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口腔疾病基本检查和诊断技术0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258748 上传时间:2017-01-1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5.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口腔疾病基本检查和诊断技术0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二章 口腔疾病基本检查和诊断技术0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二章 口腔疾病基本检查和诊断技术0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二章 口腔疾病基本检查和诊断技术0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二章 口腔疾病基本检查和诊断技术0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口腔疾病基本检查和诊断技术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口腔疾病基本检查和诊断技术0(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口腔疾病基本诊治技术第二章 口腔疾病基本检查和诊断技术第一节 医院交叉感染控制根据 2006 年 9 月 1 日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防止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对于口腔医学从业人员来说,防止医院内的交叉感染显得尤其重要,要求临床工作者必须掌握手卫生、基本的消毒以及自我防护的基本知识和具体操作。一、手 卫 生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和手卫生实施规范要求,在诊疗场所应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医务

2、人员执行手卫生措施提供必要条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开展手卫生工作的全员培训,使所有医务人员加强无菌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接触不同患者之间,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患者前后。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5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后。洗手的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

3、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1首先取下双手所戴所有饰物,修剪指甲,清理甲沟污物。2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3取少量肥皂(或皂液) ,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4认真揉搓双手至少 15 秒,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及指缝,具体揉搓步骤归纳为以下六步法(图 2)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互进行。(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5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干净双手,用洁净纸巾或消毒毛巾擦干。

4、二、戴 手 套1将双手洗净、干燥。2将左右两只手套相对,用示指和大拇指夹持两只手套的内边,然后先将左手五指分开伸入左手手套的五指套中。3再用左手持右手手套外面并打开手套边,让右手也同左手一样分开五指分别插入手套的手指套中。4用戴好手套的双手持手套外面调整手指在指套中的位置。5将手套边缘套过双侧袖口,注意不要碰到衣袖或其他未消毒物品。三、口腔黏膜消毒外科手术术前都要对手术区域进行消毒。口腔黏膜的消毒分为全部口腔和局部黏膜区域,本文仅介绍口腔局部黏膜消毒方法,用于经黏膜进入的手术切口区消毒和局部麻醉的进针区域消毒。(一)口腔黏膜消毒剂进行口腔黏膜消毒时,首先应选择正确的消毒剂。目前临床常用的口腔黏

5、膜消毒剂有:1碘酊杀菌力强,但刺激性大,故在不同部位使用浓度不同。%。碘过敏者禁用。2氯己定溶液为广谱消毒剂,刺激性小,故使用广泛。消毒口腔黏膜的氯己定溶液浓度为 3碘伏含有效碘 碘伏水溶液用于皮肤和手的消毒,同样也可用于口腔黏膜的消毒,其作用优于碘酊。具有消毒彻底、刺激性小、着色浅的优点。(二)口腔黏膜消毒方法嘱患者张口,术者左手持口镜牵开唇颊部或舌,暴露手术区域,先用干棉球擦干术区,再用无菌棉签蘸取适量消毒剂,从手术中心区开始,由内向外涂擦,消毒的范围应该超过手术区域。(三)容易出现的问题1术区在使用消毒剂之前未用干棉球擦干。2涂擦消毒剂方式错误,如由外向内擦或无规则涂抹。3消毒剂蘸取过多

6、,涂擦时在黏膜表面流淌。第二节 口腔及颌面部基本检查一、口腔一般检查(一)口腔一般检查的准备1医师的准备 医师应仪表端庄、仪态稳重、着装整洁,在开始检查前应修剪指甲、穿白大衣、戴口罩和眼罩、流动水下六步洗手法洗手,洗手后戴手套。注意:戴手套前做好椅位和灯光的调节,戴手套后避免交叉感染。(1)体位调节1)医师体位:医师位于口腔科治疗椅的右前方或右后方,取坐位,脚底平放于地面,大腿下缘和双肩与地面平行,背部(脊柱、脖颈)挺直,头略前倾,肘关节高度与患者口腔高度在同一平面上。2)患者体位:调节治疗椅,患者仰卧位,头部与医师肘部平行,检查上颌牙时,患者咬合平面与地面成 4590角,检查下颌牙时,咬合平

