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物理与探究性学习——《人造卫星》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208546 上传时间:2017-12-23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8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环境下物理与探究性学习——《人造卫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网络环境下物理与探究性学习——《人造卫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络环境下物理与探究性学习——《人造卫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环境下物理与探究性学习——《人造卫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O3 课堂内外 网络环境下物理与探究性学习 吴锋 一、教学设计思路 高一人造卫星这节课的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与高科技联系 紧密。传统授课过程中一般是通过教师的讲授,使学生被动地掌握 人造卫星的基本原理,这样容易使学生失去对人造卫星知识探究 的兴趣。假如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去讲高科技的知识要点,则会使 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无论在课堂气氛、授课容量上,还是 在教学效果上都有着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当代中学生 充满朝气,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接受新生事物迅速,与网络和多媒 体技术接触紧密,对信息技术充满好奇。课堂教学中应寻求一种符 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

2、调动学 习积极性和求知欲的新型教学方式。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设计了一 个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探 究、掌握新知识的物理教学方式。 二、学情分析 已经学习过万有引力定律和运用万有引力解释天体运动问 题,所以学生已具备运用万有引力的知识去解决圆周运动问题的 能力,也完全可以自主学习人造卫星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11了解人造卫星的种类。 12了解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 13知道人造卫星的几种常见发射轨道及运行轨道。 14知道不同人造卫星的用途。 2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求真、求实、求善的行为准则 和心理气质。 3过程和方法 培养

3、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四、重点与难点 人造卫星运动的动力学原因是这节课的重点;发射原理因为涉 及到离心运动问题,所以很多同学感到难以把握,是这节课的难点。 五、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伟大 播放视频: 在教师指导下观看 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 1Nit:Y_星的发射。 影片。 爱国主义精神。 2人造卫星在圆形 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 轨道上的运行。 人造卫星强烈的求知欲 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问题:人造卫星为 什么会绕地球转?升到 天空后为什么不掉下 引导学生大胆发表 来?卫星运行的速度究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表 竟为多大?

4、发射人造卫 感想。问题。 达问题的能力。 星要用多少燃料,人造 卫星的作用?人造卫星 是不是在做匀速圆周 运动等等。 人造卫星 探究的问题:1人 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人 造卫星运行轨道有什 造卫星的轨道,并画出 使学生对人造卫星有 么特点? 运动轨迹。 一个初步的了解和印 2人造卫星运动的动 小组讨论:人造卫星运 象。 力学原因? 动的动力学原因。 解决学生的问题: 力求真正地体现学生 1人造卫星为什么不 类比水到了最高点为 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 掉下来? 2人造卫星的线速度 什么不掉来,探索原 主导作用。重视学生自 有多大(提示水流星的 因,直到得出结论: 己探究、自行分析能力 的培养。 研究方

5、法) 根据教师的提问自学 初步掌握人造航天器 进一步问题:人造 有关卫星的发射原理 的几种发射轨道。具备 卫星的发射原理? 知识。能确定出第一宇 一定的航天知识。 感受科学家的伟大成 宙速度。 就。 让学生自主学习不同 上网查找、自主学习卫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 种类卫星的用途和特 星的种类和用途。 性,使学生能自主学 习,自己的见解, 点。 自己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个性。 根据学生反馈,重点提 通过网络了解同步卫 星的位置、周期、高度 完善知识内容。 出同步卫星 等特点。 小结学生的表现,对积 小结本课所学知识,整 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极思考参与讨论的学 理知识结构。 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七

6、、教学体会 通过这课节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巧用网络,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高中新课程标准中更突出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 地位。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也正是这样实践的,通过网络使学生 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角”,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对问题的分析、讨 论、交流和体验,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主动学习知识,不仅掌握了 应学的知识,而且在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切实地增 强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2巧妙设问,将课堂引向深入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把教学引向深入的重要渠道。整个教学过程中 以问题为主线,以网络为平台使教学层层递进,并适时引导和点拨

7、,如 造卫星的轨道为什么具有这些特点?同步卫星为什么只能在赤道的 正上方?轨道越高线速度越小,可是为什么卫星发射越高越难?丝-rg笪rg, 在这节课中,正是这几个关键性的设问对课堂内容的展开起到推波助 澜的作用,使学生在强烈求知欲的引领下不断探索新知。 3巧用“博客”,构建网络平台 我们课前没有制定指向本课的专门网页,初衷是为了使学生 研究问题的视野更广阔,但这却暴露了一个问题:电脑操作不熟练 的学生在网络搜索上耗时过长,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反思后发 一73 课堂内外 2O1Oo3 现:设计基于网络的物理课堂,教师应事先依据建构主义教学理 论,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相整合,设计一个指向本课题的教

