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概论复习题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26331351 上传时间:2017-12-2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概论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传统概论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传统概论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传统概论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传统概论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概论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概论复习题(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文化三现象包括、和。(物态文化方式文化精神文化 (导))2.中国多元文化的形成经历了、和四个时期。(华夏文化形成华夷文化融合 中亚文化交流中西文化交流(地))3.宗法制形成于代,代以后名存实亡。(西周秦)4.古代世界中比较完善的选官制度是中国的。(科举制)5.思维是。(人脑的活动过程)6.中国文化以汉为界,前为利用“”拓疆期,后为利用“”交流期。(武功 文治)7.秦以后,中国国家体制的“法治”主要表现在:以国家之法的形式确定统治秩序;考试选官。(建立官僚体制科举制)8.古代世界中较为完善的“官僚制”是中国朝的制。(唐 三省六部)9.周易揭示了。(

2、阴阳两者之间关系的无穷变化)10.在中国哲学发展的高峰期,即宋明时期, 哲学已进入探讨哲学,即“”时期。(本体世界本原)11.人性论是中国的主要理论之一。(人文主义)12.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的“性善论”、 的“性恶论” 及的“性三品说” 。(孟子荀子董仲舒)13. 把世界本原当作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的起始者是北宋的。(周敦颐)14.名家公孙龙的“白马非马” 说,前一个“ 马”指的是,后一个“ 马”指的是。(具体抽象)15.宗教历史可分为和两个阶段。(自发宗教(或原始宗教、自然宗教)人为宗教)16.中国传统宗教观包括、 和。(现世实用 和平宽容政教分离)217.佛教汉化的原因及表现在、。

3、(译经融合儒道思想佛教世俗化自创宗派) 18.道教信仰的基本特征有;。(多神崇拜性命兼修善恶承负说) 19.中国古代文学的特色有; ;。(诗化的倾向乐观的精神含蓄蕴藉之美) 20.中国文学的意境有两大构成要素,一是,一是。(情景)21.中国古代史学有以下特点:; ;。(累世不断体裁多样官修私撰,百科之首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鉴戒垂训,以史鉴今)22.艺术作品和心灵之间存在共鸣和感应的关系, 叫做。(心物对应) 23.中国传统音乐的内容有三种:、。(娱乐音乐泻泄音乐 “真乐”) 24.中国艺术“意” 主要表现有、。(意境和气韵追求变化飞动之美)25.指的是表现为整体(系统)模式的文化特征。(整一性)

4、26.优秀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和等积极作用。(民族凝聚民族复兴) 27.在国家形成以前,黄河流域分布着两大文化圈,一是以为精神支柱的农牧氏族集团,一是以为精神支柱的游猎氏族集团。(血缘关系华夏族原始宗教鸟夷(东夷)族) 28.宗法制的主要特征有、和。(嫡长子继承(宗法继承)制嫡庶等级(宗法等级)制大宗、小宗之分) 29.除了黄河流域之外,、和都是中华文化的摇篮。(辽河流域淮何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30.汉唐之际,汉族与其他民族交流的主要方式,有, “” 政策和“”政策。(开辟贸易之路和亲自治)31.人类初始集团指的是。(家庭) 32.在西周宗法制发展的全盛时期,国家政治中的统治序列与统

5、治序列,是合二为一的。(宗族? 君主) 33.“多子分继财产制” 渊源于汉武帝时颁布的。(推恩令) 334.秦以前的宗族属于宗族,秦以后的宗族则属于宗族。(宗法亲情) 35.“二千年之政,秦政也” 。 这里的“ 秦政”指的是。 (古代官僚政治) 36. 中国人有机论的过程性思维导致的习惯产生。(应变)37. 整体型思维注重研究事物的, 分析型思维则注重研究事物的。(功能实质)38. 北宋哲学家是把当作问题进行讨论的第一人。(世界本原哲学)39. 墨子用于推理的工具是他提出的“三表法”,包括、和。(本原用) 40. “庄周梦蝶”、 “朝三暮四”说明了庄子的思想。(相对主义(或相对论) ) 41.

6、 中国古代系统观揭示了、和等四种主要的系统关系。(循环关系克谐关系“君臣” (或主导、 伺服)关系胜复(或平衡)关系) 42.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系统内通常会保持稳定的机制,其构成来自两方面,一是,一是。(外控制系统的控制作用自体调节系统的调节作用。 )43. 中国传统宗教观带有很浓厚的现世实用的味道,表现在;。(宗教的作用以现世为目的宗教世俗化)44. 以朝代为顺序,评述因史事件始末,并独立成篇的史书体裁,叫做。(纪事本末体) 45. 从表现手法来看,艺术分为艺术、艺术、艺术和艺术等几类。(表演造型语言综合)46. 静在艺术中有三个深刻的含义,即、和。(静极而动静寓意动静抑制妄动) 47.