7、面尽量与地面平行。(2)灯光调节:检查前调节好口腔科综合治疗台的椅位和灯光,保证光线充足和良好的视野。调整灯光时注意将灯光逐渐上移至口腔,应将光线集中照射口腔,避免直射患者眼部。2患者的准备口腔检查时患者口腔应清洁。如患者口内软垢或牙石过多,可用 3%的过氧化氢溶液含漱或擦洗口腔,可以要求患者刷牙或洁净后再行口腔检查。3检查器械的准备所有器械均应经高温高压灭菌消毒。口腔检查常用器械包括口镜、探针、镊子,有些特殊检查还需要专门的器械和仪器,如叩诊检查需要的叩诊器械,测试牙髓活力需要冰棍、牙胶棒、牙髓电活力测定仪等。4口腔检查表的阅读和使用首先认真阅读检查表后附录的填写说明,然后按照填表顺序进行检

8、查和记录。牙体情况的记录按照牙体表现的异常情况将对应的代表数字填入牙位对应的方格内,如发现左上第一前磨牙釉质发育不全,则在相应的牙位对应格内填人数字 6(牙发育不全) ;如有充填体并有龋,则填入 3;如无异常,则填人 O;牙龈出血、牙石和根尖部扪痛检查情况按照有、无在相应方格内填入:1(有) 、0(无) 。动度(0 度、I 度、度、度) ,叩痛(、+、+) 。如考官指定区段,则可以进行指定区段的检查和记录。未在表格内列出的项目可以在检查表后的填写内容中体现。如有异常则需要文字描述所见,包括颌面部情况、软组织、牙列、阻生牙情况(牙位、阻生类型) 。(1)口腔检查表(表 22)口腔检查表使用说明1

9、)检查下列项目,将异常表现按所示符号登记在相应牙位的空格表中。牙体情况符号:0 无异常1 有龋 4 缺失2 有充填体无龋(包括窝沟封闭) 5 牙体损伤3 有充填体有龋 6 牙发育异常视诊下的牙龈出血:无 O、有 1;牙石:无 0、有 1;松动度:0、I、;叩痛:、 、+、+;根尖部扪痛:无 0、有 1;2)口腔其他情况视诊所见如未见异常,在相应处用“”表示;用牙式和(或)文字记录异常所见。口腔颌面部情况:未见异常异常表现口腔软组织情况:未见异常异常表现牙列:未见异常异常表现阻生牙:无有(牙位、类型)修复体:无有(牙位、类型)(二)口腔一般检查的方法口腔一般检查包括视诊、探诊、叩诊、扪诊和牙齿松

10、动度的检查。实行每项检查操作前,向被检查者做适当的说明;检查动作应尽量轻柔,避免引起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和损伤,在检查实施后告知被检查者检查结果,并给予必要的防治指导。检查时应首先检查主诉部位,然后再按一定顺序,如从右上象限左上象限左下象限右下象限依次进行全口牙的检查,以免遗漏。检查时正确握持器械,一般左手握持口镜,右手使用探针和镊子,检查时右手无名指为支点,防止滑脱和误伤。熟练应用口镜反射并集中光线于被检查部位,增加照明,通过口镜形成镜像反映不能直视的检查部位,利用口镜牵拉软组织。1视诊 视诊内容包括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口腔颌面部和软组织情况、牙齿和牙列情况等。(1)全身健康状况:观察患者的全身

11、健康和精神健康状况。(2)颌面部情况:观察颌面部发育是否正常,是否对称,有无肿胀、畸形、肿物及窦道等。(3)口腔软组织:观察牙龈是否充血肿胀以及肿胀的程度和范围,是否存在窦道;黏膜色泽是否正常,有无水肿、溃疡、肿物等。(4)牙和牙列:观察牙颜色、形态和质地变化,如龋损、着色、牙体缺损、畸形、隐裂以及磨耗等;观察牙排列、数目是否正常、有无发育异常、牙列是否完整、有无缺失牙;观察口腔中修复体的情况,如充填体是否完整、边缘是否密合、有无继发龋坏等。2探诊(1)工具:普通探针(5 号镰形探针) 。大弯端用于检查咬合面,三弯端用于检查邻面。(2)探查内容:探查龋或缺损部位的范围、深浅、质地以及是否敏感及

