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596010 上传时间:2017-12-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8 页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条款号 要求 适用 证明符合性采用的 方法 为符合性提供客 观证据的文件A 通用原则A1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确保其在预期条件和用途下,由具有相应技术知识、经验、教育背景、培训经历、医疗和硬件条件的预期使用者(若适用),按照预期使用方式使用,不会损害医疗环境、患者安全、使用者及他人的安全和健康;使用时潜在风险与患者受益相比较可以接受,并具有高水平的健康和安全保护方法。是 YY/T0316-2008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8.产品风险分析资料10.产品注册检验报告A2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遵循安全原则并兼顾现有技术能力,应当采用以下原则,

2、确保每一危害的剩余风险是可接受的:(1)识别已知或可预期的危害并且评估预期使用和可预期的不当使用下的风险。(2)设计和生产中尽可能地消除风险。(3)采用充分防护如报警等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剩余风险。(4)告知剩余风险。是 YY/T0316-2008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8.产品风险分析资料A3医疗器械在规定使用条件下应当达到其预期性能,满足适用范围要求。是 临床评价产品技术要求7.临床评价资料10.1 注册检测报告A4在生命周期内,正常使用和维护情况下,医疗器械的特性和性能的退化程度不会影响其安全性。是 符合企业自定的方法5.研究资料(有效期和包装研究)A5医疗器械的设计、生产和包装应当

3、能够保证其说明书规定的运输、贮存条件(如温度和湿度变化),不对产品特性及性能造成不利影响。是 GB/T14710-2009医用电器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5.研究资料(有效期和包装研究)10.产品注册检验报告A6所有风险以及非预期影响应最小化并可接受,保证在正常使用中受益大于风险。是 YY/T0316-2008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8.产品风险分析资料B 医疗器械安全性能基本原则B1 化学、物理和生物学性质B1.1材料应当能够保证医疗器械符合 A 节提出的要求,特别注意:(1) 材料的选择应特别考虑毒性、易燃性(若适用)。(2) 依据适用范围,考虑材料与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的相容性。(3)

4、材料的选择应考虑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等属性(若适用)。是 GB4793.1-2007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YY0648-2008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 2-10.产品注册检验报告(耐机械冲击和撞击试验)第 2 页 共 8 页101 部分:体外诊断(IVD)医用设备的专用要求B1.2医 疗 器 械 的 设 计 、 生 产 和 包 装 应 尽 可 能 减 少 污 染 物 和 残 留 物对 从 事 运 输 、 贮 存 、 使 用 的 人 员 和 患 者 造 成 的 风 险 , 特 别 要注 意 与 人 体 暴 露 组 织 接 触 的 时

5、间 和 频 次 。是 YY/T0316-2008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8.产品风险分析资料B1.3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当能够保证产品在正常使用中接触到其他的材料、物质和气体时,仍然能够安全使用。如果医疗器械用于给药,则该产品的设计和生产需要符合药品管理的有关规定,且正常使用不改变其产品性能。是 GB/T14710-2009医用电器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10.产品注册检验报告(携带污染试验)B1.4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当尽可能减少滤出物或泄漏物造成的风险,特别注意其致癌、致畸和生殖毒性。否 没有滤出物或泄漏物B1.5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当考虑在预期使用条件下,产品及其使用环境的特

6、性,尽可能减少物质意外从该产品进出所造成的风险。否 无物质进出该产品B2 感染和微生物污染B2.1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当减少患者、使用者及他人感染的风险。设计应当:(1)易于操作。(2)尽可能减少来自产品的微生物泄漏和/或使用中微生物暴露。(3)防止人对医疗器械和样品的微生物污染。是 YY/T0316-2008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8.产品风险分析资料B2.2标有微生物要求的医疗器械,应当确保在使用前符合微生物要求。否 无微生物要求B2.3 无菌医疗器械应当确保在使用前符合无菌要求。 否 非无菌医疗器械B2.4无菌或标有微生物要求的医疗器械应当采用已验证的方法对其进行加工、制造或

7、灭菌。否 非无菌医疗器械B2.5无菌医疗器械应当在相应控制状态下(如相应净化级别的环境)生产。否 非无菌医疗器械B2.6非 无 菌 医 疗 器 械 的 包 装 应 当 保 持 产 品 的 完 整 性 和 洁 净 度 。 使用 前 需 要 灭 菌 的 产 品 , 其 包 装 应 当 尽 可 能 减 少 产 品 受 到 微 生物 污 染 的 风 险 , 且 应 当 适 合 相 应 的 灭 菌 方 法 。是 GB/T14710-2009医用电器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10.产品注册检验报告(运输和贮存试验)B2.7若医疗器械可以以无菌与非无菌两种状态上市,则产品的包装或标签应当加以区别。否 非无菌医疗器械

8、B3 药械组合产品B3.1应对该药品和药械组合产品安全、质量和性能予以验证。 否 非药械组合产品B4 生物源性医疗器械B4.1含有动物源性的组织、细胞和其他物质的医疗器械,该动物源性组织、细胞和物质应当符合相关法规规定,且符合其适用范围要求。动物的来源资料应当妥善保存备查。动物的组织、细胞和其他物质的加工、保存、检测和处理等否 非生物源性医疗器械第 3 页 共 8 页过程应当提供患者、使用者和他人(如适用)最佳的安全保护。特别是病毒和其他传染原,应当采用经验证的清除或灭活方法处理。B4.2含有人体组织、细胞和其他物质的医疗器械,应当选择适当的来源、捐赠者,以减少感染的风险。人体组织、细胞和其他

