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中生学习篮球的自主性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133914 上传时间:2017-12-23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6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高中生学习篮球的自主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高中生学习篮球的自主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高中生学习篮球的自主性(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环境 曲迢想政治教 河北省灵寿县狗台乡中学徐芹利t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计算机为核心:丽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绘传统的教学注入了:的正在发生的现象呈现给学生,而网络教学则 谈谈网络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 三、阏络教学有和予培养学生自主性、研究:己上网浏览,让学生分析、讨论,达到理论与现 资源进行协同备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教师可 点即理论性、现实性、开放性更适合利用leJ络进-leJ络教学充分利用了各种信息载体,具有 以选取leJ上的名师教案或课件进行教学,从而:行教学,学生可以从网络的资源库中各取所需,:新颖性、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的特点。这些特 二、网络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

2、疼效,拓宽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文字、声 生 野 :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目的。 :音、图像以及各种表现手法、手段的应用,极大 实效性是网络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 四、掰络教学有利予创设新情景-提高学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对教 于iIi - 篙 誓 蓑 网络教学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内容: 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l_:。=。: = : :,。: 。=二二 于一体,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性、增加学生的t运用基础知识去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提高,一 一 “ : 可选择性,又能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使一

3、些抽 学生创新能力。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就在于理 快的速度、最清晰的思路和最灵活简捷的方法 如何培养 新课标积极倡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 主学习,致力于激发学生兴趣,注重自主、合作、 探究相结合的新型学习模式,促使好习惯的形 成。可见,广泛开展自主学习不但有利于帮助学 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而且有利于推进学生 的素质教育,更有利于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全 方位人才。推进素质教育,新课 下的篮球教学 不再一味地要求技术技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因为作为一名与时俱进的体育教师,只要做到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弓I导学生变被动为 主动,这就是我们的成功!一味地空谈理论是没 用的,针对篮球这一项目,在实际

4、教学中要怎样 做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开展 自主学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合理地 安排教学内容与制订教学计划 以往的教学出于体育达标和大纲的教学要 求,教师基本都按部就班地执行教学计划,很少 因个另学生原因做出调整或改变进度。但在新 课标要求下,首先我们要主动地摆脱习惯性思 维方式的束缚,多为不同的学生着想,合理安排 教学计划,必要时要适当地调整进度。这种调 整,不是对学生无原则的迁就和退让,而是为化 解诸多不利课堂教学的主客观因素所采取的有 目的、有效果的行为。以我们学校为例,我们在 制订水平教学计划前,都要先去做调查,要了解 学生已

5、有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基础,其次要聆听 他们对自主学习内容的要求与想法,最后设置 符合学生实际的课题和可以达到的目标。 据个 人6个班约300名学生的调查结果中显示:在 九年义务教育期间有接触过篮球运动并持续时 间超过一年或以上的男女生约50。结合高中 高中生学习篮球的白主性 江苏省赣榆县高级中学吴新磊 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教学内容安排和强度要 有所侧重,如在弹跳练习中,对男生的要求要高 于女生,而在柔韧度强化练习中,对男生则可适 从中继续灌输、深化技术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更 易于学生掌握知识要领。 2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在 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本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走”的状态。上课后,教师可以利用3-5分钟时 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要做: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活动。可做游 誊 主 学 耋 差 篓 摹写装藁i 笙磊 ;乌 要 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知识与 二 茬 篡 釜菩 “。 、, :才是由老师进行小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会学生科学有效的练习方法。篮球是: : : 星 球员不是天生就会打篮球,都是靠持之以恒的 激励是 门教学艺术,它可 使课堂变得 教授新技巧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摸索要领,在:师;我们要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等特点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