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常见问题解答6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5660706 上传时间:2017-12-1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8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常见问题解答6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4、常见问题解答6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4、常见问题解答6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4、常见问题解答6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4、常见问题解答6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常见问题解答6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常见问题解答6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建筑力学常见问题解答6 超静定结构內力计算1 什么是超静定结构?它和静定结构有何区别?答:单靠静力平衡条件不能确定全部反力和內力的结构为超静定结构。从几何组成的角度看,静定结构是没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若去掉其中任何一个约束,静定结构即成为几何可变体系。也就是说,静定结构的任何一个约束,对维持其几何不变性都是必要的,称为必要约束。对于超静定结构,若去掉其中一个甚至多个约束后,结构仍可能是几何不变的。2 什么是超静定结构的超静定次数?答:超静定结构多余约束的数目,或者多余约束力的数目,称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3 超静定结构的基本结构是否必须是静定结构?答:超静定结构的基本结构必须是静定结构

2、。4 如何确定超静定结构的超静定次数?答: 确定结构超静定次数的方法是:去掉超静定结构的多余约束,使之变为静定结构,则去掉多余约束的个数,即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5 撤除多余约束的方法有哪几种?答:撤除多余约束常用方法如下:( 1)去掉一根支座链杆或切断一根链杆,等于去掉一个约束。( 2)去掉一个固定铰支座或拆去一个单铰,等于去掉两个约束。( 3)去掉一个固定端支座或把刚性连接切开,等于去掉三个约束。6 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答: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基本思路是:去掉超静定结构的多于约束,代之以多余未知力,形成静定的基本结构;取多余未知力作为基本未知量,通过基本结构的位移谐调条件

3、建立力法方程,利用这一变形条件求解多余约束力;将已知外荷载和多余约束力所引起的基本结构的内力叠加,即为原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内力。7 什么是力法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未知量?答:力法的基本结构是:超静定结构去掉多余约束后得到的静定结构。力法的基本未知量是对应于多余约束的约束反力。8简述 n 次超静定结构的力法方程,及求原结构的全部反力和內力的方法。答: ( 1) n 次超静定结构的力法方程对于 n 次超静定结构,撤去 n 个多余约束后可得到静定的基本结构,在去掉的 n 个多2 余约束处代以相应的多余未知力。当原结构在去掉的多余约束处的位移为零时,相应地也就有 n 个已知的位移谐调条件: i=

4、0( i=1, 2, n) 。由此可以建立 n 个关于求解多余未知力的方程:00022112222212111212111nPnnnnnPnnPnnXXXXXXXXX( 6-5 )式中: ii 称为主系数,表示当 Xi=1 作用在基本结构上时, Xi 作用点沿 Xi 方向的位移。由于 ii 是 Xi=1 引起的自身方向上的位移,故恒大于零。可由 iM 自身图乘得出。 ij 称为副系数,表示当 Xj=1 作用在基本结构上时, Xi 作用点沿 Xi 方向的位移。可正可负也可等于零。由位移计算公式:dsEIMM jiij很容易得出: jiij ij 可由 iM 和 jM 图乘得出。 iP 为自由项,

5、表示荷载单独作用在基本结构上时,沿 Xi 方向的位移,可正可负也可等于零。可由 iM 和 MP 图乘得出。( 2)求原结构的全部反力和內力1 )由图乘法求得主系数、副系数和自由项后,即可解得 n 个多余未知力 Xi。按照静定结构的分析方法可求原结构的全部反力和內力。2)绘制原结构的弯矩图时,也可以利用已经绘出的基本结构的 MP 图和 iM 图用叠加原理计算,即:Pnn MXMXMXMM 2211最后,根据平衡条件可求剪力和轴力。9 在力法典型方程中,其主系数为什么恒大于零?而副系数和自由项则可能为正值、负值或为零?答: ii 称为主系数,表示当 Xi=1 作用在基本结构上时, Xi 作用点沿

