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信息化_应促进学生学业成就的提升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5952739 上传时间:2017-12-2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教学信息化_应促进学生学业成就的提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校教学信息化_应促进学生学业成就的提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校教学信息化_应促进学生学业成就的提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校教学信息化_应促进学生学业成就的提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教学信息化_应促进学生学业成就的提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学信息化_应促进学生学业成就的提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2中国教育网络 2008.4文/ 韩锡斌面临的问题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 也是信息化的重点领域。 虽然教室、实验室、校园依然是教学活动的主导环境, 但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的深入应用, 尤其是校园网的日趋完善, 高校教育教学环境也在向网络拓展。 网络构筑的虚拟教学环境对知识传授、 技能与实践能力培养, 以及身心与人文素质塑造的影响与作用日益凸现。不过, 众多研究与实践都表明, 多数教育信息化都处于 “炒得过热, 用得太少”的状态。 这一现象不仅在中国存在, 目前全球都面临来自各方对 “高投入、低产出”的教育信息化的质疑与不满。2007 年美国国家教育评估中心向国会提交的研究报告中显示, 从使用教

2、学软件来说, 使用者与不使用者在标准化考试中的成绩相差无几。 国内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状况也不容乐观。 笔者一项关于高校教学信息化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全国接近半数的本科院校拥有网络教学平台, 但是应用状况却远远不如建设状况。教学信息化目标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 笔者认为最根本的是高校教学信息化的目标定位尚不清晰。 通过十多年的实践, 人们逐渐认识到高校教学信息化的目标指向应当从硬件系统建设转向软件系统的建设, 再转向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笔者认为还需再进一步, 即高校教学信息化的目标应当是促进学生学业成就的提升。一个常见的例子是目前多媒体教室在各大学中已经普遍应用, 多媒体教室的

3、运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师传授知识的效率, 一个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中通过声像设备可以同时给众多学生授课, 但这种效率的提升是以牺牲教师与学生高质量、 深度交互和个别化教学指导为代价的。 因此,强调学生学业成就的提升 ( 学习绩效 ) 使得技术运用的目的更为明确, 更有指向性。有效的推进策略学生学业成就的提升是高校教学信息化的最终目标, 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入应用则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惟一途径, 需要从技术系统、 组织体制和人员素养三个方面制定有效的推进策略。技术系统的构建策略技术系统的构建是高校信息化的基础, 制定构建策略时需要考虑技术系统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支持要求、 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系统构建与教学应

4、用相结合、 经费预算的适度与平衡等。1. 教育教学对信息化提出新要求随着教育部、 财政部决定实施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 以及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目前各高校教学信息化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次 “本科质量工程” 和 “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 不仅加强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力度, 而且在特色专业点建设、 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 多种模式教学过程、 实验教学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信息化的要 求。可以看出,单一教学系统已经无法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 需要对教学信息化做统筹考虑, 构建适应教学改革要求的一体化数字化教学环境,如图所示。构建上述一体化数字化教学环

5、境的另一个原因来自多个系统的整合需要。 由于涉及的系统越来越多, 而单独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或教学资源库易于形成 “信息孤岛 ”, 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不同的系统需要不同的用户认证, 学生和教师需要记忆许多账号信息 ; 二是系统间缺乏数据共享与交换, 大量重复性的数据和资源录入与管理工作消耗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精力。上述建设思路能够针对高校教学教务高校教学信息化 :应 促进学生学业成就的提升随着高校校园网建设的日趋完善, 信息化工作的重心逐渐由基础设施建设转向网络应用。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也是校园网的应用重点。而目前国内高校中,网络对教学的支持与辅助作用还非常有限。 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

6、水平评估和国家级精品课程评选中,对校园网在教学中的应用给予高度重视, 因此全国许多高校都构建了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但其应用状况远远不如建设状况, 导致在大学校园网硬件闲置的现实中, 又有增加软件闲置的隐忧。如何摆脱上述困境, 从而使得校园网在促进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进而促进学生学业成就的提升中发挥实质性作用?本栏目集中刊登一些高校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促进课程建设、支持与辅助课程教学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与经验,内容涉及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配套管理体制与激励机制的建设、人员信息素养尤其是教师信息素养培育等。本刊特约编辑 韩锡斌资源与应用 数字校园2008.4 中国教育网络 53信息化的特点, 在已有系统基

7、础上构建 “一体化数字化教学支撑环境”, 形成车、 货、库、 用、 评并重的架构。 同时该环境还能和校内其他相关系统进行整合, 形成统一的数字校园应用平台。2. 关注技术问题首先是系统的易用性。 教育信息化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是运用信息技术的成果, 为各科教师提供得心应手的教学工具, 为学生提供方便实用的学习工具。 这些工具要能够节省繁琐的机械劳动, 提高学习兴趣, 有利于激发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的应用, 本来应当能够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然而许多人的感受反而是更辛苦。 因此, 需要不断改善技术系统的易用性, 从而减轻教师和学生对技术系统的认知负担和使用负担。其次是系统的稳定性、 可扩展性和开

8、放性。 一体化数字教学支撑环境的系统使用者包括高校所有的学生、 教师和管理人员, 因此不是试验性的小范围试用, 而是需要支持大规模日常教学与管理过程, 因此系统的稳定性是系统应用的基础条件。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开放性可以确保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最大限度的保护已有投资。3 多方统筹考虑一般来说系统构建比较容易, 尤其是通过购买成熟的软件构建系统, 系统的安装只是一个起点, 而软件的使用和其在教学中的深入应用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软件的购买与安装不仅仅需要技术部门或业务职能部门从技术上和功能上进行考量, 更重要的是需要分析系统构建的目标是否指向了一线教学与管理的需要, 是否具备相应的组织体制, 人员素

