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捕捉有利时机实施信贷退出策略研究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6301370 上传时间:2017-12-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捕捉有利时机实施信贷退出策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银行捕捉有利时机实施信贷退出策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银行捕捉有利时机实施信贷退出策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银行捕捉有利时机实施信贷退出策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银行捕捉有利时机实施信贷退出策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行捕捉有利时机实施信贷退出策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捕捉有利时机实施信贷退出策略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银行捕捉有利时机实施信贷退出策略研究贷款该退则退,该停就停,作为实体经济发展最强劲的推动力量,银行理应顾全大局,着眼长远,通过信贷的松紧调控,支持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只有实体经济健康发展,银行才能有更广阔的盈利空间。在当前保增长大势不变、政策未发生转向而金融危机依然继续肆虐的情况下,如何确保信贷资产质量,如何使资产持续稳定地保值、增值?我们认为,关键是在确保新增贷款投放准确的同时又能适时抓住有利机会信贷退出。本文中我们所指的信贷退出是当银行信贷员根据相关信息和技术手段,发现企业出现显现或潜在的信贷风险时,为降低信贷资产风险,提高风险掌控力,主动或被动地按期或提前收回贷款本息。一、信贷退出的原则、

2、标准和时机(一)信贷退出的原则1.信贷退出的一般原则。银行是经营货币的高风险的特殊企业,其风险载体之一就是信贷。从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信贷退出要服从于银行的经营目标与决策过程来看,信贷退出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风险收益对称原则,如果信贷资金面临的风险损失小于其预期收益,则不考虑信贷退出,反之,则考虑信贷退出;二是成本收益均衡原则,在决定采用信贷退出策略后比原则就成为信贷退出的依据。一般来说,信贷退出成本主要是信息收集成本、谈判成本、执行成本和潜在成本等,信贷退出的收益是事实收益、机会收益和潜在收益。如果退出的收益大于或至少等于成本,则退出是有利的,反之则不利。2.信贷退出的具体原则。

3、商业银行根据客户的风险大小、边际回报率高低和银行自身风险偏好等,可将退出客户分为全部退出、部分退出、逐步退出和预备退出 4 类。退出客户类型不同,相应的退出原则也不同:(1)对于全部退出企业,应强调退出的坚决性和迫切性,以压缩到零为目标;清收到零后,除办理低风险信贷特殊业务外,其余一般信贷关系永久终止。 (2)对于部分退出企业,应着重把握和控制退出主动权,根据授信测算结果确定退出计划、退出节奏和力度,以降低退出成本。 (3)对于逐步退出企业,应强调在最高综合授信额度向低风险业务品种倾斜的前提下实行总量控制;要通过改善业务品种、担保方式来控制和降低信用风险,牢牢把握退出主动权,控制好退出节奏,为

4、全面或部分退出做准备。 (4)对于预备退出企业,要密切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变化、资金的流向与流量变化和融资变化等,由于这类企业的发展前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必须辨证看待,做到进入有度、退出及时,体现灵活的进退策略。(二)信贷退出的判断标准制定信贷退出的判断标准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银行要考虑自身的风险偏好,一般来说,稳健性要求较高的银行,退出标准较高,经营风险就会较小,相对盈利空间减少;盈利性为目的的银行,退出标准相对较低,经营风险就会较大。另一方面,银行要考虑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企业所处的整体经济环境、国家的产业政策、产业成熟度、产业生命周期、行业生命周期、全球经济周期、区域信用

5、环境等影响因素,更重要的是从微观上分析行业的进入壁垒、企业产品的供求集中度、产品盈亏平衡点、产品可替代性及财务状况等,确定信贷退出的定性和定量标准。只要符合表 1 中两个以上定性或定量标准,就应对相应的企业实施信贷退出。表 1 信贷退出判断标准定性标准 定量标准贷款质量标准1、3 个月以上的逾期贷款余额;2、贷款中有50%(含)以上次级类以下的贷款或有可疑、损失类贷款余额;3、信用等级评级为 2B 级(含)以下的企业;4、全部贷款资产风险度超过 0、6(不含) ;5、连续 2 次以上欠息,时间累计半年以上或欠息余额大于半年应计利息额。全部退出1、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加工项目

