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体会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5915758 上传时间:2017-12-20 格式:PDF 页数:120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谈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谈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谈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谈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体会(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NO20 1本刊特稿人类已跨入新的21世纪,新世纪充满新的机遇与挑战,也孕育着新的思想与新的观念。新世纪伊始,我国新一轮课改正式拉开了实践的序幕,随之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也已经颁布,数学教育经历着一场“革命”,数学教育思想与观念、教育方法与手段将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注重学生探索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成为新世纪数学教育的主题。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中华民族要想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拥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能担当起历史的重任。正如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的培养就落在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肩上。本人从

2、我区实施新课改以来一直战斗在教学的第一线,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思考,谈谈自已在新课标下,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先行(一)教师要吃透新课程的“新”关注新课程,深入理解新课程,是搞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前提条件。新课程的“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课程目标改革的“新”。 改变了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课程结构改革的“新”。 改变了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课程结构改革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每个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同时,由

3、于课程资源的拓展与扩大,对教师的研究意识与创新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3、课程内容改革的“新”。 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了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课程学习方式改革的“新”。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5、课程评价改革的“新”。 改变了课程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拨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在评价的结果上,不只关注评价结果的准确、公正,更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注重质的评价与量的评价的有机结合。6、课程管理改革的

4、“新”。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以及学生的适应性。总之,教师要明确新课程“新”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二)教法要有所创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贵在得法。若教师的教法陈旧,或者是“新瓶装旧酒”,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是一句空话。采用的教学方法,要着眼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学方法要新颖,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要力求做到:1、相信学生。即相信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尊重学习上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2、大胆放权。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学习的

5、时间,给学生提供自我思考、自我体验的机会,避免包办代替,避免剥夺学生独立、细致、深入思考的余地;3、精心指导。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不放任自流,而且把重点放在学法指导上,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相信自身潜能,从而转变学生观念。二、创设数学思维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积极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数学教育在新时代的要求。在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新教材的内涵,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数学情境。(一)创设悬念型思维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备课时,教师首先分析学生原有的思维状态,想方设

6、法把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有趣、易于学生接受的问题,同时设置重重悬念,根据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围绕一定的问题,依据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通过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力,亲自探究和主动发现,从而产生新领悟,得出相应的结论,因而要求教师要有:1、渊博的知识;2、质疑的技能;3、教学机智;4、应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二)创设疑惑型思维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合理地创设疑惑型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不易全面考虑、容易产生混淆、学生独立难解的问题,给学生合作学习、自主讨论创造一定条件,教师先

7、合理分配好学习小组,组织好学生之间的集体交流、讨论,而在反驳别人提出的问题时,又常常从对方的思想中受到启发,因此,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争辩是砸碎习惯性思维,开辟创新思维的利器。(三)创设反思型思维情境,引导学生创新在数学教学中,对每一个数学问题的反思,可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不自觉的反思,另一种是自觉的反思。一般说来,一个数学题不止一种解法,而是由于我们的经验和思维的局限性,首先想出的解法未必是最好的解法。新的解法是在几经反思中出现的,这种反思过程,一般人未去注意,是一种不自觉的反思,通过自觉反思,既可检查逻辑上有无漏洞,又可以发现本解法的缺点;既可将此有关知识、方法联系起来,又可从发现新的方

8、法、技巧和命题,从已知发现未知的数学真理。实践表明,反思既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能力的重要环节,又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不可缺少的必要途径。谈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体会 易 锋2013.NO20 2三、发挥新教材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新课标下,新的数学教材增设了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涉及统计、镶嵌、概率、对称以及空间观念等,这些内容突出了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教学中不能精枝大叶,一笔带过,一定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使学生形成相应的认识方法和能力,新增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大有文章可做,在

9、教学中需认真把握。总之,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的灵魂所在,是广大教师肩负的历史重任,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以民族的兴旺为已任,不断探索、创新,新一轮课改就一定会取得预期的效果。(作者单位: 重庆市清华中学校)摘 要 我认为要创建一个和谐的优秀班集体必须要做到情为先。教学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他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如果只用校规、校纪、班规、班纪这些条条款款来约束是绝对不行的,必须融入师生情感交流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 情感交流 和谐 心理学认为,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高,也较容易接受新知识。因此,我们要创建一个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才有利于老师开展班级管理工

10、作,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圆满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我认为要创建一个和谐的优秀班集体必须要做到情为先。教学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他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如果只用校规、校纪、班规、班纪这些条条款款来约束是绝对不行的,必须融入师生情感交流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当班主任以来,我就要求学生每周交一次师生交流本,要求学生把心中的不快、抑郁、苦痛和酸楚等心理问题和对班上的建议、意见等等尽情倾诉其中,不必在乎语法(我是一个数学教师),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有一次,我从女生匡平的交流中得知:她父母因感情不合,离婚两年,匡平随其母到继父家,与继父的女儿常常争吵,她感到心理很不平衡,多次辍学离家出走。当我知道她的心理障

