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信息环境 学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定义与再造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5744569 上传时间:2017-12-1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0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放信息环境 学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定义与再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开放信息环境 学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定义与再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开放信息环境 学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定义与再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开放信息环境 学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定义与再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开放信息环境 学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定义与再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放信息环境 学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定义与再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放信息环境 学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定义与再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孙 坦 : 开放信息环境 : 学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定义与再造Sun Tan: Open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Redefinition and Recreation in Information Resource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Library2013 年 5 月 May, 2013通讯作者 : 孙坦 , Email: suntmaillasaccn开放信息环境 : 学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定义与再造孙 坦摘 要 本文从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与 e-Science、学术交流模式变革与开放获取 、语义网与知识表示技术三个方面分析开

2、放信息环境的形成与内涵 , 指出学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面临开放信息环境的要求和数字图书馆服务边缘化的挑战 ,围绕学术图书馆如何构建开放信息资源体系和构建开放知识资源体系两个关键问题 , 提出学术图书馆资源建设模式转变的目标是构建网络开放信息环境中的信息 ( 知识 ) 资源设施 Information Commons。为此 , 需重构业务布局 , 重新定义业务交互模式 , 重新定位资源建设人员的角色 。图 3。参考文献 19。关键词 开放信息环境 信息资源建设 学术图书馆 重定义分类号 G250Open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Redefinition and Recr

3、eation in Infor-mation Resource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LibrarySun Tan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formation and definition of open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from data-intensive scientificresearch and e-Science, the changes of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and open access, semantic web and knowledge r

4、epresentationtechnology, discusses the needs and challenges of open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and marginalization in services of digital libraryfor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library, provides the goal of shifting the resource construction model in aca-demic libraryconstructing

5、information commons in open information network from two key points about how to construct andreengineer open information system For this purpose, it is necessary to reconstruct work arrangement, redefine patterns of oper-ation exchange and reposition the role of people in resource construction 3 fi

6、gs 19 refsKEY WORDS Open inform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resource construction Academic library Redefinition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 , 人类科学研究又一次面临范式的转变 , e-Science 环境已现端倪 , 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第四范式呼之欲出 。同时 , 商业出版模式的垄断趋势对学术交流效率的束缚催生了开放获取运动的蓬勃发展 , 语义技术的不断成熟则推动信息知识化以及知识关联 、重组和计算成为可能 。因此 , 科学研究范式演进 、开放获取运动和语义技术的发展共同推动信息资源形态与传播利

7、用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学术图书馆的传统信息资源建设模式无法应对这种变化 , 必须重新定义信息资源建设的内涵 , 并通过对信息资源建设中资源定义 、发现 , 评估选择 , 采集与存储 , 结构化描述与知识化组织等多个方面的改变与新建 , 以完成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的再造 。009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总第三九卷 第二五期 Vol.39 No.2051 开放信息环境的内涵与特征11 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与 e-Science2009 年微软研究院出版了 第四范式 : 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 ( The Fourth Paradigm: Data-inten-

8、sive Scientific Discovery) , 提出了一种新的科学研究范式 : 基于数据密集型计算的科学研究第四范式 , 系统介绍了地球与环境科学 、生命与健康科学 、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和数字化学术信息交流等方面基于海量数据的科研活动 、过程 、方法和基础设施 1。在宏观浅层次上 ,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数据密集型科研 : 在实验科学 、理论分析和模拟三个科学范式基础上 , 在计算科学和数字信息环境发展的推动下 , 大量的科学数据和相应的技术允许科学家不再仅仅依靠实验 、理论分析和模拟仿真开展科学研究 , 而是在综合运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 , 通过对科研过程中产生的海量科学数据 ( 文献也是

9、数据 ) 进行计算开展科学研究 。e-Science 是一种科研模式和科研组织模式 ,也是一个基于网格 、跨越时空限制的数字科研环境 。数据密集型科学是 e-Science 的一个组成部分 , 它试图从研究方法上将理论 、实验和计算仿真统一起来 , 而从科研资源上将设备 、数据和人员集成起来 , 以便开展基于协同 、共享和计算的大科学研究 。2007 年 , 吉姆 格雷 ( Jim Gray) 在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计算机科学与电信委员会发表著名演讲 e-Science: 科学方法的一次革命 1, 首次系统阐述了科学研究第四范式 , 并指出目前每个学科正演变为两个分支 : X-Info 和 Co

