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为一种专业组织的高等教育系统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5904699 上传时间:2017-12-1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6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作为一种专业组织的高等教育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作为一种专业组织的高等教育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作为一种专业组织的高等教育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作为一种专业组织的高等教育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作为一种专业组织的高等教育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作为一种专业组织的高等教育系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作为一种专业组织的高等教育系统赵文华提要 本文通过考察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 , 提出专业性是高等教育不变的特征。现代高等教育的专业性表现为专业性与通识性的结合。改革我国现存的狭窄的专业教育模式实乃当务之急 , 但不能背离高等教育的专业性特征。关键词 专业性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作者 赵文华 , 上海交通大学高教研究所讲师、博士纵观高等教育发展史 , 有关普通教育 (相关的称谓有自由教育、博雅教育、一般教育、通识教育等 )与专业教育的争论一直贯穿其中 , 并且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将争论引向高潮。当前 ,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我国高等教育正进行着全方位的变革 , 其中一项重大而复杂的工程就是对培养目标作

2、战略性调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 , 建国后几十年间沿袭前苏联狭窄的专业教育模式的种种弊端已暴露无遗。一时间 , 通才教育 (通识教育 )成为一种改革的潮流。我认为 , 改革现存的狭窄的专业教育模式实乃当务之急 , 同时也要防止矫枉过正 , 避免走上另一个极端。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模式的调整 , 既要借鉴国外经验又要从本国国情出发 , 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体现时代特征 , 满足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 , 同时必须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 , 尤其不能背离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专业性。一、专业的涵义长期以来对专业这一概念的认识很不一致 , 导致人们对专业特有

3、属性认识的偏差。我的理解是 : 专业有广义与特指之分。广义的专业是指知识的专门化领域。特指的专业是指当专业与培养人的活动相联系时 , 往往就成为一种培养人才的基本单位 , 演变为一种教育实体。这个实体形成的依据是学科分类和社会分工需要 , 实体的任务是对高深专门知识分门别类地进行教与学。所以 , 我认为专业是指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 , 分门别类进行高深而专门知识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1 。高等教育系统就是为人们提供专门研究和为从事专门研究作准备的场所。专业教育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大学的萌芽阶段的分类教学。在我国 , 春秋时期孔子的私学就有德行、言语、文学的分类 , 这可视为专业教育的

4、先祖。南北朝时期 , 南朝宋明帝设“总明观” , 分玄学、儒学、文学、史学四科 , 这是分科教育的开始。隋朝设国子学、太学、门学、书学、算学、律学等科。在古希腊 , 智者派创设了文法、修辞和辩证法。柏拉图等人提出和发展了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但客观地说 , 无论东西方 , 这一时期的专业教育性质还比较模糊 , 属于知识的分类而非专业的分类 , 并且它与现代大学也没有较深的渊源关系。欧洲中世纪大学具有现代意义高等学校的组织雏形和特征。从诞生之日起 , 中世纪大学就有明显的专业教育的特征。 1158 年建立的意大利波隆亚大学的前身就是一所专门整理、研究和传播罗马法的法律学校。 1231 年成

5、立的萨莱诺大学是以医学校为基础的。而当时最负盛名的巴黎大学建有法律、医学、文学、神学四院 , 一度成为欧洲各国大学的榜样。几乎每所中世纪大学都没有医学、文学、法学、神学教师会。由于僧侣是中世纪知识的占有者 , 大学以培养大学教授、法官和高级僧侣为己任 , 以神学为主 , 兼修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天文等科教113 2000高等教育研究育。18 世纪欧洲产业革命后 , 大学教学以神学为主的时代结束了。产业革命加速了知识的分化进程 , 大学开始围绕各类专业、各个学科、各门课程组织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到 19 世纪 , 发端于英国的大学改革浪潮推动了专业教育的进程。牛津和剑桥大学均进

