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思考题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872895 上传时间:2017-12-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思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思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思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思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思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思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思考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思考题:一、恩格斯如何通过对黑格尔一个命题的分析揭示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试述黑格尔在对“现实性”问题的论述中是怎样以貌似保守的形式阐发了他的革命的辩证法思想。答: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对黑格尔这个命题及其意义是这样论述的:(1)黑格尔有一个著名的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 ”(2)在人们的日常意识中,现实和现存往往是不加区别的,黑格尔在这里正是利用人们日常意识对“现实”和“现存”这两个概念的混淆,在表面上好像是在为现存的一切辩护,为普鲁士专制制度祝福,但实际上是通过这种保守的表达形式表达了他革命的辩证

2、法思想。因为在黑格尔看来,并非一切现存的都无条件地也是现实的,只有合乎必然性、从而合乎理性的存在才具有现实性。这意味着现实性决不是某种社会状态或政治状态在任何条件下都具有的属性。历史上一切现实的东西在其发展中都会丧失自己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成为不合理、不现实的东西,这时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就会取代它。(3)根据黑格尔的意见,一切事物都是过程的集合体,是依存于一定历史条件变化发展和灭亡的,世界上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东西。事物随着它的条件的改变,原来具有必然性而作为现实的东西就会丧失其存在的必然性,成为不合理、不现实的东西而为具有必然性的新的东西所取代。一切现实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注定要

3、走向其反面,成为不合理性、不现实的东西,它们从一开始就包含着不合理、不现实的东西。因此,这个命题内在的真正含义即:凡是现存的,都一定要灭亡。这显然是革命的辩证法思想。(4)按照这种思想,一切事物都只是暂时的,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所有的只是不断生成和灭亡的过程,且只有这种过程及其观念才具有绝对的意义。人类社会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其中每一阶段相对于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条件来说都是必然的,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对于从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会逐渐成为过时的、不具有必然性、不合乎理性而走向灭亡的东西。人的思想

4、认识也是如此,人的认识和科学是在认识从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一切真理也只是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没有一成不变的绝对的永恒的真理。历史同认识一样,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美的理想状态中最终终结;完美的社会和“国家”是只有在幻想中才存在的东西。这种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绝对的人类状态的观念,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的上升过程,什么都不存在。只有这种无始无终发展的、革命的性质及与其相应的发展的思想才是辩证法所承认的唯一绝对的东西。(5)然而,黑格尔这一革命的辩证法思想却是在其保守的形式和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中所

5、表达的,这正说明黑格尔所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主张的动摇性和两面性,是由其阶级局限所决定的。恩格斯不仅指出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 ,而且指出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保守性和阶级局限性,并进一步阐述了辩证法的基本思想。他说,辩证法的基本思想有五个方面:一、从辩证法的革命性质来看,它永远结束了以为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二、从人的认识的辩证法来看,它揭示了人类认识总是从2不知到知、从浅到深、从低级到高级,通过无数相对真理的认识一步步接近绝对真理,但人类的认识和科学的发展永远也不会穷尽真理;三、从历史发展的辩证法来看,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不是永恒不变的,历史上依次更替的各种社会制

6、度在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既具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也具有其历史的暂时性,人类社会永远不会停留在某种绝对状态上;四、从哲学自身发展的辩证法来看,辩证法不承认任何最后的绝对真理和人类绝对状态的观点,它本身不过是不断发展的客观过程在思维着的头脑中的反映;五、辩证法唯一的保守的方面即承认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相对稳定性;但事物的稳定性是相对的,而事物的变动性或革命性是绝对的。二、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如何揭示和分析哲学基本问题的?答:(1)恩格斯首先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在哲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在远古蒙昧时

7、代,因为人们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于是便有灵魂对于其肉身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思考。其实这是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最早的思考。然而灵魂不死的观念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决不是一种来源于宗教的安慰,而是一种真正的不幸,因为人死后灵魂还要为其肉体生前的行为负责,为其罪责接受惩罚,永远不得解脱。(2)但灵魂可以脱离肉体而不死的错误观念却很容易导致人们将自己所不能驾驭的自然力人格化而形成关于神的崇拜,于是宗教便产生了。而随着人们智力发展自然发生的抽象化过程,便在人们的头脑中由互相限制的许多神的宗教崇拜逐步发展到一神教,错综复杂、相互制约的自然联系这时也被解释为有一个最高

8、的神来主宰。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就是这种认识过程发展的一个突出成果。因此,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像一切宗教一样,其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愚昧无知的观念。但这个问题在中世纪以尖锐极端的神创说表现出来了。所以中世纪的欧洲哲学只不过是神学的婢女。(3)资产阶级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适应其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的需要,在斗争中公开向教会提出了“世界是神创造的呢,还是从来就有的”这样的问题,才使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次被十分清楚地提了出来,并获得了它的完全的意义。(4)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对自然界何者为本原、何者为派生的问题。哲

