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3课时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6053868 上传时间:2017-12-2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1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3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3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3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3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3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3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3课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日照师范学校 孟丽,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陆游的生平经历。 2.掌握陆游诗歌创作特点。 3. 理解关山月书愤诗意并背诵。 4.学习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诗人生平与创作的关系学习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赏析作品。 2.诵读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感情。 2.培养正确面对挫折的心理品质。 3.培养学生善于向前人学习的态度。,教学重点: 1.掌握陆游诗歌创作特点。 2.理解关山月书愤诗意并背诵。 3.学习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教学难点: 1.理解关山月书愤诗意并背诵。 2.学习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陆游(112

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宋朝越州山阴人(今浙江省绍兴市)。父亲陆宰不仅曾有文学创作传世,且是当时有名的藏书家。陆游出生的第二年,北宋即被金人所灭,陆游跟父亲经过了一段流亡岁月,才回到山阴老家。陆宰不仅是一介文人,更是一个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常与志士往来,谈论家国局势,受父亲影响,年少的陆游早已埋下文学与爱国的种子。,陆游二十岁就定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1153年参加礼部考试,名列第一,因“喜论恢复”而遭投降派秦桧打击,被除掉了名字。但他毫不消沉,回乡后仍攻读兵书,刻苦习武,准备抗金卫国。,1162年,宋孝宗赵慎起用主战派张浚,准备北伐。孝宗召见了陆游,陆游趁此良

3、机提出了许多政治军事主张,并给予赵慎以有力支持。但是北伐失利,宋再度向金求和,孝宗意志动摇,朝中主和派重新抬头,张浚被罢官,陆游也被削职还乡。,1170年,陆游到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任通判(副州官)。后来又到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府中办理军务,积极向王炎提出恢复中原的作战策略。但是,由于朝中投降派的阻挠破坏,王炎被召回朝庭,幕府也被撤散。陆游的作战主张不仅得不到实现,自己也被调到成都府安抚司任参议官。1173年夏,他被任命为蜀州(四川崇庆)通判。不久,又被调到嘉州(四川乐山),年底才又回到蜀州。报国无门,爱民无力,终于在1174年十月,陆游又被调到荣州(四川荣县)去摄理州事。,淳熙二年(公元一一七

4、五年),范成大调任四川制置使,邀陆游作参议官。二人因曾共事又是诗文之交,彼此不拘礼数,兼以陆游喜饮酒销愁,于是引起同僚的不满及讪谤,朝廷遂以恃酒颓放为由,罢去他的官职,于是他索性自号放翁。,离开川陕,时年五十四,其间十年,陆游的任官生涯载浮载沉,至六十五岁最后一次任史官之职,仍因不肯坐食俸禄,一再对帝上书,又激怒当局,竟以吟咏专嘲风月的罪名,再次被免去官职。回到山阴,陆游干脆以风月二字,作为小轩的名称。此次归隐至去世,约二十年时间,绝大部分是在农村中度过的,放翁实际参与了农事,因此对农村生活有深切的体会。,家居的二十年生活中,写了将近七千多首诗,其中绝大部份是描写农村景色和反映农民生活的篇章。

5、宁宗嘉定二年,诗人怀恢复中原的未竟之志以终。,陆游的诗歌创作道路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也可分为三个时期: 1. 四十五岁之前为初期,此期的创作受江西诗派的影响较大,曾几、吕本中的爱国精神和诗法技巧都给他以很大的教益,其诗歌的爱国主义基调已初步奠定,但视野还不够广阔,同时偏重形式技巧,以“藻绘”为工,尚未形成自己的创作个性。,2. 四十六岁至六十五岁为中期,是陆诗创作臻于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他创作最为辉煌的高峰期。火热的前线生活为诗人的爱国诗歌创作开辟了崭新的天地,频繁的迁徙使其眼界和心胸都随之大开,他的诗风逐渐跨越了江西诗派的藩篱,形成了博大宏肆、雄浑苍劲的主导风格,这是陆游创作中具有本质性的

6、变化。,3. 六十六岁至去世为晚期,陆诗的内容和风格较之以前又有所变化。自然风光、田园景物、农村生活成为诗中表现的主题,风格也趋于闲适自然、古朴平淡,但诗人的爱国热情始终不衰,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中期的主导风格。这二十年,诗人写了七千多首诗,是他创作的又一丰收期。,陆游诗歌的思想内容1. 陆游诗中价值最高、影响最大的部分是爱国诗。他的爱国诗内容博大,思想精深,感情真挚,多层次、多角度、深入全面地表现了作者的爱国精神,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具体说来,作者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其爱国主题的:,(1)热情讴歌北伐抗战,大声呼吁抗金救国。他不仅以现实笔法来抒写这种理想,还往往用纪梦诗的形式来表达统一

