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油田开发建设四十周年教育材料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750336 上传时间:2017-1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河油田开发建设四十周年教育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辽河油田开发建设四十周年教育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辽河油田开发建设四十周年教育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辽河油田开发建设四十周年教育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辽河油田开发建设四十周年教育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河油田开发建设四十周年教育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河油田开发建设四十周年教育材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辽河油田开发建设四十周年教育材料辽河油田开发建设 40 年来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建成了一个大型油气生产基地,为石油工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开辟了一条符合自身规律的创新发展之路,企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攻克了一系列勘探开发技术难关,稠油、超稠油开采居世界领先水平。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党建工作体系,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 造就了一支优秀的石油职工队伍,具有辽河特色的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催生了一座现代化石油石化城市,改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职工群众。40 年来,辽河油田大干部职工顽强拼搏、锐意进取,不仅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下步发展提供了许多深刻启示。一是

2、必须牢记发展第一要务。二是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三是必须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四是必须重视加强党的建设。五是必须高举大庆精神旗帜。六是必须切实履行三大责任。一、奉献能源写华章以中国石油工业长河的波光涛影为背景,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去表述辽河油田?生繁华于苍凉!一个全国最大的稠油、高凝油生产和加工基地傲然崛起,一系列勘探开发工艺技术位居世界前列,一条科学和谐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那印刻在风雪烟尘中的创业脚步,记录下石油人共赴荒原、地宫探宝的气魄。建和谐于穷荒!一个科技、绿色、和谐大油田生机勃发,一支优秀的石油员工队伍百炼成钢,一套完整的党委工作体系落地生根,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一座美丽富饶的石油之都、

3、生态之城拔地而起作为中国石油的忠诚劲旅,辽河油田坚持科学发展,在“为中国加油”的振兴版图上写下了责任与担当:连续 24 年保持千万吨以上高产稳产;开发建设以来,累计生产原油 3.8 亿吨、天然气 800 亿立方米,上缴利税费 1996 亿元。我为祖国献石油,辽河人满怀热血衷肠,绘就爱国画卷在时间长河中回溯,勘探炮声惊醒了下辽河荒原的沉寂。一支铁人的队伍挥师南下,自“大庆 673 厂”肇始,来自五湖四海的石油大军点燃了为国分忧、产业报国的能源之火,而诞生于 1970 年的“三二二”油田拉开了辽河会战的序幕。“增储稳产降成本创优创效创和谐”主题教育材料之五2在百业待兴的年代,还有什么比“到祖国最需

4、要的地方去”更鼓荡心潮、激人奋进?一批又一批石油人、知识青年、复转军人吹响了在辽河两岸“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集结号。聆听祖国召唤,为中国加油!誓师大会后仅三个月,一条 120 公里、直径426 毫米的高压输气管道迅速建成,天然气源源不断地输往鞍钢;1971 年 9 月,一列列满载原油的列车从辽河起程,沿着为中国加油的铁轨一路疾驰,多年来从未停歇;1973 年 9 月 24 日,上千市民夹道欢迎来自辽河的石油兄弟,从那一天起,沈阳人民开始了使用本地石油的历史。激情穿越洪荒,化作开发大油田的滚滚热潮:首战黄金带,进军兴隆台,逐鹿曙光,挺进高升,挥师欢喜岭,三上沈北1986 年,原油产量突破 10

5、00万吨,辽河跃居全国“油老三” 。1995 年产量攀上 1552 万吨的历史最高峰。全国最大的稠油、高凝油生产基地脱颖而出, “黑色血液”从昔日的盐碱滩持续注入共和国的躯体。多年来, “产业报国”的豪情一直回荡在辽河大地,激励着辽河人立足盆地,再把追逐的脚步踏入广袤草原、挺进浩瀚大海。多年来,辽河人把“头戴铝盔走天涯”的激越战歌唱响华夏、唱响海外。从战火纷飞的中东到非洲腹地苏丹,从西气东输现场到国家油库建设,辽河人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宝石花”绚丽绽放。多年来,辽河人把爱国的情怀酿成一杯美酒,经年愈烈。扎根辽河沃土,拉动地方经济,让盘锦这个因油而生的城市驶入现代化建设的快车道,成为振兴辽宁老工业