6、行了重大改革 , 增设近代科学 , 使自然科学成为主要学科。在改革传统大学的同时 ,“新大学”运动蓬勃发展 , 一大批地方大学相继诞生 ,“新大学”紧紧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 培养为本地区服务的工程技术人员。由此可见 , 19 世纪后期 , 除原有的古老的神、医、法而外 , 工程、技术、农业、兽医、管理等都进入大学门墙之内 , 侧身专业教育之列了。高等教育专业化特征更加突出 , 大学里学术系统的专门学部制度化了 , 这些专门化的学部一头与中等教育相连 , 另一头与就业市场相连。20 世纪初 , 高等教育从单一走向多样化。从学校类型看 , 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 , 知识的增长速度加快 ,

7、 各种专门化程度较高的专业学院纷纷诞生。从学校层次看 , 除了传统的本科教育仍保持其活力外 , 适应当地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初级学院”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初级学院中 , 从农业到工业 ,从家政到商业 , 从医疗部门到服务部门等 , 无所不包 , 其专业设置体现出所在地区的经济结构。二战以后出现的世界范围的大学改革浪潮 , 使大学的形态、职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现代高等教育与科技、生产、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加密切。经济发展产生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 , 对专业教育提出了更为丰富的内涵。由于科学技术发展呈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并驾齐驱的态势 , 高等教育的专门化和整体综合化将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整

8、合。西方国家习惯于把高等教育划分为专业性高等教育和学术性高等教育。前者指专业范围属工科、农科、医药、师范、财经、法律、管理及其他应用性、技术性科类 , 旨在培养学生从事有关专业实际工作的高等教育 ; 后者是指专业范围属人文、数学、自然科学及其他科类中的基本理论领域 , 旨在培养学生从事专业学术性工作的高等教育。这种划分方式充分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专业性。二、专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纷争以上所描述的专业教育发展进程是单线条的。事实上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 为了正确把握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调整的价值取向 , 有必要对历史上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纷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欧洲中世纪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存在

9、着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 (即后来的通才教育和专业教育 ) 之争。此后这种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坚持普通教育的代表人物 , 如约翰斯图亚特密尔认为 :“人首先是人 , 然后才是商人、企业主或专家。因此 , 让教育使他们成为有能力、有理智的人 , 他们以后在生活中所担当的角色会满足他们自己。” 2 永恒主义教育坚持教育所追求的是人的完善 , 如赫钦斯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人 , 不是人力。他主张大学课程中 , 哲学处于最高层次 , 其他学科处于其次地位 , 实验科学处于从属地位 , 专业技术被置于最低地位。其理论依据是 ,没有充分的自由教育作为基础 , 专业教育就只能培养出一些没有教养的专家。存在主义教育反

10、对把教育视作为学生日后谋求职业出路作准备的工具 , 认为过分的专业化教育会降低人的重要性 , 因此主张 ,专门化的学科必须与人文学科同时学习 , 即专门化与人性化相结合 , 使学生成为其专业的主人而不是奴隶。正如雅斯贝尔斯所指出的 , 专门知识是否有意义取决于掌握这种知识的人。然而 , 人们不能不正视 , 随着高等教育通过积极参与广泛的社会活动而确立了自己的合法地位 , 并一步步向社会中心转移 ,曾作为普通教育的理论基础的理想主义哲学也逐渐转向实用主义哲学。仔细考察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观念之争 , 其实质是教育的“人的理智发展”和“为生存而准备”的目的之争。不少人在谈论普通教育时往往以美国为典

11、型 ,那么 , 了解美国高等学校普通教育 (1945 年以前常用的称谓是自由教育 , 后用通识教育或普通教育 )的发展轨迹是必要的。有人将美国普通教育在大学中的发展归纳为五个时期 : 3 (1) 普通教育高贵而狭隘时期 (1636- 1775 年 )。北美早期的学院以训练神职人员和造就绅士官吏为目标。这一时期 , 多数学院的确不屑于传授实用知识 , 但其侧重的古典学科 , 如希腊语、希伯来语、修辞学、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天文以及神学等等 , 正是官吏所需的治人之术。因此 ,只要是高等教育 , 就有自己的培养目标 , 以此作为培养人才的出发点和归宿 , 并从中体现出区别于基础教育的专业性。但

