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医学检验技士考试辅导《临床检验基础》尿有形成分检查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258004 上传时间:2017-01-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医学检验技士考试辅导《临床检验基础》尿有形成分检查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级医学检验技士考试辅导《临床检验基础》尿有形成分检查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级医学检验技士考试辅导《临床检验基础》尿有形成分检查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级医学检验技士考试辅导《临床检验基础》尿有形成分检查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级医学检验技士考试辅导《临床检验基础》尿有形成分检查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级医学检验技士考试辅导《临床检验基础》尿有形成分检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医学检验技士考试辅导《临床检验基础》尿有形成分检查(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考试辅导 临床检验基础 第 1 页尿有形成分检查要点 1:检查方法尿沉渣是尿有形成分经离心沉淀、在显微镜下见到的尿有形成分。这些成分可来自肾脏或尿道脱落的细胞、形成的管型、结晶和感染的微生物、寄生虫等。尿沉渣检查可以弥补尿理化检查不足造成的漏诊,对辅助泌尿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等有重要意义。目前,尿有形成分检查常用的方法有传统光学显微镜检查法和仪器检查法。要点 2:沉渣检查虽可用尿沉渣分析仪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查。但迄今为止,仍无任何一种仪器可以完全代替显微镜检查,尿沉渣显微镜检查仍然是一种方法简便、价廉、结果最可靠的方法,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是最重要参考方法。(1)直

2、接镜检法:简便但阳性率低,重复性差,易漏诊。仅适用于急诊有明显混浊血尿、脓尿的检查。(2)离心法:敏感阳性率高,但操作较繁琐费时。国内外对临床尿沉渣检查方法,已制定了标准化操作程序。(3)定量尿沉渣计数板法:使尿沉渣检查更符合标准化的要求。(4)染色法:有助于识别细胞、管型等。1)M)染色法:为常用的染色方法,能辨别管型,尤其是透明管型及各种形态的红细胞、上皮细胞,并能区别存活及死亡的中性粒细胞和检出闪光细胞。2)巴氏染色法:观察有形成分的微细结构,对泌尿道肿瘤细胞和肾移植排异反应具有诊断意义。3)其他特殊染色:尿沉渣结合细胞化学染色、荧光抗体染色和酶免疫化学染色法:可清晰地辨别各种细胞、管型

3、的形态结构。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根据粒细胞含过氧化物酶的特点,可鉴别不典型的红细胞与白细胞,并可区别中性粒细胞管型及肾上皮细胞管型。酸性磷酸酶染色:可区分透明管型与颗粒管型。阿利新蓝、中性红等混合染色:可辨别白细胞种类和细胞存活情况;区分正常红细胞、小红细胞、影红细胞及上皮细胞、管型种类。要点 3:尿酸碱度和渗透压对有机沉渣物影响有形成分 红细胞 白细胞 管型高渗尿 皱缩,体积变小,星形或桑椹状 体积缩小 可存在较久低渗尿 膨胀,体积变大,不定形,无色 膨胀,易破坏 易崩裂酸性尿 可存在一定时间,体积缩小 体积变小,能存在一定时间 可存在较久碱性尿 溶解破裂,形成褐色颗粒 膨胀,形成块状结构

4、溶解,崩溃要点 4:我国尿沉渣检查标准化要求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考试辅导 临床检验基础 第 2 页(1)标准化操作:取尿 10心,采用水平式离心机,相对离心力(00g,离心 5持离心管 4590弃除上层尿,保留 沉渣,轻轻混匀后,取 1 滴置载玻片上,用 188222盖玻片覆盖后(注意防止产生气泡)镜检。首先在低倍镜视野(1010)下观察尿沉渣分布的情况,再转高倍镜视野(1040)仔细观察细胞。检查细胞,应观察 10 个高倍视野;检查管型,应观察 20 个低倍视野,分别记录每个视野的细胞和管型数,计算平均值出报告;如数量过多可报告有形成分所占视野的面积情况,如 1/3 视野、1/2 视野、满视野等