8、学网 页,为学生指明参考材料的范围,让学生在网络上有目的地搜索与 研究,这样可以避免无意义的“冲浪”,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解决 这一问题过程中发现,对于我们很多没有网页设计能力的教师而 言,“博客”是一个很好的工作平台,它的易操作性使我们可以很快 地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网页,从而使网络教学不再成为难以企及的 阳春白雪。课前教师就将相关的资源链接到“博客”中的相关日志 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先登陆“博客”查找出人造卫星的有关资 料;再进行汇报学习;最后,学生们自主地上网查阅、下载一些自己 感兴趣的资料,从而获得更多课外的知识,使课内的知识向课外扩 展,提高认知能力和学习效率。 本节课设计的适用于探究

9、性学习的教学博客,如下图所示: 博客中主要栏目如下表: 日志分类 日 志 设计意图 课 题 让学生了解教学目标、学习目标。 相关图片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再现物理情景,创设探 相关资料 相关视频链接 究性问题的情境,引发问题和探究兴趣。 人造卫星 明确概念的物理含义。 知识精讲 同步卫星 引导学生分析结论,找出其规律特点。 例题分析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在践练习 在线练习 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进行自测和信息反馈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拓展知识面,了解相关知识的应用和发展。 提供课上、课后师生交流的平台,方便师 留言板 生交流沟通。 作者单位:浙江衙州市第一中学 二次函数图象与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

10、 函数部分是大部分高学生感到困惑 的问题,尤其二次函数更让学困生望而却 步,下面浅谈一下,二次函数图象与二次方 程的根的分布。 二次函数图象是二次函数y=ax +bx+c 的表示形式之一,当y=O时,OX +bx+c=O是 二次方程,所以二次方程是二次函数的特 殊形式。研究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最基本的 方法是解出它的根, 造出不等式,构造关 于参数的不等式,解出不等式即可。但这种 方法比较麻烦,利用影响二次函数图象与 轴交点位置的几个因素,来构造关于参数 的不等式较为简单。(实际上是数形结合的 方法) 影响二次函数y-ax +6 +c图象与 轴 交点的因素有:1a的符号及。的绝对值,o 的符号决定

11、抛物线开口方向,n的绝对值影 响抛物线开口的大小。2判别式A=b2-4oc 的符号决定图象与 轴交点的个数。3对称 轴一 决定图象相对于Y轴的左右位置, 加 影响图象与 轴交点的左右位置。4特殊点 函数值的符号影响图象与 轴交点的左右 位置。下面举例说明。 例1若关于 的方程x2+mx+2-O有两 个大于1的不同根,求m的取值范围。 分析:基本方法解出方程的根,构造关 于m的不等式非常繁琐。考虑函数f( )= :+删 +2的图象,利用上面谈到的四个因 素,控制图象与 轴的交点,找到关于m的 一74一 何社坤 不等式较为简便。如右图: 这里a=l,开1:3方向与大小 均定,对根的分布无影响, 判

12、别式=m-8O,对称轴一 m2l才可能满足题意,再 I D 1 V I 加上,(1)0就l可以控制函数图象满足题 意,因而解法如下。 f=m。一8O 解:依题意得:一m,1 ,解之得 1 _ 1)=m+3o 一30, 对称轴0O 解:依题意得:oo 厂 (2)O时,如图2,需有, (1)O 一2)0,综合两种情况只需 1 2)o 1 1,(一2)0。解法如下。 解:由题意,考虑函数 )=册 (m一1) x+l的图象,如图可知只需m0且厂(1) f(2)0且f(1)厂(一2)0满足题意,即2m (6m1)0且2m(2m+3)o解之得:m无 解。所以关于 的方程mx +(m一1 h+l=O 不可能有两个根 ,、X2, 。在f 1,2)内,x2在 (一2,1)内。 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问题是一个古老 的话题,用二次函数图象解决时,分析和思 考的多,计算的少,是当今高考命题思想之 ,解之得:一,因而同学们需要掌握用数形结合解决 :这一类问题的方法。 t 作者单位:河南省汝阳县第一高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