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模拟试卷答案及答题卷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751466 上传时间:2017-1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答案及答题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答案及答题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答案及答题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答案及答题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答案及答题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答案及答题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模拟试卷答案及答题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三语文模拟试题第卷 阅读题(66 分)一、现代文阅读(12分,第小题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说“韵”金开诚“韵”最初的含义大约是指声调的和谐。蔡邕琴赋中的“繁弦既抑,雅韵乃扬”,陆机演连珠中的“赴曲之音,洪细入韵”,用的便是 这个意思。 声调的和谐经过人的“通感”首先向两个方面蔓延生发。一个方面是指人的神情、气派、风度上的和谐得体,这一般被称为神韵、风韵。但神情、气派、风度这几个词,一般说来是中性的,无褒贬之意。而神韵、风韵一般指神情、气派、风度中已经含有了某种和谐之美。另一个方面是在文学 艺术中蔓延, 这一般被称 为气韵。如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序中将“气韵生动”列为“绘画六法

2、” 之首。 不过,以上所谓的形容人的和 谐用神韵、 风韵,形容文学艺术的和谐用“气韵”,只是就一般而言,实际上两者混用的情况也并不罕 见。 “韵”的含义既已蔓延到形容人与艺术,就势必还要扩散到各种事情上去。 “风流韵事”即其显例,而其事 则必须和谐才能称为“韵”。如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等人在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就是风流韵事,有“墨皇”兰亭集序为证。倘若 这帮人喝醉了酒争吵起来,乃至大打出手,那就既不“ 风流”也非“韵事”了。唐代元稹写传奇小说会真记 ,写的不算“ 风流韵事”,因 为“ 始乱终弃”这件事并不和谐。等到会真记演变成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时,作品所写的就是 风流韵事了。因为那事情虽有波折

3、,终趋和谐。和谐之美是“ 韵”的核心含义,这是不能有太大变化的。 “韵”虽以和谐为核心,但这和谐却还有两个重要的特征。 第一个特征从谢赫所强调的“气韵生动”就可以看出,和谐还须是动态的,具有外在的或内在的生动性。比如说时 装店里使用的木制模型,套上时装不能说它不和谐,但却没有气韵;而活的时装模特儿的表演却变静态为动态,具有外在的生动性,那就或多或少有些气韵了。犹如断臂的维纳斯雕像之类,那是不穿 时 装也有气韵的,因为它具有内在的生动性。 “韵”所指的和谐要结合生动这个特征是势所必然的,因为它首先出于声调,而声调则是流动变化的;蔓延到人,则人的神情、气派、风度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表现得充分;又蔓延

4、到文学艺术,自然更要求生 动传神。静态的书法、绘画尚且要求只有形象生动,才谈得上气韵,更何况动态的电影与电视剧等。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倘若毫无气韵,那便是劣作。 第二个特征是“韵” 的和谐还要使人玩味不尽,所以又生发了“韵味”这个词。在京剧行家看来,唱得有没有韵味,乃是最为重要的评价标准。照理说,一个演员唱戏,只要音色不怪异,又不荒腔走板,自然已达到和谐有“ 韵”的标准;但,事实上“韵”之外还要再加上“味” ,就是说这种和谐还必须能引发审美中的联想与想象,这样才会有使人玩味不尽的魅力。只有有了“ 味”,才能使 “韵”这个审美标准更加富有中国特色。因为“韵”所指的和谐已经是传统的中庸思想的一种表现了

5、;如果再加上“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味”,那就又涉及有无相生、虚实相成的阴阳统一了。 总之,对“ 韵”的追求,不但深深扎根于 传统文化,而且也为传统文化宝库带来了相当客观的创造性成果。有关 “韵”的创作经验和思想经验是很值得借鉴的,它能使中国人的生活与创作多一点风姿韵致,少一点不文明。 (选自艺术欣赏之旅 ,有删改) 1下列关于“韵”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4 分) A谢赫在古画品录序 中提到的“气韵生动” ,体现的是文学艺术中的“韵” ,这是由“韵”的最初含义经过人的“通感”蔓延生发的。 B人的神情、气派上所体现的“韵”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得到充分地表现,并且这种神情气派上的和谐得体,一般