9、养是否能够胜任, 有无配套的实施、培训与服务策略等。4 经费预算的适度与平衡目前系统构建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以大投入为代价, 构建高规格、 紧密集成的大系统, 此种方式存在系统耦合度高, 数据依赖性强,应用之间受制于各部门的协调和统一, 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 此外, 大系统构建周期长的弊病使得此类项目的实施存在很大风险。 二是采用低成本策略, 构建低水平、独立的小系统。 一些高校认为花极少的钱购买一个软件先用, 不行的话可以随时放弃。 这种策略的误区是认为损失的仅仅是经费, 实际上这种短期行为带来的低水平重复导致教学信息化时机的丧失, 以及频繁的系统更换给师生带来的不信任危机,会给信息化的可

10、持续发展带来致命的损害。因此, 比较可行合理的方式应该是采用适度投入, 构建基于规划的高水平系统。需要根据各高校的建设目标和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信息化规划,明确系统构建的长期、 中期和短期目标, 统一规划系统构建的时间表, 制定系统应用效果评价目标和方法, 适度投入建设经费逐步开展系统建设和应用, 形成系统构建、 系统应用、 效果评价、 再构建新系统这样一个良性循环。在经费预算时除了考虑系统构建投入外, 系统维护、 培训和应用费用需要通盘考虑, 并加以落实。 比如 : 几年前建设多媒体教室, 许多高校只考虑了建设经费,当教室投入使用后才发现每年仅投影仪灯泡消耗费用就令人乍舌 ; 一些企业

11、为了快速推销软件系统, 实行所谓的 “按用户收费” 制, 在小用户量时非常便宜, 但目前很多高校的在校学生都超过万人, 等需要大规模应用时才发现经费支出已经失控。因此, 关注经费预算的适度与平衡有助于教学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组织体制的建设策略在近几年教学信息化的实践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如 : 信息化对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对教学促进的效果不佳, 对 “学生学业成就” 的提升不明显, 教师对信息化积极性不高, 因此从系统构建到学生学习绩效的全面提升不能仅仅关注技术问题, 需要关注更多的组织体制因素。组织体制的建设一般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 组织机构的协调运转、 有效的教学激励政策

12、与机制、 持续的培训政策与措施。目前国内高校负责教学信息化的部门涉及教学职能、 网络技术支持、 教育技术数字化教学支撑环境总体结构动态教学门户 (统一身份认证)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 专业与课程建设平台通用网络教学平台研究型网络教学平台精品课程建设与评审平台实验教学支持平台教务管理系统 (通过接口对接)清华大学网络课程与多媒体素材库清华大学精品网络课程库国家级精品课程库全球开放网络课程库本科教育方面, 教育部实施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提出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 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 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公布、

13、 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六个方面的工作。 “质量工程” 中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举措, 通过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 发扬传帮带的作用, 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研究 ; 研究生教育方面,教育部推出了研究生创新计划, 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吴启迪认为, 创新人才的培养首要一点就是不能脱离实践。 “质量工程” 里面虽然有一项是怎样加强实践环节, 但总体上还是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目前, 从实习、 课程设计到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这几个环节都有弱化的趋势。 不仅是理工科, 文科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教育部计划到 2010 年建立 500 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让本

14、科生参与一些研究工作, 以学生为主, 让他们自己设计选题, 以加强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前, 这项工作正有序推进, 教育部对此期望很大, 准备在看到效果后再考虑如何进一步推动。摘自 中国教育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资源与应用数字校园54中国教育网络 2008.4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受到国内外高校的关注支持、 各院系教研室等。 明确各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责并协调推进各部门的协调运转是产生信息化良好效果的关键。教务处 : 负责网络辅助教学的组织工作, 包括制订计划、 组织实施、工作检查、项目审批验收等。教育技术中心 : 负责系统和资源的建设、 管理与维护,并提供培训、 咨询和服务等

15、。网络中心 : 负责网络技术支持, 包括服务器维护、 网络维护、 系统维护等。各院系教研室 : 负责网络辅助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实施。建立有效的教学激励政策与机制是教学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保障。 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制订推动网络辅助教学活动的相关政策与措施。 近年来很多高校在实践中总结了成功的经验。 如: 在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及其教学成果的评比中设有教学信息化相关评价指标, 建立激励机制, 出台相关奖励政策, 定期组织教学软件评选, 新教师试讲中的多媒体与网络运用效果评价等。在教学信息化方面, 各国高校都存在着随着支持教学信息工具的复杂程度增加, 信息技术工具应用比例递减的趋势。这说明信息

16、技术工具本身的特点及师生的相应技术培训与技术支持是影响高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建立持续的培训政策与措施是教学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与服务保障, 其内容应包括 : 多媒体与网络应用软件培训与服务 ; 网络教学系统应用的技术支持与咨询服务 ; 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设计的培训; 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进行深入的协助与支持 ; 给学生基于网络的学习提供高效率、 高质量的培训与支持服务。人员素养的培育策略学生、 教师和管理人员均参与教学活动,他们的信息化素养直接影响到教学信息化的效果。教师是教学主体,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绩效。教师培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 技术服务于教学的意识是进行网上辅助教学的前提。加拿大学者富兰在2001 年指出, 只有教师愿意, 才有可能改革 ; 教师要能改变自己的动机、信念、 态度和价值, 才能发展新的技能。第二, 技术运用的技能是进行网上辅助教学的技术基础。第三,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能力与经验是取得网上辅助教学效果的关键。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