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简答题答案及选择题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684873 上传时间:2017-12-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简答题答案及选择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普通心理学简答题答案及选择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普通心理学简答题答案及选择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普通心理学简答题答案及选择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普通心理学简答题答案及选择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心理学简答题答案及选择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简答题答案及选择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心理学简答题答案1、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感知、思维、想象、记忆等等) 、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和理想等)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2、知觉有哪些基本特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和知觉的恒常性3、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哪些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注意的选择作用、知觉者本身的主观因素4、什么是记忆?记忆过程包括哪几个基本环节?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或再认)5、影响识记效果的条件有哪些?目的任务对识记效果的影响、活动的任务、性质对识记的影响

2、、材料的数量和性质对识记的影响、识记方法对识记的影响6、影响遗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遗忘?原因:衰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干扰说: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压抑说: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提取失败:在提取有关的信息的时候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针对遗忘产生的原因及遗忘发展的先快后慢的规律,正确地组织复习和练习,以便及时强化,加深理解,纳入经验系统,巩固所记内容。正确组织复习的方法是:趁热打铁,及时复习;制定复习计划要有科学性;复习要经常性和多样化和经常运用识记过的材料7、如何正确组织复习?趁热打铁,及时复习;制定复习计划要

3、有科学性;复习要经常性和多样化和经常运用识记过的材料9、什么是思维?思维的基本过程有哪些?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10、在概念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正确对待已有经验、正确地使用变式、恰当地使用概念的否定例子、适时给概念下定义、在实践中运用概念11、什么是问题解决?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完成非常复杂,又未曾有过完成这类问题的经验的任务的思维活动叫做问题解决。问题中材料的组织形式、定势、功能固着、情绪与动机12、青少年的思维品质发展有哪些特点?思维广阔性和深刻性有很大的发展、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很大的发展、思维的灵活性的发展呈现两

4、个特点:随年龄的增大而发展、到高中一年级以后,青少年的灵活性的差异趋于稳定;敏捷性的特点:青少年个体之间差异很大。13、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与变化和刺激物的新异性;人的主观状态:需要和直接兴趣、情绪和精神状态14、怎样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加深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合理地组织活动、激发间接兴趣和培养学生抗干扰与分心的意志力15、 “一心二用”在什么条件下能成立,在什么条件下不能成立?取决于同时并进的几种活动的性质、复杂程度及人对活动的熟悉或熟练程度等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动化的程度。如果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有几种是达到自动化的,则

5、能进行“一心二用”,反之,则不行。16、试说明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的特点和关系。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指无预定目的,不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注意;而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通常处于一种竞争状态,如果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一致,无意注意会加强有意注意,而如果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方向不一致,有意注意通常需要克服或抑制无意注意。 三种注意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17、提高记忆效果的条件?头脑清醒,无疲劳感。 有能够“记住”的信心。 记忆的目的任务明确。 有适合于自己的特点的记忆方法。18、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6、怎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主观体验:区别:通常把那些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称为情绪,那些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叫情感;情绪可以是由于对事物单纯的感觉或知觉所直接引起的,情感则是由于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情绪的情境性明显,很不稳定,情感则稳定性强;情绪比较低级、简单,人与动物共有,情感是高级的复杂的内心体验,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3 分)联系:情绪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情感是情绪的本质特征。19、什么是焦虑?焦虑对学习有何影响?焦虑定义:指由当前对未来活动的预想而引起的一种不安、忧虑、紧张、恐惧的情绪状态。 焦虑影响学习的原因有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客观方面原因主要有社会舆论的压力、家长

7、和教师方面的压力、作业过多、考试频繁等;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个人的学习水平、抱负水平、个性特点等。 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呈“倒 U 型曲线”。 20、什么是挫折感?它会使人产生何种心理和行为变化?挫折是指个人动机性活动受到阻碍后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挫折感常会使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各种变化:可产生攻击性行为、过度抑郁、当挫折损害了人的自尊心之后,有的人还可能出现自欺欺人的反应。21、影响个人挫折耐受力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对待挫折人对挫折的耐受力受生理条件、过去挫折的经验以及个人对挫折的主观认识的影响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以积极的归因代替消极的归因、学会使用

8、应付挫折引起的消极情绪的方法。2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需要明确地概括出五种不同水平,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层次理论表明:作为一种基本的动力,需要推动着人在获得低一层级需要的满足之后继续寻求高一层级需要的满足。 越是低层级的需要,越为大多数人所共有,且这类需要也较易获得满足。 对于高层级的需要来说,不但真正产生这种需要的人很少,而且其满足的百分比也较小。 23、什么是学习动机?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有哪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在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有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和求知欲

