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农拓宽富民路——江苏挂县强农富民工程成效显著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206357 上传时间:2017-12-2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7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强农拓宽富民路——江苏挂县强农富民工程成效显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科技强农拓宽富民路——江苏挂县强农富民工程成效显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科技强农拓宽富民路——江苏挂县强农富民工程成效显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技强农拓宽富民路——江苏挂县强农富民工程成效显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强农拓宽富民路——江苏挂县强农富民工程成效显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为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新 机制,我省于2009年2月开始实施挂 县强农富民工程,组织省内34家农业 科研教学推广单位与38个县(市、区) 对接,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已建立特色 产业基地40个。培育壮大180个“一村 一品”特色专业村,培育科技示范户 14749户,培植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 组织202个,参加合作组织人数达10 万1千余人;科技示范户户均增收达到 1850元,带动普通农户户均增收650 元。新华社、农民日报和新华日报等7 家新闻媒体日前对亮点频现的四家科 研教学推广单位项目对接地进行了联 合采访。 集团优势强产业 江苏省农科院挂县强农富民工程 分别和沭阳县、新沂市、邳州市3

2、个县 (市)挂钩对接,重点在转化运用省农科 院自主研发的新技术、新品种,帮助当 地发展设施蔬菜、畜牧养殖和特色园艺 三大产业。“我院派出以沙国栋研究员 带队的蔬菜研究所专家组驻沭阳县,科 学规划吴集镇范赵村设施蔬菜产业,集 中投入,规模开发,目标是将范赵村蔬 菜生产基地建设成为规模稳定、设施配 套、布局合理、管理先进、效益显著、生 态和谐、景观优美的综合性蔬菜生产示 范园。”省农科院副院长郑建初如是说。 范赵村现有人口1839人,土地面 积4030亩,蔬菜面积500亩。沙国栋 研究员说:“作为传统农业种植村,种植 蔬菜是范赵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他 们种植露地蔬菜具有一定生产和销售 经验。”为

3、此,专家组经考察论证后决定 把蔬菜规模种植作为范赵村推进产业 化进程的突破口,通过招商引资在范赵 村建立优质蔬菜示范基地。省农科院专 家组积极推广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高 产、优质的辣椒、番茄、黄瓜和茄子等最 新蔬菜良种和栽培技术,通过驻村专家 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技术示范,建 立日光温室高产优质蔬菜示范基地。 产业示范基地核心区由招商引资 老板投资建设日光温室400个,占地 700亩。日光温室全钢架大棚,无滴膜 覆盖。示范区灌溉水源为地下水,水质 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保证旱能灌, 涝能排。示范区田问路布局合理,能满 足中型以上农业机械的通行。驻村专家 推广名优品种,优化品种结构。发展创 本刊

4、记者 沈建华 姜 华 宽富民路 民工程成效显著 汇蔬菜。加快形成标准化、专业化、规模 化的生产基地,延长采收期,扩大市场 份额。加大农民培训力度,重点培育一 批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和科技示范农 户。 提升沭阳县蔬菜产业化水平是省 农科院的工作重点。专家组根据吴集镇 区位条件、城镇发展规划、优势特色农 业产业和加工基地布局规划。以加强农 产品交易网络和提高流通效率为目标, 统筹考虑市场建设布点。在范赵村建立 与生产基地相配套的蔬菜批发交易市 场,加大对市场建设的扶持力度,该市 场是集商贸、批发、服务于一体的大型 蔬菜批发交易市场。为了提升产业化水 平,吴集镇党委、政府引进了计划投资 2000万元的

5、宿迁润阳生物食品有限公 司,专门从事蔬菜深加工,促进蔬菜产 业发展,在蔬菜产业规模化、产业化、现 代化、生态化、效益化五个方面起到示 范和先导作用。示范带动周边村蔬菜产 业发展。“目前,日光温室每亩年产值 20000元左右,每亩每年纯收入1 6000 元左右。生产水平高的农户,每亩年产值 30000以上,每亩每年纯收入25000元 以上。”吴集镇党委书记梁建民高兴地说。 20002总第296期 65 组团服务成效大 省农委绿色食品办公室牵头,农业 信息中心、农广校和农环站四家单位携 手与盱眙县对接,以专家组团形式实施 挂县强农富民工程。近一年来,四家单 位创新工作思路,健全运行机制,通过 在挂

