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各阶段解析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6266342 上传时间:2017-12-24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7.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建筑各阶段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日本建筑各阶段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日本建筑各阶段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日本建筑各阶段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日本建筑各阶段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本建筑各阶段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建筑各阶段解析(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终吐血巨献 美丽的日本 东瀛建筑篇2012-01-19 03:18:45小引本篇实为读星条旗、弥多太诸老师有关日本建筑相册的一份杂抄笔记,我不懂日文,于建筑也完全是外行,虽然平时感兴趣,但多半都是茫然的状态,也曾有心请教星条师,不过他日理万基,实在不好意思打扰,最后只能盲人摸象,自己动手,使之成为年初有关日本历史文物和宗教信仰两日志的续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写这样的日志并非为了求教,或者狂妄地以此指点他人,对于我自己而言,这些只是一些资料的备份,很多日本建筑的相关问题,日本学者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我哪里有资格和能力解说呢?!本篇绝不是行家的美学欣赏,也不是论道似的技术分析,不过木建筑之所以为

2、世人所重,一则是其外观,另外的根本原因是,建构是力学的展示,故而本篇中罗列了不少平面示意图,在了然建筑部件的名称之外,通过示意图,或能进一步的感受建筑之博大和丰富,这些示意图也最费心力,当然,有心者不能重图轻文,另外,看上去啰嗦夹缠,可自以为相当省略了,很多节点不得不割舍,不然说不定要写成书,话说回来,这样的游戏之作,饱学之士切莫当真才好,或者照例是一些图影还算有点用处,汇集于此,没有功劳也还有疲劳,图片皆随处偷盗而来,此间也不一一交代说明了,仓促赶在年前列出,错谬当过后再改。*进入正题的分割线*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建筑,其用材、造型、式样,跟这个国家的地理,气候密切相关,此外还与其政信仰风俗

3、,政治教化密不可分,要讲日本建筑,还得从头说起。原始时代,先民为躲避地上虫兽的侵害和地底的潮湿,将休歇的屋舍建在高出地面、以木或竹支撑的柱架之上,中国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等新石器遗址中,都发现有埋在地下的木桩以及底架上的梁板,这就是后世所谓的干栏式建筑的遗迹,而这种干栏式建筑,在日本称之高床式住居。原始干栏式屋舍在以上层斗栱梁架来稳固整个木构的技术产生之前,掘地立柱是稳定建筑物的最好方式,即深挖柱洞,在有坚硬的地基的情况下,埋立粗壮的木柱,然后在柱洞周围施以夯筑,最后再在经过夯固的柱架上铺板建房。 日本青森县青森市高床式掘地立柱建築物遗迹日本湿热多雨,适合高大林木生长,如桧、杉、榉等,这些树

4、木都是优良的木质建材原料,相比中国,木构建筑的资源更为丰富,不过因为深埋于地下,受潮湿的侵袭,木柱极容易腐朽,日本建筑也就形成了一种“定期更新”的制度,如神社的正殿,一般二十年就要更新重建。丰受大神宫外币殿伊势神宫是日本最古老和最神圣的神道神社,位于三重县伊势市的海滨密林里,分内外两宫,内宫称“皇大神宫” ,祭祀天照大神,外宫建造年代晚于,供奉丰受大神,它专门负责保护天照大神的食物。两宫的样式大致相同,公元七世纪,天武天皇确立了每二十年重建神宫的制度,此类神社建筑的形式更多地保留了日本建筑的旧有形式,伊势神宫的内外宫,差不多两千年没有大的变化,有关神社,或出专篇介绍本篇从略。皇大神宫新建正殿之

5、栋椋柱日本人认为“物”是无法永久保存的,加之后来传入的佛教 “无常”观,所以对于古建筑,往往只求精神的展现,注重建筑的形式,而并不强求原封不动的保存,日本的木构古建筑遗存极多,然而古代木构几乎都经过重修,这也是日本木构建筑的一种特性,是天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结合之产物。日本是海洋岛国,夏季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无法吸收汗气,因此凡屋舍厅堂,都要将门窗大开,使空气流通才能降热,这种气候条件对日本建筑与偶着重要的影响,我们习见的日本建筑,几乎都是开敞形的。香川县高松市掬月亭日式建筑物内部名称示意图青莲院日本又因为地理纬度的关系,夏季日照射角高,因此把建筑物的檐口再作加深,就可以遮挡直射的太阳,又因多雨,