5、。报告形式为:细胞 型:2)建议逐步实行尿沉渣定量板法报告方式(l);还可采用尿沉渣分析工作站检查法,该法通过蠕动泵自动定量将尿沉渣吸入,并自动悬浮在流动池内,镜检后自动冲洗并定量报告,此两种方法均可实行标准化。要点 5:尿细胞检查红细胞(一)尿液红细胞形态(1)正常红细胞:尿中未经染色的红细胞形状为双凹圆盘状,浅黄色,直径大约 8m。(2)异形红细胞:尿异形红细胞常见的形态有: 1)大红细胞、小红细胞、棘形红细胞、环形红细胞、新月形红细胞、颗粒形红细胞、皱缩红细胞(高渗尿中多见)、影细胞(低渗尿中多见)和红细胞碎片。如图:不同形态的红细胞根据尿中红细胞的形态可将血尿分为 3 种。(1)均一性

6、红细胞血尿(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外形及大小多见正常,形态较一致。整个尿标本中红细胞形态不超过 2 种。(2)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大小不一,体积可相差 34 倍,尿中可见 2种形态以上红细胞,如大红细胞、小红细胞、棘形红细胞等。关于区分肾性或非肾性红细胞血尿,仍无统一的标准。多数认为:肾性血尿,异形红细胞80%;非肾性血尿,异形红细胞50%,大部分红细胞为正常红细胞(或均一性红细胞)。近来,区分肾性和非肾性血尿的新方法有:棘形红细胞百分率法:即红细胞具有 1 个或多个胞质突起的炸面圈样细胞5%为标准。红细胞容积曲线法:肾性血尿,呈不对称曲线,尿红细胞平均容积(于静脉

7、血 肾源性血尿,红细胞容积曲线法呈对称曲线,尿红细胞的 于静脉血红细胞的 流式细胞术:测定抗血红蛋白抗体或抗 白抗体染色的红细胞,以鉴别血尿来源。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考试辅导 临床检验基础 第 3 页(3)混合性血尿:指尿中含有均一性和非均一性两类红细胞。(二)参考范围(见下表)。尿沉渣主要成分参考值方法 红细胞 白细胞 管型 上皮细胞 结晶直接镜检法 0偶见/3/偶见/见 少见离心镜检法 03/5/偶见/见 少见定量分析板法 05/l 010/l (三)临床意义(1)肾源性血尿: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源性血尿时,多伴尿蛋白增多明显,而红细胞增多不明显,

8、还常伴有管型,如颗粒管型、红细胞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等。(2)非肾源性血尿1)暂时性镜下血尿,如正常人,特别是青少年在剧烈运动、急行军、冷水浴、久站或重体力劳动后。女性患者,还应注意是否有月经血污染尿,应通过动态观察加以区别。2)泌尿系统自身疾病:如泌尿系统各部位的炎症、肿瘤、结核、结石、创伤、肾移植排异反应、先天性畸形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血尿。3)其他: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合并血小板减少、血压、动脉硬化、高热;某些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泌尿系统附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精囊炎、盆腔炎等。非肾性血尿的特点为尿红细胞增

9、多,而蛋白不增多或增多不明显。要点 6:白细胞(一)尿液白细胞形态(1)完整的白细胞:新鲜尿中完整白细胞呈圆形,直径 1014m,不染色时核较模糊,浆内颗粒清晰可见;加入 1%乙酸处理后,可清晰地看到细胞核;染色后粒细胞的胞核呈紫红色,细胞质中可见紫色颗粒;常分散存在。在低渗尿及碱性尿中,胞体常胀大,直径可达 18m 左右,约半数可在 2h 内溶解。如图:白细胞(2)闪光细胞:急性肾盂肾炎时,在低渗条件下,可见到中性粒细胞胞质内颗粒呈布朗分子运动,在高渗尿及酸性尿中,白细胞常萎缩,直径多为 810m。如图:闪光细胞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考试辅导 临床检验基础 第 4 页(3)脓细胞:在炎症过程中破坏

10、或死亡的中性粒细胞外形多变,不规则,结构模糊,浆内充满粗大颗粒,核不清楚,细胞常成团,边界不清,已为死亡细胞,称为脓细胞。如图:成堆的脓细胞尿中白细胞形态受下列因素影响:尿 高,白细胞容易破坏,白细胞可于数分钟内破坏。尿稀释和尿渗透压减低,使尿中白细胞解体。尿标本置于温度高的环境或放置时间过长,白细胞破坏。(二)临床意义尿白细胞检查主要用于泌尿系统及邻近组织器官感染或炎症疾病诊断。(1)肾盂肾炎:由细菌感染所致,尿细菌培养为阳性。有些肾盂肾炎首发症状为血尿,或镜下血尿;在急性期尿白细胞明显增多,还可见小圆上皮细胞、闪光细胞等;多数有白细胞管型。(2)膀胱炎:尿白细胞增多常伴有脓尿,可见小圆上皮

