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民俗文化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6332891 上传时间:2017-12-25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6.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文化-民俗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旅游文化-民俗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旅游文化-民俗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旅游文化-民俗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旅游文化-民俗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文化-民俗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文化-民俗文化(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民俗文化,一、民俗的概念二、民俗的基本特征三、民俗文化的分类四、生产民俗五、生活民俗六、少数民族民俗七、旅游与民俗文化的关系,民俗是一个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表现在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文共同体,也就是风俗习惯。“风”是由于自然原因而形成的习惯,“俗”是由于社会原因形成的习惯。民俗文化:文化是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民俗本身,又是一种观念 。民俗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一个民族世世代代传袭的基层文化,通过民众口头、行为和心理表现出来的事象。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象(包括思想和行为),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传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

2、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农耕生产为主业的社会,因而围绕着农耕生活累积形成的中国民俗具有一种大农业的特点。中国还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民俗具有独特的民族气质。,一、民俗的概念,一、民俗的概念二、民俗的基本特征三、民俗文化的分类四、生产民俗五、生活民俗六、少数民族民俗七、旅游与民俗文化的关系,1、共同性特性,二、民俗的基本特征,同一集体共有的特征,如春节吃饺子,中秋吃月饼、正月十五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2、历史性特征,具有时代特点民俗文化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过程。但是在不同的时期民俗文化不同 。如,中国“扇文化”。,二、民俗的基本特征,2、历史性特征,具有传承性如春节的发展

3、有了数千年的历史。在民国时期曾经一度取消“春节”,改为“元旦”,但今日人们仍然把春节视为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可变性和创造性 汉族新娘出嫁: 竹框花轿拖拉机轿车 对联的发展: 桃木桃木门神对联,二、民俗的基本特征,2、历史性特征,有消亡的可能性 如,女性裹足。缠足始于五代之说,宋代已有缠足记载,宋代诗人苏东坡曾专门做菩萨蛮一词,咏叹缠足。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建元之后,不反对汉人的缠足习惯,持赞赏的态度。明代,妇女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对裹足的形状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女子小脚不但要小,要缩至三寸,而且还要弓,要裹成角黍形状等。满清起初极力反对汉人的缠足风俗,此时缠足之风难以停止。以女子大脚为耻,小脚为荣

4、。“三寸金莲”之说深入人心,甚至还有裹至不到三寸的。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遭到以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的猛烈批判,渐渐绝迹。,二、民俗的基本特征,3、民族性和地域性,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特色;不同地域会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一、民俗的概念二、民俗的基本特征三、民俗文化的分类四、生产民俗五、生活民俗六、少数民族民俗七、旅游与民俗文化的关系,三、民俗文化的分类,民俗文化,农耕、畜牧、渔猎、商业、饮食、居住、交通,一、民俗的概念二、民俗的基本特征三、民俗文化的分类四、生产民俗五、生活民俗六、少数民族民俗七、旅游与民俗文化的关系,1、种植与养殖民俗,四、生产民俗,从经济生产的民俗事象上看,生产民俗大体上

5、有四种形态:山村狩猎民俗、渔村捕捞民俗、牧村畜牧民俗和农村农耕民俗。,稻作风俗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几千年的历史形成了以水稻种植为主题的稻作风俗。河姆渡文化-稻作农业的“先驱”。,河姆渡文化,1、种植与养殖民俗,四、生产民俗,稻作风俗,立春 打春(立春鞭牛) 吃春饼 挂春牛图,从先秦时期就有了“出土牛”的习俗,后来有了“打春”的习俗。“人误地一春,地误人一年”,打春正是催春的时节。,1、种植与养殖民俗,四、生产民俗,稻作风俗,春社(祈年的盛大仪式) 皇帝祭祀 老百姓祭祀 祭祀谷神、社神(土地公公)、蚕神,在农历2月2日,皇帝在祈年殿为百姓祈福气、老百姓则组成会社祭祀社神、蚕神和谷神。演出社戏、陈

