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科书道德情感承载的篇章研究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5804028 上传时间:2017-12-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科书道德情感承载的篇章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教科书道德情感承载的篇章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教科书道德情感承载的篇章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教科书道德情感承载的篇章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教科书道德情感承载的篇章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科书道德情感承载的篇章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科书道德情感承载的篇章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科书道德情感承载的篇章研究摘要:本研究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为分析样本,设定道德情感承载的分析维度,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其所蕴含的道德情感进行统计与分析。从教科书中提取四种道德情感主题以小学教材为分析样本,选取了自尊心、同情心、责任感、羞耻感四种道德情感,经过筛选、分析,整理出小学各年级语文教材含有 两心两感 因素的课文。王娟 等人以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为分析样本,对其所蕴含的道德因子进行统计与分析,明晰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道德因子的承载方式。中各学段随机抽取 4篇课文,共 12 篇课文作为评定对象,两位评定者按以上分析维度为评定标准,进行独立评定后

2、,根据评分者一致性信度公式:评分者一致性信度= A,其中 A为平均相互同意度,A=2M,n为评定人数,M为两人都同意数。得到评定者信度为0.816。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工具主要使用EXCEL 和SPSS17.0。 道德情感的频次统计:以小学语文教材中文本体现的道德情感为依据,对小学语文教材所有内容中的道德情感进行频次统计,并用非参数检验和卡方检验的方法分析道德情感的频次的拟合度及其与承载方式的关联性。三、研究结果小学语文教科书道德情感承载的篇章结构在 1 12 册教材中,承载道德情感的篇章呈现于各课文类型中。设定的分析维度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语文园地、综合性学习单元五种类型。

3、其中精读课文类型道德情感出现频次最高,综合性学习单元类型出现频次最低。小学语文教科书道德情感的主题分析1. 小学语文教科书道德情感承载的主题表现 统计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承载的四种道德情感主题的频次。详见表3-2。调用卡方拟合优度检验,考察四种道德情感主题在教科书中出现的频次是否具有倾向性,结果显示 2 =44.528,p 0.001,表明四种道德情感主题有极显着的倾向性。其中他人颂出现得最多,其次是他人苦痛,自我意识出现得最少。再分别对四种道德情感主题中所包含的道德情感主题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经分析发现,根据拟合优度检验发现自我意识、他人苦痛两个主题内部之间呈现非常显着的差异,他人谴责主题内部呈现

4、显着的差异。他人颂主题内部无显着差异。其中,自我意识主题中羞愧出现频次最高,自豪最少;他人苦痛主题中同情与怜悯出现频次最高,关爱最少;他人谴责主题中愤怒最多,鄙视与厌恶最少。小学语文教科书道德情感主题与学段的关系统计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道德情感主题及其包含的道德情感类别的频次。以道德情感主题和学段为变量做独立性检验,结果显示, 2 =15.991,p 0.0 5,表明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道德情感主题与学段有关。即不同学段的语文教科书在承载不同的道德情感主题上存在显着差异。经由对各道德情感主题下学段差异的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表明 他人谴责 道德情感主题在各学段上有非常显着的倾向性。在低段, 鄙视与厌恶 出

5、现得比 愤怒 多;在中、高段, 愤怒 出现得比 鄙视与厌恶 多。自我意识、他人苦痛、他人颂道德情感主题在各学段没有倾向性。小学语文教科书道德情感体验主体的性别分析1. 小学语文教科书道德情感主题与体验主体性别的关系 统计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道德情感体验主体的性别的频次。详见表 3-6。人物性别为男性发出的道德情感类别频次依次为:愤怒、同情与怜悯、尊崇与美、感激、羞愧、关爱、鄙视与厌恶、后悔、自豪。人物性别为女性发出的道德情感类别频次依次为:同情与怜悯、关爱、感激、尊崇与美、羞愧、愤怒、鄙视与厌恶、自豪。无法判断性别发出的道德情感类别频次依次为:感戴、尊崇与美、同情与怜悯、鄙视与厌恶、关爱、愤怒、羞