12、专业性并非一定是实用性。现代大学中的哲学专业、历史学专业、政治学专业 , 其所学的课程也不是被人们认为是实用的 , 但其专业性却是不争的事实。所以 , 早期美国大学的普通教育其实也是一种专业教育。 (2)普通教育失去光彩的时期( 1776- 1913 年 )。独立后的美国亟需大批实用人21 论作为一种专业组织的高等教育系统才 , 大学中宗教和古典学科课程大大减少。 19 世纪初涌现的州立大学开始重视对现代科学知识的传播 , 满足各行各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莫雷尔法和随之涌现的赠地学院更为专业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可见 , 专业性是随着时代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的变化而变化的 , 这一时期的专业性由于受

13、功利主义影响 , 所以实用色彩很浓。 (3)普通教育的第一次复苏时期 (1914- 1944 年 )。大学的普通教育的复苏有助于解决共同的问题是一战后不少政治家和教育家的希望。以赫钦斯为代表的一批人对美国大学教育在专业教育价值观驱使下 , 无视个人道德理性、精神生活和基本知识与能力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4) 普通教育的第二次复苏时期 (1945- 1969 年 )。二战后 , 教育家又希冀大学普通教育能为消除人们的沉沦、满足人们的渴望作出贡献。以哈佛大学自由生活中的普通教育报告出台为代表 , 以后一系列事件的刺激 , 如前苏联卫星上天、美国校园事件冲击等 , 使普通教育受到了重视。但由于

14、普通教育课程缺乏内在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 因而流于“开胃菜点”。(5)普通教育缓慢发展 (1970 年至今 )。 70 年代以来 ,美国经济变动较大 , 社会分工不再稳定 , 社会问题日益增多 , 因而需要在专业教育中增加普通教育 , 促进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 , 弥补专业教育造成的大学生的人格危机和文化分离 , 使大学生和谐发展。从这五个时期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 , 美国高等学校普通教育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 不如人意之时常在。众所周知 , 在信息时代 , 像亚里士多德和培根那样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师已不复存在 , 一个人只能希望成为有限领域里有学问的人。所以笔者并不主张使用“通才”这一术

15、语 , 而倾向于使用“ T 型人才”或复合型人才 , 即既具有宽广厚实的知识面又掌握某些领域专深知识的人才 , 更适合于社会的需求和人才成长的规律。正如怀特海所指出的 ,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成为博学多才和术精艺巧的人。我们需要的是既精通技术又了解其社会影响 , 既懂得技术又能意识到它在人类的一系列活动中所处地位的人 , 专业的深度必须与跨学科的广度相适应。在迎面而来的知识经济时代 , 劳动者应该是“知识工人” , 并且知识社会里的劳动力的核心是由高度专业化的人才组成的 , 专业化程度越高 , 知识的应用效率越高 , 知识创造的财富越丰厚 , 所以 , 传统意义上的“通才”如果不具备专业化的知识

16、,“就会被当作浅薄者对待”。同时 , 仅仅把专业知识作为目的还远远不够 , 因为知识不是孤立的 , 专门化知识还必须深深扎根于人类知识体系的土壤里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知识经济社会同时又是学习化社会 , 以人们的职业和岗位变动频繁作为反对专业教育的论据 , 实质上仍将视野局限于学校教育之中 , 忽略了知识经济必须与终身教育相伴而行 , 学习将伴随着人的一生 , 也就是说 , 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的培养 , 不能仅仅寄托在学校教育阶段。总之 , 在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 , 高等教育的专业性是以知识的广博性为基础的 , 是专业性与通识性的结合。三、我国高校专业建设的变革与发展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 , 50 年代 , 我国高校引进了前苏联的专业教育模式 ,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 由于所培养的人才需要在相当程度上与社会需要相对应 , 人才职业生涯中岗位变动不大 , 因而专业数越来越多 , 专业覆盖面越来越窄 , 并且工科与文理科截然分割。 1998 年 7 月 16 日 , 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