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河中心小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自查报告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659122 上传时间:2017-12-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崔河中心小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自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崔河中心小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自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崔河中心小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自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崔河中心小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自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崔河中心小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自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崔河中心小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自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崔河中心小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自查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自查报告崔河中心小学校崔河中心小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自查报告根据学区的安排部署,我校积极投入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的创建工作之中,依据山西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基本条件督导标准和山西省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工作实施办法的要求,经过全校师生齐心协力、艰苦努力,已基本达到规定的标准。现将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崔河中心小学校 1958 年建校,2002 年新建成现在的校区,是我镇唯一的一所寄宿制小学,也是布局调整后保留的一所中心小学。学校服务周边 8 个行政村,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

2、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现有教师 12 名,其中县级以上优秀教师 4 名。教学班 5 个,属于单轨制教学。学生 93 名,其中住校生 65 余名。学校以“尚德、启智、释潜,做善于自主发展的人”为办学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使学校办学规模、办学质量、社会效益不断发展。二、8.23 标准达标情况。1、用地面积学校占地

3、面积 2259 平方米,生均 25 平方米,达到均衡发展标准,自查合格。2、建筑面积学校建筑面积 1452,生均面积 16,寄宿生生均达到增加 3标准。自查合格。3、运动场地学校操场和活动场地总面积 1321;生均面积 5.5 . 达到均衡发展标准,自查合格。4、专用教室学校建有图书室、体育室、音乐(美术)器材室、科学仪器室、科学实验室、阅览(微机)室、音乐(美术)教室,达到均衡发展标准,自查合格。5、课桌椅(凳)课桌凳一生一桌凳,符合规范,满足要求,自查合格。6、图书图书 2000 册,生均 22 册,达到均衡发展要求,自查合格。7、理科教学仪器学校共有理科仪器 178 种 18 类 367

4、5 件;演示实验课开出率达100%。实验课开出率达 100%,达到均衡发展要求,自查合格。8、音体美器材音体美器材共计 102 种 12 类 765 件,达到均衡发展要求,自查合格。9、计算机网络教室学校配备有计算机网络教室,达到均衡发展要求,自查合格。10、校校通、班班通多媒体白板 6 套,均接有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自查合格。11、规模班额学校是单轨制教学,最大班额 21 人,达到均衡发展要求,自查合格。12、学科配备教师学科结构基本合理,能满足国家课程开足课时需要,自查合格。13、教师学历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12 名、高于规定学历教师 11 名、高于规定学历比例 91.7%,达到均衡发展要

5、求,自查合格。14、优师分布学校有中级职称以上 3 人、县级以上优秀师 4 人,自查合格。15、安全保障安全制度健全、设置有监控探头 8 个、配备保安专职 1 名、消防器械足量配备,达到均衡发展要求,自查合格。16、饮食条件食堂和餐厅能满足师生需要,能为学生提供安全饮用水、餐厅各种制度证件齐全、索票索证留样规范,达到均衡发展要求,自查合格。17、寄宿条件宿舍干净、卫生、整洁、安全、生均 1 床,达到要求,自查合格。18、厕所厕所设置蹲位:男 8 个,女 8 个,男生生均 0.13 个、女生生均 0.2个。男小便槽 3 米,达到均衡发展要求,自查合格。19、办学行为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工作落实

6、到位,校风、教风和学风好。招生免试、就近入学,均衡编班、均衡配置教师,无重点班等。达到均衡发展要求,自查合格。20、国家课程开设学校按规定开全开足国家课程,达到均衡发展要求,自查合格。21、教学管理教学管理规范有序,有合理的评价方案,达到要求,自查合格。22、教育质量有素质教育自评方案和自评报告,素质教育的亮点是养成教育别具一格。上报国家体质健康合格率最高 95 %,达到均衡发展要求,自查合格。23、校园环境学校文化教育氛围浓厚,班级和宿舍文化各具特色,达到均衡发展要求,自查基本合格。总体自查情况,所有 23 个指标中有 21 项合格,有 2 项基本合格,没有不合格。具体微机室计算机陈旧,需要

7、更新配备。三、学校主要做法和主要亮点1、针对学校寄宿生比例大,日常父母关爱少的特点,学校努力建设建设寄宿生温暖之家。(1)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寄宿学生的生活是清苦的,为了丰富学生的他们的生活,在爱心站的牵头下,学校经常举行乒乓球、羽毛球比赛,书画比赛、歌咏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留守生在活动中释放压力,排遗孤寂;为了让他们应对成长,学校多次组织相关人员来校进行食品卫生、青春教育、安全防护、法律法规等专题讲座,并组织相关的知识竞赛,学校教师更是十分注重对留守生的心理咨询和个别辅导;为了让他们体会成功,增强自尊自信,学校各处室也经常利用黑板报、书画展、文学校刊等专栏专刊,展示留守生的作品,让他

