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与中观17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262714 上传时间:2017-01-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唯识与中观17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唯识与中观17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唯识与中观17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唯识与中观17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唯识与中观17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唯识与中观1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唯识与中观17(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唯识与中观(卷十七)一九八二年一月十日南怀瑾先生讲演(共四十卷) 听录音记录(2007、1、4)说参念佛是谁?人家一提话头念佛是谁,我年轻的时候说,念佛是我啊。很简单,你要问干什么?念佛是我在念。哎你是谁?我还找不到我的时候,你问我是谁,我怎么答?这个在古代可以,现在不行,时代不同话头不同啊。现在话头多得很,这就是个大问题。你说我因为得到禅定,当然你这样禅定,靠你肉体还在,你肉体而且很健康,健康到了所谓修道人气脉通了,到了绝对的健康,所以心境一定,这样有什么稀奇呀?可以说这是因为你很健康的状态,所谓得定,也可以站在科学立场,你这个人属于很正常、很健康的状态,而把休息的时间可以用心理的控制把它

2、拉长了,那么如此叫做入定,可不可以这样解释呀?没有错,一点没有错。那么好了,现在来一个哲学的论辩,还是唯物的吧?哎,心理就是唯物的啊,尤其你们大家做功夫的人,经常半天练气功,哎喔这个功夫好,哎呀这个好,练了半天,不管念咒了,念声音,哎嘿,你讲了半天还是靠有这个身体来的呀,这个机能发动了,嗡嗡啊哦,或者意识想、耳朵来听,你还是靠这个身体,假设你这个身体死亡了呢?请问谁来念咒子,谁又听到呢?你说那我还不知道,那好了,你还是在唯物境界。非常严重哦。所以一般学佛修道都在那里嘟噜噜,跟着乱滚啊,自己没用脑筋去参这些话头啊。这是大问题。所以唯识所提的问题,是很多问题的问题。因此他提出了,情与非情,触、视、

3、身、蕴、定,刚才我们讲定的的一面,空间时间,身体那样是定,决定性的,不管你心意识怎么变,它这个是决定性不变的东西,外物你转不了,它有一定的。换句话说,这个定啊,拿现代话,它有它自然的规律,自然的法则,你不可以违背。它早晨就是早晨晚上就是晚上,不可以违背,中午就是中午,一分一秒你不能违背是定有它的规律。哎但是也有不定啊。比如说我们生理状况,就是说我们做梦梦到去哭,梦境中哭啊,哎结果啊我们醒来了,枕头上眼泪还湿啊,那么可见心理意识啊,这个梦中一哭啊,这个身体就带着起作用,眼泪还是流出来,意识引动。有时我们爬到高山的时候,一个危险的地方,哎心里头一害怕,脚心就酸了,站不住了,一溜就倒下来,心的作用。

4、心里想好吃的东西,嘴里口水流出来了。梦中也如此呀,像是想吃东西,醒了口水还流了一枕头呢。2再说梦中,我们梦中有时候梦到,比如男女性行为,还有人真的遗精了,可是他没有性的行为。没有实际的动作啊,可是梦中的境界为什么身体,尤其这个遗精这个感应得非常快,可就不定,心也不定。我不照佛经,老的说法。老的说法大家不容易相信,比如一个河流,天人看到是一个普通的河流,我们人看到也是水,饿鬼来看到水变成火,变成火了。所以鬼、鬼神所看到物质世界的它所看的境像与我们所看的境像两样、不同。怎样如此啊,比如灯光点在那里,每一个人,测验一个光,一个东西看法,如果照科学的测验,不定,没有呆定的,有人色盲、有人近视,有人散光

5、,有人眼睛有其他的毛病,它看起来这个东西是这个样子,影像绝对不同,这就是不定,他说总而言之啊,这些不定的境界,我们先讲一个结论,都是唯心所变、唯识所变。详细的道理,一连串的问题它就来了。那么你就晓得, “应释此疑”,现在主要是讲梦境。梦境这个道理。梦境一直到后面,在解释梦境的道理。第二,它又提出问题了, “何缘世尊说十二处”,这是问题。何缘,就是什么原因?佛啊,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说到六根六识?眼耳鼻舌身,眼耳鼻色身意,色声香味触法,他为什么要说这个十二触呢?“依识所变,非别实有”他说,这个十二触,把人这个分析啊分生理上,眼耳鼻色身意,外境界:色声香味触法,十二触,十二触都是心意识所变。变识,