11、细胞、大圆上皮细胞、闪光细胞等,但无管型。急性期可有明显的肉眼脓尿。用尿三杯试验可区分脓尿部位:如脓尿出现于第三杯,提示为膀胱颈炎、膀胱三角区炎症;如三杯均为脓尿(全程脓尿),提示病变位于膀胱颈以上的尿路,见于膀胱炎、输尿管炎、肾盂肾炎、肾脓肿、肾积脓等。(3)女性阴道炎、宫颈炎和附件炎:尿白细胞增多,常伴大量鳞状上皮细胞。在血尿中,如红细胞与白细胞比例为 500:1,应考虑出血,如比例为 200:1,应考虑为炎症。(4)肾移植后排异反应:尿中可出现大量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5)其他: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尿单核细胞增多,而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单核细胞减少或消失。嗜酸性粒细胞尿,见于某些急性间质性

12、肾炎患者、药物所致变态反应等。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考试辅导 临床检验基础 第 5 页要点 7:上皮细胞尿上皮细胞来源:主要来自肾小管、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一)上皮细胞形态(1)肾小管上皮细胞:来自肾小管立方上皮。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不一,多为圆形或多边形,又称多边细胞,略大于中性粒细胞(约为 );胞核圆形,核膜厚,核突出易见;胞质中可有小空泡,分布不规则,有时见数量不等的含铁血黄素颗粒或脂肪小滴,此时又称复粒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形态与移行上皮细胞底层的小圆上皮细胞相似,须注意鉴别。如图:肾小管上皮细胞(2)移行上皮细胞:由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近膀胱段等处的移行上皮组织脱落而来。

13、1)大圆上皮细胞:为表层移行上皮细胞,胞体较大,如果在器官充盈时脱落,则胞体较大,约为白细胞的 45 倍,多呈不规则圆形,核较小,常居中;如在器官收缩时脱落,则胞体较小,约为白细胞的23 倍,形态较圆。如图:表层移行上皮细胞(大圆上皮细胞)2)尾形上皮细胞:多来自于肾盂,为中层移行上皮细胞,体积大小不一,常呈梨形、纺锤形或带尾形,核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3)小圆上皮细胞:为底层移行上皮细胞,形态较圆,较肾小管上皮细胞略大,但胞核较小。如图:中层移行上皮细胞(尾形上皮细胞)如图:深层移行上皮细胞(小圆上皮细胞)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考试辅导 临床检验基础 第 6 页(3)鳞状上皮细胞:形体扁平而薄,又

14、称复层扁平上皮细胞,来自于输尿管下部、膀胱、尿道和阴道的表层。胞体为尿上皮细胞中的最大,形状不规则,多边多角,边缘常卷褶;胞核很小,呈圆形或卵圆形,有时可有两个以上小核,全角化者核更小或无核,为上皮细胞中胞核最小者;胞质丰富。如图:鳞状上皮细胞(二)临床意义(1)肾小管上皮细胞:尿中一旦增多,即提示肾小管病变。见于:急性肾小管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性炎症,如肾小管上皮细胞成堆出现提示肾小管有坏死性病变;慢性肾小球肾炎(可见复粒细胞);肾移植术后 1 周,尿内可出现较多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随后逐渐减少至恢复正常,但如发生排斥反应,则尿中可再度大量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及管型;如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见

15、含铁血黄素,则提示有慢性心力衰竭、肾梗死、血管内溶血等。(2)移行上皮细胞增多:尿中出现大量移行上皮细胞时,提示有相应部位的炎症或坏死性病变。膀胱炎时,可见大量大圆上皮细胞成片脱落;肾盂肾炎时,常见尾形上皮细胞增多。(3)鳞状上皮细胞增多:尿中大量出现或片状脱落,或伴白细胞、脓细胞,多见于尿道炎;女性患者,应排除阴道分泌物的污染。要点 8:其他细胞病毒感染细胞及其包涵体细胞内包涵体可作为病毒感染的诊断依据。通常用瑞获得一定的阳性率。常见细胞病毒包涵体有:人巨细胞病毒(涵体、人乳头瘤病毒(涵体、人多瘤病毒包涵体、单纯性疱疹病毒(涵体等。要点 9:尿管型检查一、尿管型形成机制和条件(1)尿蛋白质和 白浓度增高:尿蛋白质和 白,是形成管型的基础物质。病理情况下,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考试辅导 临床检验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医师/药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