10、mp-X( 其中 X 代表一个学科 ) , 即任何一门学科均向学科信息学和计算科学演化 , 如生物学正在演化为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 。e-Science 为这种趋势提供了及时的基础设施环境 。2000 年 , 英国研究理事会总干事约翰 泰勒 ( John Taylor) 率先提出了 “e-Science”概念 。2001 年 , 英国 e-Science 核心计划正式实施 , 成立了国家 e-Science 中心 、七大研究理事会 e-Science 中心和十大地区中心 , 启动了 300 个以上的 e-Science项目 。同时 , 欧盟也通过第五研究框架计划 ( TheFifth Fra

11、me Work Programme, FP5) 启动了 e-Science建设 , 并一直持续到第六和第七框架 。美国也通过国家科学基金会 ( NSF) 和美国能源部 ( DOE) 资助启动 e-Science 计划 ( e-Infrastructure) 2。数字网络技术和计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和 e-Science 的诞生与强力崛起 , 为人类科学研究带来了革命性改变 。之所以称之为 “革命性改变 ”, 不仅因为这是科学研究范式的转移 , 也因为这种改变不仅仅体现在科学研究方法和模式上 , 而是覆盖全局 , 包括学术交流模式和学术信息生态环境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 广泛

12、开放 、零时差传播和语义互操作的知识资源生态环境正在形成 。12 学术交流模式变革与开放获取运动如图 1 所示 , 吉姆 格雷 ( Jim Gray) 在那篇关于科学研究第四范式的著名演讲中也讨论了即将到来的学术交流革命 , 认为互联网能把所有科学数据与文献联系在一起 , 创建一个数据和文献能够交互操作的世界 , 以提高科学的 “信息速率 ”, 促进研究人员的科学生产力 1。图 1 科学数据与文献的交互操作美国学者 J M Hurd 研究了科学交流的变化 ,在 Garvey/Griffith 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 2020 年的学术信息交流模型 3。该模型体现了科学交流系统的演变 , 包括交流的

13、基本方式的变化和现有的基于纸本载体交流系统中所不存在的新的功能的出现 , 主要讨论了出版机构和信息服务商的角色的转变 。知识界及专业学术出版社协会 ( ALPSP) 提出的未来的学术交流模型 4, 则指出未来的学术交流系统 , 应该考虑以数据集 、模拟 、软件和动态知识的010孙 坦 : 开放信息环境 : 学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定义与再造Sun Tan: Open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Redefinition and Recreation in Information Resource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Library2013

14、年 5 月 May, 2013表述等为信息单元 , 能够对复杂文档进行管理 , 将不同形式 、不同区域的学术交流产物有机地整合起来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 NSF) 在其 2007 年的报告 学术交流的未来 : 为学术互联空间建立基础设施 中又提出了一个名为 “学术互联空间 ( Cyber-scholarship) ”的发展路线图 5, 期望整合原始数据以及各种来源的新模型 , 利用最新的工具去分析 、可视化 , 以及模拟复杂的相互关系 。建立更普遍 、更广泛 、交互性和功能性更适合研究机构的数字化环境 , 包括人 、数据 、信息 、工具 、仪器以及高水平的计算操作 、存储和数据传输能力 。

15、建立有效的执行组织 , 克服跨学科合作中的阻碍 , 使新型的科研组织和支撑环境服务于个人 、团体和组织 , 改革他们的研究内容 、方式以及参与人员 。众多关于新的学术交流模式的讨论均体现出一个共同特征 : 在数字开放信息环境中如何提高学术交流中的 “信息速率 ”。以商业出版和同行评议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术交流模式严重背离了数字信息环境与新型学术交流模式的要求 , 开放获取运动的出现与蓬勃发展成为必然 。2001 年 12 月 , “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倡议 ”( BOAI) 正式发布 。截止到2012 年底 , 全球已有 8500 多种开放出版学术期刊和 3340 个开放获取知识库 , 开放获取论文

16、已经达到 4000 万篇 6。2011 年 , 布达佩斯宣言相关组织再次召开会议 , 明确提出 10 年后在世界上的任何国家或地区任何学科领域的同行评议学术论文均实现开放存储与开放获取 7。10 年来开放获取的典型变化是包括商业出版机构在内的相关各方从抵制走向开放 , 并在适应数字信息环境新型学术交流模式与尊重各方权益的平衡中探索出很多有效的举措 。目前 , 在基于现有同行评议的开放获取出版方面主要有三种模式 : 作者付费模式 , 如Springer 出版社的 BioMed Central( BMC) 对 250 种同行评议期刊实行开放获取出版 , 作者付费 , 读者免费访问 、下载和传播。科研资助机构通过法案强制存缴模式 , 如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 NCBI) 创建的 PubMed Central( PMC) , 完整收录期刊 972 种 , 其中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 ( NIH) 资助论文的期刊 301 种。开放出版资助联盟模式 , 如国际粒子物理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