6、或国家禁止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2、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产品或生产工艺;3、生产经营情况已严重恶化,甚至停产、停业,第一还款来源严重不足且第二还款来源存在缺陷,信贷资产可能损失;4、借破产、兼并、改制等手段逃废银行债务;5、未经银行同意,擅自处理抵(质)押物;6、被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公布为不良信用者;7、法人代表等严重违法违纪,造成企业经营不正常;8、提供虚假财务报表以及其他信息、资料;9、其他突发事件等。企业财务指标标准1、资产负债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5%(含)以上且在短期内不可能下降(个别特殊行业除外) ;2、连续年以上的经营性亏损,或当年亏损额超过其净资产的 20%;3、3 年来现金

7、流均出现负债;4、1 年内有 3 次以上出现银行垫付行为,或一年内垫付时间累计达 6 个月以上等。部分退出1、行业或产业已进入后成熟期、衰退期;2、企业的生产产品、工艺装备属于传统行业、生产能力逐年下降;3、产品缺乏市场;4、企业经营开始滑坡,或财务状况低于行业平均水平;5、第一还款来源已存在一定缺陷,贷款可能或已经部分形成风险资产的企业;6、突然变更财务人员、频繁变更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等;1、在银行信用总量已超出该借款人的授信测算限额;2、资产负债率超过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控制线;3、主要财务指标呈下降趋势、资产质量连续下降(如应收账款、存货大幅上升) ;4、连续两年(含)以上亏损;5、有次级

8、类贷款余额的;6、企业的净资产逐年减少;7、有 1 次以上不良记录;8、经营性现金流量逐年减少、完全依靠借新还旧维持经营等。逐步退出1、虽属支持或适度支持类行业或产业,但企业排名靠后;2、行业竞争充分、不具备长远持久的竞争优势或近年内逐步趋于劣势;3、企业产品更新升级能力较弱,市场容易达到饱和;4、企业向银行提交的财务报表、财务数据滞后,报表质量不高;5、借款人有法律纠纷等。1、资产负债率高于行业平均控制线的最高上限;2、信用等级逐年下降;3、主要财务指标波动较大且超过正常范围;4、利润逐年下降且开始出现负数;5、现金流量明显下降且不正常;6、贷款形态 80%以上是关注类,不下滑趋势;7、欠息

9、超过一天以上;8、融资机构及融资渠道突然增加 2家以上等。预备1、处于成熟阶段,成长空间较小;2、借款人的组织形式发生变化且有重要的人事变动,主要管1、资产负债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逐年上升;2、信用等级不稳定,波动较大,幅度达 3 个级次退出理人员涉及法律问题;3、业务和融资情况出现异常;4、企业经营及财务状况正常,但银行信用占比过高、可能会形成风险等。以上;3、主要财务指标不稳定,波动幅度超过20%以上;4、利润及现金流量不稳定,时好时坏达 3 次以上;5、正常贷款类出现向关注类迁徙率达 10%以上者等。(三)信贷退出时机信贷退出的最佳时机是退出成本最低、收益最大、能够较好地掌控风险的时期

10、。从企业或行业生命周期来看,企业或行业退出时机的最佳点是成熟期和衰退期的拐点。银行在确定信贷退出时机时必须因地制宜,因企施策,一事一议,不能采用统一、固定的方法。要遵循现代决策理论,即现实中无最优决策,但可用令人满意的决策替代最优化决策,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决策结果,实现向最优化决策的逼近。所以,银行要对产业、行业、企业和产品等发展趋势进行超前研究,把握退出时机。一旦发现企业有潜在经营风险,就应控制融资总量,实施信贷退出,保证信贷退出及时和科学。1.准确把握行业经济周期,适时进行信贷退出。从宏观角度来说,信贷退出首先要把握的是行业及其特征。行业经济周期理论认为,任何行业可以分为周期性、保持性和成

11、长性三类,每类行业与经济周期变化大小不一。商业银行在搞清楚企业所处的行业特征之后,根据自己的信贷目标、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资金使用的期限结构,决定退出的具体策略:对于成长性行业,可以积极支持;对于保持性行业,可以适度支持;对周期性行业,要依据经济周期的节奏,保证信贷适时退出。2.准确把握产业结构演进规律,适时进行信贷退出。产业结构演进规律是银行确定信贷最佳进退时期的重要依据。该理论认为,随着社会需求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也随之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结果是衰退产业的经济规模持续收缩,投入增加但产出下降,边际利润减少,其平均利润率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多余的生产要素资源通过市场重新配置,没有得到配置的资源成