9、24、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及联系?知识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认识的客观结果,而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巩固了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是一种以行为方式的形式被人掌握的人对某些事物及其关系认识的结果。 能力是指使活动得以完成,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 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必要条件。 能力本身也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中才能得到形成与发展。 25、性格有哪些方面的特征?答:人对现实的态度体征。是性格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人的性格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主要体现在:对待社会、集体、他人态度的特征。 (2 分)性格的理智特征(1 分) ;性格的情绪特征(1 分) ;性格的的意志特征。 (1 分)26、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需要

10、什么条件?素质,时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早期经验,早期阶段获得的经验,可促使能力得到更快的发展、教学和教育,对能力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个人的努力,所有的条件都必须通过个人主观努力才能发挥作用。27、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怎样?两者关系密切,常常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气质可使同一性格者有不同的表现、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性格可制约气质的表现并改造气质。28、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包括哪些?家庭环境,包括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成员的品行、父母关系的和睦程度等。 学校环境。 社会实践和自我教育。 29、在制作教具时如何应用感知规律?应用感知对刺激强度的依存性规律、应用对比规律、应用知觉中对象和

11、背景的相关规律30、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有哪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选择题(包括绪论、认知过程和注意)1、心理学是一门 ( C )的科学。 A、古老 B、年轻 C、新兴 D、既古老又年轻2、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是个别属性的反映叫做( B ) 。A、反映 B、感觉 C、知觉 D、直觉2、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 C) 。A 、认识过程 B、心理过程 C、感觉过程 D、知觉过程3、能够引起感觉的某种刺激的最小刺激量叫做( A )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受阈限 D、差别感受性4、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 A )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A、感

12、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受性 D、差别感觉阈限5、差别感觉阈限越小,则感受性越大,其感觉能力也( A ) 。 A、越强 B、越弱 C、一样 D、呈正比1、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 ( B )现象。A、对比 B、适应 C、相互作用 D、感受性6、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它表现为( B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中间稍快 D、中间稍慢7、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是 (B )。 A、储存 B、编码 C、保持 D、提取8、人们进入百货公司,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知觉( A )的表现。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9、

13、对寂静的适应是当一定声音突然停止以后,感受性( A )的过程。A、升高 B、降低 C、保持不变 D、a 和 b10、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做( D ) 。A、运动知觉 B、听知觉 C、空间知觉 D、时间知觉11、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被称为( B ) 。 A、空间知觉 B、错觉 C、时间知觉 D、运动知觉12、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并且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这种知觉的特征叫做( B ) 。A、知觉的恒常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整体性13、同一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视角大小,总是随着距离的远近而变化的。但是

14、由于知识经验参与,人仍然对不同距离的物体的大小知觉保持相对稳定不变,这种知觉特征称之为( A ) 。A、知觉的恒常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大小知觉恒常性 D、距离知觉恒常性14、一支白粉笔,无论把它置于明亮处还是黑暗处,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是白粉笔,这种知觉特性被称之为( C ) 。A、明度知觉恒常性 B、大小知觉恒常性 C、颜色知觉恒常性 D、形状知觉恒常性15、人们总是把红旗知觉为红色,无论它是在黄光或蓝色日光照射下都是如此。这种知觉的持性被称之为( C ) 。A、明度知觉恒常性 B、大小知觉恒常性 C、颜色知觉恒常性 D、形状知觉恒常性16、人在知觉对象时,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对象的特

15、性称之为( C )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整体性17、彼此接近的物体比相隔较远的物体容易产生( A )的倾向。A、知觉恒常 B、知觉选择 C、知觉理解 D、知觉整体18、人脑中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叫做( D ) 。 A、思维 B、感觉 C、过去 D、记忆19、记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D ) 。A、再认和回忆 B、保持和遗忘 C、识忆、保持和遗忘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20、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的编码方式和储存时间的长短,可以把记忆先后分为三个阶段( A ) 。A、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B、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瞬时记忆;C、长时记忆、瞬

16、时记忆、短时记忆;D、瞬时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21、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里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叫做( D ) 。A、保持 B、想象 C、回忆 D、表象22、以感知过去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叫做( B ) 。A、表象 B、形象记忆 C、再记 D、运动记忆23、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为形式,对事物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的记忆,叫做( A ) 。A、逻辑记忆 B、运动记忆 C、动作记忆 D、形象记忆24、以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叫做( B ) 。A、运动记忆 B、情绪记忆 C、动作记忆 D、形象记忆25、以过去经历过的运动或做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叫做( C ) 。A、动作记忆 B、情绪记忆 C、运动记忆 D、形象记忆26、当回忆发生困难,需要积极思维和作出一定的意志努力,这种回忆叫做( A )A、有意回忆 B、追忆 C、有意识记 D、理解识忆27、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