6、设“社肉”供品、饱尝社饭、社酒。,1、种植与养殖民俗,四、生产民俗,稻作风俗,开镰 稻头祭神 酒饭、香火祭神 尝新,早稻收割时开镰,用酒饭和香火在田头烧一下,祭祀五谷神。,四、生产民俗,山林风俗 植树日(正月十八) 新春插柳标春 祭山神叠石为庙 子孙林 新婚夫妇子孙林 落地林,1、种植与养殖民俗,四、生产民俗,养蚕风俗马头娘_蚕神蜀中、江浙一带,1、种植与养殖民俗,2、狩猎与采集民俗,四、生产民俗,捕猎方法: 狗围、下夹子、烟熏、射杀、诱杀、放鹰 狩猎规俗:不得打亏情,春不打母,秋不打公。捕鱼民俗 出海日逢双不逢单 救险风俗 船忌(倒、翻、搁) 渔家宝鱼鹰,2、狩猎与采集民俗,四、生产民俗,采

7、集民俗东北采参民间传说:人参根茎象娃娃会跑走, 只有用红头绳拴住才跑不了人参须根越齐全越珍贵,一、民俗的概念二、民俗的基本特征三、民俗文化的分类四、生产民俗五、生活民俗六、少数民族民俗七、旅游与民俗文化的关系,1、中国的饮食民俗,五、生活民俗,中国烹饪源远流长,闻名世界,素有“烹饪王国”之称。就象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戏剧一样,中国烹饪艺术是中国数千年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有“食在中国”的说法,品尝中国大江南北的各色风味佳肴是海外游客来中国的动机之一。,生活民俗是民俗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吃、穿、住、行、医以及游艺等多方面。经过几千年的民俗事象的积淀,汉族的生活风俗形成了一个

8、突出的特点,即生活风俗的文化性。,1、中国的饮食民俗,五、生活民俗,中国饮食民俗的特点食品种类之丰富属世间少有可食用东西极多,用料极其广泛,杂食性强。南方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北方以麦面为主食;西北以土豆、小米为主食;西北少数民族以奶制品为主食。 傣族蚁卵酱、蛐蛐酱构成区域性食谱程式菜系形成八大菜系:川菜、粤菜、鲁菜、苏菜、湘菜、浙菜、闽菜、徽菜。其中四大菜系影响力最大:川菜、粤菜、江浙菜(淮扬)、山东菜。,1、中国的饮食民俗,五、生活民俗,中国饮食民俗的特点色、香、味俱全(烹调艺术化)孔子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强调“色恶,不食;臭恶,不食;不时,不食”。还提出一些餐桌礼仪,例如,“席不正

9、不坐”、“食不言”等等。构建了民间各种饮食风俗的惯制饮食共同性特征体现在“和”字,如除夕吃团圆饭,俗称“合家欢”。日常饮食惯制,汉族南方一日三餐,有时有夜宵;北方不吃夜宵。节日惯制,在固定的节日吃习俗食品,如年糕、春卷、水饺、元宵、粽子、腊八粥等。礼仪饮食习惯,庆寿要用寿糕、寿面;婚礼上要吃“子孙饽饽”和喜糖。信仰上的饮食惯制,祭社上用麦芽糖;清明祭坟用清明果;端午节喝黄酒。,1、中国的饮食民俗,五、生活民俗,中国饮食民俗的特点 独特的茶艺与酒俗 茶俗: 南方人喜饮绿茶和红茶; 北方人喜饮花茶; 华南人喜饮乌龙茶; 西南地区人喜饮沱茶; 蒙古、哈萨克等少数民族喜饮奶茶; 藏族饮用酥油茶。 酒俗

10、: 中国有白酒、黄酒、果酒三大酒类。 中国凡是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是“无酒不动”。 形成了酒令,1、中国的饮食民俗,五、生活民俗,中国各地的饮食习俗北方人的饮食习俗过年吃饺子(远为“交子”)主食吃馒头(馍馍)花卷(丧事)大碗喝茶、大口吃饭 南方人的饮食习俗过年吃馄饨、年糕(年年高)饮酒喝茶壮族人的饮食习俗喜欢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逢年过节要吃糯米饭壮族妇女有嚼槟榔的习惯,1、中国的饮食民俗,五、生活民俗,中国各地的饮食习俗满族人的饮食习俗早晚吃干饭或稀饭,中午吃面食。萨其马是传统食物过年吃饺子,除夕吃手抓肉回族人的饮食习俗宰杀牲畜时要念经文,饮食要求“清、净、香”羊羔肉、肉夹馍、馓子等

