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发展工作思路6篇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6302174 上传时间:2017-12-2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三五发展工作思路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十三五发展工作思路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十三五发展工作思路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十三五发展工作思路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十三五发展工作思路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三五发展工作思路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三五发展工作思路6篇(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十三五发展工作思路 6 篇第一篇:社会事务十三五工作思路一、城乡社区建设(一)城乡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我县现有城镇社区居委会 10 个,共有工作人员 43 人,其中有4 个居委会建有自己的办公大楼,1 个居委会由民政局提供办公场所,其余 5 个居委会都是租赁办公场所办公。其经费来源是由县财政每年下拨每个居委会 10 万元到居委会所在乡镇,然后由乡镇根据各居委会的规模等情况下拔到各居委会,用于解决人员工资、办公经费、租房费等全部费用;从 20*年我县开始加大了农村社区建设力度,建立了农村示范社区 100 个,农村社区经费来源没有稳定出处,社区也只有租借的简易办公场所,很少有娱乐场所和文体

2、设施。(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缺乏保障,社区运转有“三难” 。一是经费缺口大,办公经费严重不足,人员工资难保障。城镇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工资都在1000 元左右,农村社区工作人员没有工资待遇。二是办公环境差,城镇社区有 6 个都是靠开发商提供一两间房办公,农村社区大部分使用百姓旧房办公,办公场所难保障。三是缺少娱乐场所和文体用品,城镇和农村社区无健全的文体用品和相对宽敞的娱乐场所,只有少量在新农村建设时配的健身器材,基础设施难保障。2、体制不顺,社区管理脱节。一是社区居民信息难掌握,随着- 2 -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员买房、卖房都不经过社区居委会,农村人口大量外出务工和进城居住,导致社区

3、对辖区居民信息不能全面准确掌握。二是辖区关系难协调,辖区单位和人员在主观意识里没有真正把自己作为社区成员看待,社区干部地位低,办事难,寻求不到辖区单位和社区成员对社区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三是机构、编制、人员、职能和经费均未明确和落实,特别是农村社区,工作人员得不到社区成员的认可,导致社区干部思想浮躁,严重影响社区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3、公共服务力度不够。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要求,如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以及农民群众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便民服务资源相对比较薄弱,与社区居民快速增长和日趋多元化的服务需求不相适应,城镇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少,繁杂事务多,顾此失彼。(三)加强城乡社区建

4、设的对策和建议1、切实强化组织领导。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建议出台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 ,把社区党建帮扶工作放在与农村基层组织同等重要的地位,组织开展县领导包联社区、县直部门帮扶社区活动。二是建立全县社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议由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县民政局负责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定期研究解决社区建设中的具体问题。三是明晰专职机构权责、经费和人员。目前由于受机构、编制的限制,全县社区协调管理工作仅由民政局社会事务股几名同志具体负责。建议县政府增加机构和- 3 -人员编制,配备配强干部队伍,并且把社区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2、健全社区运行机制。健全城乡基层党组

5、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应当从选齐配强农村村民小组长、城市居民小组长、楼院门栋长、村(居)民代表,形成村(居)委会及其下属的委员会、村(居)民小组、村落、楼院、门栋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城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体系。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加强对吸毒人员、刑释解教人员以及流浪儿童、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监督和教育,加强和改进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管理,实现城乡社区的“无缝隙”管理。积极推广和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提升社区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广泛开展院落、楼座、门栋自治及邻居节等睦邻活动,大力培育服

6、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区社会组织,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建立城乡社区党组织主导的群众维权机制,引导社区居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3、逐步理顺管理体制。关键是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一是明确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责。建议适时对社区承担的行政性事务清理审核,废除附加给社区的不合理任务,切实减轻社区负担。二是明确乡镇主体职责。各乡镇要主动转变工作职能,切实担负起社区建设的规划、指导、组织、协调等职责,尊重社区依法自治,将社区自治范围内的各项权利下放到社区,认真解决社区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困- 4 -难和问题,努力营造社区发展的良好环境。三是实行社区事务准入制度。对需

7、社区协助完成的工作,由事权单位提出申请,报县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落实“费随事转”工作经费,再交由社区办理。行政执法性工作必须由职能部门自身完成,不能交由社区负责。未经县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审核同意,社区有权拒绝乡镇或县直部门直接分派的工作任务。同时,强化监督管理措施,将政府部门执行社区事务准入制度的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年终考核时,由社区对政府部门进社区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年度考核政府部门工作的重要依据。4、规范社区用人制度。建立社区干部选拔制度,将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热心社区工作的人员充实到城乡社区领导班子。完善工作人员考核竞争制度,探索和

8、建立社区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推进后备干部和定位产生“大学生村官”一样产生社区干部赴社区挂职锻炼制度,为社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持。落实社区专干招聘制度,在城乡社区换届选举之机,公开招聘一批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社区干事,充实社工队伍。实行社区工作人员总量控制制度,合理编制社区用人计划,切实提高社区工作经费的使用效率。强化社区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制度,定期、经常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业务培训和岗前培训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5、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一是建立社区发展基金。建议县财政每年列支一定的社区发展基金,有计划扶持特困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5 -和维修改造,经费实行财政监管