9、学家们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始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用语就只是在这种意义上来使用的。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意思,如果给它们加上别的意义,就会造成极大的混乱。如施达克和教士们把贪图享受、追求肉欲和贪婪的人说成唯物主义者,把追求进步和有理想的人说成唯心主义者,就偏离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这一客观标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所包含的第二方面的内容是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

10、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世界?这样的问题也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对此世界上绝大多数哲学家都作了肯定的回答。无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都是可知论者。一切唯物主义者都坚持反映论的认识论,3承认世界是可知的,至少是那些可感知、可经验的客观现象是可知的。黑格尔对这个问题的肯定回答也是不言而喻的。因为黑格尔认为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所认识的,正是这个世界的思想内容,也就是那种使世界成为绝对观念的逐步实现的东西。而这个绝对观念则是从来就有的,是不依赖于世界并且先于世界而存在的;思维之所以能够认识世界,是因为它从一开始就已经是思想内容的内容,是这个现实世界在我

11、们的认识中被重新逐步地复归于绝对的观念和精神的过程。这里我们要认识的东西(现实世界)已经默默地被包含在它存在的前提即绝对观念之中了。其实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经过从认识到实践和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而实现的,是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和不断发展来实现的。不过黑格尔同几乎所有的哲学家一样,他们都因此把理论简单地等同于实践、简单地等同于现实了。(5)此外还有一部分哲学家否认人认识世界、或者至少否认人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如近代哲学家休谟和康德。休谟认为人只能认识自己的感觉,而感觉则因人而异,因此人无从知道感觉之外的世界究竟存在不存在,就是对于感觉也是需要怀疑的。康德则认为人只能认识自己所感觉到的东西,但

12、认识所依赖的感觉和经验的东西毕竟不是那个外在于我们的客观事物,更不是这些事物的本质,客观事物仍然是作为我们认识之外的“自在之物”而存在的。所以他们都因此而走向了不可知论。恩格斯说,对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等哲学怪论最有力的驳斥是实践,即试验和工业。既然我们能够自己制造出某一自然过程,按照它的条件把它生产出来,并使它为我们的目的服务,这本身就证明了我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是正确的,康德的“自在之物”也是不存在的。并且,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在我们经验的感性的现象之外,它们就在我们感性可感知的现象和大量偶然性的总和之中,是在现象和所有偶然性的总和中表现和实现的,也是我们借助抽象思维、科学分析及逻辑的论证能够把

13、握和理解的。三、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它们是根据什么问题来划分的?对“唯物主义” 、 “唯心主义”这两个术语存在着哪些误解?答:(1)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恩格斯说,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内容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对自然界何者为本原、何者为派生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和客观标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是根据它们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何者为派生的问题的回答不同而

14、划分的,正是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对物质和精神特定关系理解的不同,决定着这两个基本的哲学派别根本对立的基本的哲学思想和哲学发展方向。唯物主义认为精神只是人的意识或精神,它根源于人们的物质生活基础和现实物质存在,自然界对于精神具有本原性和根本的决定作用,意识只是人脑对于其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必须有现实的物质基础和客观对象。所以一切唯物主义者在认识事物和客观世界时强调尊重事实和规律。唯心主义则认为现实世界是为某种精神所规定和制约的,精神对于自然界具有本原性和决定性。所以一切唯心主义者在认识和说明事物与世界时,总是从头脑的想象和已有的观念出发,总是从抽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观念地来说明和解释世界。但唯物

15、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也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形态,它们对于这个关系问题的回答会有不同的历史特点。而不管怎样,我们都只能依据上述标准来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而不能依据其他的标准来说明什么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4(3)有的人在这个标准之外来讲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比如有的以旧唯物主义的感性直观性、机械性、非历史性和庸俗片面性缺陷为据,把唯物主义歪曲为物欲主义、利己主义或实用主义,把唯心主义说成是理想主义、意志主义或个人英雄主义;有的以脱离实践的实体主义抽象的物质观来界定与说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实际上把唯物主义混同于观念决定精神的同义反复,最终导致了唯心主义;还有的否认这个标准和划分

16、依据,抹杀物质和精神、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的区分与对立,以所谓抽象人本主义的人的立场和抽象的实践的立场来抹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宣扬其既不唯物、也不唯心的折衷主义立场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没有很好地理解恩格斯这里讲的从物质和精神特定关系意义上来回答它们关系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真正含义。而这些误解必然导致理论和实践上的许多混乱。四、恩格斯认为, “上一世纪”即 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有哪些主要缺陷?答: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18 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肤浅的、庸俗化了的形式之一,它具有的缺陷主要有:(1)机械性。它把一切运动都简单地归结为机械运动,企图用机械力学的原理来解释世界的一切现象。如拉美特里模仿笛卡尔动物是机器的观点把人也说成是机器。这主要是由于当时自然科学中只有力学而且是固体力学达到某种较完善的程度,化学、生物学和动植物学都还只处于刚刚起步非常幼稚的阶段。所以那时的自然哲学只是用观念的、幻想的联系代替尚未知道的现实的联系,用想象和纯粹的臆想来填充人们所不了解的现实的空白。(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