6、Xi 方向的位移。由于 ii 是 Xi =1 引起的自身方向上的位移,故恒大于零。可由 iM 自身图乘得出。 ij 称为副系数,表示当单位力 Xj=1 单独作用在基本结构上时,力 Xi 作用点沿 Xi 方向的位移。可正可负也可等于零。由位移计算公式:3 dsEIMM jiij iP 为自由项,表示荷载单独作用在基本结构上时,沿 Xi 方向的位移,可正可负也可等于零。可由 iM 和 MP 图乘得出。10 力法方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答:力法方程的物理意义是:基本结构在多余未知力和荷载的作用下,在去掉多余约束处的位移与原结构中相应的位移相等,即基本结构与原结构的位移协调条件。11 试列出用力法求解超

7、静定结构的基本步骤。答: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的步骤是:( 1)选择基本结构确定结构的超静定次数,撤去多余约束,代以相应的多余未知力,得到基本结构。( 2)建立力法典型方程根据所撤去的多余约束数,建立力法典型方程( 3)计算系数和自由项首先作基本结构在荷载和 Xi=1 单独作用时的各弯矩图,然后用图乘法分别计算。( 4)求多余未知力将计算出的系数和自由项代入力法典型方程,解出多余未知力。( 5)作內力图按静定结构,用平衡条件或叠加法计算基本结构內力,画出內力图。12简述位移法的基本假定。答:为了简化计算,用位移法讨论多跨超静定梁和刚架时,作如下基本假定:( 1)刚性结点假定:各杆不是铰结合,而是

8、牢固结合,假定这种结点是刚性的,即假定变形时在该结点相交各杆端的截面有相同的转角。( 2) 杆端联线长度不变假定: 对于受弯杆件, 通常可略去轴向变形和剪切变形的影响,并认为弯曲变形是微小的,因而可假定各杆端之间的联线长度在变形后仍保持不变。( 3)小变形假定:即结点线位移的弧线可用垂直于杆件的切线来代替。13位移法与力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位移法与力法的主要区别是它们所选取的基本未知量不同。力法是以结构中的多余未知力为基本未知量,求出多余未知力后,再据此算得其它未知力和位移。而位移法是取结点位移为基本未知量,根据求得的结点位移再计算结构的未知内力和其它未知位移。14 什么是位移法的基本体系

9、?答:对于超静定结构,可用在结点上加约束的方法,将组成结构的各个杆件都变成单跨超静定梁,将这些单跨超静定梁的组合称作位移法的基本体系。4 15 试述位移法的基本原理。答:位移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结构及其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确定结点位移为基本未知量;进而将整体结构划分成若干根单元杆件,每根杆件均可看作单跨超静定梁,从而建立这些杆件的杆端弯矩与结点位移以及荷载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平衡条件建立求解结点位移的关系式;求出结点位移的数值后,便可进一步求出各杆的杆端弯矩;最后根据杆端弯矩和荷载便可画出弯矩图。16用位移法分析超静定刚架的基本过程如何?答:用位移法分析超静定刚架的基本过程是:( 1) 根

10、据结构的变形分析,确定某些结点位移为基本未知量;( 2) 把每根杆件都视为单跨超静定梁,必要时可以单独画出来,以建立内力与结点位移之间的关系;( 3) 根据平衡条件建立关于结点位移为基本未知量的方程, 即可求得结点位移未知量;( 4) 由结点位移求出结构的杆端内力;( 5)根据杆端弯矩和荷载画出弯矩图。17 用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时,有哪两类基本未知量?答:用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时,是以刚结点的角位移和独立的结点线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的。18 如何确定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答:确定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 1)结点角位移:独立的结点角位移未知量的数目就等于结构刚结点的数目。( 2)独立的结点线位移:

11、在确定独立的结点线位移数目时, 首先可把原结构的所有刚结点和固定端支座假设改为铰,这就得到一个铰结体系。若此铰结体系是几何不变体系,则由此可以知道原结构所有结点均无线位移。如这个铰结体系是几何可变或瞬变的,则可线位移数目。19如何建立位移法的基本体系?位移法的基本体系与力法的基本体系由何不同?答: ( 1)建立位移法的基本体系,可在刚架的每个刚性结点上假想地加上一个附加刚臂, 以阻止刚结点的转动,但不能阻止刚结点的移动; 对产生线位移的结点加上附加链杆,以阻止其线位移,而不阻止结点的转动。这样一来,就得到了单跨超静定梁的组合体。这就是位移法的基本体系。( 2) 位移法的基本体系是通过增加刚臂和