6、愧、自豪。并以道德情感主题和道德情感体验主体的性别为变量做独立性检验,结果显示 2 =17.084,p 0.01,表明教科书中道德情感主题与体验主体的性别有关。即语文教科书中不同的道德情感承载的体验主体存在性别差异。经由对各道德情感主题下道德情感体验主体的性别差异的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表明 他人谴责 、 自我意识 两种道德情感主题上承载道德情感体验主体性别上有显着的倾向性。其中,在 他人谴责 情感主题中,男性出现得最多,其次为无法判断,女性出现得最少。在 自我意识 情感主题中, 男性 出现得最多, 女性 、 无法判断 出现得最少。p 0.01,非常显着性差异,*表示 p 0.001,极显着性差异

7、。小学语文教科书道德情感体验主体的性别与学段的关系 统计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各学段道德情感体验主体性别的频次,以道德情感体验主体性别和学段为变量做独立性检验,结果显示 2 =11.317,p 0.05,表明教材中道德情感体验主体性别与学段有关。即不同学段的语文教科书道德情感承载的体验主体存在性别差异。经由对道德情感体验主体性别下学段差异的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表明各学段道德情感体验主体都有倾向性。在低段,道德情感体验主体性别 无法判断 出现得最多, 女性 出现得最少;在中、高段,道德情感体验主体性别 男性 出现得最多, 女性 出现得最少。小学语文教科书道德情感体验主体的角色分析1. 小学语文教科书道德

8、情感主题与情感主体角色的关系 统计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各道德情感主题上道德情感体验主体角色类型及具体人物角色的频次。详见表 3-9。以道德情感体验主体角色和道德情感主题为变量做独立性检验,结果显示 2 =11.646,p 0.05,表明教科书中道德情感体验主体角色与道德情感主题有关。即语文教科书中不同的道德情感承载的体验主体存在角色上显着差异。在三种人物角色类型中, 他人 类型出现得最多, 自我 类型第二, 非人类 出现得最少。在他人 类型中, 其他 角色出现得最多, 学生 角色位列第 二, 教师 角色出现得最少。再经由对道德情感体验主体人物角色类型下各道德情感主题差异的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表明各道

9、德情感主题的道德情感体验主体人物角色类型都有倾向性。 他人谴责 和 自我意识 两个道德情感主题上, 非人类 比 自我 多。在 他人苦痛 和 他人颂 两个道德情感主题上, 自我 出现得比 非人类 多。小学语文教科书道德情感体验主体角色与学段的关系 统计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各学段道德情感体验主体角色类型的频次。以人物角色类型和学段为变量做独立性检验,结果显示, 2 =89.468,p 0.001,表明教材中人物角色类型的体现与学段有关。经由对各个人物角色类型下学段差异的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表明三种人物角色类型在学段上呈现极显着差异。在低段, 他人 类型出现得最多, 非人类 类型第二, 自我 类型出现得最

10、少。在中、高段, 他人 类型出现得最多, 自我 类型第二, 拟人化 类型出现得最少。四、讨论小学语文教科书以 他人颂 和 他人苦痛 为道德情感主题的重点 从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语文教材中四种主题的道德情感均有涉及,但出现的频次存在非常显着的差异。 他人颂 这一道德情感主题出现的频次最多,其所包含的道德情感类别占了所有道德情感的 35.4%,其次为 他人苦痛 ,占所有道德情感的 39%。这两大主题无疑成为了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道德情感呈现的重点。它所包含的道德情感类别也较为广泛。 他人颂 包括 尊崇与美 、 感激 两个方面, 他人苦痛 包括 同情与怜悯 、 关爱 两个方面。小学语文教科书以 同情与怜

11、悯 为道德情感类别的重点 经分析发现,在四个道德情感主题中的各道德情感类别的频次存在非常显着的差异。 他人谴责 的道德情感主题中 愤怒 出现得最多,频次为 36 次,鄙视与厌恶 为 21 次。笔者认为 愤怒 这种道德情感的具有强烈的外显性,可以通过语言、体态等表达。 自我意识 道德情感主题中, 羞愧 出现得最多,频次为 22 次, 自豪 出现得最少,频次为3 次。在 他人苦痛 道德情感主题中, 同情与怜悯 出现得最多,频次为60次, 关爱 出现得最少,频次为 33 次。从总体上看, 同情与怜悯 、 尊崇与美 、 感激 等道德情感出现的频率都较高,对 羞愧 后悔 等道德情感表现得较少。可能是教材

