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期末复习试卷1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595940 上传时间:2017-1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微生物期末复习试卷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医学微生物期末复习试卷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医学微生物期末复习试卷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医学微生物期末复习试卷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医学微生物期末复习试卷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微生物期末复习试卷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微生物期末复习试卷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题(A 卷)学号 姓名评分一 名词解释(53 分)1、肥达反应2、热原质3、败血症4、消毒5、CPE6、芽孢7、质粒8、垂直传播9、正常菌群10、BCG11、干扰现象12、抗原转换13、Dane 颗粒二 填空题(151 分)1、细菌细胞壁的基本成分是。2、病毒体由和构成。2吲哚试验阳性的细菌都有酶。3、紫外线杀菌的机制是,常用于的消毒。3、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4、试验在初步鉴别肠杆菌科中致病菌与非致病菌上有重要价值。5、外斐反应是以作为抗原,与患者血清进行凝集反应,用以辅助诊断。6、破伤风杆菌的致病物质是,致病条件是。7、L 型细菌是指,其培养应选用培养剂。8、患炭疽病

2、的动物尸体严禁解剖,一般在无菌条件下取其作为标本送检。9细菌的毒力是由和决定的。9、卫生细菌学常以作为饮水、饮料和食品等是否被粪便污染的指标之一。10、专性胞内寄生菌包括和。11、OT 试验阳性表明或。12、干扰素抗病毒的机制(途径)包括和。13、干扰素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和。14、垂直传播是病毒感染的特点之一,其传播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和。15、H 2S试验阳性的细菌是因为其能分解氨基酸。16、HIV 的亲嗜细胞是。三 选择题(301 分)(一)单项选择题(201 分)1、细菌细胞与真核细胞膜的显著不同在于前者的胞膜含有:A、胆固醇 B、DAP C、LPS D 、蛋白质 E、 耐热酶3、细菌核

3、糖体的沉降系数为:A、80S,由 60S和 40S两个亚基构成B、80S,由 50S和 30S两个亚基构成C、70S,由 80S和 60S两个亚基构成D、70S,由 50S和 30S两个亚基构成E、60S,由 40S和 20S两个亚基构成2、有“拟线粒体”之称的细菌结构是:A、质粒 B、异染颗粒 C、核糖体 D 、多糖颗粒 E、 中介体2、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结构是:A、普通菌毛 B、性菌毛 C、鞭毛 D 、芽孢 E、 中介体2、将外毒素转变为类毒素:A、可增强毒素的免疫原性 B、可降低毒素的免疫原性 C、可增强毒素的毒性 D 、可脱去毒素 E、可改变毒素的特异性3、液体培养基的用途在于:A、

4、分离细菌 B、保存菌种 C、 观察动力 D、 增加细菌数量 E、 做生化反应4、液体培养基的用途在于:A、 保存菌种 B、分离细菌 C、观察动力 D、 增加细菌数量 E、 做生化反应5、无菌是指:A、没有细菌 B、 没有芽孢 C、 没有孢子 D、 没有活的细菌 E、 没有菌丝体4、溶原性细菌是指: A、毒性噬菌体的细菌B、能产生细菌素的细菌C、有 F质粒的细菌D、有 R质粒的细菌C、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7、能产生外毒素的白喉杆菌,是因为其有:A、R 质粒 B、Vi 质粒 C、Col 质粒 D、前噬菌体 E、F 质粒8、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化脓性感染其病灶易局限化,因为它能产生:A、溶血素 B

5、、杀白细胞素 C、血浆凝固酶 D、透明质酸酶 E、表皮剥脱毒素9、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致病性无关的物质是:A、 肠毒素 B、M 蛋白 C、容血素 O D、透明质酸酶 E、致热外毒素10、肺炎链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A、自溶酶 B、 荚膜 C、溶血素 D、透明质酸酶 E SPA11、关于淋病奈瑟菌的生物学特性,错误的是:A、为革蓝染色阴性双球菌 B、无鞭毛、无芽孢,有菌毛 C、脓汁标本中,细菌常位于中性粒细胞内 D、营养要求较高,初次分离必须提供 5%CO2 E、抵抗力强12、菌痢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应该选用:A、血琼脂平板 B、肉汤培养基 C、双糖铁培养基 D、SS 琼脂平板 E、普通琼脂

6、平板13、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立克次体 B、细菌 C、支原体 D、噬菌体 E、衣原体14、革兰染色所用染液的顺序是:A、稀释复红碘液已醇 结晶紫 B、结晶紫已醇碘液稀释复红 C、结晶紫碘液已醇稀释复红 D、稀释复红已醇 结晶紫碘液 E、稀释复红结晶紫碘液已醇14、抗酸染色的步骤是:A、石碳酸复红加热结晶紫 B、结晶紫加热稀释复红 C、结晶紫加热已醇 D、石碳酸复红加热3%盐酸乙醇 E、稀释复红碘液3%盐酸已醇15研究细菌性状应选用细菌群体生长繁殖期是;A 稳定晚期 B 迟缓期 C稳定期 D 对数期 E 衰亡期16、细菌芽孢和代谢产物的生成是在其:A 稳定晚期 B 迟缓期 C稳定期

7、D 对数期 E 衰亡期16下述不可能杀灭细菌芽孢的方法是:A 高压蒸气灭菌法 B 巴氏消毒法 C 间歇灭菌法 D 干热灭菌法 17乙醇消毒剂常用的浓度是:A 100 B 95 C 75 D 50 E 30 18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不包括:A 形成菌膜 B 形成沉淀 C 均匀浑浊 D 形成菌落 19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不包括:A 鞭毛 B 菌毛 C 霍乱肠毒素 D 荚膜 20、 “汹涌发酵”实验是用于鉴别:A、大肠杆菌 B、淋球菌 C、产气荚膜梭菌 D、变形杆菌 E、伤寒沙门菌21、肠热症的实验诊断,病程第二周标本应取:A、血液 B、粪便或尿液 C、呕吐物 D、痰液 E、可疑食物21、钩体