12、为损失。因此,银行要准确把握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及时、准确地预测市场供求与价格的变化,确定应该退出的衰退产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贷款退出,以减少信贷风险。3.准确把握企业生命周期,选择最佳退出时机。企业生命周期包括诞生、成长、成熟、衰退直至死亡 4 个阶段。目前银行信贷退出往往选择在企业出现资产负债率攀升、现金流逐步下降、财务状况日益恶化等明显问题的衰退阶段,在这个阶段信贷退出难度较大,银行往往采取贷款重组、再融资、依法清收等消极被动的退出措施,结果是效果不显著,信贷资产风险加剧。从企业的现金流量来看,现金流随企业生命周期变动而由小变多,再由多变少,在成熟期达到最高峰。信贷风险大小变化与之完

13、全匹配,企业成熟期为现金流量和信贷风险变化的拐点。因此,一方面,在企业由盛转衰的时候银行应该有选择地主动退出部分或全部信贷市场;另一方面,如果是“夕阳行业”中的非“龙头”企业,则尽管企业财务指标尚可,并且无论企业处在生命周期的什么阶段,银行也应逐步退出。4.准确把握产品生命周期,适时进行信贷退出。与其他生命周期一样,产品生命周期分为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四个阶段,在产品引入期和市场成长期,资金流由小到大,逐步扩张;在产品成熟期,资金流比较稳定,增减幅度不大;在产品衰退期,资金流开始缓慢下降,规模逐步缩小。因此,对于处于上升通道行业的企业,如果其产品处于投入期,就应适度支持;在成长期和

14、成熟期的前段要大力支持;在成熟期的后段要适时退出;在衰退期应果断退出。5.准确把握信用等级和财务等相关指标的变化,适时进行信贷退出。目前,银行的普遍做法是,根据企业信用等级和财务状况的变化等确定是否退出。由于信用等级相同的企业其信贷资金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可能不同,如果信用等级是由好变坏,则其贷款潜在风险就会大于信用等级由坏变好的企业。因此,信贷退出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至少应该对其近 3年的信用记录、市场占比、财务状况变化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予以足够的关注。一般来说,企业财务状况是企业技术、管理、经营等状况的具体体现。企业经营涉及管理、技术、资本、营销等诸多方面,其最终

15、效果体现在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上,所以,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及有关重要指标的趋势分析,可以确定信贷进退策略,如果企业信用等级、利润、现金流量、市场占比、产品开发能力等呈下降趋势,则将企业列入退出之列,银行有计划、有步骤地退出;对于规模扩张速度过快的企业,应特别高度关注,适时部分或全部退出。二、信贷退出的策略和路径(一)信贷退出策略理论层面分析1.行业信贷退出策略。行业退出包括行业本身和行业内企业的信贷退出两个层面,其退出策略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是行业周期性授信控制。银行通过分析行业存贷款边际贡献率、存贷款依存度和其他相关的市场化指标,评价并判别该行业处于哪一个周期阶段,制订出与经济环境相适应的每

16、一时期该行业信贷准入、控制、退出的授信标准,指标要以定量为主,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每半年调整一次,最后使所有行业信贷市场准入、退出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如果存贷款边际收益等于或小于存贷款边际成本,或存贷款依存度下降,说明该行业可能正处于转型期或已进入衰退期,银行要减少授信,逐步整体退出,从总体上控制贷款风险。 二是对行业的实时定量分析。银行要广泛收集有关行业销售、赢利、贷款利息清偿、技术发展、相关产业政策和行业生产经营等要素变化的历史和现实资料,实时进行定量动态分析,对行业某个周期性阶段进行刚性授信,逐步整体地从这类行业中退出。 三是要正确分析、评价行业的风险程度,对不同风险行业实行不同的进退策略,如下表所示。对于同样的优质客户,首先选择低风险行业的优质客户群,其次再选择风险较高行业的优质客户,也即行业相同,看客户经营水平,优秀客户看行业风险状况。信贷退出时,对于同一行业,优先退出劣质客户。 四是充分依托信贷风险预警系统,对行业信贷风险适时提出风险预警综合分析报告,优化信贷资源配置。表 2 不同风险行业的信贷退出策略类型 贷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