精读课文,竟然,结构全解,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5、-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描写悲惨场景,议论,交代时间地点,全家出动,忙碌艰辛,农人心理活动,贫妇抱子,拾麦穗,赋税沉重,不劳而获(触景生情全诗精华),割麦者 农民的 艰辛,拾麦者 赋税的 繁重,官员生活舒适,鲜明对比,观刈麦是一首叙事诗,诗人通过自己的笔,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历历如画。全诗带有强烈的讽谕色彩。本片刻画的是夏收时节农

6、民割麦的场面,其中特写了贫妇人拾麦充饥,帮助我们形象地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中哪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看到农民劳作的情景,想到自己的舒适生活,作者不禁感到万分惭愧,内心不能平静。这种无法平静的心情,惭愧的心理正是作者对农民生活同情和关心的反映。,月 夜 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生卒年不详),今河南洛阳人,邢襄公政会之后.天宝时名士,却不乐仕进,寄情山水、书画,诗亦有名,擅长绝句。诗风清新自然,常能以看似淡淡的几笔铺陈勾勒出情深意切的场景,手法甚是高妙。是盛唐时期一位不很

7、出名的诗人,存诗不多。代表作采莲曲、夜月和春怨为最著名。,据皇甫冉说,刘方平善画,“墨妙无前,性生笔先”(刘方平壁画山水),这首诗的前两句就颇有画意。 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宠罩在夜的暗影中。这明暗的对比越发衬出了月夜的静谧,空庭的阒寂。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这不仅进一步从视觉上点出了“更深”,而且把读者的视野由“人家”引向寥廓的天宇,让人感到那碧海青天之中也笼罩着一片夜的静寂,只有一轮斜月和横斜的北斗南斗在默默无言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这两句在描绘月夜的静谧方面是成功的,但它所显示的只是月夜的一般特点。如果诗人的笔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诗的意

8、境、手法便不见得有多少新鲜感。诗的高妙之处,就在于作者另辟蹊径,在三、四句展示出了一个独特的、很少为人写过的境界。,“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夜半更深,正是一天当中气温最低的时刻,然而,就在这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际,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不但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静谧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三、四两句写的自然还是月夜的一角,但它实际上所蕴含的却是月夜中透露的春意。这构思非常新颖别致,不落俗套。春天是生命的象征

9、,它总是充满了缤纷的色彩、喧闹的声响、生命的活力。如果以“春来了”为题,人们总是选择在艳阳之下呈现出活力的事物来加以表现,而诗人却撇开花开鸟鸣、冰消雪融等一切习见的春的标志,独独选取静谧而散发着寒意的月夜为背景,从静谧中写出生命的萌动与欢乐,从料峭夜寒中写出春天的暖意,谱写出一支独特的回春曲。这不仅表现出诗人艺术上的独创精神,而且显示了敏锐、细腻的感受能力。,“今夜偏知春气暖”,是谁“偏知”呢?看来应该是正在试鸣新声的虫儿。尽管夜寒料峭,敏感的虫儿却首先感到在夜气中散发着的春的信息,从而情不自禁地鸣叫起来。而诗人则又在“新透绿窗纱”的“虫声”中感觉到春天的来临。前者实写,后者则意寓言外,而又都

10、用“偏知”一语加以绾结,使读者简直分不清什么是生命的欢乐,什么是发现生命的欢乐之欢乐。“虫声新透绿窗纱”,“新”字不仅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听到第一个报春信息时那种新鲜感、欢愉感,而且和上句的“今夜”、“偏知”紧相呼应。“绿”字则进一步衬出“春气暖”,让人从这与生命联结在一起的“绿”色上也感受到春的气息。这些地方,都可见诗人用笔的细腻。,商 山 早 行,温庭筠,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字飞卿。他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裔。 他父亲时,家庭已经没落,事迹不闻。屡试进士不第 .他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不为时俗所重,一生坎坷,终身潦倒。温庭筠诗和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温庭

11、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是“花间派”词的先导。深受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他的词多写妇女生活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解说 这是一首抒发个人仕途失意的感慨之作。开头两句写早行引起了对故乡遥念。中间四句写景,处处突现一个“早”字。末尾二句说虽然途中观赏着景色,但头脑中却在回想着“凫雁满回塘”的“杜陵梦”境,表达了对长安的留恋之情和孤独失意之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句,把几个名词排列连缀起来,构成一幅早行的清冷图景,向为传诵的名句。后人常引此形容游子早行的景象和心境。,名句赏析 这是一幅早行图。

12、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 “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鸡”和“声”结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吗?“茅店”、“人迹”、“板桥

13、”,也与此相类似。 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使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紧接着诗人将镜头转向两种植物,“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两句,一方面暗示出季节,同时也点明商山的风物特征。面对眼前独特的山景,诗人不禁想起夜里梦到故乡的情景,那儿没有这些绿叶白花的树木,却是野鸭、鸿雁栖满了堤岸曲折的池塘。这段对梦境的回味,不仅贴合商山早行的具体情境,也照应了开头的“客行悲故乡”,将诗人的羁愁旅思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卜算子咏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 12岁即能诗文,一生主张抗战,曾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隐居山阴。是著名诗人,

14、亦工词。一生著述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 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译文 驿站外的断桥边,寂寞地开放。已是黄昏时刻,她独自愁思,更加

15、还有风雨摧残。她花开在百花之先,并非有意苦苦地争夺春光,听凭着群芳心生嫉妒。即使零落成泥,清香却如故。,这首咏梅词,作者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 上阕状物写景,描绘了风雨中独自绽放的梅花。梅花长在偏僻的“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它不是由人精心栽种的,它寂寞地开放着。“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在这样的暮色黄昏中,独自挺立开放的梅花难免会有着孤苦无依的愁苦,更何况环境如此恶劣,风雨交加,倍受摧残。这实在令人深深叹息。 下阕抒情, 主要抒写梅花的两种美德。“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它的其一美德是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它的与世无争使它胸怀坦

16、荡,一任群花自去嫉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它的其二美德是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这几句词意味深长。作者作此词时,正因力主对金用兵而受贬,因此他以“群花”喻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这首词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坚贞不屈,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此词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自抒怀抱。上片感遇。“驿外”二句,说梅花流离沦落,所居非地;“已是”二句,说梅花备受风雨摧残,所遇非时,突出梅花遭遇的不幸。下片咏梅历尽磨难,留得芳香而去。从中不难看到作者身世与人格的投影。陆游早年因爱国议论触犯秦桧被黜,后来又因“力说张浚用兵”免职。他在南宋苟且偷安的环境中,一直颇遭时忌,但爱国斗志始终不衰,甚至老而弥笃。此词或许是他晚年所作,借咏梅以表达其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虽然不免有自悼自伤的消极成 份和孤芳自赏的意味, 但主要精神是积极的, 他在词中对周围恶浊的环境、“群芳”嫉妒的卑劣行径以及自身遭受的种种迫害,所表现出的高度蔑视,也是令人感佩的。咏物词贵在“不离不即”、“不粘不脱”,做到托物寄意,物我相融。此词不雕镂梅花形貌,而着重摄取其神韵,借以自我写照,是咏梅的上乘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