6、为保护木质建材不被雨水侵淋损害,就要出檐深远,日本人有席地而坐的习惯,建筑就产生了空铺地板,有了深檐,屋内的地板就能延伸到屋外,屋舍周围也就一段檐廊平台,即使是雨日,也大可席坐在平台之上,在室内看来,这个平台有如室外空间,而站在室外庭院里看平台又是建筑的一部分,这是种过渡结构,也是日本建筑的一大特色。南禅院到了飞鸟时代,日本建筑受中国先进的建筑技术影响,木柱不再埋入土中,而是采用在夯实的地面上埋放石础,然后再将木柱立于石础上,这也预示了木柱顶部的梁架结构已近成熟,不过高床式建筑在日本并未就此绝迹。法隆寺建于奈良后期平安初期的存放宝物的纲封藏立柱早在飞鸟时代之前,中国建筑的布局形制和建造技术已经

7、传入日本,公元六世纪,随着佛教的输入,朝鲜百济工匠依照中国建筑式样,在日本建造了飞鸟寺与四天王寺,现存世界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奈良法隆寺,也始建于这个时期,此时的建筑样式是为飞鸟样式。日本飞鸟样式建筑最著名典范法隆寺日本建筑史上的飞鸟时代,是自钦明天皇十三年(552 年)佛教传入到孝德天皇大化元年(646 年)革新为止,大约九十年的时间,此时中国由南北朝进入隋唐时代,大陆的先进文化迅速传入日本。之后的日本木构建筑,不断地吸收学习中国文化,结合日本自身特色,在不同时代形成不同的风格。日本古建筑式样分期图日本古建筑主要有三大样式,即:“和样”“唐样” (禅宗样)“大佛样” (天竺样)以下分别论之,不过

8、在说分类简说之前,先对木构建筑的的基本部件,如屋顶、斗、栱等作一个大致的介绍。斗栱类型示意图所谓的斗栱,其实是斗与栱的合称,是竖的柱与横的梁之间承上启下传递重力、分配荷载的重要部件,方形木件是为斗,弓形木件是为栱,斗栱可以反复层叠累加的方式分配受力点,斗与栱之间不用铁钉,而是全为榫卯结构。斗栱结构示意图斗栱及出跳示意图屋顶类型示意图屋顶各部分结构名称示意图奈良时期,日本派出大量遣唐使,从典章制度到文字服饰,开始系统地复制唐朝文化,中国的建筑形制和技术,也大量引入日本。日本皇室贵族热切崇尚佛教,东大寺,西大寺,大安寺,兴福寺等佛寺陆续建立,建筑样式从迅速从飞鸟样式过渡到奈良前期的白凤样式,药师寺

9、东塔是白凤样式的重要遗存。竣工于730 年的药师寺东塔药师寺东塔斗栱结构示意图754 年,鉴真东渡,在平城京创建唐招提寺,此时的日本建筑以盛唐建筑为样板,现存的唐招提寺金堂和东大寺正仓院等建筑即为天平样式。唐招提寺金堂竣工于756 年的东大寺正仓院正仓院存放奈良东大寺财宝的仓库,收藏有服饰、家具、乐器、兵器等九千多件中古以来各种宝物,其为校仓式建筑。所谓的“校仓” ,是指三棱形校仓木,端头相互咬合,在柱上水平交互重叠成建筑墙壁,校仓之校字即木材组合之意,当潮湿季节,校仓木会吸收湿气膨胀,从而阻绝潮湿的空气侵入仓库内部,在干燥时节,木材收缩产生壁缝,空气由此流通,也正因为如此,正仓院中包括多件来

10、自中国、朝鲜、甚至中亚西域各地珍宝才能保存一千多年。正仓院校仓结构细部日本建筑由白凤样式发展至天平样式,已趋于完善,这时的佛寺规模宏大,雍容大度,气势磅礡,是日本传统建筑的古典样式最佳代表,这种明显具有中国唐代建筑风格的建筑样式,称为“和样” 。平安前期的弘仁时代(781 1183 年) ,天台宗与真言宗在日本大为风行,这些密教的本山寺院,如延历寺和金刚峰寺,为了远离都市的喧嚣,都将寺院建于山岳之中,因地形关系,山岳寺院的布局就无法和奈良都市伽蓝一样讲究严整格局,其因地制宜的自由布局成为特点,另外又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其建筑风格也就由奈良时期古朴雄浑豪迈转向了纤细优雅。竣工于800 年奈良县

11、宇陀市室生寺五重塔室生寺始建于白凤九年(672 年) ,后来荒废,天长元年(824 年)由传法大师空海重建,寺内的五重塔建于山坡之上,据传为空海大师一夜之间建成,传说非实,不过室生寺五重塔确实规模较小,才 16 米高,上层没有收分,也就是五层次第差不多一样大小,斗栱等建筑部件也是自下而上同一尺寸,整座建筑小巧柔和,是大陆建筑文化与日本传统融合建筑遗物。高野山金刚峰寺1175年所建之大会堂894 年,日本因晚唐世乱而停止派遣遣唐使,中日交流趋于停顿,此后的三百年,是为日本的藤原时代(886 1183 年) ,这个时期,是日本建筑的国风时代,此时宗教信仰盛行净土信仰,佛教寺院成为极乐净土在人间的再

