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6051294 上传时间:2017-1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长是6371千米,赤道长约为4 万千米.表面积约为 5.1 亿平方千米. 2,地球的自转所围绕的假想的轴叫地轴,地轴同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对着北极星的一端叫做北极,另一端叫做南极.北极是世界上最北点,站在北极点上,四面八方都是南方.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站在南极点上四面八方都是北方. 3,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又叫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的经线的长度都相等,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形成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成两个半球. 4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

2、那条经线定为 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习惯上,人们根据西经20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个半球.西经21经线位于西半球. 5 在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叫做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都自成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相等,地球上最在的纬线圈是赤道. 6 低纬度是 0至90. 7,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8,北纬23的纬线,叫北回归线,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它是北半球接受阳光直射最北的界线,北回归线在五带中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 9,南纬23的纬线,叫南回归线,它是南半球接受阳光直射最南的界线,南回归线上,太阳每年可直射一次

3、,在五带中,南回归线是热带和南温带的发界线。 10,北纬66度的纬线,叫做北极圈,它是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南界线,也是五带中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 1 1,南纬66的纬线,叫南极圈,它是南半球有极昼和极夜现象最北界线,在五带中,南极圈是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 12,第年12 月22日或23日,太阳直射23纬线,这一天正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13,地球上昼夜的更替现象主要是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 14,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绝对高度,也叫海拔. 15,常见的五种地形是指山地,丘陵,高原,盆地. 16,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

4、17,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高原一般用褐色或黄色表示, 1 8.地球纬线的最大周长是赤道,长约4 万km。 地球的表面积是 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km。 1 9.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小的大洲是大洋州。四大洋中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 20. 地图上如果比例尺大,则表示的范围小,但内容详细。比例尺的三种形式是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地球上的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是南极洲。 2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 、比例尺、图例

5、和注记。世界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2 陆地地形一般有五种形态,即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地壳变动和海平面升降。五带中,地面得到太阳光热最少的是北寒带和南寒带。 2 3. 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加加林。我国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杨利伟。 地球表面上,陆地总面积占总表面积的 29%。 2 4. 在世界的七大洲中,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 2 5.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里海。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洲,有冰雪高原之

6、称的大洲是南极洲。 世界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2 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20世纪60年代人们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2 7.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世界水量最大的河流是亚马孙河。世界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是亚马孙河流域。 二,中国地理 1 我国领土幅员辽阔,拥有960 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领土的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最南端在海南省,南北直线距离约为 5500 千米,我国领土的最东端在黑龙江省,最西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西

7、直线距离约为5000千米. 2,我国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位于北半球,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南北跨度大,大部分领土在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 3,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地处亚洲的东部,在太平洋的西岸.由北而南,环绕我国大陆边缘的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4,我国陆疆长 2 公里,与我国大陆相邻的国家有 14 个,东面有朝鲜,北面有俄罗斯,蒙古,西北面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面有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面同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南面有老挝,越南接界,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6个,东面是韩国,日本,东南面和南面是菲律宾,文莱

8、,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 5 我国的海岸线很长,有 1.8 万多千米,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其次是海南岛和崇明岛. 6我国现在的行政区,基本上划分为省,县,和乡三级,省级行政区包括 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2 个特别行政区. 7,北回归线自东向西依次穿过我国南部的台湾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四个省区. 8,我们伟大祖国有1 95 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1%,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分布都不均匀,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 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没有,工作总结初中地理知

9、识点总结丰富,有利;西部地区,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 我国领土面积平方千米,仅次于、,居世界第三。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依次为朝鲜、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越南。陆上疆界2 万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 6个: 韩国、菲律宾、文莱、。 2、我国的人口 人口总数: XX年亿。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 人口 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人口分布,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地区人口密度大,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人口国 策: 实行计划生育。 内容: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我国的民族 我国共有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

10、是族。 汉族分布特点: 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 和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 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族。民族分布特点: 。 少数民族风情: 族的那达慕大会 族的泼水节、孔雀舞, 族的集体舞、藏历年, 族的长鼓舞等。 4、我国的地形 我国地形的特点: 山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不便,建设的难度较大。 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的发生。 我国地势特征: 。 阶梯的分界线 海拔高度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一、二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4000 米以上

11、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 1000XX米 高原、盆地 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第三级阶梯 500 米以下 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 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对河流的影响: 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对交通的影响: 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

12、,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 东侧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或云贵高原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北侧 南侧 昆仑山脉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天山山脉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四大高原 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 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广布、地表千沟万壑 盆地 海拔最高的盆地是盆地 纬度最高的盆地是盆地 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的盆地是盆地 主要山脉走向: 东-西走向: 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昆仑山脉秦岭 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