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守护“最后的草原” 探访内蒙古绿色矿业的双赢之道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133916 上传时间:2017-12-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06.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守护“最后的草原” 探访内蒙古绿色矿业的双赢之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守护“最后的草原” 探访内蒙古绿色矿业的双赢之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守护“最后的草原” 探访内蒙古绿色矿业的双赢之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如何守护“最后的草原” 探访内蒙古绿色矿业的双赢之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如何守护“最后的草原” 探访内蒙古绿色矿业的双赢之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守护“最后的草原” 探访内蒙古绿色矿业的双赢之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守护“最后的草原” 探访内蒙古绿色矿业的双赢之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色矿业THE EARTH 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 的煤炭产量达到6。37亿吨, 超过了中国传统煤炭生产基 地山西省,跃居全国首位。 201 0年,内蒙古煤炭 产量目标为7亿吨左右,有 望蝉联年度霸主地位。 到201 5年,内蒙古煤 炭产量预计将达10亿吨。 最新的统计数字表明, 目前内蒙古煤炭探明储量为 7323亿吨,居全国之首。 如此强劲的矿业发展让 很多人坚信,内蒙古已经成 为中国最大的能源基地。然 而,伴随着这个结论,人们 也不禁产生了一个深深的忧 虑:在煤炭这个污染大户的 黑色阴影下,内蒙古大草原 上的蓬勃绿色,昔日“风吹 草低见牛羊”的诗意之美, 会消失n-57 牛羊成群的草原美景

2、 =II【球2010年lgos总鲕 期 如何守护“最后的草原 探访内蒙古绿色矿业的双赢之道 矿山环保“三步棋” 内蒙古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且矿 种类型繁多,目前已发现的矿种有136 种,其中112种得到开发利用。丰富的 矿产资源成为当地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 和助推器,内蒙古GDP增速已经连续 7年保持全国第一,矿业经济在内蒙古 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占到了28。 然而,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受损几 乎是并存的。内蒙古大草原被看作人间 天堂,但是这个天堂的生态环境其实非 常脆弱。整个自治区有300多座矿山存 在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影响 面积7910814公顷;相当部分的金属 矿开采造成的废水、尾

3、矿污染水环境; 非金属矿的开采破坏了地貌景观,有些 切坡已经成为地质灾害隐患。 “呼伦贝尔是我们最后的草原。” 当地国土资源系统的职工对草原生态环 境保护有着天然的情感坚持。但是,草 原的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宝藏, 是要生态环境,还是要开发矿产?选择 的矛盾很早就困扰着人们。 对于这个矛盾,内蒙古自治区国土 资源厅副厅长赵保胜的态度是:“内蒙 人民需要现代化文明进步,国家也对内 蒙这个重要的新型能源基地寄予厚望, 但是,我们清醒地意识到,绝不能再走 文图赵凡欣言 粗放型发展的老路。”他坚定地告诉记 者:内蒙古正走着另一条矿业发展道路, 这个道路的名字,就叫绿色矿业。 由于有新的发展理念,内

4、蒙古在矿 山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先走了两步棋。 首先是做基础调查,自21世纪伊 始就开展了一系列的地质环境基础调查 工作,建立了数据库,为矿山环境治理 的科学规划打下了坚实基础。 摸清家底之后,着重从法律法规 的建设下手。2003年就颁布了内蒙 古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规定矿 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要与开采活动 同步进行。2008年开始实施矿山地质 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通过强制矿企存 储保证金的措施,用经济制约手段促使 企业履行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责任。2010 年6月,财政厅和国土厅还联合下发了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和项目管 理办法。 在调查摸底和法规建设这两步棋的 运作过程中,内蒙古国土

5、厅还同时走了 第三步棋针对老账和新账,采取了 不同的处理措施。 对于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老 账,内蒙古加大了治理力度。从2001 年到2009年,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项目的投资比以前增加了近40倍,共 下达项目资金1157亿元,治理矿山面积达 756平方公里,有效解决了塌陷、地裂缝等 地质灾害问题,彻底清除了长期堆放的固体 废弃物堆,降低了污染,矿区环境明显好转, 还恢复了大量耕地、林地和草地。而对于新 建的矿山,除了事前必须做环境评估、复垦 方案,矿企还必须存储一定数额的矿山地质 环境治理保证金。采矿结束时,如果矿企遵 循了之前的生态环境承诺,恢复了地区原貌, 便可如数将保证金取走。如果

