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5750405 上传时间:2017-12-17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佛山一中-历史,第一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说一说结合教材和图片,归纳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莫高窟 耕作图,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陕西剪纸男耕女织,(3)产业结构:以 为主, 为辅。,1.起源:原始农业从 向 发展而来,2.特征(1)地域上:大约一万年前,农耕经济在 和长江流域出现 。,采集狩猎,耕作种植,采集经济,种植经济,黄江流域,种植业,家畜饲养业,(2)作物结构:北 南 。,粟,稻,一、农业的起源,二、生产模式:精耕细作,我国古代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比如“立秋有雨,庄稼

2、点头”、“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换田不如换种”等,这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何谓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结合教材本单元导言部分请回答: 你认为哪些因素能影响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一)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条件,1.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如农学知识理论的总结,农学著作有氾胜之书、齐民要术等。,2.生产工具的改进( 农具和灌溉工具 ),5.生产组织的小型化(即生产关系) 个体农耕出现 (即小农经济),

3、生产力的进步,3.水利设施的完善,4.生产技术的提高:作物品种的培植与传播 ,施肥,间作套种,一年两熟等。,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斧,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铁犁头、铁镰刀,青铜农具,犁壁,请你说出以下分别是什么时期的农具?,主要生产工具,刀耕火种,铁犁牛耕,灌溉工具的改进,筒车,翻车,水利设施的完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在2011-01-29日正式公布。这是新世纪以来的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共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近年来我国

4、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现就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如下决定。”,知名水利工程,三、经营方式:男耕女织,阅读教材P5 “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回答以下问题:,1.小农经济的概念2.小农经济产生的时间和条件3.自耕农生产的目的,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生产单位,生产领域,生产目的,4.小农经济特点,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脆弱性:规模小,水平低,易受天灾,战

5、乱,苛政,土地兼并的影响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落后性: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较少商贸交流;,5.评价小农经济,积极: 1.较稳定,自给自足,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2.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在封建社会前期适应生产力发展,促进封建经济发展。,消极:1.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2.比较脆弱,难以应付天灾、战乱及苛捐杂税;3.自给自足:较少商品交流,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的交流,特别到了近代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产业结构;,(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一、产业结构:二、

6、生产模式:三、经营方式:,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男耕女织”,农业的起源,从耒耜到曲辕犁,耕作方式,水利设施的完善,小结(落实课程标准),刀耕火种向精耕细作、大规模简单协作向个体农耕的转变,1.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A B C D,学以致用,2.以下有关我国原始农业起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7、:( )A.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 B.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发展而来 C.北方一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 D.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3.铁农具和牛耕在中国古代农业出现的时间是( ) A.原始社会 B.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 D.秦汉时期,4.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B郑国渠 C灵渠D芍陂,5.(2010天津文综1)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图1,图2,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6.下列

8、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是 刀耕火种 铁器牛耕 曲辕犁 翻车、筒车 都江堰 农学知识理论A. B. C. D. ,7.“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耕农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式,下面对这一经济形式认识正确的是 自耕农经济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自耕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自耕农经济形势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A. B. C. D.,8.俗话说“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 ),A.封闭保守 B.精耕细作C.耕织结合 D.艰难脆弱,9.汉代以后,我国农

9、具改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是:( )A.铁农具的使用 B.牛耕的出现 C.曲辕犁的发明 D.筒车的发明使用10.商周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主要采取大规模简单协作的生产方式,这是由于( ) A.良好的社会道德秩序 B.低下的生产力水平C.抵御自然灾害的要求 D.奴隶制的生产方式,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责织纴,多治麻丝葛绪缪,此其分事也” 墨子,(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和特点?,以家庭为单位; 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自给自足,首先,明确目标,看清题干关键词。其次,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最后,结合知识,组织答案,“男耕

10、女织”式的自耕农经济,方式:特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材料二: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他们的经营规模很小。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出了贡献。但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 人教版必修二第7页材料三:明中叶后,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在江南地区的部分生产部门中存在。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发育成长。 岳麓版必修二第28页(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评价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生产积极;在封建社会前期适应生产力发展,促进封建经济发展,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天灾人祸,容易破产;到封建社会后期,阻碍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