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考试焦虑的关系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751510 上传时间:2017-1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考试焦虑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考试焦虑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考试焦虑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考试焦虑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考试焦虑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考试焦虑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考试焦虑的关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原大学教育学院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题 目 高中生考试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 学生姓名 王琨 学号 0901017 所 在 院 (系 ) 教 育 系 专业班级 2009 心理咨询班 指导教师 刘晶 2011 年 12 月 20 日题 目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考试焦虑关系的研究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问题的提出在当前“一卷定终身”的高考模式下, “考试焦虑”可以说是学生的职业病,大量的心理调查表明,在所有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情绪中, “考试焦虑”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所以,我们认识“考试焦虑”及其对学习的影响,了解影响“考试焦虑”因素无疑对于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习成绩大有裨益。而不

2、同的父母教养方式也会给学生的学习和考试增添一定的压力. 2. 研究的意义 由于考试在中学生的生活中占着重要的地位,考试焦虑不仅影响中学生的学习和考试效果,而且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具有很大的危害。因此,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卫生教育,开展对考试焦虑的研究和心理咨询指导工作,帮助中学生顺利进行学习和考试,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以提高其心理素质,促进智力和人格的全面发展,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家庭因素是影响中学生考试焦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研究发现家庭的教养态度、父母的教育行为、亲子关系等家庭因素对中学生的考试焦虑产生重要的影响。虽然考察家庭环境因素,仍然不能对

3、考试焦虑的发生作肯定的因果关系分析,但家庭的教育态度受孩子学习成绩好坏的左右。所以在研究考试焦虑问题时,抓住学生家庭教育这方面因素,对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十分有意义的。二文献综述1.概念界定 1)有关父母教养方式的定义,研究者引用最广泛的是 Nancy DarlingLawrencesteinberg(1993)的概念,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传达给儿童的对儿童的态度以及由父母的行为所表达出的情感气氛的集合体。2) Spielbergere 认为,考试焦虑是指评价情境中个体对广泛情境的担心导致的无序、紧张、心理唤醒的反映,是与具体情境相联系的焦虑。G.Mandle 认为考试焦虑是个体处于无助和紊乱状态下

4、的情绪。J.Wolpe 认为考试焦虑是一种条件性的情绪反应。Carveretal 认为考试焦虑是更广泛的“评价性焦虑”的特殊形式。郑日昌提出: 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景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等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的情绪性反1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3) 本研究赞同 nancy 提出的父母教养方式的定义,考试焦虑本研究则比较认同郑日昌提出的概念. 2.相关研究综述1) 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霍夫曼(Hoffman,1970)等人专门研究,惩罚这一普遍性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他们把惩罚分为强制和“爱的收回”两种。强制是指父母

5、对儿童的体罚、冷漠地拒绝、剥夺以及威胁等;“爱的收回”是指一种心理上的惩罚方式,它表现为父母不理睬、孤立儿童、对儿童表示失望等。研究表明:强制方式会阻碍儿童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化,同时也会降低儿童良知的发展;“爱的收回”会导致儿童与父母感情破裂,使儿童体验到对自身安全的威胁和焦虑感,并且会使儿童产生过度的内疚感,刻板地而不是灵活地去遵守社会行为规则。2) 关于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从考试焦虑理论研究的发展历史来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对考试焦虑的探索进入了系统研究阶段。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早期,在米勒的指导下,Samson 和 Mandl 正式启动了考试焦虑的系统性研究,六十年代取得了考试焦虑的概念和结

6、构的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七、八十年代,关于考试焦虑的各种理论大量涌现,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研究进入平稳深入的发展时期。李寿欣等采用日本学者铃木清编制的一般性焦虑测验(华东师大修订) ,对 701 名普通高中生和中等师范学生进行了测量,并与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座谈,研究结果发现:1 高中阶段学生的焦虑水平普遍过高,高中生和中师生之间的差异不明显。2 这一阶段学生的焦虑水平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焦虑水平高于男生,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和恐怖倾向上差异明显。3 低年级学生的焦虑水平高于高年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上表现突出,高焦虑者所占比例较高。3)