9、物质的加工、保存、检测和处理等过程应当提供患者、使用者和他人(如适用)最佳的安全保护。特别是病毒和其他传染原,应当采用经验证的清除或灭活方法处理。否 非生物源性医疗器械B4.3含 有 微 生 物 的 细 胞 和 其 他 物 质 的 医 疗 器 械 , 细 胞 及 其 他 物 质的 加 工 、 保 存 、 检 测 和 处 理 等 过 程 应 当 提 供 患 者 、 使 用 者 和他 人 ( 如 适 用 ) 最 佳 的 安 全 保 护 。 特 别 是 病 毒 和 其 他 传 染 原 ,应 当 采 用 经 验 证 的 清 除 或 灭 活 方 法 处 理 。否 非生物源性医疗器械B5 环 境 特 性B

10、5.1如医疗器械预期与其他医疗器械或设备联合使用,应当保证联合使用后的系统整体的安全性,并且不削弱各器械或设备的性能。任何联合使用上的限制应在标签和(或)说明书中载明。液体、气体传输或机械耦合等连接系统,如,应从设计和结构上尽可能减少错误连接造成对使用者的安全风险。否 不与其他医疗器械联合使用B5.2 B5.2.1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尽可能的消除和减少下列风险:因物理或者人机功效原因,对患者、使用者或他人造成伤害的风险。是YY0648-2008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 2-101 部分:体外诊断(IVD)医用设备的专用要求GB4793.1-2007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

11、备的安全要求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8.产品风险分析资料10.产品注册检验报告(安全试验)B5.2.2由人机功效、人为因素和使用环境所引起的错误操作的风险。 是YY/T0316-2008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8.产品风险分析资料B5.2.3与合理可预见的外部因素或环境条件有关的风险,比如磁场、外部电磁效应、静电放电、诊断和治疗带来的辐射、压力、湿度、温度以及压力和加速度的变化。是 YY 0505-2012 医用电气设备第 1-2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电磁兼容要求和试验10.注册检测报告(电磁兼容性测试)B5.2.4 正常使用时可能与材料、液体和气体接触而产生的风险。 是 GB

12、4793.1-2007测量、控制和实10.产品注册检验报告(携带污第 4 页 共 8 页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YY0648-2008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 2-101 部分:体外诊断(IVD)医用设备的专用要求染试验)B5.2.5 软件及其运行环境的兼容性造成的风险。 否非含软件类医疗器械B5.2.6 物质意外进入的风险。 否 无意外物质进入B5.2.7临床使用中与其他医疗器械共同使用的产品,其相互干扰的风险。否 不与其他医疗器械共同使用B5.2.8不能维护或校准(如植入产品)的医疗器械因材料老化、测量或控制精度减少引起的风险。否 设备可以维护B5

13、.3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尽可能地减少在正常使用及单一故障状态下燃烧和爆炸的风险。尤其是在预期使用时,暴露于可燃物、致燃物或与可燃物、致燃物联合使用的医疗器械。是GB4793.1-2007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YY0648-2008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 2-101 部分:体外诊断(IVD)医用设备的专用要求10.产品注册检验报告(电气安全试验)B5.4须进行调整、校准和维护的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保证其相应过程安全进行。 是由厂商进行校准和维护11.说明书第 6章B5.5 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有利于废物的安全处置。 是YY/T03

14、16-2008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8.产品风险分析资料B6 有诊断或测量功能的医疗器械产品B6.1有诊断或测量功能的医疗器械,其设计和生产应充分考虑其准确度、精密度和稳定性。准确度应规定其限值。 否无诊断或测量功能B6.2 任何测量、监视或显示的数值范围的设计,均应当符合人机工效原则。 否无诊断或测量功能B6.3所表达的计量值应是中国通用的标准化单位,并能被使用者理解。 否无诊断或测量功能B7 辐射防护第 5 页 共 8 页B7.1一般要求:医疗器械的设计、生产和包装应当考虑尽量减少患者、使用者和他人在辐射中的暴露,同时不影响其功能。否 器械无辐射B7.2预期的辐射:应用放射辐射进

15、行治疗和诊断的医疗器械,放射剂量应可控。其设计和生产应当保证相关的可调参数的重复性及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若医疗器械预期辐射可能有危害,应当具有相应的声光报警功能。否 非应用放射辐射进行治疗和诊断的医疗器械B7.3非预期的辐射: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当尽可能减少患者、使用者和他人暴露于非预期、杂散或散射辐射的风险。否 器械无辐射B7.4电离辐射:预期放射电离辐射的医疗器械,其设计和生产应当保证辐射放射的剂量、几何分布和能量分布(或质量)可控。放射电离辐射的医疗器械(预期用于放射学诊断),其设计和生产应当确保产品在实现其临床需要的影像品质的同时,使患者和使用者受到的辐射吸收剂量降至最低。应当能够对射

16、线束的剂量、线束类型、能量和能量分布(适用时)进行可靠的监视和控制。否 非预期放射电离辐射的医疗器械B8 含软件的医疗器械和独立医疗器械软件B8.1含软件的医疗器械或独立医疗器械软件,其设计应当保证重复性、可靠性和性能。当发生单一故障时,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尽可能地消除和减少风险。否 医疗器械不含软件B8.2对于含软件的医疗器械或独立医疗器械软件,其软件必须根据最新的技术水平进行确认(需要考虑研发周期、风险管理要求、验证和确认要求)。否 医疗器械不含软件B9 有源医疗器械和与其连接的器械B9.1对于有源医疗器械,当发生单一故障时,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尽可能的消除和减少因此而产生的风险。 是YY/T0316-2008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YY0648-2008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 2-101部分:体外诊断(IVD)医用设备的专用要求8.产品风险分析资料10.产品注册检验报告(安全试验)B9.2患者安全需要通过内部电源供电的医疗器械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