6、钩村培育“三个一”,即培育一个主 导产业,培育一批新型农民,培育个 合作组织,按时保质扎实推进挂县强农 富民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新型农民。 省绿办等四家单位把培训工作做为挂 县强农富民工程的重要内容,把示范户 培训和农民培训工程相结合,把技术人 员培训和“三品”培训相结合,每个村结 合产业的发展需要和农时季节进行了 3轮以上培训,同时把5个村纳入农业 实用技术培训示范村建设,提高培训规 格,促进产业发展。驻村专家组织5个 村3O多个示范大户赴宜兴参观学习, 学习发达地区高效农业发展,用身边人 身边事激励更多的学员走上创业致富 之路。搭建信息平台,结合农民上网致 福工程实

7、施,专门为5个村5O名村组 干部和种养大户举办了期学电脑学 上网的致福工程培训班。 充分发挥四家单位的综合优势,利 用各单位的技术力量、企业资源、培训 力量、信息网站等,整合资源,形成工作 合力,因地制宜,有重点地发展主导产 业。专家组充分发挥组团优势,实现全 方位服务,提供科技支撑。提高服务水 平。绿办重点开展优质安全农产品技术 推广、品牌申报等,农广校重点开展农 民技术培训等,农环站重点发展农业循 环经济,扶持农业生态园建设,省农业 信息中心对技术指导工作给予大力支 持,在“挂县强农富民”专项经费之外, 为村购置了电脑、传真机等。对村两委 干部及示范户进行网络操作知识培训, j 66江办农

8、村经济月刊 建成了管镇镇崔岗村农业信息服务点。 赠送农业科技书籍100余。 “立足创新,探索强农新模式是我 们实践的亮点。”省绿办主任何旭平介 绍说,在盱眙主要探索两种模式:一是 侧重村企合作,实现产业化带动。推动 村企业合作,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一 村一品,带领农户脱贫致富。在塘坝村, 他们引进了昆山玉叶农副产品开发有 限公司。该公司已与村里面签订了百亩 土地流转协议,建立绿色食品蔬菜基 地,通过该公司基地的示范带动,推进 绿色食品蔬菜产业的发展。在伏窝村, 本地的三森食品有限公司已建立养殖 基地,实现订单生产。二是侧重品牌打 造,实现市场拉动。充分发挥市场的主 导作用,树立品牌,开拓市场。

9、通过市场 的拉动作用,有效带到生产技术的提 高、规模的扩大,加强品牌和市场开拓 服务,使生产、技术和市场、销售有机结 合起来,促进农业增效。将产品带到产 销会,进行产品推介。条件成熟的企业 和产品,帮助“三品”认证。 项目的实施,有效推动盱眙县现代 农业发展的水平和农民增收致富。主要 成效体现在四个方面:主导产业基本形 成,开发初显效益。5个挂钩村村村有 体现自身特色的主导产业,这些主导产 业正逐步成为当地的主要经济增长点, 已基本达到年度发展目标;优质安全农 产品生产技术快速推广,农产品质量稳 步提高。主推樱桃番茄、水果黄瓜等13 个新品种,入户率100;主推有机米 生产技术集成应用、畜禽生

10、态健康养殖 模式与关键控制技术等20多项新技 术,农产品质量有了可靠的保障;示范 辐射带动明显,农民科技素质普遍提 高。5个村共培育489户示范户,示范 户的新品种、新技术入户到位率 100,辐射带动近万户;组织化、标准 化、品牌化生产程度提高,加快向现代 农业升级转型。村村建立农民专业合作 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各类农民专业合 作经济组织入户1000户左右,带动农 户3千多户。如征兵合作社,亩均效益 达到近万元。农民得到了实惠。 田问课堂富农家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以“短平快” 项目为抓手,以示范基地(村)为载体,以 农民创新创业培训为驱动,重点突破,整 体推进,经过学院与泗洪县县、乡、村四

11、方联动。创新地推进挂县强农富民工程, 通过驻村专家的努力,将课堂开设到泗 洪的田问地拓头,让科研成果落地生根, 当地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项目实施成效不错,村村有特色, 人人有收益。收益的不仅是农民,我们 教师也收益非浅。”江苏农林职业技术 学院党委书记朱洪生在泗洪基地说,学 院在几个村的项目各具特色:一是在车 门乡车门居委会帮扶优质水稻“武运粳 21”生产示范基地2000亩,加快了泗 洪县水稻机插秧技术的示范推广;二是 帮扶瑶沟乡付圩村蛋鸡养殖示范大户 2个,示范大户的蛋鸡年饲养量达到2 万只,全村蛋鸡饲养总量达到5万只, 开展养殖技术培训5期,培训人数300 人次;三是帮扶车门乡朱

