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青少年信仰教育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5928151 上传时间:2017-12-2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5.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塑青少年信仰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重塑青少年信仰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重塑青少年信仰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塑青少年信仰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塑青少年信仰教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REN MIN JIAO YU人 民 教 育 201112LILUN理 论思 想 前 沿SI XIANG QIAN YAN信仰是生命的 “永动机 ”。 有了信仰 , 青少年才会有抱负 、 有志向 、 有目标 、 有追求 , 人生才会有超越 , 才会有幸福 。信仰是生命之根 , 是心灵之魂 , 是青少年成长的最高价值向导 。 没有信仰的人生 , 迷失方向 ,缺少动力 , 也必然走向坍塌 。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政治 、 经济 、 文化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 , 也带来了观念上的变革 。 政治上的民主 , 打破了过去一元革命意识形态的灌输 。 市场化经济 , 在带来物质富裕的同时 , 也带来了功利思想

2、 , 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日渐凸显 。 同时 , 伴随着全球化和网络化 , 西方文化长驱直入 , 挑战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美德 。 正是这样的社会背景 , 使文化和价值趋于多元 , 青少年的个人信仰也日益多元 、 世俗和自我 。我们曾对某省中学生价值观和信仰情况进行调查 。 结果显示 , 在 “你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 的回答中 , 排在前面的是 “身体健康 ”、“名誉和尊严 ”、“婚姻和家庭 ”, 而 “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 ” 则排在后面 。 青少年的人生信仰转向自我 , 很多人读书不再是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而是 “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 ”, “为能够有一个好的工作 ”。

3、经济在他们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不仅成为他们择业的主导因素 , 而且形成了一定的拜金主义倾向 , 传统的 “君子不言利 ”、 “义重于利 ” 的观点遭到了半数以上中学生的反对 。 “勤俭节约 ” 也不再是消费的主导观念 , “月光族 ” 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主义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从这次调查我们可以看出 , 社会转型期的显著特征就是旧的价值观遭到质疑 , 新的价值观没有确立 , 于是形成了价值观的混乱 , 导致青少年的信仰迷失 。 对此 , 著名作家王蒙曾指出 : “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 占有关系调整了 , 带来许多诱惑 , 社会固有的价值标准和道德标准受到挑战 。比如 , 顾全大局

4、的集体主义被肆意张扬的个人至上论调质疑 , 一直推崇的勤俭节约美德正在接受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的挑战 , 婚姻和睦的基础遭受新式生活观念的冲击 , 等等 。 究竟如何理解观念领域产生的困惑 ? 当务之急 , 需要激浊扬清 ,明晰主流价值的追求和价值的判定 。 不解决这个问题 , 必然导致青少年的信仰危机 , 使社会未来的发展产生危机 , 和谐社会的构建无从谈起 。”同时 , 青少年除了具有个人信仰以外 , 还要具有社会信仰 。社会信仰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 。 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 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也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 所以 , 在我国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 就是要坚定学生对中

5、国共产党领导 、 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 , 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 社会信仰是统一的 , 不存在个人的选择 。我们只有将个人对社会的信仰统一到主旋律上 ,社会才能产生凝聚力 , 才能够和谐与稳定 。我们对某省中学生的一项调查表明 , 青少年社会信仰的主流是积极的 。 调查显示 , 有 96.6%的中学生认为爱国主义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 , 他们拥护党的领导 , 对党和国家充满信任 。 有 89.41%的学生认为和谐社会建设非常必要 , 而且 87.18%的学生对和谐社会建设充满信心 。 同时 , 对国家倡导的政治信仰 , 不再如新中国成立之初那么高度一致和单一 , 而是出现了信仰的多元

6、 , 主导信仰有所动摇 。 在 “共产主义是否已经成为你的信仰 ” 中 , 选择 “是 ”的有 36.84%,选择 “不是 ”的几乎对等 , 占 36.18%, 还有 27.18%的人不清楚 。 在问及入党动机时 , 只有 5.15%的中学生选择了 “信仰共产主义 ”, 却有 42.13%的人选择了 “获取政治资本 , 方便以后的工作或从政 ”。 一些对大学生信仰状况的调查也表明 , 存在着主导信仰动摇的情况 。 所以 , 加强共产主义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仰重塑青少年信仰教育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授 冯建军一2REN MIN JIAO YU人 民 教 育 201112思 想 前 沿SI X

