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医院研究生课程-血管疾病介入治疗(1)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25933742 上传时间:2017-12-20 格式:PPTX 页数:120 大小:6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医院研究生课程-血管疾病介入治疗(1)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2015医院研究生课程-血管疾病介入治疗(1)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2015医院研究生课程-血管疾病介入治疗(1)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2015医院研究生课程-血管疾病介入治疗(1)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2015医院研究生课程-血管疾病介入治疗(1)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医院研究生课程-血管疾病介入治疗(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医院研究生课程-血管疾病介入治疗(1)(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血管疾病 - 介入放射学,韩新巍郑州大学一附院介入科郑州大学介入治疗研究所河南省介入治疗与临床研究中心,2015临床专业研究生课程,2,介入放射学概述,称谓: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 IR 介入放射学 (介入治疗、介入诊疗 介入)国内: 心导管术 - 心导管室 -导管技术 - 导管室 -介入技术 - 介入室 -介入放射学 - 介入手术室 -介入医学地位:与内科学和外科学并驾齐驱、日益壮大 第三大临床学科,3,介入放射学概述,概念:影像监测(导向)下进行的各种诊断和 治疗性操作 (US. CT. MRI. X-ray. DSA) 使诊断更准确 - 细胞学、组织学

2、、生物学 使治疗更有效 - 疗效高、创伤微、康复快特点:融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学科 疗效好、创伤小 风险低、康复快 费用低,4,介入放射学临床价值,介入放射学-介入医学1、地位 内科学外科学介入放射学 (微创医学、微创外科学) 三大临床学科 2、优点 微创:四肢2mm小口 30min手术2 天康复 (外科:开膛剖腹 2h 手术20天康复)3、追求 疾病诊疗结束 - 原装 - 全身解剖生理正常 内科治疗无效或副作用过大 4、价值 介入放射学 外科手术治疗困难或创伤过大,5,介入放射学社会价值,病人与家属-追求与渴望 原装入院 - 疾病诊疗结束 - 原装出院 - 全身解剖生理正常医生无动

3、于衷?手术刀该放在那里?该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度过这样的日子? 失去眼睛!耳!舌头!甲状腺! 喉!肺! 食管!胃!肠!肛门!脾脏!肝脏!胰腺! 肾!膀胱!尿道!前列腺、外生殖器! 子宫!卵巢!乳房! 手!胳膊!腿!,介入放射学发展史,1、国际:5060年代1953年Seldinger穿刺技术 67年介入放射学70年代发展80年代普及2、国内:80年代(上海.贵州.郑州.北京)引进 90年代发展90年代后期普及3、我省:1982引进技术. 1983培养研究生 (李树新) 1990引进非血管介入技术 (韩新巍) 1998 成立河南介入放射学专业学组 2000 成立河南肿瘤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 1992

4、引进DSA设备(4台) 1998成立介入病房 2002地市医院普及 2010县级医院 2012县中医院 河南省成为中国介入治疗普及最广的区域 介入治疗成为河南省走向全国的临床专业,6,Common appliance广泛应用Some pioneers of IR介入开拓者Dr Doutor: Pioneer of PTA血管成形开拓者Cook :equipment provider器械供应商,7,8,介入放射学国家学科分类,2009、2011年国家卫生部介入技术管理规范1、心血管疾病介入技术管理规范 冠心病、瓣膜病、电生理、先心病2、神经血管疾病介入技术管理规范 头颈血管、脑血管、脊髓血管3、

5、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技术管理规范 头颈血管 大动脉、大静脉、内脏血管、周围血管4、综合介入技术管理规范 内脏血管 非血管生理腔道、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其它,9,介入放射学学科分类与技术专家,2009、2011年国家卫生部介入技术管理规范1、心血管疾病介入技术管理规范 冠心病、瓣膜病、电生理、先心病2、神经血管疾病介入技术管理规范(神外10+介入10+神内3) 头颈血管、脑血管、脊髓血管3、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技术管理规范(介入12+血管外11) 头颈血管 大动脉、大静脉、内脏血管、周围血管4、综合介入技术管理规范 (介入21+临床2) 内脏血管 非血管生理腔道、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其它,10,介入放射

6、学学科分类与技术重叠,2009、2011年国家卫生部介入技术管理规范1、心血管疾病介入技术管理规范 冠心病、瓣膜病、电生理、先心病2、脑血管疾病介入技术管理规范 头颈血管、脑血管、脊髓血管3、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技术管理规范 头颈血管 大动脉、大静脉、周围血管、内脏血管4、综合介入技术管理规范 内脏血管 非血管生理腔道、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其它,11,介入放射学学科分类与从业人员,1、心血管疾病介入 90%心内科 5%心外科 5%儿内科2、脑血管疾病介入 - 60%神经外科 20%神经内科 20%介入科3、外周血管疾病介入 - 50%血管外科 50%介入科4、综合介入技术管理规范 - 90%介入科