6、所变出来、所演变出来,非别实有,并不是另外有个东西。这是我们生理上的五官等等、身体的神经等等,他说都是唯识所变,不是别的东西。“为入我空”他说,为什么佛把它分析成十二触呢?十二个部分呢?眼耳鼻色身意,这是属于身体部分。相对外境界,色声香味触法。它使我们分析,换句话说,拿我们现在观念,佛用分析的方法,分析到最后什么都没有,使我们了解“人空”,我毕竟是空的没有东西。所以“说六二法”,因此佛啊,说六二法,六二,就是十二。“如遮断见,说续有情”为了遮止,防止一般人的断见,断见,就是认为人死了,什么就没有,活着就有生命,死了没有。尤其偏向于唯物观点的。人死了如灯一样,熄了,熄了就没有了,没有什么来生、他

7、生,没有这回事,前生,人死如灯灭,这是断见。因此啊佛说,续有情有中阴身。所以无明缘行、行缘识,十二因缘里面有识。就是有,在十二根尘里头,有第六意,有发这个识,“为入法空”最后他是告诉我们,不但人空我空,这个身体不是属于我3的,只有一个识,心意识在轮回里头转来转去。但是呢,很多人听到说一个空,是佛法的究竟,抓住了个空,这个空也是一个东西啊。所以你抓住一个空的境界死死不放,我已经得到空了,什么都不是,空了。这所谓这叫小乘境界。小乘为什么佛说是外道呢?因为他死死抓住一个空。佛所以不得已告诉你法也空。你说得这个空的境界,还要放弃,所以法也空。因此佛告诉我们,“复说唯识”,一切都是心意识所造的。所以十二

8、根尘里头,老实讲只有两个:意、法。意就是识,就是这个识,“令知外法,亦非有故”所以用分析的方法,所谓十二根尘啊十八界,跟你分析完了,知道一切是不存在的,外物与内心一切都不存在,只有个什么呢?唯识,心意识而已。那么所以说,“此唯识性,岂不亦空。不尔。如何”那照你这样一讲,这个唯识,那么现在这个唯识本身,意识本身,当然也是空的。岂不也空啊。难道不是空的吗?我们这个能够思想、能够意念,这一点都没有,就是空的嘛。不尔如果你说不是这个样,如何你说怎么讲呢?这是问案。好,他现在讲,“非所执故。谓依识变,妄执实法,理不可得,说为法空”他说,我们讲,空的境界,也是空的。那刚才前面讲,我们修行先证到人空我空了。

9、我空了,最后叫我们空的境界不要留恋,你抓住空的境界,这也是个“我”,所以“法”也空。佛说的人空、法空。学佛随便什么法门,到了最后的成就,所谓成就二空了我空、法空。那么好了他说,你说一切都是唯识,法也空,那么唯识本身也空,心的本身就是空的呀,心就是没有一个心嘛。哎,他说你搞错了,你的逻辑观念搞错了。法空这个话,是破除你见解上,知识上不清楚,你硬把那个道,所谓我得道了、我得道了。你认为自己得道了,这个就是神经了。道也空,是说明这个道理。破除你的所执故。因为你认为我得道了,我得到空了,这个当然是心意识变出来的,那个空的境界,就是自心变出来的一个境界。你如果“妄执实法”如果你在空的境界里头,不了解这个

10、空,使你的心清净了,使你的知觉感觉认为有一个空,假设你不能这样反省到,你以为有一个空的境界、清净的境界这是道,它来空你的,你就错了。说“妄执实法理不可得”这个真理,你搞错了,并没有个东西可得,因此“说为法空”。“ 非无离言,正智所证,唯识性故,说为法空”实际上说,真正的道,得到了我空也法空,有没有个东西证到呢?有个东西,这个东西呀,但4是对普通人不能讲。是有个东西啊,认为有个道,所以有个心得了道了,哎你抓住心了。说明心见性,就拼命找一个心,拼命找一个性。那么唯识呢?同样地不讲心性,它有个名字,叫做正智如如。我们晓得唯识在楞伽经佛说过了,五法:名、相、分别、正智、如如。普通呢,一切名,就是外境界

11、的观念,实际上这些知识观念,抽象的知识观念,这都属于名。相,一切的现象,都是第六意识,心意识的分别所生。证了道不起分别是第六意识不起作用啰,并不是无知哦。所以大家都讲哎呀不起分别是第六意识不起分别,不是整个的心体没有作用的哦,那就这个观念错了。所以身体这个时候产生正智,正智在别的经典讲就是般若、菩提了,是正智的另一个名称而已,这个正智是如如不动,一切都知,天上天下无所不知,可是他不是分别心的妄想。不是跳动,如如不动。所以说,破了法空啊,“非无离言,正智所证”它有个名称的,还是这个叫做正智所证到的境界,那么证到的境界,这个时候心意识转了,不是分别妄想,转成正智,转成般若,其实也是心意识唯识性故,