6、基地的一支强劲力量。风雨兼程、矢志不渝,辽河人执著顽强拼搏,书写创业传奇黑格尔说:历史就是回头去看。伴着渤海潮涌、辽河浪涛,我们回头再看来时路,看得振奋、看得澎湃。那是惊心动魄的艰苦荒凉。喝“鸭子汤” ,走“搓板路” ,住“干打垒” 。寒冬积雪没膝,草甸子房四处漏风,石油人爬冰卧雪,唇髯结霜。盛夏骄阳似火,苇荡沼泽蚊虫成群,辽河儿女风餐露宿,竖起巍巍钻塔。那是热血青春的动人表达。筑路会战中,数千名新入厂知青抬着大筐运送土石,用满是血泡的双手夯出了“大干快上”的辽河之路。钻井会战中,为抢送固井水泥,上千名员工人抬肩扛,在泥塘中跋涉 10 多里,人人肩头血肉模糊。那是激情浇铸的辽河丰碑。1985

7、年抗洪抢险,上万名职工上堤参战,水长一寸,堤增一尺,用身体和意志打赢了“辽河油田保卫战” 。1986 年,冰排撞断井口造成双 24-36 井井喷着火,为扑灭咆哮五天四夜的大火, “冰火七英雄”主动请愿,冒着几十米高的熊熊烈焰,飞身入河,赤臂“屠龙” 。 这岁月的轨迹划出了辽河人的创业之路,更鼓起了后来者的创业之志。会战初期为安置家属的集体企业,历经锤炼,如今已变成年收入近百亿元的辽河劲旅;当初业务单一、以简单修补为主的石油装备,从弱到强,形成石油钻采机械、海工装备等多个产业链,产品走出国门、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成为石油装备业的一匹黑马;辽河石化由最初 50 万吨的加工能力发展到目前的 500 万

8、吨、销售额逾百亿元,生产的“昆仑欢喜岭”牌沥青铺上中国最耀眼的公路、航空、水利等领域,辽河人用另一种方式贴近祖国的心跳。为了拓展发展空间,辽河人走出温暖的家,征战南北,拓荒市场。条件艰3苦,物资匮乏,唯一不缺的是辽河人的斗志。苏丹筑路项目部所在地区人烟稀少,战乱频仍,在补给不及时的情况下,营地员工把满是虫卵、打成团儿的糙米吃得满口生香。陕京管线、西气东输、苏里格气田、苏丹项目219 支队伍 1.3 万名员工遍布国内 23 个省、市,非洲、南美洲、中东等 15 个国家。辽河人踏平坎坷成大道,用新时期的创业篝火点亮发展的天空。盐碱滩涂盛开创业兴家的梦想,生态新城绽放安居乐业的笑脸。辽河人让创业路越

9、走越宽广,昔日的“南大荒”脱胎换骨成长为渤海湾畔的一颗明珠;原来的单一能源经济“转身向海”演绎成辽宁“五点一线”的闪光一环。四大基地、三大目标、 “5553”发展思路呈现新一代辽河人更加稳健的创业步伐。这顺势而上的发展格局印证了几代人创业不辍、兴家不止的追求。志在超越、激情进取,辽河人高擎创新旗帜,演绎求实新篇被理想引领的人生注定是丰满的。选择了石油,就选择了“把光荣与责任钻进地层深处” 。这源于爱国情愫、创业情怀的“职业理想”让几代辽河人志在超越、创新求实。求实之路是智慧的碰撞。辽河油田被称为“流不动的油田” ,稠油、超稠油占年产量的 2/3。奉献能源就是要捧出这凝固的黑金,造福八方。从稠油

10、冷采、蒸汽吞吐,到 SAGD、蒸汽驱、水平井辽河人用 40 年的上下求索实现了采收率大幅度提高,实现了稠油技术的世界领跑,更赢得了中国石油进军海外稠油市场的话语权。以核心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开发”精彩实践,让老油田焕发了青春,被誉为中国石油开发史上的一次革命。求实之路是胆识的考量。持续稳产是资源型企业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要生存就要和压力赛跑、和递减赛跑。辽河人放宽思路、放大胆量,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思维禁区,凭借自主创新技术在前无古人的勘探领域开疆拓土,走出柳暗花明的新境界,实现老区不“老”,新区日“新” 。求实之路是责任的淬火。辽河人传承“尽责奉献”的基因,也将“生态绿色”的梦想植入这片土地。

11、“保护中国最美的湿地” 、 “让地球也喝纯净水” ,为了梦想十年磨一剑,研究成功“稠油污水深度处理循环利用技术” ,走出了一条生态、节能之路。2002 年以来,相继建成 9 座稠油污水处理中心,日处理污水可达 11.9 万立方米。求实之路是信心的锻造。每一次磨砺都意味着能力的提升,面对金融危机大考,辽河人众志成城、激流勇进,把克难奋进的激情透过饱满的工作状态表现出来,增长“危”中寻“机”的智慧和力量,在逆境中苦练内功,演绎“深度挖潜”的精义,持续优化发展格局,由此打开一条稳定发展通途。一路豪迈、一路挺拔,在智慧、胆识、信心铺就的求实创新之路上,总是春风浩荡、党旗猎猎。思想求索,辽河油田党的建设