7、 10%临床科,12,介入放射学学科分类与河南分类,2009、2011年国家卫生部介入技术管理规范1、心血管疾病介入技术管理规范 冠心病、瓣膜病、电生理、先心病2、脑血管疾病介入技术管理规范 头颈血管、脑血管、脊髓血管3、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技术管理规范 头颈血管 大动脉、大静脉、周围血管、内脏血管4、综合介入技术管理规范 内脏血管 非血管生理腔道、 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其它,13,介入放射学操作技术分类,1、血管性(血管内)介入放射学 经皮直接穿刺血管 向血管内引入介入器械 经血管内器械完成诊断和治疗性操作 (动脉、静脉、淋巴管)2、非血管性(血管外)介入放射学 (1)经体壁开口和生理腔道引入介

8、入器械 (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生殖道) (2)经皮直接穿刺靶器官引入介入器械 经靶器官内器械完成诊断与治疗性操作,14,介入放射学技术分类,血管性介入技术1.取标本术2.造影术3.药物灌注治疗术4.栓塞术5.扩张成形术6.内支架置入治疗术7.过滤器置入术8.异物取出术,非血管性介入技术1.穿刺造影术2.穿刺活检术3.穿刺抽吸术4.造瘘与引流术5.消融术(硬化治疗)6.腔道扩张成形术7.内支架置入治疗术8.结石与异物取出术,1、心腔内取血液标本 -测量血氧饱和度 诊断异常分流 AVF2、血管内取血液标本 -测量激素 诊断肾动脉狭窄-CTA3、经皮血管壁活检 -诊断血管疾病4、心腔或血管压力测

9、定 -瓣膜与血管狭窄 肺血管病变 5、经皮血管灌注成像 -组织血液供应 6、经皮血管取血栓 -栓塞、血栓,外周血管介入取标本术,15,经股静脉肾静脉取血与测压,经股静脉下腔静脉阻塞膜钳夹活检,外周血管介入取标本术,16,Budd-Chiari综合征IVC-钳夹活检,18,介入放射学技术分类,血管性介入技术1.取标本术2.造影术3.药物灌注治疗术4.栓塞术5.扩张成形术6.内支架置入治疗术7.过滤器置入术8.异物取出术,非血管性介入技术1.穿刺造影术2.穿刺活检术3.穿刺抽吸术4.造瘘与引流术5.消融术(硬化治疗)6.腔道扩张成形术7.内支架置入治疗术8.结石与异物取出术,介入放射学血管造影发展

10、史,1895年: Haschek在截肢手进行动脉造影试验1896年: Morton进行尸体动脉造影研究1910年: Frank & Alwens进行动物(狗.兔)动脉造影成功1923年: (德国)Berberich人体动脉造影成功 (法国)Sicard & Forestier人体静脉造影成功1924年: (美国)Brooks以50%碘化钠完成动脉造影1927年: Moniz穿刺颈动脉造影成功1929年: Dos Santos 穿刺腹主动脉造影成功 Forsmann 经自己上臂静脉穿刺右心房插管 完成心腔造影(Norbel奖) 1941年: Farinas股动脉切开插管腹主动脉造影 1951年:

11、 Peirce、Bierman手术切开插管内脏动脉造影1953年: Seldinger首创经皮股动脉穿刺术(Norbel提名)1956年: Oedman、Morino等改进导管头端弯度 开创内脏选择性造影先河,造影术,19,20,外周血管介入 血管造影术,概念:向心腔和血管腔内高压注射对比剂,使内腔显影 ( 主动脉与腔静脉、选择性、超选择性造影)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金标准血管成像术血管性介入治疗的基础操作-识别靶血管、确认病变 CTA.MRA.US:替代大多数X线造影术(DSA) 心腔造影术:复杂与精细性心脏病 动脉造影术:狭窄(闭锁)、扩张(动脉瘤.夹层)、 破裂、 畸形(AVM.AVF.血管瘤

12、) 静脉造影术:狭窄与闭锁、扩张与破裂 淋巴造影术:狭窄与闭锁、淋巴类肿瘤 诊断性血管造影减少 治疗性血管造影增多,眼动脉瘤-CTA,无创性-3维CTA-术前准备 替代 有创性-平面DSA,外伤性颈动脉-静脉瘘(CTA & DSA),诊断性血管成像 无创性-3维CTA-术前准备 替代 有创性-平面DSA,23,MRA 替代诊断性 DSA,24,血管造影-大出血性疾病疾,1、脑实质出血:AVM、A瘤2、网膜腔出血:95% A瘤3、五 官 出血:AVM、纤维血管瘤、A瘤4、咯 血:支气管扩张、AVM5、呕 血:V曲张、粘膜糜烂、溃疡、A瘤、AVM、肿瘤6、便 血:同上7、尿 血:A瘤、AVM、肿瘤8、妇 科 出血:宫缩无力、宫外孕、A瘤、AVM、肿瘤9、腹 腔 出血:内脏破裂10、开 放出血:血管破裂 出血性代偿机制、出血性自我保护机制 超选择性血管造影-高压性血管造影 药物性血管造影-,25,介入放射学技术分类,血管性介入技术1.取标本术2.造影术3.药物灌注治疗术4.栓塞术5.扩张成形术6.内支架置入治疗术7.过滤器置入术8.异物取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