12、编写者希望通过强调研究主体的积极情绪,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利用积极的心理资源,培养优秀的积极品质,使积极的情感体验居于主导地位。但是为了道德情感的完整性和以现实社会为基础背景,应提高这些道德情感在教材中的比例,使学生受到更全面的道德教育,成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人才。小学语文教科书道德情感承载的侧重点在学段的差异 我国心理学家朱志贤对儿童的道德情感进行了系统研究后发现:低段儿童主要是以社会反应作为自己情感体验的依据,中段儿童则主要是以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为依据,而高段儿童则开始以内化抽象道德观念作为依据。在教材中的道德情感也表现出阶段性。 在人教版小学教材中的道德情感呈现,就低段而言,多以呈现

13、 同情与怜悯 、 感激 、 关爱 等多是需要依据他人或社会反应的道德情感。朱志贤的研究中还发现小学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转折期,一般是在小学三年级,也就是中段阶段。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中段呈现的道德情感内涵不断扩大,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中段呈现出的 他人谴责 主题的道德情感开始增多,尤其是 愤怒 。中段的儿童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逐渐了解并形成道德行为规范,这与儿童道德情感发展规律相符,所以中段开始逐渐增加教材中的此类道德情感是促进儿童了解并不断巩固道德行为规范的有效途径。到了小学高段在生理尚处于发育阶段,情绪波动性大,内心的情感世界也日益丰富。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

14、,思维逻辑性增强,对事物的因果关系有较明确的认识,道德价值观初步开始形成。因此,教材中有关 尊崇与美 的道德情感的出现频次明显增加。但他们这种抽象思维还属于经验型的,其道德情感虽逐步发展而趋向稳定,但未成熟与深化,呈现出狭隘与肤浅的特征。所以,要重视道德情感的培养。小学语文教科书道德情感承载的体验主体以 男性 为主 17 首先,无论是总体而言,还是在各个学段的道德情感人物性别的频次上,道德情感体验主体为 男性 的频次都是大于 女性 和 无法判断 。各学段上, 男性 出现的频次随着学段的升高逐渐增加,而 女性 和 无法判断 的频次与学段无关。同时说明,在表达道德情感上,小学教材中更倾向于通过男性

15、人物来表达道德情感,而不是女性。 其次,人物性别出现频次在道德情感主题也存在差异。在 他人谴责 主题的道德情感与道德主体的性别有关,其道德情感更倾向于由男性人物来表现,而在 自我意识 、 他人颂 他人苦痛 道德情感主题上,道德情感体验主体的性别与之无关。在女性人物表现的道德情感中,更为突出 同情与怜悯 、 关爱 感激 等道德情感的表达,而男性更突出表达 愤怒 、 尊崇与美 等道德情感。这可能是由于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表现出温柔、体贴,富有爱心,而男性则更多地表现出尊敬和愤怒等强烈的情感,也可能与传统家庭中的 严父慈母 造成的性别标签有关。小学语文教科书道德情感承载的体验主体以 他人 类型为主

16、 首先,就具体人物角色出现频次而言, 其他 的出现频率是最高,也就是说,在小学教材中对于道德情感的主体有一部分人是没有明确的社会角色的。 学生 角色的频率位列第二,教材中 学生 角色的如此多数量的安排,可能是由于学生是与小学教材的主要读者 小学生为同一社会角色的人物,发出的道德情感更容易与读者引起共鸣。 作者 角色出现的频率位列第三,说明有一部分的道德情感体验主体的角色是隐藏于文本背后,并不是读者能够直接明确其社会角色的。 家人 角色作为小学生活环境中一种熟悉的社会角色,其较高频率的出现也体现了教材力图贴近学生生活。 其次,道德情感主题和人物角色类型有关。其中,在四种道德情感主题承载的体验主体角色的类型上, 他人 类型出现最多。 他人谴责 和 自我意识 两个道德情感主题上, 非人类 类型比 自我 类型多。在 他人苦痛 和 他人颂 两个道德情感主题上, 自我 类型出现得比 非人类 类型多。 第三,人物角色类型和学段有关。各学段 他人 类型出现得是最多的。在低段, 非人类 类型出现得比 自我 多。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