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论文:音乐教育重在聆听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5909146 上传时间:2017-1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论文:音乐教育重在聆听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学论文:音乐教育重在聆听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学论文:音乐教育重在聆听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学论文:音乐教育重在聆听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学论文:音乐教育重在聆听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论文:音乐教育重在聆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论文:音乐教育重在聆听(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音乐教育重在聆听内容摘要 现在在中学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在关注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形式多样化的同时,却忽略了对音乐的聆听,失去了对音乐本身的关注,这样的音乐欣赏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吗?以下是从六个方面介绍了聆听的重要性和提高学生对音乐关注的方法,让音乐老师在音乐鉴赏的教学过程中重视聆听,阐述了音乐教育重在聆听。关键词 音乐审美能力 感知 聆听 创作很多老师在实际教学中非常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努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老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大量的学科综合、设计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实践证明:学生对音乐课的喜爱明显增强

2、了。但是,当我们在课堂上不断地尝试新方法时,却发现我们的音乐鉴赏教学在逐渐的背离音乐的本质:采用概念化、文学化、美术化等等的方式来解释音乐,把音乐鉴赏的目的归结为获取某些知识,解释某种观念或宣传某种思想,忽视了聆听音乐才是音乐欣赏中的中心环节。胎教,这个词大家不陌生,百科全书里就提到,让胎儿听一些优美的音乐,能刺激胎儿的脑部发育,受过胎教的宝宝对音乐敏感。受过胎教的宝宝一听见音乐就会非常高兴,并随韵律和节奏扭动身体,从没出生时我们就知道聆听音乐的重要性。其实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就是依赖于听觉,离开了听觉思维,音乐就失去了意义。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

3、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于音乐教学的过程。 ” 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更应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注重以听觉感知,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中心,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感知,重视聆听,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为教学目标,把全部教学活动牢固地建立在有效的聆听音乐,深层次体验音乐上。音乐教研员也曾讲过,一堂课三分钟之内要听到音乐,三分钟过后还没听到音乐响起,那这堂课不是音乐课。感受与鉴赏对于学生学习音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有效的感受与鉴赏音乐呢?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聆听音乐。美国学者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所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

4、有被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下面我说说自己在音乐教学中采取的一些聆听音乐的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一、带着问题聆听音乐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敏锐的听觉,在欣赏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状态,知识能力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产生欣赏的热情和欲望,刺激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欣赏活动中,积极、主动、专注,学习的目的性更强,形成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的过程,感知和体验音乐的程度也会因此而加深。例:在西北放歌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上去高山望平川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歌曲的演唱采用了什么方法?节奏怎样?2,青海花儿歌曲有几句?

5、音乐情绪怎样?3,西北地区的民歌旋律、节奏怎样?4,现代民歌与教材中听到的民歌有什么联系?就这样,学生们分别带着这些问题,仔细聆听了音乐。课堂上时而鸦雀无声,时而是生动热烈的讨论,时而是激烈的争论,在争执不下时,学生会主动要求再听几遍。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了解了有关我国西北民歌的音乐知识,而且印象是深刻的。又如:在欣赏爵士乐的时候,对爵士乐的概念和特点是不好解释的,刚开始上课,我就给抛给学生一个问题:什么是爵士乐?以这个问题为线索,学生通过不同风格音乐的对比鉴赏,爵士乐代表作品的聆听,学生逐渐的对爵士乐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在课程即将结束是再次将什么是爵士乐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自然有一个答案

6、。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聆听,自然是积极的、主动的。这种聆听的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而无需动脑的局面,呈现了主动聆听、积极体验、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教学情境。二、抓住音乐主题聆听音乐主题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富有较强的表现力,意义也比较完整。它是形成全曲音乐形象的基础,很重要,因此创作音乐作品时,首先应把精力集中于此。我们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一定不能忽视对音乐主题的聆听。音乐主题是音乐作品的灵魂所在,也是最能让欣赏者留下深刻记忆的旋律,在音乐课上,我们老师要抓住音乐主题展开教学,可以通过聆听主题音乐片段、主题音乐视唱、主题音乐演奏、主题音乐对比等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音乐主题产生直观

7、的审美注意,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拓展性的鉴赏教学,这样就使得学生关注了音乐的旋律、节奏型、调性、曲式、织体等等。三、抓住音乐特点聆听每个音乐作品都有它独特的地方旋律、音色、节奏、和声、支体,我们音乐老师要首先能准确抓住音乐的特点,这样才能在给学生聆听的过程中有的放矢,通过音乐作品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千篇一律的让学生没有目的,没有重点的听,长期下去学生自然失去对音乐听的兴趣,这样的音乐课如何谈的上让学生对音乐有体验?音乐作品中独特的地方往往都是整个音乐作品中的亮点和精华所在,让学生抓住音乐特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不仅有效的提高了上课的效率,而且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也会增强。比如我在

8、进行曲单元的欣赏教学时,管风琴是很特别的乐器,婚礼进行曲是学生较为熟悉的乐曲,我就让学生先了解认识管风琴,在学生对管风琴的音色和特点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欣赏其它相关的音乐作品,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兴趣也更浓厚,聆听的效果也更有效。 让学生对音乐作品中的特点有感知,在感知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观察力,逐渐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四、在学生的参与实践中聆听现在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自学和参与,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也越来越多,但很多时候我们老师注重了学生的参与而忽略了学生对音乐的关注,忽略了聆听而让学生单纯的“动”起来,表面上看起来学生参与到了教学中,课堂气

