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学设计)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6313296 上传时间:2017-12-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教学内容: 第四课 火山和地震 设计人: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 1、学生掌握避震的技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身边“发生” 的问题。 2、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拓展信息的能力 (二)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知道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渗透科学的自然观教育教学重点: 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教学难点: 知道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教学准备:1、有关火山和地震的教学录像片。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地球上的板块、现代地震仪的挂图

2、或投影片。 3、为每小组配备一根长约 30 厘米、直径 11.5 厘米、学生用力能折断的干木棍,一条毛巾。 4、教师:构建 “火山和地震”网站主页。 5、铁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预习活动设计:收集资料:有关火山和地震方面的各种信息(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地震前的征兆、火山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等等)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提出探究问题 1、观察录像,了解自然现象。 (1)让学生看一小段录像,用感官来认识地震和火山喷发对人类带来的影响,从而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这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关键性的一步,学生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来进行研究是科学探究的起始。 二次备

3、课:(2)提问:你刚才看到的录像中,哪种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害呢? 2、揭题:火山和地震 谈话:是呀!火山喷发和强烈的地震都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会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3、提出探究问题: (1)提问:A、你有没有亲身经历过地震或火山喷发呀?如果有,当时你的感觉怎么样?B、那对于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来研究呢?可以先相互讨论讨论。 (2)根据学生问题板书研究项目:(学生可能涉及的研究项目有:) 地震和火山喷发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危害? 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 地震发生前,可能会出现什么异常的现象? 如果地震发生了,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4、世界上什么地方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 4、导入探究: 谈话: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多!下面就让我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亲临”地震、火山喷发的模拟现场,去探究一下地震和火山的奥秘,你们想不想去?那就欢迎你进入火山和地震网站来探究。二、学习新课 解决提出的问题 1、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解决提出的问题。 推荐自主学习的方法:阅读课文 搜集资料 实验研究 (最好通过专题网站学习) 2、集体交流,逐个自主解决问题 A、指导学生认识地震的原因。 (1)讨论:你推测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2)讲解:从地震的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地震时大地在剧烈地震动,有很大的破坏力。地下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力量呢?为了弄清这个问

5、题,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 (3)模拟岩层褶皱的实验。 讨论:假如我们想象这一层一层的毛巾就是地层,地层也受到巨大的挤压,你认为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毛巾在力的作用下向上供,想象地壳中的岩石受到地壳内部压力也会发生褶皱变动) (4)模拟岩层断裂的实验。 每个小组的桌上有一根小木棍,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折断。当木棍被折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 假如这根木棍是我们想象中的地下的岩层,当岩层受到挤压的力越来越大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木棍在力的作用下被折断,想象地壳中的岩石受到地壳内部压力时发生的断裂,木棍折断时发出的声响,想象到地震时发出的巨大声响;木

6、棍被折断后产生的震动,想象到地震引起的大地剧烈的震动) (5)组织学生讨论: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6)讲述: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每年地球上都要发生几百次;只是有的地震较弱,人们感觉不出来;只有强烈的地震才会带来灾害,但一般一年不过只有几次。 B、引导学生认识火山喷发的成因。 (1)学生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 (2)用土豆泥和番茄酱模拟火山的喷发。你认为哪些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 (3)小结火山喷发的原因。 C、讨论:为什么说我国台湾省是地震和火山喷发的频繁地区? 小结:在板块的边缘,由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作用,岩层受到压力较大,这往往是火山和地震的多发地带。 D、指导学生了解地震的前兆

7、。 (1)讨论:地震前兆有哪些?你们已经知道有哪些地震前兆? (2)讲述:地震前兆还有:泉水或河水突然干涸断流;气候出现冷热骤变;地光与地声等。由于动物感觉器官特别灵敏,被人们称为一部监测地震的“活仪器” 。为了便于大家观察动物的地震前兆,老师介绍一首歌谣给大家: 震前动物有前兆,发现异常要报告。 牛马骡羊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老鼠痴呆搬家逃。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E、引导学生了解人们对地震的研究。 (1)(出示张衡像及地动仪挂图)张衡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科学家。在 18

8、00 多年前,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监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这是我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地震了解得越来越多,发明了各种仪器监测地球内部的变化。例如地震仪(出示地震仪挂图)就是通过监测地球内部的变化来记录和预报地震的。 F、指导学生在遇到地震时,如何保护自己。 当地震发生时,最重要的是人要立即离开房屋,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去,以免被倒塌的房屋砸死、砸伤。如果来得及,最好在离开房屋前,拉断电闸,熄灭炉火,以免造成火灾。 三、总结巩固 1、学生概述本课内容 谈话:同学们,到现在为止,你们对火山和地震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2、提出再研究的问题: 谈话:同学们了解的真多!那么对于这种会给人类

9、带来巨大损失的自然灾害,你有什么想法呢?还有什么新的问题想提出来继续研究呢?限时作业:1、我会填:(1)、( )是由于地下熔融的( )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2)、1991 年,法国火山学家( )夫妇在考察日本云仙岳火山爆发时不幸遇难。(3)、地壳的( ),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 )。(4)、我国唐山大地震发生在( )年。(5)、我国科学家(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 )。2、简答:当地震发生时,你怎么保护自己?教学延伸:看来关于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继续研究的的问题。那就请大家把今天没有完成的研究继续下去,当然你还可以通过查阅课外书籍、实地观察等其它方法进行探究。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个研究火山和地震的专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