7、中国传统艺术中的 “意”有三种表现:、和。(意境和气韵追求变化飞动之美) 48. 整一性指的是表现为的文化特征。(整体系统(模式) ) 48. 中国古代文化结构具有内部稳定的组织,由此形成、和的文化特征。(整一性动态性连续性) 50. 中国文化是进化,遗传因素较多,变异因素较少。(渐变性(或传承性) )51.文化是人类和的总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 52.一种将民族成员、民族历史结合起来,不使分散和中断的能力,叫做传统的。4(凝聚力) 53.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创造出来的景观。(文化景观) 54.中国拥有辽阔国土的原因主要有、,等等。 ”(易于沟通的地理条件文化中心转移移民和战争各民族间的相

8、互迁徙和融合) 55.华夏文化圈是以为精神支柱,以为图腾;鸟夷文化圈则是以为精神支柱,以为图腾。(血缘关系 龙原始宗教凤) 56.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在汉以前主要表现在上,汉以后,则表现在上。(疆域的不断扩大对外文化交流) 57.是宗族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家构同构) 58.古近代世界的政体主要有三种形式, 即政体、政体和政体。(民主贵族官僚) 59.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从秦代开始,进入时期。(官僚政治) 60.中国第一部哲学著作是。(易传) 61.无论是中国还是古希腊,在哲学的兴起期, 已经开始接触到自然、人、和思维的形式问题,初步形成、三大哲学领域。(自然哲学伦理学逻辑学) 62.中国著名的人

9、性论有孟子的_, 荀子的和董仲舒的。(性善论性恶论性三品说) 63.社会论是。(专门研究解决人际矛盾、协调人际关系的理论) 64.依照中国传统观念,相对的双方中,有一方起作用, 其与另一方只是关系,而不是起对方的作用。(主导协调压制) 65.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儒家和在当时最著名, 被时人称为“”(墨家显学)66.中国古代较为全面概括系统思想的观念是“”(五行观) 67.人为宗教有“三宝” ,即、和。(教主教义教团组织) 68. 是指专门展开史学批评和史学理论研究的一种史书体裁。(史论体) 69。学案体史籍是。(专门记叙各种学术思想及其流变发展的史书体裁) 70.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意” 表现

10、为、和。(意境和气韵追求变化飞动之美) 71. 指的是表现为整体(系统)模式的文化特征。5(整一性) 72. 中国古代文化结构具有内部稳定的组织,由此形成、和的文化特征。(整一性动态性连续性) 73. 中国文化是进化,遗传因素较多,变异因素较少。(渐变性(或传承性) ) 74. 中国“和”文化的平衡机制是。(执中) 75. 中国“和”文化的功能是。(生变)二、选择题1.中国古代商业难以与近代工商业衔接的原因是。古代中国的商业十分落后商业资本大量投向土地商业一直受到政治的抑制商人不会审时度势2.中国古代“多子分继财产制”取代“ 嫡长子继承制”的财产分配形式渊源于汉代的。分封制世袭制贵族制推恩制3

11、.秦以后的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属于。以礼为中心的人治以礼为中心的法治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人治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法治4.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带有“月令”图式的特点,这个特点指的是。认为事物间存在着基于空间和时间上的普遍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相互隔绝的认为事物之间是相互对立的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之间没有任何联系5.中国文化被誉为“乐感文化”,是因为中国人的思维传统习惯于用的眼光看问题。生命发展排恶崇善以悲为乐绝对差异6.是西周君主统治和宗族统治合二为一的政治基础。、分封制、世袭制、贵族制、推恩制7.“二千年之政,秦政也” 。这里的秦政指的是、贵族政治、古代民主政治、古代官僚政治、以上三种政治的混

12、合状态8.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偏向于。、理性思维、知性思维、分析思维、感性思维9.中国画、书法中的“飞白” 是中国传统艺术观中的典型表现。、虚短实长、虚实相济、心物对应、虚实相抑10. 中国艺术的真谛是。、我物对立、去伪存真、异质相斥、异质同构11. 古代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注重线的作用、注重光的作用6、注重色的作用、重视材料的运用12. 中国传统绘画构图布景的主要特征是。、不留空虚、严格布局、虚空之道、集中视点13. 中国文化系统保持动态性的其中一个表现是。、具有完备的吸收外来文化的机制、具有独特的时空观、具有整一不变的思维结构、具有稳定的历史观14. 中国文化的进化是,遣传因素较多,变异因素较少。、直线性、跳跃性、渐变性(传承性)、突变性15. 中国传统文化现象的特征是。、智圆行方、行规守矩、极尽浪漫、融汇贯通16. 中国文化充满理性,这是一种“制天命而用之”的。、分析理性、实用理性、非实用理性、创造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