12、与时俱进,恪守政治引领、聚焦和谐之本,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从简陋的露天会场、朴素的三二二战报到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现代化的企业文化教育中心一个个思想阵地日臻完善;“做主人”活动, “大党建、大政工” , “四创”精神一次次党旗引领,为奋进的辽河插上思想的翅膀。实践出新,辽河油田党的工作厚积薄发,孕育形成了一整套体系:以党委“五个一”系统工程为主线,配套实施“四好”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工作“四有六要” 、辽河“家”文化、精神文明“四进四育五争创” 、员工帮助计划等 16个子工程,党委工作思路落地生根,成为辽河油田蓬勃发展之根、求实创新之4源。履职尽责用心用情用力,辽河人传承铁

13、人风骨,谱写奉献乐章沿着发展的铿锵脚步,辽河人始终怀抱赤诚,把尽责奉献的温度保持在沸点。创业初期,洪水虐袭,地质人员扔下行李,头顶砂样,怀揣资料,趟水几十里到指挥部汇报;上世纪 80 年代,技术人员在科学的春天里星夜赶路,枕戈待旦灌溉创新之花;市场大潮,上万名辽河将士在比蜀道还难的外闯市场路上抛家舍业、流血流汗;新世纪,遭遇百年不遇暴风雪,上千名员工被困井站几天几夜,大雪封路,补给不上,为保证生产,他们用身体趟出一条条巡井的小路当我们的目光和众多人物、事件对接碰撞时,那电光火石般的锋芒细节给了更多的体悟和思考:这奉献里是铁人精神的传承。当年“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 “献了青春献子孙”的豪

14、情依然。新一代辽河人把“我的岗位我负责,我在岗位您放心” 、“业绩上的表现是最好的表现,工作上的支持是最大的支持”作为职业追求。这爱岗敬业、勇于担当恰是对“铁人”的最好致敬!这奉献里是兴业爱家的执著。在体制、机制变化转轨中,辽河人一方面以开放的心态锐意改革,规范管理;另一方面把企业发展成果惠及员工, “四不让”承诺掷地有声,辽河家园温暖人心:从“花园式”班站到主题公园、休闲广场;从配套齐全的文体设施到优质完善的物业服务;从蓬勃发展的基础、职业教育到方便快捷的四级医疗服务网络;从养老、生育等社会保障,到打、防、控一体化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一个安乐祥和的“大家园”跃然眼前,53 个小区被评为国家和省部

15、级优秀小区,荣获“全国人居环境奖励” 。这奉献里是大爱至诚的暖意。一路走来,涉风涉雨的厚重带给辽河至正至信的仁义。城市建设不遗余力,辽宁振兴勇挑重担。矿难、地震、海啸、洪灾大灾面前,辽河人一次次地自发慷慨解囊,第一时间送上辽河石油人的浓重爱意,这跨越时空的真情何尝不是国有企业尽责奉献的时代风尚。黑金的梦想,让红色血液和黑色琼浆交汇奔腾;虔诚的坚守,让满腔热忱与一方水土心意相通。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已经扎根在辽河沃土中,融化在石油人的血液里。当我们再一次叩问荒原,聆听回声,这承载着几代人梦想荣光的土地正涌动起阵阵春潮。伴随渤海涛声、辽河浪花,辽河石油人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脚步铿锵,我们仿佛

16、听见,他们的声声誓言经久不息:我为祖国献石油!二、矢志创新谋奋进岁月铭刻奋斗的艰辛,历史映射创新的光芒。翻阅辽河油田风雨历程,每一页都写满创新跨越的豪情,每一章都记录发展进步的足迹。被定格的,是那些走过坎坷、穿越苍茫的征程;被铭记的,是那些漫漫修远、上下求索的实践。思想须从空白处起笔,创新总在禁区中突围。触摸辽河油田成长脉搏,从火热的群众性技术革新到占领世界稠油开发技术高点,从立足盆地、挺进滩海到进军海外市场,从最初的生产管理到现代化企业管理每一个印迹,都始终蕴含着敢于超越自我的元素。而近万个科技项目、5800 多项成果、1838 项国家专利更是辽河人“发展永恒、创新不止”的明证。让我们借着辽南荒原的点点灯火回望,辽河人在素有“石油地质大观园”之称5的辽南大地掀开会战序幕,这沉寂已久的大地第一次呈现万马齐鸣的盎然生机。“占断块、打高点、沿断层、找高产”循着地质团员自编的“断层歌” ,四面透风的草垫子房里诞生了辽河油田第一张地质构造图。犹如“一个盘子摔在地上再踢上一脚” ,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