12、露髓;有无邻面龋坏发生;充填体边缘的密合程度,有无继发龋及悬突;牙本质敏感的部位和敏感程度。(3)探诊方法:探诊时采用执笔式握持探针,一定要有支点,动作轻巧,不可用力探入深龋近髓处或可疑露髓孔,以免引起患者不必要的疼痛。注意:普通探针不能用于牙周袋的探诊,以免刺伤牙周组织。探查时还要注意邻面的探诊不要遗漏。3叩诊(1)工具:金属手持器械的平端,如银汞充填器的柄端、金属口镜柄、压光器柄等,但是不能用尖头镊子柄作叩诊工具。)叩诊方法:执毛笔式握持器械,垂直向叩诊叩击牙尖或切缘,水平向叩击牙冠部唇(颊)舌面中部或牙尖嵴,依据患牙对叩诊的反应(包括叩痛和声音清浊) ,判断根尖部和牙周膜的健康状况和炎症

13、程度。一般选择正常邻牙作为对照牙,先叩击邻牙作为对照。(3)叩诊检查的要点:叩诊顺序为先叩击正常牙作为对照,再叩击患牙。叩诊的力量宜先轻后重,一般以叩诊正常牙不引起疼痛的力量为适宜力量。(4)叩诊结果的表述和记录叩痛():表示用适宜力量叩诊患牙反应同正常牙。叩痛():用适宜力量叩诊患牙感觉不适。叩痛():重于适宜力量叩诊,引起患牙轻痛。叩痛(+):轻于适宜力量叩诊,引起患牙剧烈疼痛。叩痛(+):患牙的叩痛反应介于叩痛()和叩痛(+)之间。(5)容易出现的问题1)选择不正确的工具:比如选择尖头镊子进行叩诊。2)叩诊顺序和方法不正确:比如仅进行垂直或水平向一个方向的叩诊,或者先进行患牙的叩诊,叩诊

14、力量过大等。3)记录结果不正确:比如将叩诊结果记录为疼痛、不痛等,或记为叩()、叩()等。4扪诊 医师用手指触扪可疑病变部位,了解病变部位、范围、有无扪痛、有无波动感等。(1)根尖部扪诊:用示指指腹于可疑患牙的邻牙唇颊侧或舌侧牙龈的根尖部开始扪压,慢慢向可疑患牙根尖部移动,观察是否有压痛。如有压痛则提示根尖周组织有炎症存在。(2)脓肿波动感扪诊:若根尖周已形成脓肿,应以示指和中指双指轻放在脓肿部位,分别用两指交替上下推压按动,用指腹扪及波动感。(3)注意事项:扪诊时应按照扪诊顺序操作,不要遗漏扪诊内容,在进行脓肿扪诊时,要体现手指交替按压的动作,用另一手指感知波动感。5牙齿松动度的检查(1)方

15、法用镊子夹住前牙切端或抵住后牙咬合面的窝沟,做唇舌向(颊舌向) 、近远中向和上下向摇动牙,观察牙晃动的程度。(2)结果记录I 度松动:仅唇舌向或颊舌向一个方向晃动,或晃动幅度小于度松动:两个方向的晃动,即除唇舌向或颊舌向晃动外,近远中向也有晃动,或晃动幅度在 12间。度松动:三个方向的晃动,即唇舌向或颊舌向、近远中向和垂直方向均有晃动,或晃动幅度大于 23)常见问题或错误1)后牙松动度检查时使用镊子夹持后牙牙冠,而非抵住咬合面。2)结果仅记录为松动和不松动。二、牙髓活力检查牙髓活力测验是诊断牙髓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包括牙髓温度测验(冷测、热测)和牙髓活力电测验。(一)测 自制小冰棒或成品化学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医师/药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