9、氛活跃了,透过现象我们不难发现:没有重视聆听的音乐鉴赏教学活动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无效的!只有多听,才能潜移默化的对学生音乐素养有所提升。下面以莫扎特G 大调弦乐小夜曲欣赏教学中的片段来看一下如何在学生参与实践中让学生重视音乐。首先,为了让学生感受乐队有力的全奏和因休止符形成的短促节奏所产生的音响效果(从音乐要素出发),在欣赏呈示部主题中的第一旋律时,通过聆听、对比、男生短促有力的歌唱、女生在强拍处握拳表现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这些都是紧紧围绕主题旋律展开的音乐活动。接着,为了让学生体味旋律的细微变化,从音乐要素出发,在欣赏第二主题旋律时,先让学生看谱聆听,再具体分析:开始是连贯的,然

10、后由倚音而产生轻盈,最后因顿音记号和休止符而产生跳跃,关注了旋律的细微变化,关注了倚音和顿音的运用效果。然后由师生优美的接唱:老师唱第一小节,女生唱第二、第三小节,男生唱第四小节,要求把自己的旋律特征很到位的表现出来,通过歌唱深入感受长音、倚音、顿音、休止符的表现效果。最后,为了整体地感受这两条主题旋律的不同特点,体味它们的不同美感,教师弹奏,男生起立歌唱有力的第一旋律,女生坐着歌唱柔美的第二旋律,时而分开唱,时而同时唱,同时唱时有了复调的效果。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始终围绕音乐展开,学生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实际也是学生自己聆听的过程,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感受、体味,使学生对音乐有了非常深刻

11、的印象,在音乐的美感呈现中,内心充满愉悦。五、在对比中聆听音乐艺术作品,某种意义上来说,其本身就只是音符的组合,而因最初作曲者的心意而赋予了各色的情感或情节,这种情感情节通过对各个音符的单独的和整体的特殊处理而表现出来,这就是所谓的一度创作。而二度创作就是对音乐作品的演奏、演唱,二度创作由于加入了演奏者、演唱者对作品的个人理解,所以同一个音乐作品就会变成多种“味道”出现。现在教学条件改善了,我们老师有条件从多种渠道找到很多不同版本的同一个音乐作品,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合理的运用对比的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对比欣赏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印象,而且对比的过程

12、本身就是一个“鉴”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自然起到了“赏”的目的。很多古典音乐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些枯燥,但如果结合流行音乐来听的话,学生就非常感兴趣了。比如我给学生欣赏灵魂的共鸣时,就选用了两大才子林俊杰和郎朗,郎朗为其演奏了一段“拉赫曼尼诺夫 博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乐曲,制造了流行与古典的完美碰撞,颠覆了人们以往对古典音乐的刻板印象,重新为它定义,进而填平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的鸿沟,这样的音乐非常符合现在学生的欣赏习惯,很快音乐就“抓住”了学生的兴趣,整个教学过程非常顺畅,甚至下课后还有学生主动向我要音响资料准备在课下继续欣赏。当然我们也可以很好的利用学生资源或者老师自身的优势来展现音乐作品的“

13、现场表演(演奏)版本”,这样的教学效果也会非常出彩。如:在卡门序曲的教学中,我用二胡演奏了二胡版本的卡门,老师现场的演奏,学生的兴趣那是不用说了。六、发挥课外资源,巩固聆听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课时有限,我们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必须将课堂延伸,注重课外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引导,让音乐欣赏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使课堂教学形成开放型的模式。组织课外音乐欣赏、校园广播、器乐演奏会、文艺演出等等,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聆听、感知音乐,这样不仅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印象,逐渐提高对音乐的喜爱程度,而且音乐氛围的创设也可以扩大学生对优秀音乐作品的涉猎范围。以新课堂标准基本理念为依据,有些学

14、校就在元旦文艺汇演中,增设了听辨名曲的内容:即各班在节目演出后,选派代表听辨名曲主题,并将所得分计入班级总分。这些名曲主题来自课堂教学内容,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当音乐响起时,全场寂然无声,每个人都在聆听,都在检测自己是否熟悉这首名曲。当台上的代表回答正确时,场上响起一片掌声;当代表一时想不起时,全体学生会一起大声回答。会场的气氛热烈、生动、活泼,美妙的旋律深深地印在全体学生的心里。 音乐是听觉的、感受的艺术,它通过声响对人的情感产生影响,作曲家总是力图通过音乐作品再现自身内心深处的感受,好的音乐作品也总是强烈、细腻地表达了作曲家内心丰富的情感。正是由于音乐艺术的这种特征,决定了在音乐课程中,感

15、受与鉴赏一直被视为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教师要十分重视音乐的感受与鉴赏教学,要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引导学生从感受音乐入手,以探索音乐本质特征为出发点,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去探索音乐、去发现音乐的本质,逐渐提高对音乐要素的认识和理解,用音乐本身的艺术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使他们置身在美妙的音乐世界之中,充分地去体验音乐、思辨音乐、认识和理解音乐的艺术内涵,逐步丰富、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重视聆听,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习惯为目标,这样才能有效的逐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参考文献1、中国音乐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委办2、音乐学科教育学 曹理 何 工 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