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痛风知识:中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258814 上传时间:2017-01-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湿病痛风知识:中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风湿病痛风知识:中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风湿病痛风知识:中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湿病痛风知识:中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风湿病痛风知识:中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认为,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痹证。对于痹证的辨证,首先要辨清风寒湿痹与热痹的不同。热痹以关节红肿灼热疼痛为特点,多见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虽有关节酸痛,但局部无红肿灼热。其中以关节疼痛游走不定者为行痹;痛有定处,疼痛剧烈者为痛痹;肢体酸痛重着,肌肤不仁者为着痹。病程日久者,还应辨别有无气血损伤及脏腑亏虚的证候。此型多见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痹证是因感受风、寒、湿、热所致,故祛风、散寒、除湿、清热以及舒经通络为治疗痹证的基本原则。现将行、痛、着、热痹的主证、治则及方药分述如下:一、行痹主证: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或有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治

2、疗原则: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方药:防风汤加减。防风、麻黄、当归、秦艽、肉桂、葛根、茯苓、生姜、大枣、甘草。酸痛以肩肘等上肢关节为主者,可选加羌活、白芷、威灵仙、姜黄、川芎祛风通络止痛。酸痛以腰背关节为主者,酌加杜仲、桑寄生、淫羊藿、巴戟天、续断等温补肾气。酸痛以膝踝等下肢关节为主者,可加独活、牛膝、防己、萆 通经活络,祛湿止痛。二、痛痹主证: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关节不可屈伸,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治疗原则: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方药:乌头汤加减。乌头、麻黄、芍药、甘草、黄芪、细辛、桂枝。加减用药,可参见行痹有关内容。三、着痹主证:肢体关节重着,酸痛,

3、或有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苔白腻,脉濡缓。治疗原则:除湿通络,祛风散寒。方药:薏苡仁汤加减。薏苡仁、苍术、羌活、独活、防风、川乌、麻黄、桂枝、当归、川芎、生姜、甘草。关节肿胀甚者,可加萆 、木通、姜黄利水消肿。肌肤不仁者,可加海桐皮、 莶草祛风通络。四、热痹主证: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稍舒,痛不可触,或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苔黄燥,脉滑数。治疗原则: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方药:白虎桂枝汤加味。生石膏、知母、桂枝、甘草、忍冬藤、连翘、黄柏、海桐皮、姜黄、威灵仙、防己、桑枝。皮肤有红斑者,加丹皮、生地、赤芍凉血消斑。有硬结者,加蚕沙、苡仁、赤小豆除湿散结。午后潮热或夜间烦热者,加青蒿、地骨皮。综上所述,在痹证的治疗中,根据风、寒、湿、热病邪的偏盛,选择不同的治法。行痹以祛风为主,兼有散寒除湿,佐以养血;痛痹以温经散寒为主,兼以祛风除湿;着痹以除湿为主,兼用祛风散寒,佐以健脾;热痹以清热为主,兼用祛风除湿。痹证日久则应根据正气亏虚的不同,采用益气养血,补养肝肾,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医师/药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