12、庄村500亩高 效设施蔬菜基地,重点帮扶了10户种 植大户,辐射基地面积达1000亩,开展 蔬菜栽培技术培训5期,培训人数500 人次;四是帮扶瑶沟乡秦桥村农业科技 示范园发展苗木产业,使它成为了苏北 一流的县级种苗生产基地。 前营居委会位于魏营镇南侧,是一 个纯农业村。学院根据魏营镇现有交通 基础、土地特性、气候条件及魏营西瓜 的品牌效应等因素,在魏营至峰山的公 路两侧。在前营居委会先建立一个大的 标准化生产的草莓示范基地,以此作为 魏营镇草莓发展的载体,吸引更多的种 植能手入地发展,以提高土地的产出率, 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学院派青 年教师王全智扎根该村,将课堂开到田 间地头,通过

13、发展草莓种植业,成立草莓 种植合作社,打造“西南岗”无公害草莓 品牌。王全智为示范基地引进了丰香、明 宝、红颊、章姬、童子一号、鬼怒甘等六个 适宜当地生长的脱毒草莓品种。 “以前只敢种一亩地,现在不怕了, 老师就在身边。”种了10多年草莓的村 民王洪代去年种了1O来亩,赚钱不说, 还成为示范户。王全智介绍,为推进示 范效应,他们从现有草莓种植大户和能 手中。选出就有示范功能的示范大户, 重点扶持,着重培养。帮助引进优良适 宜种植新品种、新技术,引导适度扩大 种植面积,使他们成为带动周边农户及 周边乡镇发展草莓产业的示范大户。到 2009年12月,已发展500亩的草莓示 范基地,沟路渠完全配套。

14、草莓亩均毛 收入可达15000元以上,基地总产值将 达到750万元。2010年计划扩展成 1000亩,示范辐射2000亩。草莓稳定 生产以后。亩均年毛收入达20000元以 上,示范基地总产值将达到2000万元。 基地示范前景好 “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 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盐城市农 业科学院院长姚立生言简意赅:“实施 挂县强农富民工程,我们首先要求做到 三到。”姚立生介绍:盐城农科院发挥 综合优势,整合科技、人才、信息等资 源,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指导盐都区编 制主导产业规划、开展技术培训、开拓 产品市场,提升了对接区主导产业的规 模与层次。院里选派以徐文华为首的 12位驻村指导专

15、家,制定激励政策,建 立了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培植了5 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培育了670 个农业科技示范户。 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位于盐城 西郊城乡结合部的潘黄镇仰徐村。为了 确保基地建设有科学性、持久性和展示 辐射效果,盐城农科院在仰徐村首期流 转耕地700多亩,租期20年,用于滚动 发展优质果品设施栽培。基地采取公司 化运作,由院科技型企业、科技人员及 所在村村办企业联合投股注册公司。近 期已投资300多万元,新建成以C形 钢、热镀锌钢管和水泥柱为主要构件的 200多亩高质量葡萄连栋避雨大棚。目 前,示范基地项目实施前景看好,辐射 效应越来越大。 为推进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的实施, 他

16、们又投资50多万元,在连栋避雨大 棚内构筑起鸡舍,种植牧草,引进优质 草鸡品种,并在葡萄连栋避雨大棚四周 披挂渔网,发展生态养殖。在品种上,引 进栽植了美人指、维多利亚等10多个 国内外新品种,并且积极推广“种植牧 草一散养家禽(杨口草鸡、土种白鹅)一 禽粪还田一葡萄增肥”的循环农业模 式。目前连栋大棚架下养殖草鸡1 0000 多羽,5000羽土种白鹅先后上市;其它 过渡区种植的杂交种稻、羊角椒与洋葱 等收获物,弥补了葡萄定植后短期不结 果,当年就开始收益。 “园区内现有5O多人长年打工,短 工上百人,均为当地农民。”驻村专家徐 文华介绍:长年打工者收入都在 80001 0000元,短期打工者也有5000 元左右的年收入,土地租金每亩800 元,农民增收超过2O。驻村专家吴忠 义则认为,农村实践让科研人员更加成 熟,为农民解决问题的快意,是在实验 室里体会不到的。“农民不喜欢长篇大 论的花架子,他们需要的是及时的、实 在的、有效的指导。”驻村蹲点200多天 的专家组长徐文华深有感触地说。 潘黄镇新民村与科技示范基地毗 邻,驻村专家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