9、年度审计。二是积极支持社区改善办公条件,把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建设作为推进全市社区建设的突破口来抓,力争通过 23 年的努力,彻底解决社区无办公服务用房问题。三是将社区干部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社区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建议参照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模式,每年组织全市社区干部开展一次集中培训,全面提高社区干部的能力素质。6、保障社区干部基本待遇。一是提高工资标准。按照“不低于当地企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的标准” ,落实社区干部工资待遇,并随着经济发展适当增长,确保社区干部月人均工资不低于 1800 元。二是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对于集体缴纳部分,建议参照县直事业单位做法。三是建立绩效考评工资。对社区干部的

10、工作岗位和职责进行年度考核,凡考核称职档次以上的,除基本工资外,增发绩效考评工资;凡考核不称职的,取消绩效考评工资。绩效考评工资标准由乡镇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四) “十三五”工作思路按照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的工作思路,以铭恩社区为样板,着力打造集“城乡居民办证办事中心、居民综合服务中心、居民文体娱乐中心”为一体的新型城乡社区,抓好镇东河社区、将军园社区、平川社区、长冈乡合富社区、茶园乡幸福社区等一批精品城乡社区,力争到 2020 年,全县城市社区服务平台建设达标率达到 100%,和谐社区创建达标率达到 60%以上,100%的村建有中心社区或村落社区,努力使全县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组织体

11、系更加- 6 -健全,社区居民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城市居民加入社区各类组织的比例达到 50%以上;社区民主管理制度日趋完善,社区群众自治范围进一步扩大,社区居民委员会基本实行直接选举;社区管理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社区干部学历基本达到大专以上;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服务设施能够满足居民群众的基本服务需求,各个城市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面积均能达到国家相应建设标准。二、流浪救助管理工作(一)救助管理工作现状全县现在每年接待流浪人员近两千名,其中成年人 900 余人,精神分裂症病患者几百名,未成年人几十名,在这些人群中,大部分都来自全国各地的无生活着落的人员和流浪至本地的异地精神病

12、患者,还有部分因家庭暴力被迫流浪在外的未成年人以及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未成年人。20*年度共救助求助及流浪乞讨人员 1978 人次(其中 60 岁以上老年人 324 人次,少年儿童 12 人次) ,收留流浪街头无着落精神病患者共 60 余人次,送往县精神病人福利院(光荣院临时救助站)救治的流浪精神病患者 57 余人次,另外送往市第三人民医院医治的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有 80 余人次,转接各级救助站收留的流浪在外本籍人员有 24 名。(二)存在的困难及问题1、体制不健全、工作开展难度大。社会救助管理站作为全县流浪未成年人的临时、紧急庇护机构,还正在积极申报立项之中,与- 7 -之相应的资金缺乏、条件艰

13、苦,对于大力开展救助、管理、联系亲属和护送返乡等工作受到制约,相应的问题还有,救助管理站作为临时救助机构,不同于儿童福利院,与流浪未成年人之间没有形成法定监护与被监护的关系,一旦流浪未成年人在救助期间逃跑、发生伤害等事件,如何处理也是一个难题。上述因素归结为体制原因,主要涉及到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定位、资金投入、教育场所建设和配套人员、设施的配备等问题。2、基础设施落后,安置工作难度大。对于无家可归和查找不到家庭的流浪未成年人,由于救助管理站还没有建立、经费有限,缺少必要的养育、教育条件,安置流浪未成年人有很大的困难,对未成年成长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3、救助资金短缺,救助形式单一。由于资

14、金短缺,我县社会救助站、中心床位、活动室、医务室、心理辅导室,卫生间、餐厅、洗浴间等基础设施方面几乎是空白,办公人员办公区建设,均需较大资金投入。才能满足未成年人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救助形式来看,当前的救助形式还只存在与收容与遣送的基础上,完全没有能力在心理矫治、教育等方面进行科学有效的救助。(三)加强救助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1、建立健全机构,建立健全救助与教育的长效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全县范围内的未成年人救助工作站的全面覆盖,逐步实现应救尽救、应教必教。建议按照“依规办事、依职履责、分级负担、分类安置”的办法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探索流浪未成年人“救助、- 8 -教育、安置”三位一体的长效工作

15、机制。一是明确职责任务,建立健全规范的未成年人救助体系,协调上级有关部门解决人员编制、工作职能方面问题,明确未成年人救助的定位,建立未成年人救助的综合防范体系。二是逐步完善职能,明确规定救助后的后续工作归宿,形成救助工作的整体落脚点。2、建立运转协调的流浪未成年人回归与安置良性机制。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安置工作是救助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要理顺职能。一是对查清基本情况的流浪未成年人,要及时与其家庭,由当地政府或民政部门联系,尽快使他们回到亲友身边,使他们重新融入正常社会和家庭生活。二是流出地中心临时安置。对于缺乏有效监护,以及只能查清流出地而不能查清其基本情况的流浪未成年人,由流出地流浪未成年人救

16、助保护中心对其进行临时安置。三是流入地中心临时安置。对查清基本情况,但因各种原因屡送屡返,有家难回的,以及查不清基本情况且尚未得到福利机构安置的,由流入地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对其进行临时安置。四是流入地福利机构长期安置。对查不清基本情况的流浪未成年人,在规定时间内报当地政府批准,由流入地福利机构对其进行长期安置,政府应解决安置经费问题。3、建立健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资金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生存环境。政府要高度重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源,建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建立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长效机制,形成各单位按职履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一是加大对流- 9 -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项目的资金投入,落实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机构建设资金、人员编制、管理和教育经费。二是建立流浪未成年人信息管理系统,加强调查研究,加强流入地与流出地政府的配合。三是鼓励民间组织、社团、慈善团体等非政府组织广泛介入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与教育工作。加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共同参与救助与教育流浪未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