8、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学校活动中,校园广播室也是学生活动的阵营,学生们经常自编自演,互相送歌,其乐融融,校园氛围也朝气蓬勃;我校还适时举办了“真情无价”书信大赛,引导学生与家长沟通思想,交流感情,效果十分明显。(2) 、注重对寄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寄宿学生,我校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寄宿学生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探索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引导寄宿学生走过人生发展时期;充分

9、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积极开通亲情专用电话,开设爱心妈妈信箱,建立沟通心灵的绿色通道,给学生以心理咨询和辅导;我校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寄宿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磨砺教育,培养寄宿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寄宿学生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3)针对学习问题,我校将“寄宿学生”逐一步行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老师,由任

10、课教师具体分析基本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规定帮助时间、内容、阶段性效果。除此之外,还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不同形式的“手拉手”活动。针对生活问题,我校要求做到“三多” ,即: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还开展以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内容的兴趣活动,互帮活动等,使每一个寄宿生感到自已又拥有了另外一个“家”的温暖。2、针对当下学生文化知识的认知特点,积极建设书香文化校园(1) 、书香校园与学科课程相整合。建设书香校园,不游离于课堂。与语文教学紧密相连自不用说,与音乐美术学科教学也能密切联系,相得益彰。如让学生给古诗配画,根据阅读书籍的精彩回放,让学生创作读书想象画,故事插图,制

11、作小报等;让学生通过书法、绘画、弹唱来表现自己脑海中文字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充分彰显阅读的魅力。语文课上,在学生学习了文章,对其形式、意境、空白处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学习文中的写作手法,文章空白处补写、结尾处续写等,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阅读与创作欲望。(2) 、书香校园与环境课程相融合。环境是一部无声的,但却是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要建设特色校园,必须大力提倡读书的风气,重视读书氛围的营造,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努力打造学习型校园。学校应

12、做到“让每一面墙壁、每一寸土地、每一株花草、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 ”处处彰显书香特色。(3) 、书香校园与活动课程相结合。在建设书香校园过程中,学校重视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巩固阅读的效果,提高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们感受到“腹有诗书体自华” 、 “山登绝顶我为峰,书读深处品自高”的人生境界。学校每学期除了举行读书节以外,还结合重大节日,举行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交流体会,辩明道理,各班充分利用“综合实践课”开设演讲、故事大王比赛,读书想象画比赛、朗诵比赛等一系列活动,让每个学生在读书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得到成功的体验。(4) 、通过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浓郁的文化气息,是每一位学生在知识的

13、海洋中尽情徜徉,在潜移默化中增长知识,感受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对美丽家乡的热爱之情。四、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存在问题1、通过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投入和建设,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学器材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随着人口出生下降,生源逐年减少,一些地方教学资源闲置,部分学校成班率低。2、师资配备不均衡。一方面教师编制总额超编,另一方面农村边远学校和乡镇薄弱教师短缺。主要原因一是教师流动失衡。农村学校条件差,教师下不去、留不住,只得向社会上招聘代课教师。教师工资财政直拨个人账户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调控手段弱化,年轻教师稍有成绩,村小的就流向镇中、镇小,镇中、镇小的优秀教师又流向县市城区, “掐尖”和

14、自由流动现象严重。二是学科结构失衡。体、音、美、英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在村小等薄弱学校尤其突出。三是年龄结构失衡。乡镇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老化,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要求。3、学生分布不均衡。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孩子享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由过去“有学上”到要上个“好学堂” 。农村学生流向城镇学校,城区薄弱学校学生流向优质学校。一些资源优质的学校无序招生、盲目扩班,助长了 “择校风” 。有的学校学生过多,班额过大;有的学校生源不足,开班不齐。整改措施1、改善学办学条件,分步缩小城乡差距。坚持以发展求均衡,分层级、分阶段逐步改善办学条件,经过一段时间努力,达到区域同标、城乡同标。鼓励和提倡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学校,提高学校装备水平,配齐教学设备,教学器材,完善功能用房及设施;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解决学校服务半径大,学生上学难,特别是留守学生管理难等问题。2、确保资金使用,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费。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的投入政策,特别是要加大对农村学校及薄弱学校的投入。一是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确保学生生均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的正常使用。 2014 年 12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