8、病患者病程第二周取标本,应该取:A、血液 B、尿液 C、呕吐物 D、痰液 E、可疑食物22、与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性有关的成分是:A、磷脂 B、蜡脂 C、分枝菌酸 D、索状因子 E、硫酸脑苷脂23、食入未经消毒的羊奶,最有可能患的病是:A、波浪热 B、结核 C、伤寒 D、破伤风 E、肉毒中毒24、衣原体与病毒的相似点是:A、含两类核酸 B、有核蛋白体 C、二分裂繁殖 D、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E、对多种抗生素敏感24、25、关于梅毒螺旋体的致病性与免疫性,下述错误的是:A、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 B、致病因素有内、外毒素 C、先天梅毒由母亲经胎盘传给胎儿 D、后天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接触 E、属于带菌

9、免疫26、正链 RNA病毒的核酸特点是:A、自身带有聚合酶 B、需转录后才能翻译病毒蛋白 C、可直接作为mRNA翻译病毒蛋白 D、只能携带部分遗传信息 E、无内含子27、可通过垂直传播引起胎儿畸形的呼吸道病毒是:A、流感病毒 B、风疹病毒 C、鼻病毒 D、冠状病毒 E、副流感病毒28、通过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是:A、肾综合征出血热病度毒 B、新疆出血热病毒 C、乙型脑炎病毒 D、森林脑炎病毒 E、狂犬病毒29、HIV 的传播途径不包括:A、同性或异性间的性行为 B、日常生活的一般接触 C、输血和器官移植D、药瘾者共用污染 HIV的注射器 E、母婴垂直传播和围产期母乳传播30、对狂犬病毒的正确叙述是

10、:A、病兽发病前 10天唾液开始排毒 B、抵抗力强,不被碘、乙醇、肥皂水等灭活 C、固定毒株接种动物发病所需潜伏期长 D、可以用灭活疫苗预防 E、可在感染细胞核内形成嗜碱性包涵体31、被土壤中铁钉深刺造成外伤时,应立即注射:A、BCG B、白百破三联疫苗 C、破伤风抗毒素 D、丙种球蛋白 E、破伤风类毒素32、不能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病原体是:A、淋球菌 B、钩端螺旋体 C、梅毒螺旋体 D、沙眼衣原体 E、解脲脲原体33、鉴定真菌的菌落和菌体形态,以下列哪种培养基上培养的真菌为准?A、普通琼脂平板 B、血琼脂平板 C、沙保弱培养基 D、玉米培养基 E、罗氏培养基34、对病毒包膜的错误叙述是:A、化

11、学成分为脂类、蛋白质和多糖 B、表面突起称为壳微粒 C、具有抗原特异性 D、对脂性溶剂敏感 E、与出芽释放相关35、可形成前病毒的病毒核酸类型是:A、ss(-)RNA 病毒 B、ss(+)RNA 病毒 C、ssDNA 病毒 D、dsRNA 病毒 E、逆转录病毒36、病毒的晚期蛋白不包括:A、衣壳蛋白 B、包膜蛋白 C、酶蛋白 D、核蛋白 E、基质蛋白37、病毒病原学诊断的“金标准”是:A、检测病毒包膜抗原 B、检测病毒衣壳蛋白 C、检测病毒核酸 D、分离培养出病毒 E、检测病毒逆转录酶38、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标包括:A、细胞融合 B、CPE C、培养液 pH值改变 D、培养液浑浊 E、红细胞

12、吸附(二)多项选择题(101 分)1、 医用注射液存在下列哪些现象,说明可能被细菌污染?A、形成沉淀 B、液面有菌膜 C、有结晶析出 D、变浑浊 E、都不是2、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是:A、损伤细菌细胞膜 B、使细菌蛋白质凝固 C、使细菌蛋白质变性 D、使细菌的酶失去活性 E、破坏核酸结构3、关于紫外线,下述正确的是:A、其杀菌作用与波长有关 B、穿透力弱,故对人体无损害 C、波长265-266nm杀菌作用最强 D、可破坏细菌的 DNA构型 E、适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4、 毒性噬菌体的溶菌周期包括(按顺序填写!):A、脱壳 B、生物合成 C、穿入 D、吸附 E、组装与释放5、在标本的采集与送

13、检中应遵守的原则有:A、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污染 B、采取局部病变标本时应该先严格消毒 C、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处的标本 D、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 E、标本容器上贴好标签6、志贺毒素具有的生物学活性包括:A、细胞毒性 B、神经毒性 C、肠毒性 D、凝血性 E、溶血性7、关于霍乱肠毒素,下述正确的是:A、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B、由一个 A亚单位和五个 B亚单位组成 C、B亚单位与细胞相应受体结合 D、A 亚单位是毒性组分 E、可使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增加8、关于结核菌素试验,下述正确的是:A、属于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 B、48-72h 观察结果 C、以注射部位皮肤局部红肿硬结的直径为标准 D、可检测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状态 E、不能检测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9、OT 试验为阳性反应,说明机体:A、BCG 接种成功 B、已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 C、可能患活动性结核病(强阳性) D、对结核菌素有迟发型超敏反应 E、对结核有一定的抵抗力10、 OT试验为阴性可能是:A、原发感染早期 B、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C、体液免疫功能低下 D、未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 BCG接种失败 E、重度结核病患者11、菌群转化为机会致病菌的条件是:A、细菌发生变异 B、机体免疫力低下 C、细菌寄居部位改变 D、滥用抗生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