7、祖国的美好愿望。代表作品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等,这些诗作既表现了作者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念和洗雪国耻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作者横扫敌寇的英雄气概和为国捐躯的牺牲精神。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2)抨击南宋朝廷妥协苟安的和戎政策,揭露朝中奸佞投降卖国的罪恶行径。代表作品有关山月、追感往事等,这些诗作具有尖锐的批判性和强烈的战斗性,甚至把批判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在当时的爱国诗歌中是极其少见的。,(3)充满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英雄迟暮的感慨。作者有心报国却无路请缨,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使陆诗在激昂的声调中又加入了悲怆的音符,书愤、夜泊

8、水村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沉痛压抑又不失慷慨的风调反映了诗人面对现实的复杂心理,这也正是陆游爱国诗歌所独具的个性特色。,(4)描写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他们对故国的深厚感情和深切希望,歌颂了广大民众纯洁的爱国主义品质。代表作品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追忆幕中有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2. 吟咏日常生活情景的闲适诗和表现隐逸情趣的田园诗,是陆游诗歌的另一重要内容。作者善于即景生情地发掘生活中的诗意,咀嚼出其中的隽永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情状,笔调轻灵,别具风采,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代表作品有剑门道中遇

9、微雨、临安春雨初霁。,3. 描绘农村生活景象、反映劳动人民疾苦的农村诗,在陆游的诗歌创作中也是颇为突出的。代表作品有游山西村、农家叹等,此类诗作有的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有的描写了农民勤劳艰辛的劳动生活,有的歌颂了农民的纯朴品质和农村的淳厚风俗,表现了诗人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游 山 西 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4此外,还有为数不多的爱情诗,主要抒发他对前妻唐琬始终不渝的情感,深挚凄婉,代表作品是沈园二首,这在爱情诗几乎是一片荒芜的宋代诗坛上是弥足珍贵的。,陆游

10、诗歌的艺术特点:1. 陆游的诗既具有现实主义的精神,又具有浪漫主义的色调,是二者的完美结合。他的诗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南宋社会的生活面貌,是时代的一面镜子,被称为一代“诗史”,这方面他主要是继承了杜诗的现实精神,但在反映现实的手法上,他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不重情节画面,而是把事实压缩在极其精炼的诗句内,着重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强烈的抒情性。同时他又常常通过奇丽的梦境和幻想来表达爱国情思,极力突出诗人的自我形象,情感炽热,神采飞扬,被称为“小太白”,与李白的浪漫气息相当接近,但陆诗的想象和梦幻中的内容,都与抗金复国的理想有关,具有一种悲壮、崇高之美,比李白的诗具有更为坚实的现实基础

11、、更为充实的社会内涵、更为强烈的战斗精神。,2. 陆游广泛师法前人,兼容多样风格。 其爱国诗篇,往往体现出雄浑悲壮的风格,具有气势宏大、瑰丽雄奇、热情奔放、才气豪健的阳刚美。 咏物写景诗,往往体现出清新婉丽的风格,具有清新明媚、婉转新奇的阴柔美。,3. 陆游的诗无体不备,各体皆工,尤其擅长七言诗的创作,七古、七律和七绝的成就都很高。其七古诗内蕴丰富,气象阔大,“看似华藻,实则雅洁;看似奔放,实则谨严”,最能代表陆诗的特色。其七律诗对仗工整,使事熨贴,气格高昂,意境警拔,在南宋当推第一。其七绝诗笔致流转,富于神韵,颇具唐人风味。,4陆游诗的语言不拘一格,爱国诗多雄壮豪放语,农村诗多平淡古朴语,闲

12、适、田园诗多清新精致语,但这些诗的语言又具有共同的特色,即明朗晓畅,精炼自然。,关山月:汉乐府鼓角横吹曲十五曲之一。历来以写边关将士征戍之苦及征人远别闺中秋思为主,大多苍凉悲壮。,关山月的艺术特点: (1)此诗的艺术构思十分巧妙。作者紧扣题目着笔,借月亮把不同的人物、场景串联起来,写出了同一关山月之下将军、士兵和遗民三种人不同的境遇和心情,使三个画面在时间上保持了完整的统一性,可以说题目起到了统摄全篇的作用。,(2)此诗非常善于选取最具特征化、最具概括力的细节(如马肥死、弓断弦、征人骨、遗民泪等),构成典型的生活场景(如朱门歌舞、戍楼望月等),并通过不同生活场景的鲜明对照,来表明诗人的思想倾向

13、与爱憎感情。,(3)此诗意境杳远空阔,声调激越苍凉,风格沉郁悲壮,颇能体现陆游爱国诗的艺术风貌。,书愤的艺术特点: (1)此诗紧紧扣住一个“愤”字,抒写出起伏跌宕的复杂感情,首联在激愤中又满怀豪情,颔联慷慨奋发,颈联沉痛感伤,尾联在悲怆中又抱有期待,于纵横开阖中显现出诗人丰富的情感内蕴。,(2)此诗对比手法的运用也很突出。首先是昔年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的对比;其次是“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的对比;再次是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集团之苟且偷安的对比。,(3)此诗属对工稳,自然贴切,尤其是颔联两句,运用意象并置的手法,把不同时空的两副画面相叠加,而又一气贯注,组接无痕,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鲜明的形象性,同时这一联在结构上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气如山”的形象显现,也是生发“世事艰”、“空自许”等感慨的由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