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锐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5935280 上传时间:2017-12-20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46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锐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锐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锐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锐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锐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锐(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复习要求:牢记术语,理解含义;审清题目,规范答题。,牢记“表达技巧”的术语及其含义,表达技巧,表现方法,修辞方法,表达方式,明确: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2、请分析本诗的表现方法。3、请分析这首诗的修辞手法。4、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5、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手法?,熟知关于“表达技巧”的各种不同提问形式。,特别提醒:虽然提问形式不同,但其本质却是一样的,即都是问这首诗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因此,答题的内容、步骤也都一样。,提 醒,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

2、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熟练掌握“表达技巧”类问题答的“三步骤”。,三步骤:(1)说名字。即说出是用的是什么手法。(2)说例子。即结合诗句阐释怎样用了这种手法。(3)说效果。即说出这种手法有怎样的效果或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1.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陶者 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问: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比,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4分),2.阅读下

3、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四句诗一句一景,通过写城下的茂盛的野草,随意流淌的泉水,无人欣赏落花和鸟鸣,营造出寂静、空旷、荒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感伤之情。,表达技巧鉴赏之,表达方式鉴赏,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抒情、描写是考查的重点。,表达方式,(二)议论,(四)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三)描写,抒情(主)、 描写(次)、 记叙、议论、(说明),(一)记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一)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

4、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例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杜甫登岳阳楼,例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二)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三)描写1.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 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动态与静态2.描写方法:A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B虚实结合C动静结合 D点面结合E白描 工笔,A.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陌上桑

5、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B.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指眼前的、现实的、具体的景、事与过去的、想象中的、虚构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虚”的三类内容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

6、虚象显实境。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1: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1:“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C.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7、杜甫绝句),D,点面结合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如:柳宗元江雪,E白描 工笔: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

8、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感之情。,工笔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四)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A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B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C用典抒情 D借古讽今(咏史言志),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例句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例句2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例句3、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

9、心头。例句4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例句6、文天祥过零丁洋中最后两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文天祥为国献身的决心和英雄气概。,间接抒情A、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这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例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B、托物言志(托物寓理):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

10、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白梅 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C.用典抒情: 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用典的作用: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 理解用典,首先要熟悉典故来源,其次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或是自比,或是对比衬托),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理解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意,例 蜀相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

11、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D、借古讽今(咏史言志):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例 江南春 杜牧 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作者借写南朝佛教盛行,来暗讽唐朝统治者大兴佛教、不顾百姓民生的社会现实。,晓至湖上(清)厉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3)。 湖:杭州西湖折:弯曲。 景:影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对偶,以“折苇”对“遥山”,“动有声”对“淡无影”,节奏优美;近景

12、与远景结合,听觉与视觉结合,营造了深阔、幽静的意境,表达对杭州西湖美景的喜爱。,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问: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虚实结合,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景象;虚写山中春意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为苏轼贬谪黄州时所作

13、。问:词的上片划线句,诗人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写景的角度:从视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来写景;远近结合(由远而近);仰看俯察。描写了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既开阔深邃,又清幽淡雅,充满野趣。,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柳 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咏柳 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注: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1)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方式、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答:(1)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

14、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表达技巧鉴赏之,修辞手法,诗歌中常用 的修辞手法,1、比喻 2、比拟3、借代 4、夸张5、反复 6、对比7、设问 8、反问9、对偶 10、通感11、双关 12、互文,双关: 利用近音字或同音字使某个词语既有表层含义又有深层含义的修辞方法。,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作用1.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2.使语言含蓄、风趣,令人回味。,互文:一个句子的前后两部分或两个语句看似在说两件事,实际上说的是同一件事,前后互为补充,而且前后有些词语可互换位置。,作用: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如:主人下马客在船。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阿房宫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