12、所谓因此破其一般执着空相的人,说为法空。“此识若无,便无俗谛。俗谛无故,真谛亦无。真俗相依,而建立故”这是讲到,观待的道理、逻辑的道理。如果照你这样认为,虽然人也空、法也空、心也空,没得心了嘛。那没得心,等于普通断见了,便无俗谛,世俗的理论都讲不通了。就像断见了嘛,我们不要学了嘛。俗谛世俗的道理,这个逻辑都建立不对了。真谛亦无,这真得道,第一义蒂就根本没有。我们讲形上,比如现在哲学讲的引用中国文化的话,那个本体叫形而上,形而上相对形而下而言。形而上这个名词代表了道的真谛,形而下代表了世俗一切万有。实际上真俗二谛,这两个道理相依而建立,没有真谛也没有俗谛,没有形而上当然没有形而下,这都是相对的道

13、理。“拨无二谛,是恶取空。诸佛说为,不可治者”如果我们学佛的人,认为到了既然人也空、法也空,用不着修嘛,本来空的嘛。本来空就算了,那么因果也空啊,什么因果报应,六道轮回,都没有,空嘛。这种观念在佛学叫恶取空,搞错了,抓住空,错了。所以一切佛讲,有这样见解的人,佛说为,不可治者,就是没有办法救药的人。最后告诉我们,在佛法里,“应知诸法,有空不空”也有空和不空的道理哦。“由此慈尊,说前二颂”由于5这个道理,由于弥勒菩萨前面,说过两个偈子:两个偈子现在归到前面两个偈子,我们都念过了啊,这个讲中道义的,这是弥勒菩萨说的。那么这个现在我们了解了一个道理啊,所谓我空、人空,证到了人空,这还不是理论哦。证到

14、了人空相当难哦。不是你观念觉得,哎呀我本来不觉你在,这个是理论,抽象的佛法,理念境界。所谓证得人空的时候,随时觉得没有这个身体的存在,分两种:证得人空的人、我空的人,一种是感觉没有了,比如在假定在打坐在这里,大家你们坐在这里,都有个气脉在动啊,身体动啊,那谈不到了,人空?空都谈不到了。所谓气脉等等发动是怎么?动到的结果啊,就是绝对的健康了可以说,四大各归本位。动到了结果,身体感觉没有了,身体就空了。这个是身体空了。身体空了,当然没有昏沉啊,也没有散乱了。我们大部分坐在那里你看,又点头,又睡觉。这个都是身体关系,你意识想它不睡做不到唉,它在那里还是要这个样子唵他在昏沉,身体关系,完全身体关系。那

15、么四大气脉通了后,身体完全空了,这个时候你如何呢?大部分第六意识分别不大起了,如果完全不起啊,意识第六分别完全不起,这普通讲妄想完全不生,一片真空的境界,这个时候就到我空了。是究竟道吗?这样嘛初果的罗汉有一点希望。还不能这样,这就是叫做啊讲明白一点把佛经的道理,把实际工作告诉你,这叫做预流相,预流,就是你候补的。佛学讲预流就是候补,相,候补初果罗汉的资格。啊预流相。哎,还不是真的证得。真证得完全人空,进一步的人空有实际的功夫的话,换句话你坐在那里,不但你自己感觉到没有这个身,别人看你也没有这个人在这里,这个地方空的。这样还没有成佛哦,不过是罗汉境界。这个罗汉是初果还是四果呢?那不在乎你这个功夫

16、,这个功夫外道也可以做到,不是做不到。你人坐在这里,进来一看没这个人,外道也做到,换句话,修别的法门也可以到达这个境界。那么你得道没有得道,问题不在这里,就看你第六意识心意识里贪嗔痴慢疑有没有?!虽然功夫到达了,身体也空我空境界,但是你贪嗔痴慢疑照旧有哦,所以道不道在心哦,不在外面。你功夫再高,入魔越深,道理不清楚、见地不清楚。可是你功夫再高入魔越深。所以道家修密的,不是我批驳,我自己也在修密修道的,都经验过。为什么我经历了这个晓得修道学密的人,就是没有办法解脱身见、法见从这个入手的人。因为他始终在玩功夫,玩功夫的成果很好玩呐,那像做生意一样,今天赚一块,明天多一块,后天6多一块。那我就比你多十块,你硬是没有钱嘛。无形中那个法见的我慢就起来了,唵所以这个道理永远不能证得菩提,很难,非常非常难。所以证到了空,现在讲这个初步罗汉的这个空,初果的,大的还不讲。其实大菩萨的境界,空就大了,念念随时,不一定打坐入定,念念随时在空。随时一切的作为,他手在动、在讲话,那是也在生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文学作品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