7、IANG QIAN YAN读者热线 : (010) 82296705电子信箱 : Lifedumailcomcn的教育 , 在现阶段尤为迫切 。固守信仰 , 必须坚守信仰教育 。信仰教育是个体对某种思想观点的自觉学习 、 理解 、 认同 、 信任 、 觉悟 、 践行的实践活动 。严格说来 , 信仰不能教 , 它只能是个体在理性判断基础上的情感培育 , 是基于对某个观点的认同所形成的高度信任 、 仰慕 , 并转换为个人自觉行动的过程 。 其实 , 我们并不缺乏信仰教育 。 一个人从小学到中学 , 甚至到大学 , 一直都在接受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指导下的信仰教育 , 却没有收到良好的成效 。 我们需要

8、反思信仰教育 , 在反思中重塑新时期的信仰教育 。1. 坚持信仰主导性与多元性的统一 。依据主体的不同 , 信仰分为个人信仰和组织(国家 、 社会 ) 信仰 。 个人信仰关系到个人心灵的选择 ; 组织 (国家 、 社会 ) 信仰是对 “好社会 ” 的期待和笃信 , 关系到社会的凝聚和国家的繁荣 。信仰是主体的自由选择 , 个人信仰的主体是个人 , 组织信仰的主体是国家和社会 。 对个人信仰而言 , 个人可以有信仰的自由 。 但对组织而言 ,只有组织的信仰自由 , 个人作为组织的一员 , 个人信仰必须与组织信仰相一致 , 保持对组织信仰的认同和笃信 。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信仰选择 。 邓小平指出

9、 ,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 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 ”, 是建党之源 , 立国之本 。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信仰 , 学习马克思主义 , 践行马克思主义 。信仰自由 , 并不意味着信仰的放任自流 , 人性的美好和社会的正义决定了信仰有正确与错误 、 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 科学的信仰符合科学真理 , 符合人性 , 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 只有科学的信仰才是正确的 , 才是值得追求乃至于献身的 。 个 人的信仰自由还必须与社会的主导信仰保持一致 ,这样社会才能和谐统一 。社会的转型和改革开放 , 使多元文化 、 多元价值成为当前社会的重要特点 。 但多元并不意味着“随意 ”

10、, 并不是 “信不信都行 ”, “信什么都行 ”。当前青少年的信仰问题主要表现在主导信仰的缺失和科学信仰的迷失 。 因此 , 青少年信仰教育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信仰的不动摇 , 同时培养青少年科学的信仰观 , 引领他们走出信仰的迷途 , 确立科学的 、 合理的 、 正确的信仰 , 实现信仰的主导性和多元性的统一 。2. 确立以幸福生活为根基的信仰教育体系 。2010 年五四青年节 , 温家宝总理寄语广大青年朋友既要 “仰望星空 ”, 又要 “脚踏实地 ”。 正如他那首 仰望星空 的诗所写道的 : 星空是 “那样寥廓而深邃 ”, 是 “那样庄严而圣洁 ”, 所以 , 它“让我苦苦地求索 、

11、 追随 ”, “让我充满热爱 、 感到敬畏 ”。 我以为 , 温总理所说的 “星空 ”,就是信仰 ;仰望星空 , 就是要坚守信仰 。信仰的高度决定着人生的高度 。 一般来说 ,信仰教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 第一层次是个人对美好生活的信仰 , 即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对人生意义的追求与价值实现 ; 第二层次是道德信仰 , 即对理想人格与和谐人际关系的追求和向往 ; 最高层次才是政治信仰 , 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和执著追求 。以往的信仰教育 , 常常只讲社会要求 , 不讲个体需要 。 于是 , 信仰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主体利益之间缺乏内在联系 , 信仰变成了与个人生活无关的东西 , 导致信仰

