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四五课复习课件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26276832 上传时间:2017-12-24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第四五课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生活与哲学》第四五课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生活与哲学》第四五课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生活与哲学》第四五课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生活与哲学》第四五课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第四五课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第四五课复习课件(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哲 学,统一,决定,体现,系统化理论化,具体科学,指导,基础,基本问题,实践,起源,指导,思维和存在原关系问题,何为本原,两方面内容,是否同一,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马哲,产生,基本特征,马义中国化成果,把握唯物论体系,物质,规律,意识,主观能动性,概念,世界的物质性,含义,普遍性与客观性,运动,概念,与物质、与静止的关系,本质,能动作用,起源生理基础内容,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决定,能动作用,探究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尊重/认识和利用规律,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树立正确的意识,考点1,考点2,考点3,第四课基本思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

2、规律的。第五课基本思路: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来源:z x x k 学科网,唯物论总观点,世界的物质性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2.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考点点击,考点一、物质的概念,“物质的唯一特性”与 “物质的根本属性”,什么是客观实在?(注意与客观存在的区分) “客观实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但它并不独立存在,而是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1、哲学的物质概念: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区分物质和

3、物质的具体形态,A、什么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的具体形态指各种具体事物,它们既有“客观实在”这一共性,又有其个性(形状、色彩各异等)。 B、区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首先,二者是紧密联系的。它们之间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其次,二者又是有区别的。,世界观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方法论启示:人们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要尊重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性,树立人

4、与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理念。,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变化是指事物在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包括量变和质变;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 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2、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世界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载体)。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解析】此题的主要意思是指:少年总要长大的,沧海会变桑田,也就是说,

5、整个世界是运动的,不运动的事物是不存在,故选C。运动是无条件的,排除A。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故排除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故排除D。【答案】C,训练1、“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A. 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B.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D. 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什么是静止?课本P32,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它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指事物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

6、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世界观: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的观点看问题,又要坚持用相对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任何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错误倾向:反对割裂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统一性的观点。只承认静止而否定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针对训练,1、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观点属于( )

7、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A,2.(2010江苏高考)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A.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 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C.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 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解析】此题强调了世间万物每时每刻都处在运动之中,可见运动的绝对性,故答案为A。发展是一种运动,但运动并非都是发展,排除B。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排除C。此题只强调运动,没有凸显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故排除D。【答案】A,3、“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

8、之中”。这句话是说( )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 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联系 A B C D,D,【解析】刻舟求剑中的人物,只看到了剑、河、船、人的存在,没有认识到船的运动,没有认识到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故正确。此人只看到了自己与船的相对静止,没有认识到船的运动,故割裂了相对静止与绝对运动的统一,故正确。答案】A,5 . (原创)成语刻舟求剑中的人物,犯的错误是()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割裂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没有认识到规律的客观性没有认识到物质世界的客观性A. B. C. D. ,1、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

9、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联系。,考点三:物质运动的规律,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造,不是表面的、现象的、外在的,是确定不移的,不是偶然的,具有重复性,不是多变易逝的,注意:1、规律本身无好坏之分 2、规律不能被改变或创造,只能认识和利用,1.下列属于规律的有水往低处流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摩擦生热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新陈代谢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太阳东升西落A、 B、 C、 D、,B,迁移运用,练一练,【解析】漫画主要反映了在新农村建设中,违背客观实际,忽略物质世界客观性的现象,故答案为A。【答案】A,3. (原创)下面漫画走样没有认识

10、到()A. 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B.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 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D.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世界观: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者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方法论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1、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方法论3: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错误倾向: 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形而上学错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易混易错点,取得成功要不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什么? 在既定的条件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成

12、功吗?为什么?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从客观条件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取得成功;否则违背规律,一味蛮干则会导致失败。只有从客观条件出发,把尊重规律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办事情才能取得成功。,2、“仁者心动”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p31这些观点都属于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3、“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p31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4、“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p32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5、“人一次也不能

13、踏进同一条河流”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p32属于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1、“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P31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6、“飞矢不动”、“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P32该观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陷入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或不变论)。7、赫拉克里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P3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8、“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P33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

14、律具有客观性。,1.世界既是物质的,又是意识的。,误区警示,2.自然界是物质的,人为世界是意识的。3.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4.所谓静止就是不变。5.规律是能够被人们认识和改造的。6.规律就是一种自然现象。7.规律是一种联系,联系就是规律。8.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9.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小结:,运动,物质,静止,主体,根本属性存在方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规律,普遍性,客观性,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14个含义:物质、运动、静止、规律23对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关

15、系32个原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规律的客观性原理,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重点把握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知识概览,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内容,物 质,意 识,决 定,能动作用,考点1:意识的起源考点2:意识的生理基础考点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考点4:意识能动性的特点考点5:意识能动性的表现考点6: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点把握,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决定意识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考 点 扫 描,意识的起源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意识的生理基础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只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因此,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