6、无褒贬之分。 C “韵”原本指声调的和谐,后来通过人的各种感觉行为和艺术活动进一步蔓延到各种事情,这些符合“韵”的标准的事情都含有和谐之美。 D对“韵”的创作经验和思想经验的借鉴既涉及个人的生活品味,也关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2下列对“韵”的核心问题“和谐”的特征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 分) A “韵”最初的含义是指声调的和谐,而声调是流动变化的,所以“韵”的和谐一定要结合生动这个特征。 B和谐之美虽然是“韵”的核心,但在此之外,还要 “气韵生动”和有“韵味” ,这样才能使“韵”这个审美标准更加富有中国特色。 C有“韵”才能引发审美对象的联想和想象, “韵”是中国传统的中庸思想与“

7、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的结合。 D静态书法、绘画中的形象生动体现的是和谐外在的生动性,而电影或电视剧生动形象的演绎则体现了“和谐”内在的生动性。 3下列分析与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4 分) A正是因为与“韵”有关的神韵、风韵以及气韵等表述往往并不固定,所以“韵”的含义才能由声调的和谐扩散到各种事情上去。 B “韵”是“有” “实” , “味 ”是“无” “虚” 。 “韵味”强调文艺作品要在生动之外还能使人产生玩味不尽的感受,是比生动性更高层次的要求。 C唐代元稹的会真记写的不算风流韵事,而 会真记演变成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之后所写的就是风流韵事,这说明事情只有经历波折,才能达到“韵”的和谐

8、。 D “韵” 是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也为传统文化带来了创造性成果,这一点是其它民族文化所无法企及的。二、古代诗文阅读(54 分)(一)文言文阅读(3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8 题。赵延进,澶州顿丘人。父晖,周太子太师。延进颇亲学,尝与乱军入民家,少年同行者竞取财贿,延进独持书数十编以归,同辈哂之。汉末,晖领凤翔节度,未赴镇,王景崇据城反,命晖为都招讨使击之。延进年十八,屡当军锋。景崇平,延进奉捷奏以入,授凤翔牙内指挥使,领贵州刺史。晖徙宋州,亦从为牙职,改领荣州刺史。睢阳有盗数百,各立酋帅,为民患。延进以父命,领牙兵千余悉禽戮之,诏书褒美。2宋初

9、,迁右羽林军将军、濠州都监。会伐蜀,以襄州当川路津要,命为钤辖、同知州务。蜀平,专领郡事。汉江水岁坏堤,害民田,常兴工修护,延进累石为岸,遂绝其患,入为两浙、漳泉国信使。太平兴国中,大军平并州,讨幽蓟,皆为攻城八作壕砦使。尝诏督造炮具八百,期以半月,延进八日成。太宗亲试之,大悦。辽人扰边,命延进与崔翰、李继隆将兵八万御之,赐阵图,分为八阵,俾以从事。师次满城,辽骑坌至,延进乘高望之,东西亘野,不见其际。翰等方按图布阵,阵去各百步,士众疑惧,略无斗志。延进谓翰等曰今敌众若此而我师星布其势悬绝彼若持我将何以济不如合而击之可以决胜主上委吾等以边事,盖期于克敌尔。违令而获利,不犹愈于辱国乎?”翰等曰:

10、“万一不捷,则若之何?”延进曰:“倘有丧败,则延进独当其责。 ”于是改为二阵,前后相副。三战,大破之。以功迁右监门卫大将军、知镇州。及代,吏民数千守阙借留,诏许留一年。淳化初,飞蝗不入境,诏褒之。还,判右金吾街仗事。至道二年,拜右金吾卫大将军。咸平二年卒,年七十三,赠左武卫上将军。延进姿状秀整,涉猎经史,拳勇有谋,士流以此多之。延进妻即淑德皇后之妹,故在显德、兴国中,颇任以腹心。子昂,太平兴国二年登进士第,至户部郎中、直昭文馆。 注: 攻城八作壕砦使:负责后勤的官职名,砦(同“寨” ) 。 (节选自宋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晖领凤翔节度 领:兼任B俾以从事

11、 俾:使,让C师次满城 次:驻扎D士流以此多之 多:多疑5下列有关内容都直接表现赵延进拳勇有谋的一项是:(4分)延进年十八,屡当军锋 领牙兵千余悉禽戮之 延进累石为岸,遂绝其患 皆为攻城八作壕砦使 不如合而击之,可以决胜 淳化初,飞蝗不入境,诏褒之A B C D6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分)A延进谓翰等/曰/今敌众若此/而我师星布其势悬绝/彼若持我/将何以济/不如合而击之/可以决胜/B延进谓翰等曰/今敌众若此/而我师星布其势悬绝/彼若持/我将何以济/不如合而击之/可以决胜/C延进谓翰等曰/今敌众若此/而我师星布/其势悬绝/彼若持我/将何以济/不如合而击之/可以决胜/D延进谓翰等曰

12、/今敌众若此/而我师星布/其势悬绝/彼若持/我将何以济/不如合而击之/可以决胜/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赵延进少年有为,作战英勇。王景崇据城造反的时候,赵延进随父亲赵晖讨伐叛逆,多次充作先锋;王景崇被平定,赵延进入朝送捷报,受朝廷赏识而升迁。B 赵延进关心百姓,恪尽职守。太平兴国年间在襄州郡任上时,不仅组织治水,杜绝汉江水患,而且在奉命督造八百副炮具时,也提前出色地完成了任务。C赵延进应变得法,勇于担责。对辽作战时,他登高望敌,发现了本军布阵死板的弊病,在大家不愿抗上的情况下,敢于独自承担罪责,后合兵进击得以大胜。D赵延进深受百姓拥戴,皇帝信任。离任时,几千

13、吏民守着城门口希望他能留下,后皇帝下诏允许他留任一年;他能于军事,又是皇亲,所以被当做心腹任用。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1) 少年同行者竞取财贿,延进独持书数十编以归,同辈哂之。 (7分)(2) 主上委吾等以边事,盖期于克敌尔。违令而获利,不犹愈于辱国乎?(7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4 分)阅读下面这首律诗,完成910题。归乡 陆佚仁万里归蓬万里云,关山过处忆犹新。凄凄峪道金狄马,寞寞重山武穆心。故里梨园停宿雨,圩中旧巷走乡音。茶淡火熄人寂静,浅秋摇曳月黄昏。注:陆佚仁,明正德银川卫职方司书办,受刘大夏案牵连,被迫辞官。北宋名将狄青,受朝廷猜忌,郁郁而终,葬于汾阳峪道

14、河。金狄,墓前神道两侧的石人石马,其中的武将名金狄。武穆,指岳飞,因奸臣秦桧陷害,被召南归,风波亭被害,有词“小重山” 。圩:江淮低洼地区村庄周围防水的堤。9. 请分析颔联运用的手法和表达效果。 (6分)10. 纵观全诗,说说诗人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8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0 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0 分)(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2) 锦瑟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压卷之作,全诗体现了“典丽精工”的风格,其颔联为 , 。(3) 离骚中表现诗人屈原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两句是 , 。(4)学习古诗,不仅是为了学习欣赏,古人许多文质兼美的诗句,仍然活在我们今天的语言里。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 , 。 ”今人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5) 蜀道难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 , 。 ” 第卷(表达题,共 84 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4 分)12. 加横线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4 分) 3A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但大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