6、违约,则由政 府用保证金来治理。目前内蒙古548的矿 山企业都存储了保证金,储存额达7亿多元。 “我们用政府出资清理旧账,又用保证 金杜绝新账。”赵保胜总结道。 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效。内蒙古 的大决心和大力度已经取得明显实效,经过 多年治理,整体生态环境已经大大好于以前。 然而,随着内蒙古经济高速发展,矿产 需求不断增加,大规模、大强度的矿业开发 必将给草原带来更加严峻的生态环境压力。 如何才能让矿山地质环境成为矿业活动 机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内蒙古国土厅很快 意识到,政府 最该做的事是 科学规划。 2009钲9 月,内蒙古国 土厅出台 矿 山地质环境治 THE EARTH绿色矿业I 理

7、实施方案 ,从2009年到2015年,要投 资32亿元,全面解决长期以来矿业开发造 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问题,形成开发、治 理、恢复三者良性循环的内蒙古矿业开发新 格局。 其中,从2009年到2011年的近期治 理目标是重点解决危害严重、对经济社会 影响较大、涉及民生尤其是威胁人民生命 财产安全,以及严重影响视觉景观的矿山 地质环境问题。计划每年投资6亿元,用 于内蒙古自治区确定的7个资源型城市的 13个矿山治理区域和42个重点矿区的恢复 治理项目。 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与各盟市 签署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责任状。在 宝日希勒塌陷坑治理后 地球2010年第05期总鲕 嘲、37 绿色矿

8、业THE EARTH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被纳入了 今年重点要实施的“十项民生工程”。 被抚平的“草原伤疤” 站在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的北山上,远眺被绿色包围 的市区,脚下是绿草茵茵的山坡,一座白塔在蓝天下显得特 外宁静,旁边是新建的寺庙建筑群。这里刚刚举行过呼伦贝 尔民族文化园奠基仪式。 按规划,北山要建“一塔两寺”,市政府的意图是在这 里打造让呼伦贝尔人骄傲的文化园区。 然而,几年前的海拉尔北山全然不是现在这个模样, 几十年的采石历史,留下了一片狼藉的裸露山体和采坑,就 像草原上的一道丑陋伤疤。北山是进出海拉尔的必经之地, 有关部门曾专门设置了几块巨大广告牌作为“遮丑

9、牌”。 从2006年起,政府下决心开始“疗伤”,北山采石场 的地质环境治理一共进行了三期。一期工程2006年6月正 式开工。一年后,废弃的采石场、破损的山体被治理成青绿 一片的缓坡,治理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超过了当时的设 计标准。第二期、第三期治理工程在2007年、2009年相继 进行,国家资金投入从一期的100万扩大到二期的150万、 32 地球201o年第05期总第175期 三期的1500万。目前一、二期工程已竣工,三期也完成了 80,总计恢复植被65万多平方米。昔日的伤疤,终于抚 平了。 此外,呼伦贝尔草原上还有另一道更大的疤,位于神 华集团的宝日希勒矿区。 在内蒙古国土厅地质环境处处长

10、王剑民的办公室里, 有一张卫星遥感图,上面密密麻麻满是绿豆大的小圆洞。这 就是从空中看到的宝日希勒。每个圆洞,就是一个塌陷坑。 大大小小的深坑和裂缝,黑压压的,一眼望不到边。当地人 说,这地方不仅难看,而且害人。10多年前曾有一家人骑 摩托车路过这里,连车带人陷进地下,再没走出来。 这片塌陷区完全是矿业开采造成的地质灾害。呼伦贝 尔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刘珍明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宝 日希勒一带遍布着几百个小煤矿,由于生产条件落后,回采 率非常低,矿主滥采乱挖、采易弃难,好端端的平地被挖得 千疮百孔,矿坑被遗弃后,造成了大量塌陷坑。“当时我们 地级甚至县级的相关管理部门不用查地质资料,直接就把矿

11、 批出去。” 令人苦恼的还有,因为当时没有留下资料,现在谁也 讲不清楚地下坑洞有多大面积,每个坑洞有多深。 宝日希勒矿区塌陷坑的治理,从2003年起 就成为国家的重点项目,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重 点项目。呼伦贝尔国土局分管地质环境的副局长 青山介绍,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在塌陷区治理上 投入了2800多万的资金,治理工作已经进行到 第四期,完成了这个地区40的地面塌陷地质 灾害治理。 记者来到塌陷区治理现场。已经恢复原貌的 草场上,几头花牛正在上边啃草,HIHU用腐植土 填平的塌陷处,上面已经撒上草籽。“几场雨后, 这里就是一片青绿了。”青山说。 塌陷区的治理难度很大,有些大坑深几十米, 要从外边拉