11、盖碗茶,1、中国的饮食民俗,五、生活民俗,中国饮食业发展现状餐饮业迅速发展菜肴自成特色,并有新的发展(1500种菜点)烹饪教育和科研工作发展迅速国外饮食进入中国市场。,1、中国的饮食民俗,五、生活民俗,中国饮食业发展趋势特色餐馆、酒楼会继续增加。中式快餐会突现异军。餐饮更重视营养配食。中外饮食大融合。,2、中国的服饰民俗,五、生活民俗,历史性特征阶级性特征秦时期,黑为最上,三品以上着绿色,庶人着白色。,(1)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特点,2、中国的服饰民俗,五、生活民俗,职业性特征民族性特征,(1)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特点,2、中国的服饰民俗,五、生活民俗,原始服饰 毛皮为衣:在纺织技术尚未发明之前,

12、动物的毛皮是人们服装的主要材料。夏商周服饰是中国服饰史由原始社会以宗教图腾象征过渡到以政治伦理为基础的王权象征的重要时期。奴隶主阶级把服饰作为“礼”的内容,将其功能提高到突出的地位。服饰除蔽体之外,是“分贵贱,别等级”的工具,制定了相应的章服制度。商周时期,服饰形式采用上衣下裳制,衣用正色:青、赤、黄、白、黑五种原色;裳用间色:以正色相调配而成的混合色。服装以小袖为多,衣长通常在膝盖部位。衣服的领、袖及边缘都有不同形状的花纹图案,腰间则用条带系束。,(2)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2、中国的服饰民俗,五、生活民俗,春秋战国服饰出现胡服深衣是春秋战国时贵族穿的便衣,平民穿的礼服,因上衣和下裳相连,袍身

13、又深又长,所以叫做深衣。,(2)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2、中国的服饰民俗,五、生活民俗,秦时期服饰秦朝统治中国的十五年间里,创立了衣冠服饰制度。秦朝的服饰仍然是连体式,宽袖、大袍,服饰制度严禁。男服:阶级性明显梳髻穿三重衣腰系革带腿裹行藤,(2)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秦代将军服饰,秦代骑兵服饰,2、中国的服饰民俗,五、生活民俗,秦时期服饰女服:宫廷以华贵为上脑后垂髻穿曳地长袍穿三重衣,(2)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2、中国的服饰民俗,五、生活民俗,汉代服饰服饰大都沿袭秦制。富贵人家出现丝绸质服饰。汉代服饰的职别等级,主要是通过冠帽来体现的。汉服的基本特点是“交领右衽,上衣下裳”,历经3700年不变.深

14、衣 直筒式的长衫,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2)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曲裾深衣(汉),2、中国的服饰民俗,五、生活民俗,(2)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汉代将官服饰,汉代骑兵服饰,汉代士兵服饰,2、中国的服饰民俗,五、生活民俗,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服流行我国古代服装史的大变动时期。这个时候因为大量的胡人搬到中原来住,胡服便成了当时时髦的服装。紧身、圆领、开叉就是胡服的特点。南北交流,来自北方游牧民族和西域的异质服饰文化与汉族传统文化并存和相互影响。,(2)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2、中国的服饰民俗,五、生活民俗,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服流行男装特点宽衫大袖衣衫以对襟领、袖都施有缘边,(2)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2

15、、中国的服饰民俗,五、生活民俗,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服流行女装特点为:对襟束腰衣袖宽大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一块帛带系扎,(2)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2、中国的服饰民俗,五、生活民俗,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服流行,(2)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2、中国的服饰民俗,五、生活民俗,隋唐服饰(转变时期)隋女装特点:一般为白色圆领长衫;合身圆领或交领短衣;高腰拖地的长裙;腰系两条飘带;发式比较简单,变化较少,多如帽状。,(2)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2、中国的服饰民俗,五、生活民俗,隋唐服饰(转变时期)唐女装主要构成:裙+帔+较短袖半臂衫。唐特殊女服:小袖衣、条纹裤、绣鞋等西域服装。唐女装色调以红、紫、黄、绿四种颜色为主。衣身袒胸短襦、肩披宽长的肩巾、下穿高头云履,展现性感魅力,其中著名的是明衣的使用。明衣是用透明的薄纱制成,在盛唐时期,明衣被拿来当作外衣,并成为盛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