12、教育缺乏吸引力 。 其实 , 信仰教育不仅不能排斥个体生活 , 而且要基于个体生活 , 为了个体生活的幸福 , 只有这样 , 信仰教育才容易为个体所认同 , 才不至于沦为 “假大空 ”的 “圣人 ”教育 。当然 , 信仰教育的层次还必须与个体的身心发展相适应 。 现在信仰教育中的一大怪现象就是教育内容的倒挂 , 对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做人规范的教育 。 共产主义教育固然必要 , 但不适合小学阶段 。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的 , 热爱党要从热爱妈妈做起 , 否则对小学生来说 , 都是空话 , 是徒劳的 。 在人生发展中 , 道德发展是有阶段的 , 信仰也有不同的层次 。 我们

13、需要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 ,从低到高合理安排生活信仰 、 人际信仰 、 道德信仰 、 人生信仰 、 政治信仰等内容 。 如小学生适合进行生活信仰教育 、 人际信仰教育 , 初中生适合进行道德信仰教育 , 高中生适合进行政治信仰教育 , 大学生适合进行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教育 。 无论哪种信仰教育 , 都不能成为 “圣人式 ”的教育 , 都必须基于学生生活 , 是理想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对话 , 是信仰对生活的提升 。3. 创新以主体为核心的信仰教育方法 。信仰始于学习 , 始于对某一思想观点的深入了解 。 没有深入了解 , 就不会有认同 , 更不会有信仰 。 但信仰的学习 , 与关于某

14、种思想观点的知二3REN MIN JIAO YU人 民 教 育 201112LILUN理 论思 想 前 沿SI XIANG QIAN YAN识学习有着很大的不同 。 因为从本质上说 , 信仰不是知识 , 它是一种理性的情感 , 是对某种观点发自内心的认同 、 信任和敬仰等 。 信仰以情感为核心 , 但这种情感不是盲目的崇拜 , 也不是基于外力的被动相信 , 而是一种内心的理性自觉 。 所以 , 信仰不能强迫 , 强迫是建立不起信仰的 。当前信仰教育在方法上主要是灌输 , 尤其是政治课的直接灌输 , 极不利于信仰的形成 。 政治课的灌输 , 一是把信仰教育学科化 、 知识化 , 脱离学生的生活

15、, 成为思想教条的教育 ; 二是采用灌输的方法 , 把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的工具 , 把考试作为制约他们接受的唯一砝码 。 为了考试 , 教条虽然被记住了 , 但没有深入内心 , 没有达成思想的认同 。 不仅如此 , 还会形成学生的排斥心理 ,“你强制我接受 , 我偏不接受 ”。信仰教育的核心不是解决认识问题 , 而是解决思想问题 。 任何思想都只能是主体自己的思想 ,所以 , 思想问题的解决关键是使选择者成为选择和接受的主体 , 而不是被迫选择和接受 。 如今 , 信仰教育必须创新以主体为核心的教育方法 , 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 , 使信仰教育的过程成为主体理性自觉 、 审慎选择的过程

16、 。在这个意义上 , 信仰教育的根本作为就在于引导学生进行理性选择 、理性判断和理性自觉 。 教师不是信仰教育的强迫者和灌输者 , 而是信仰教育的引导者 。 我们不需要为学生选择什么而担心 ,我们要相信 , 只要是科学 、正确的信仰 , 就能够经受住考验 , 经受住学生的挑选 。 但信仰的形成不是一帆风顺的 , 黑格尔曾经说过 , 一部精神发育史 ,就是心灵矛盾 、冲突 、再矛盾 、再和解的无限过程 。因此 , 学生在信仰形成中出现反复 , 出现思想矛盾和斗争 , 都是正常的 , 关键是教师要学会引导 。信仰教育的方法不只限于理性的选择 , 还在于情感的教育 。 因为信仰是对某种思想观点的笃信不疑 、 一往情深 。 没有情感 , 只会形成正确的认识 , 而不可能转化为信仰 。 情感是信仰的支撑 , 信仰是情感的最高存在 。 所以 , 信仰教育不能成为知识教育 , 必须成为情感教育 。 情感伴随认知产生 , 但情感是认知过程中的体验 。 信仰教育要回归生活 , 创造生活中的情感体验 , 使学生在理性认知的基础上 , 从情感上获得认同和肯定 ,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