12、运大量土石才能填平。有时看上去填 平了的坑,一场雨后,又出现塌陷。如何让坑坑 洼洼的塌陷区重新变回草原?治理工作动了不少 脑筋。他们采用了工程治理与生物治理相结合的 治理措施,利用临近地区废弃的矸石土及露天矿 的剥离物填入塌陷坑,压实整平,将治理区域内 进行整平处理后,覆盖不小于35厘米厚的耕植 土,上面种植合适的草籽。为了保证施工质量, 呼伦贝尔国土局还进行了全程跟踪监督管理。 像宝日希勒矿区塌陷坑这样的治理工程,在 呼伦贝尔不止一处。呼伦贝尔市已发现矿产64 种,已探明或初步探明资源储量的411个矿区 中,300多处已开发利用。长期矿业开发造成了 包括采空塌陷在内的一系列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13、 全市因采矿造成地面塌陷l4处,塌陷面积2252 平方公里;固体废弃物占用破坏土地面积l896 平方公里;露天采坑占用破坏土地及地貌景观面 积1813平方公里;矿坑排水55695万吨。 对于历史形成的地质环境问题,中央财政、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近年来特别加大了投入,目前 投入资金已达129亿元。经过对部分验收项目 统计,已完成治理面积11047公顷,恢复草地 1621861亩,恢复耕地1723亩。刘珍明告诉记 者,按照呼伦贝尔市政府的计划,未来要用5到 THE EART 地球2010年第0瑚 绿色矿业THE EARTH 是水蒸气,直接汇成天空的云朵。蓝色和橙红的两条封闭式 传输带在草原中蜿蜒,一

14、条将黑色的煤直接从采矿点运输到 发电厂,另一条将燃烧后的矿渣直接运到需要填埋的采坑。 看不到采坑,看不到煤堆,看到的只是成片的林木和宽阔的 草原,看到的只是清洁的厂房和蔚蓝的天空。 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环保科邢铁鹏介绍说,这 个厂是1985年国家批准的我国第一家煤电联营的大型能源 企业。建厂以来,一直奉行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 理念,环保投资已达10个多亿,建立了完善的废水、废气、 噪声等污染物处理和监控系统,完成水土保持治理面积540 万平方米,完成排土场植被恢复面积240万平方米,植树 96万株,种植草坪20万平方米。 伊敏已经成为全国循环经济的示范企业,它让人称道 的原因之一,

15、是极富现代色彩的生产工艺。整个露天矿通过 58公里全封闭走廊内胶带机向电厂供煤。电厂生产的每年 60多万吨的灰渣,经分选剩余的部分,经过58公里全封 闭走廊内胶带机运回露天矿,与原来剥离出来的原土混合, 回填采空区,避免占地污染。走廊内采用皮运系统除尘器, 喷淋清刷皮带。在外运装煤转台和储备煤场建筑l2米高的 蜂窝状挡风板。电厂使用露天矿采煤疏干水为机组发电循环 利用循环水,每年重复利用疏干水1300多万吨。 像伊敏这样自觉走绿色矿山道路的企业,在呼伦贝尔 不是唯一。大雁煤业公司也被业内称为绿色矿山治理的样 板。大雁勘测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温吉洋告诉记 者,大雁矿业集团公司是老国有企业,

16、1970年建井。40年 的开采给矿山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最令人头痛的是大小不 同的矸石山。大雁煤矿现有矸石200多万吨,占地面积约4 公顷。煤矸石不仅压占草地,破坏生态环境,而且煤矸石的 淋溶水还污染周围土壤和地下水。大雁煤矿经过深入调研, 成立了煤矸石砖厂,将煤矸石变废为宝。目前,该公司在生 产多孔砖的同时,累计使用煤矸石40万吨,提供了160多 万平方米的节能墙体材料,采暖耗煤下降17以上,累计 节约土地200亩。 呼伦贝尔的“双赢”理论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几年前就提出了一个口号,叫 “美丽与发展共赢”。既要保护好呼伦贝尔这片辽阔草原, 保护好大兴安岭这片林海,同时还要有序开发自然资源,造 福当地百姓,实现经济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2006 年6月,呼伦贝尔市还专门组织了“有进有退,美丽与发展 双赢”高峰论坛, 口号容易提,真做起来很难。 呼伦贝尔的建设用地2010年是300多平方公里,只占 总面积的03,到2020年,规划到3000平方公里,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