12、链杆得到, 一般情况下其基本体系是唯一的。这与力法不同,力法的基本结构是通过减少约束,用多余未知力来代替多余约束,采用静定结构作为基本结构,因此它的基本结构可有多种形式。20位移法分析等截面直杆时的关键是什么?如何表示超静定梁杆端弯矩和杆端剪力?杆端力的符号如何规定?答: ( 1)位移法分析等截面直杆时,关键是要用杆端位移表示杆端力。5 ( 2)两端固定的杆端弯矩和杆端剪力其两端产生的位移为: A 端和 B 端分别产生顺时针转角 A 和 B, B 点产生垂直于 AB的线位移 ,它绕 AB 也是顺时针转动。杆端位移的符号规定为:杆端转角 以顺时针方向转向为正,反之为负;杆端相对线位移 以使杆件顺

13、时针转向为正,反之为负。由力法算得的杆端弯矩和杆端剪力为:FQBABAFQBAFQABBAQABFBABABAFABBAABFl il il iFFl ililiFMliiiMMliiiM2212661266642624图 6-19 式中lEIi 为杆件的线刚度。( 3)一端固定、一端铰支的杆端弯矩和杆端剪力FQBAAQBAFQABAQABBAFABAABFl iliFFl iliFMMliiM223333033图 6-20 ( 3)杆端力的符号规定杆端弯矩绕杆端顺时针转动为正 ( 对结点或支座而言,则以逆时针转动为正 ) ,反之为负;杆端剪力绕着其所作用的隔离体内侧附近一点顺时针转动为正 (

14、 简述为顺时针为正 ) ,6 反时针转动为负。21 形常数和载常数分别指的是什么?答:当杆端位移为单位值时,所得的杆端力通常称为等截面直杆的刚度系数。刚度系数是只与杆件的长度、截面的几何形状、材料性质有关的常数,所以也叫形常数。对于两端固定梁,其上作用有其它形式荷载,或对其它形式支座的单跨超静梁,其作用有某种形式的荷载,同样均可用力法算出其固端弯矩和固端剪力。因为它们是只与荷载形式有关的常数,所以又叫做载常数。22 什么叫固端弯矩?答:力矩分配法中,约束状态下的杆端弯矩称为固端弯矩。23 如何计算附加刚臂上的约束力矩?答:在附加刚臂上必有约束力矩 MB,约束力矩等于各杆固端弯矩之和。 以顺时针

15、转向为正,反之为负。24力矩分配法中杆端弯矩正、负号是如何规定的?答:在力矩分配法中杆端弯矩正、负号的规定都与位移法相同,即杆端弯矩以顺时针转向为正,作用于结点的弯矩以逆时针转向为正;结点上的外力偶 ( 荷载 ) 仍以顺时针转向为正等。25 力矩分配法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分别是如何确定的?答:力矩分配法的三要素为:转动刚度、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转动刚度:使杆端产生单位转角以 A=1 时,所需施加的力矩称为转动刚度,用 SAB 表示。转动刚度不仅与该梁的线刚度 i 有关 (lEIi ) ,而且与远端的支承情况有关。分配系数: 相交于 A 点的各杆的分配系数, 等于该杆 A 端的转动刚度 SAj,

16、除以汇交于A 点的各杆 A 端转动刚度之和。传递系数:各杆远端弯矩与近端弯矩的比值称为传递系数,用 C 表示。对于等截面直杆来说,传递系数 C 的大小与杆件远端的支承情况有关。支撑情况与转动刚度、传递系数的关系7 26 试述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答: 力矩分配法可归结为单个结点的力矩分配与传递。 为了能在结点上进行力矩分配,首先设想于结点处附加约束(固定结点) , 形成位移法基本结构, 求得荷载作用下各杆固端力矩及约束力矩,即求得了固定状态的力矩;然后,放松约束使结构恢复其自然状态,以消除基本结构与原结构的差别,此时应在结点加上一个与约束力矩相反的力矩,并对此力矩进行分配、传递,即求得了放松状态的力矩;最后,与位移法相似叠加这两种状态的力矩,即各杆端力矩,并据此汇出弯矩图。27 列出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步骤。答: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步骤:( 1)将结点固定,求荷载作用下的杆端弯矩,即固端弯矩;求各杆固端弯矩的代数和,得出结点的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