11、碍时,多次找她谈话,常请她到我家中做客,告诉她很多生活哲理,让她从生活实际出发,克服困难,努力学习,为自己的未来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后来,匡平学习进步很大,还当上了我们班的班长。就这样,我在和学生的字里行间传递着感情的同时把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了他们的思想工作,学生也乐于接受我的观点,师生之间亲密无间,和谐相处。每周一的班会课,我都用自己健康的心态、积极的情绪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和谐良好的心理氛围,为他们的创建、创新,创设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给学生讲授青春期话题、人际关系、考试焦点等知识,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试方法和自我保健常识。同时,把自己的感悟如“抬起头

12、来做人”、“待人要热情”、人要“性善”等人生经验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我还采用肯定学生优点、语言激励、心理暗示等方法,让脆弱的学生坚强起来,乐观开朗、笑对生活,坦然面对困难和挫折等等,这样才最容易开启学生的心扉,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全面准确的掌握他们的思想和情感特点。这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使其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在健康心理的支配下,和谐同步。在生活上、学习上我也特别注意给予他们真实的帮助,教师对学生要发自内心地“关注和爱护”。在他们遇到困难时送上一个满含鼓励和期待的眼神;在天气突变时叮嘱他们注意增减衣物;在雨天里默默递上一把伞;在课堂上经过他们身边时仿佛

13、不经意地弯腰俯身轻轻为他们捡起笔和纸;在他们取得进步和成绩时投去那充满先赞许的微微一笑和竖起大母指;在他们遇到不幸时为之付出帮助和真诚的泪。这些工作看似琐碎,却让学生们感受到了爱,让我和孩子们的心贴近了,学生们都愿意将自己的困惑、欢乐、成功与我一同分享。“桃李不言下自成溪。”沐浴在师爱中,学生们也愿意将自己的爱传递给别人。整个班级被爱的氛围所萦绕。目睹着这些孩子变得开朗了、成熟了、懂事了,看到他们的变化如此之大,全班其乐融融,我都感到莫大的欣慰和幸福。班主任虽然给予学生们充分的尊重、关心、爱护,但也会碰到个别屡犯错误而悔改态度较差的学生。现在的中学生大多具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你越是反对他做的他越

14、做,此时可适当使用“以情惩罚”策略。对于之前已经打好了“以情鼓励”的基础、已经非常在意班主任的态度与感受的学生来说,突然撤销、剥夺先前曾给予的积极情感,学生的内心会产生难过、内疚、受谴责等感受,从而进行自我反省,认识错误并努力改正。当学生犯错误时,班主任在注意场合、时间的前提下,应指出学生的缺点与不足,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感觉:“你这样做,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我很生气,我万万没有想到心目中一个这么优秀的你,竟然会犯如此错误。”当学生仍然犯错时,班主任可以减少用眼睛关注他的次数,减少对其日常生活的关心,减少与其主动打招呼的次数,并暗示这是由于他犯错误而造成的,只要努力,朝好的方向发展,老师仍然会尊重

15、、关心他。如果效果仍不明显,可采用“情感反思法”,即给其一张纸一支笔,让其在白纸的左边列出平日里班主任对他的诸多关心、爱护,在白纸的右边列出自己所犯的错误,通过两边的对比,使他产生一种内疚感,觉得自己对不起班主任。在我的经历中,好多学生进行情感反思时,感到懊悔、内疚,甚至失声痛哭,改正错误的力度出乎我的意料。“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感染作用。融情于学生的学习和活动中,渗透到生活的最细微处,可以缩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距,扩大师生的心理复合区,班集体的人际关系也就非常和谐,也会把班主任从理论说教的传统育人模式中解放出来,于轻松中省时省心地顺利完成教育任务。全体师生在

16、和谐的班集体中愉快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啊!(作者单位: 重庆市渝北中学校)用情创建和谐班级 陈 瑶本刊特稿2013.NO20 3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而庞大的系统工程,而农村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又是整个教育的关键和难点,要搞好农村小学教育必须注重班级管理。而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与科任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要管理好农村小学的班级,必须得分析农村小学班级的现状,根据实际采取相关措施,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才能与时俱进,走上正规化道路。在这里我谈谈自己任班主任以来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农村小学班级的现状 现在农村小学的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能完成学习上的任务,但是少部分学生如果管理不好,将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农村小学条件差,随着学生人数的减少,使得一些教学点撤销与合并,学生集中到相对路远的完小,而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娇惯脆弱,受不得点滴委屈,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一般由目不识丁的爷爷奶奶带,由于娇惯,疏于管教,养成了一些坏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