7、 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易高峰,易连云 2005 年对农村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焦虑水平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除学校外,家庭对其心理成长的影响更为重要。其中父母教养方式对学生焦虑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更为直接的、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焦虑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呈极显著性负相关,学生的焦虑水平与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之2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父亲的拒绝否认可以造成男生焦虑水平上升。父母亲的严厉惩罚可以造成女生严重焦虑。刘金同、孟宪鹏(2005)研究发现:父亲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和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容易导致考试焦虑,而无

8、考试焦虑者更多地得到了母亲情感温暖理解。高中生考试焦虑与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密切相关。三课题研究的思路及方法途径1研究思路先查找资料,设计研究方法,提出假设:父母家养方式对学生的考试焦虑有重要的影 响。然后运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中文版和 Sarason 考试焦虑量表这两个问卷 进行测评,最后编写论文。2研究对象选取文水中学高一、高二学生共 300 名,分为三个班:重点班、侧重班、普通班。3研究方法1) 问卷法运用 Sarason 考试焦虑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中文版通过随机分层抽样方法进行调查研究2) 统计法对调查所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汇总,运用统计方法进行

9、处理,并作进一步 的分析。3) 文献法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并对这些资料做出恰当的分析。4研究工具1) 采用 1980 年由瑞典 Umea(于墨奥)大学精神医学系 C.Perris 等人共同编制,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岳冬梅等人(1993)进行修订后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中文版,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为研究中国父母教养方式提供了客观而有力的工具。量表包括父亲教养方式的六个分量表(共 58 个条目),母亲教养方式的五个分量表(共 57 个条目),共计 11 个分量表值。其中有关父亲的 6 个因子依次是:I 情感温暖、理解,II 惩罚、严厉,III 过分干

10、涉,IV 偏爱被试,V 拒绝否认,VI过度保护;有关母亲的 5 个因子依次为:I 情感温暖、理解,II 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III 拒绝、否认,IV 惩罚、严厉,V 偏爱被试。32)Sarason 考试焦虑量表 Sarason 考试焦虑量表(Test Anxiety Scale, TAS),系由美国华盛顿顿大学心理系的著名临床心理学家 Irwin G. Sarason 教授于 1978 年编制完成是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最著名的考试焦虑量表之一。 TAS 源自 Mandler 和 Sarason1952 年一起完成的考试焦虑问卷(Test Anxiety Questionnaire, TAQ)。

11、其后,在 TAQ 的基础上, 通过不断增删修订,Sarason 在 1978 完 了共有 37 个项目的考试焦虑量表 TAS.Sarason 在 1958 曾推出过包含有 21 个项目的 TAS,这可看作是 TAS 的旧版.Sarason 认为,新的版本增多项目有助于提高量表敏感性和可靠性。80 年代以后,虽然又有一些考试焦虑量表被研制开发, 如TAI,RTT 等,但 TAS 仍得到广泛使用,并获得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好评和推荐 ,认为它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测试工具。TAS 的中文版由本文作者于 1999 年译出,并投入使用。四、研究的步骤与安排(一)准备阶段查阅相关资料,确定研究对象,制定可行的课题

12、计划。(1)选题 2011. 12.012011.12.10(2)确定方案 2011. 12.102011.12.25(二)研究阶段 对收集而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制定问卷进行调查, 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阶段总结。(1)设计调查问卷 2012. 2.012012.2.27(2)分发调查问卷 2012.3.012012.4.20(三)总结阶段 全面总结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完成每项资料整理,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1)统计分析 2012. 4.252012.5.09 (2)撰写报告 2012.5.102012.6.01五、课题预期成果(一) 通过抽样调查,对目前高中生的考试焦虑水平有个比较直观

13、的、全面的了解。(二) 通过对高中生考试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分析出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和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程度。(三) 为降低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改变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4真实数据。六、参考文献1 王艳喜. 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 2007 2 刘莹. 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中学生失败恐惧的关系D. 济南大学, 2009 3 张秋颖.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价值观与社会责任心关系的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7 4 刘君晓. 中学生认知方式、父母教养方式与考试焦虑关系的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08 5 邱丽娜.

14、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早恋态度的影响研究D. 西南大学, 2010 6 黄金花. 江西省中学生幸福感的调查研究D. 南昌大学 , 2008 7 石晶.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D. 西北大学, 2010 8 赵文. 高中生学习倦怠与父母教养方式、心理控制源关系的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1 9 黄冬煌. 泉州市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07 10 李改. 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 河北大学, 2000 七、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5八、所在院(系)审查意见:负责人签字(盖公章)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