12、现,这时期的建筑显现出一派优美华丽的贵族风格。平等院凤凰堂平等院位于日本京都府宇治市,原本是藤原道长的别墅,永承 7 年(1052 年)被其子改修为寺院,天喜元年(1053 年)修建安置阿弥陀如来的阿弥陀堂,即现在的凤凰堂。凤凰堂是以中堂为中心,左右有翼廊,背面有尾廊,中堂的屋顶的两端装饰着凤凰,堂前为水池,是西方极乐世界建筑的人间再现。甘肃敦煌莫高窟初唐321 窟壁画之净土殿宇平等院凤凰堂,堂前池水即净土世界之八功德水凤凰堂凤凰堂建筑细部屋脊之铜凤凰奈良时期之后持续四百年的平安时期,年代相当于中国中唐至南宋,经过长年的消化吸收,日本建筑开始由唐风向和风的演变,也就是唐式建筑的日本化。赵宋立国

13、之后,中华文化继唐代之后再次达到高峰,中日两国交流也回复兴盛,其中往来最为频繁的是大量求传佛法僧人。禅宗在唐朝时从汉传佛教的诸多门派中脱颖而出,到了五代两宋,禅宗几乎成为了中国佛教的代名词,大量入宋的日本僧人,巡礼游历之地大多限于江浙一带,其将禅宗传入日本的同时,也把江南的伽蓝建筑的式样形制带入了日本,同时,禅宗提倡寂静冥想、修心顿悟,日本这个时期的庭院建筑,极力追求隽永精致以符合禅意,日本建筑也因此增添了新元素新动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建筑样式称为“禅宗样” 。唐朝以后,日本人把来自中国的人与物都冠以“唐”字,如中国人叫唐人,来自中国的船叫唐船,为了区别较早的“和样” ,新传入的建筑样式

14、“禅宗样” ,也就称为“唐样” ,这种式样的特征是梁柱斗拱等建筑构件由硕大转为纤细。而建筑各部分之比例从单纯简洁变为复杂精致,镰仓建长寺、圆觉寺是其代表。神奈川镰仓室町时代之圆觉寺舎利殿圆觉寺舍利殿立面与断面建筑示意图圆觉寺舎利殿内部木构梁架“和样”与“唐样”都是指中国式样,只是时代不同,简单地顾名思义,认为“和样”是日本固有建筑之形式,而“唐样”才是中国式样的认识,是完全不对的。日本中世纪与“禅宗样”同样著名的建筑式样另有“天竺样” ,同样取法于中国,南宋时从中国福建沿海一带传入日本, “天竺样”用以重建 1180 年烧毁的奈良东大寺大佛殿,故而又把“天竺样”称作“大佛样” 。建于1199年

15、之奈良东大寺南大门东大寺南大门左半立面及剖面建筑示意图“ 大佛样”建筑多使用多层的插栱,最著名的代表为东大寺南大门,其内顶无天棚,粗圆柱直通上下,板条以柱为中心十字交叉组成梁枋,檐六出挑插栱,建筑整体体积雄浑庞大,刚直挺拔。大佛样之南大门细部这里同样不能混淆,千万不能认为“天竺样”是天竺印度建筑式样的简称。兵库县姬路市姬路城天守阁中世纪之后,日本进入桃山时代,这时的日本建筑越来越呈现自身特色,也日趋成熟发达,城市文化日益兴盛,各种新式建筑相继出现,如茶室,城堡等,限于篇幅,本篇于此暂且省略。以柱子的式样形制为例,日本各时期建筑中柱子之形制示意图一以柱子的式样形制为例,日本各时期建筑中柱子之形制示意图二以柱子的式样形制为例,日本各时期建筑中柱子之形制示意图三因为佛教建筑从奈良时代开始成为日本建筑的主流,而留存至今成为日本国宝木构建筑,也大多是佛教建筑,因而本篇主要讲寺堂殿塔。日本国民对于古物向来珍重爱护,岛国也因此有大量木构古建遗留,即使仅限于古代的佛寺建筑,同样为篇幅所限,不能详论,此间只能对法隆寺作一些浅尝辄止的介绍。法隆寺,又称斑鸠寺,位于日本奈良县生驹郡斑鸠町,相传是圣德太子于推古十五年(607 年)建造的佛寺,始建于 607 年, 日本书纪记天智九年(670 年):“夏四月癸卯朔壬申夜半之后,灾法隆寺,一屋无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